承蒙掌門人指點我文章中在專業人士眼中的矛盾之處。 像我這樣半桶水的門外漢要做出仔細且正確的分析確實不可能, 但拋磚引玉、若掌門人或者其他專業的老師之後有機會聽過R70x的話、也希望各位能夠分享一點專業的看法。 別的樂器我不熟我真的不好說, 但對一個半生都浸淫在吉他的人而言(雖然學藝不精)、分辨兩副耳機哪邊播放出來的吉他更接近"原本該有面貌"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 或許R70x剛好就是增益到吉他類的樂器所需要的頻率,而K702則沒有,所以K702才會讓吉他聽起來沒有吉他味、巧克力吃起來像檸檬糖吧? ...確實audio-technica一向擅長的就是中頻,若朝這個方向去思考,那也可以說剛好他們這個特質剛好符合我的喜好--吉他類樂器吧? 總之、我也希望能有人多提供一些R70x與K702不同面向的分析比較。 ============================================================== 那個世界我很難懂呀... ============================================================== 關於耳機的阻抗國外論壇有人分享一個看法: https://www.gearslutz.com/board/11658939-post3027.html https://www.gearslutz.com/board/11660555-post3029.html 大概是說Output的阻抗最好是耳機的1/8甚至更小,意即16歐姆的耳機最好是搭2歐姆;然後他也認為昂貴的耳機擴大機沒甚麼必要。 ...Google翻譯沒翻錯的話應該是這個意思...我有點搞不太懂原理,有人可以幫忙解說一下嗎? 感謝。
木頭兄....耳擴到底有沒有需要,以傳統角度來看: 1) 調音 調音這種話,看起來很廢,但看一下耳機的輸出曲線與阻抗變化,不難發現:與SPEAKER一樣多半不是平整的。所以,若把調音當做因應不同頻率的阻抗變化,似乎也可以。 另說個有趣的,同一耳擴設定成「不同的放大倍數」,接上同一耳機,在「相同的音量」下,聽感就不同了→這算不算調音? 其實我也很不解。但實際上,有不少高阻、低阻耳擴不同版本的設計,就只是放大倍數不同。 2) 推力 早期根本沒有耳擴這種東西。或說,一般CDP、AMP、錄音設備的耳機輸出孔,裏面只是一顆很簡單、推力只有幾十ma的OP,如JRC 4558之流超低階零件。甚致,只有5~6隻幾ma的小黑豆。但,在這時候,600歐這種高阻抗、或89db這種低靈敏度的耳機就已經滿天飛。輸出達上百ma電流的耳擴是這十來年才出來的。所以,到底需不需要耳擴? 這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我個人的經驗:耳機的規格有阻抗、靈敏度這兩個參數。耳擴的參數大略有輸入阻抗、放大倍數、輸出電壓、輸出電流.....這麼多變數組合在一起,聽感絕對是有差別的,只不過變好變壞,不是那麼容易說準。拿前面那個只是把放大倍數「改一改」的例子,通常改大,同音量下:音場變大、動態變大、爽度大增。通常改小:音場變小、細節變多、音質變好→是不是很有趣? 一般耳擴都是採GAIN較大的技倆。 所以,到底需不需要耳擴.....我想,還是與你使用的耳機與要求有關吧,太高價的耳擴就與HiFi產品一樣,包含了藝術成份,所以售價當然很感性。
非常感謝eric00886兄的說明,獲益良多、受教了!! 我前面轉貼的外國人似乎與您的觀念相仿, 他自己似乎是用audeze lcd系列的耳機,但最多只用一台非常便宜的JDS Labs "Objective2+ODAC" (200美金的Massdrop版)。 他對於耳擴的看法: 「Headphone amps aren't inherently snake oil--it's when people spend money on the ones they don't need, that they become pointless. If your current setup provides plenty of power for your chosen headphone, without problems with noise and distortion, and the impedance matches, then you really have no need for an amp. It's only when you have those problems that you need an amp, but not just any amp---it should be an amp that will address all those issues. As for the people who claim an amp "opens up" the sound of a headphone, have they actually done double-blind tests with careful volume-matching to prove that? If not, then it's not reliable because our brains is too easily fooled by biases.」https://www.gearslutz.com/board/11773545-post3051.html ...又看到所謂的心理效應,人耳、或者該說是人腦真的很不可靠~ ------------------------------------------------------------------------------------------- 這裡還有他對選擇耳機的一些看法,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https://www.gearslutz.com/board/11504316-post2998.html 另外雖然前面貼過,但因這篇有他對於"何謂中性/準確音色"的看法所以再貼一次:https://www.gearslutz.com/board/11658939-post3027.html 兩篇合在一起看對於各位選購監聽耳機應該會比較有幫助。
我個人覺得講一堆形容詞作比較 其實都不如一張不隱藏的頻率反應圖表 和清楚的測量標準來得科學客觀 此外 Audeze 的耳機 用的是Planar Magnetic speaker 設計 雖然外型功能都是耳機 跟傳統speaker drivers 是不類似的概念 從揚聲器的基礎設計起點去深入 應該會比主觀評論尾端表現有意義 You should take care of all false knowledge It is more dangerous than ignorance. By George Bernard Shaw
感謝老師回覆。 我剛剛才發現前面貼的那位外國人也提到類似的事情,他在選擇耳機的那個連結裡有貼上做耳機數據圖表PDF的網站連結: http://www.innerfidelity.com/headphone-measurements 裡面很多耳機的圖表都有,包含K702跟R70x。 如果有版友跟我一樣看不懂圖表的意義、可以參考這裡的解說(英文): http://www.innerfidelity.com/headphone-measurements-explained 這裡有人把一部分翻譯成中文: (上)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4620...response-a-headphone-measurement-chart-detail (下)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4622...sponse-b-headphones-measurements-chart-detail 他建議網站裡沒有被檢測的耳機購買前最好多三思,應該也是跟老師您有一樣的看法。 這位仁兄在其討論串的文章我覺得都還滿有道理的。 我的能力恐不足以討論這麼深的話題,若版上能有更多像老師一樣的專業人士願意提點一些知識的話,我非常感謝。 提供正確的資訊絕對是最重要的,但現在網路上有時候要查到正確的資訊反而比較困難。 我盡可能會去查證資訊的正確與否,但也常找不到理想的答案,因此我很希望如果我提供了任何失準的資訊,還望版上的各位專業老師不吝指正。
多數耳機頂多只能從100hz~1Khz 維持一個平整線 然後THD 的左右差異跟百分比 都大的嚇人... 隨便找個speaker的frequency response chart 來比較 應該很容易理解 耳機 本身從來都不是flat response 這些都是可用圖表表示的數據證據 用泛音 調音 ... 這些來形容零件的物理表現 就很沒必要 這邊有影片
如果您是指未補償前的曲線,關於這點前面中文第一個連結中有提到: 圖片連結:http://cdn3.techbang.com.tw/system/...2d3a7e7d2d318752ca625502d7b852.jpg?1438073543 原始連結:http://www.techbang.com/posts/24620...response-a-headphone-measurement-chart-detail 「藉由將上面所有的影響(黑色實線以外的線段)加總起來,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近似在無響場所、離 1 支平直響應曲線喇叭聲音軸線 1 公尺時耳膜所接收的聲音,這個加總的曲線在圖表中以黑色實線表示,由於我們耳膜真正接收到的聲音是這樣,所以大腦會把這個曲線認為是平直的響應頻率,當我們在測量耳機響應頻率時,我們期望的並不是完全平直的曲線,而是如同上面圖表黑色實線這樣的響應曲線。 」 這也就是為甚麼曲線那麼奇怪但聽起來卻又不會突兀的原因。 ----------------------------------------------------------------------------------------- 若您是指補償過後的曲線,前面中文第二個連結是這麼講的: 「每個網站所使用的等化曲線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呈現補償後的響應曲線時,紅色代表右耳,藍色代表左耳。我們這邊只單純地顯示出未補償的響應曲線,因為實際上沒有一個補償方式是完全正確的。」 所以各大耳機測試網站的耳機響應頻率圖可能都不是那麼準確。 從這點來看、我個人是建議InnerFidelity的響應頻率最好是看下面的Raw Date,然後跟上圖的黑色實線做比對。 ----------------------------------------------------------------------------------------- THD這裡有解說(英文): http://www.innerfidelity.com/conten...d-total-harmonic-distortion-plus-noise-part-1 http://www.innerfidelity.com/conten...d-total-harmonic-distortion-plus-noise-part-2
THD =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中文叫 總諧波失真 一般用% 來表示 代表著在測試ref 條件下 的失真 音染 跟雜訊總合 通常也是判斷一個器材的乾淨度 跟反應品質 跟什麼模擬補償曲線沒有關係 補償曲線只是一種預設模擬統計 實際上如果測量每副耳殼 耳道 都不會是一組相同的參數 這就是為什麼 "錯誤的知識 比無知更危險" 此外 試著用類似 "Why not mixing or mastering on Headphone ?"搜尋網路 有很多文章會解釋這種聆聽模式的缺點 我個人會建議多參考這類模式需要注意的重點 而不是在這類聆聽模式下 聚焦不同耳機提供的聽覺差異 基本上 戴耳機時 每個耳朵只接收單一發聲源 但是 聽Stereo 喇叭時 每個耳朵都同時接收左/右 兩個不同音量 時間差的發聲源 這兩個種模式對聽覺神經系統來說是不同感官訊息
我前面回文THD這主要是回應您這一段: 而連結內容是InnerFidelity對於他們測量THD的作法跟如何解讀他們圖表的數值,並非單純只是說明THD的意義。 從耳機響應頻率跟喇叭不可等同視之來看、或許耳機上的參數跟喇叭有不一樣的解讀法與意義。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第一個連結Part.1自Noise Sources in THD+noise Measurements以下的章節與第二個連結Part.2全文。 補償曲線只是讓"從耳機測量到的響應頻率"轉換成"喇叭應該會有的頻率數值"以利判斷比對。 因為如前述、耳機所需要的響應頻率跟喇叭不同,並非是一直線,如果未經補償很容易會嚇到像我這樣不黯耳機設計原理的人。 但每家測試網站所使用的補償曲線都不同、而且實際上沒有一個補償方式是完全正確的。 所以我前面才提到InnerFidelity的響應頻率最好是看下面的Raw Date,然後跟前面圖片的黑色實線做比對。 補償後的曲線參考價值沒有Raw Date那麼大。 我想您應該是誤會我回文的原意了。
是的 看過去了 THD 的測量定義 都是一樣 比較訊源的進出之間的差異跟成份比率 Part 2 解釋一些筆者的實際條件 我前文說這些圖表的 左右THD的差異跟%都大得嚇人的意思是 一般喇叭 EQ mixer ....的THD 數據或左右輸出差異 都不會這麼大 冒眛的請教你 有看明白那些PDF裡的THD圖表嗎?
不才慚愧,還在理解中。 Neumann KH310a的THD是標:< 0.5 % at 95 dB SPL at 1 m (> 85 Hz), 如果以> 85 Hz這個標準來看、不少耳機的THD應該還不算太差吧? 雖然還是沒有KH310a好...不曉得我有沒有理解錯?
不曉得耳機沒有SPL是不是跟測量方式有關? (耳機數值有SPL,後述) 不過以價格來看,比很多耳機還貴的Genelec 8030B其THD是: < 0.5 % at 85 dB SPL at 1 m (> 100 Hz), < 2 % at 85 dB SPL at 1 m (50~100 Hz)。 大多數比它便宜的耳機在THD的表現似乎還算對得起售價? 不過若將您提到"以耳機跟喇叭的輸出效能加乘全頻寬的0.X %去振動空氣介質"考量進去的話,或許這個數值算不上理想。 不少耳機的THD在200Hz跟2000Hz都會有極高的Peak,不曉得這是耳機設計本身的問題還是測量的問題... 跟您的討論學到很多東西,受教了。
dB 只是個對數比例 dB SPL 是聲壓比例 並不是相同的能量比單位 1Watt 比1Watt 是0dB 10000Watt 比10000Watt 也是0dB 但1Watt 跟10000Watt 的差異 已是1:10000 能說差不大嗎? dBv dBV dBm..... 的差異 查Wiki 就解釋的很清楚了
感謝指教,至於為什麼InnerFidelity的數值不使用SPL我想只有它們才知道理由。 (耳機數值有SPL,後述) ===================================================== 補充回覆一下您前面的文章。 在不借助額外Plugin(因為目前除了Wave Nx以外沒有甚麼軟體好用...)的情況下、我盡量會把Crossfeed的狀況考慮進去, 不過只用大腦修正還是效果不佳...
我還是提醒你 cross feed 發生在所有Stereo Mix 不管你怎樣考慮 無論多少drivers的耳機 不變的還是 左耳只聽到左耳機 右耳只聽到右耳機 但聽喇叭 左右耳是同時聽到左右喇叭 聽覺神經系統有多ㄧ倍的頻率跟時間差訊息提供給腦
不好意思因為想把下面這段文章整合、所以我把前面的回文: 刪掉了,造成您的困擾請見諒。 ===================================================== 補充一下,剛剛發現InnerFidelity解釋THD的網頁中是有SPL的,所以耳機跟喇叭的THD數值可以放在同一個天秤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