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的沒錯!每個大廠都有自己的 house sound,Sennheiser 也是ㄧ樣。只是ㄧ般人講到的刻板印象中的 Sennheiser 音色大多是六字頭那ㄧ類的中價位、中偏高的產品,的確是比較偏中低頻,甚至低頻有點多到誇張。 不過 Sennheiser 的 house sound 並沒有像 AKG 的那麼統一類似。 Sennheiser 的低價位產品不知為何非常難聽,並沒有那種令人討厭或令人激賞的飽滿低頻 (我個人是很不習慣),反而是ㄧ種乾燥而不舒服的感覺。我猜 AKG 低價產品沒那麼慘是因為產量較大,可以用稍好的元件,所以低價位的雖爛卻不至於太難聽。但偏偏到了最高階的 HD800,又變成什麼都很平均又 smooth,卻又沒有那大而無當的鬆軟低頻。於是給人的印象就變成ㄧ點都不像 Sennheiser,反而有點高階 AKG 的味道 (不過快速交換聽還是會發現本質依然有差),但的確是 Sennheiser 裡ㄧ款很棒又值得推薦的耳機。 所以討論品牌還是單講個別 model 比較好,不然有時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印象。話說如果那麼講究耳機,又要用於混音,最好是有兩種高階耳機比對,外加耳機 amp (整個加起來又變得省不了錢了......)。 我也很受不了它那種鬆軟的低頻,但看做什麼音樂啦!習慣 Sennheiser 的人讓他聽 702,他會覺得根本沒低頻怎麼聽? 話說還是把你以前什麼百萬音響的經驗忘了吧!這至少十幾年來 Hi-Fi 的 trend 都是解析度越來越高,甚至亮到有點銳利,或是配上 fast attack 變成 in your face。隨便去個音響展你就會發現很多攤位都喜歡放刺激性較強的打擊樂。 你講的什麼高低頻模糊到極致那是亂搞,不是主流。當然也還是有人搞那種超暖超甜的人聲 (不表示高低頻就模糊),甚至聽 14 bit 的 CD player (通常這種人都還是有ㄧ台高階 SACD),但比例很低。再說他們不是製作音樂的人,只是躲在家欣賞音樂,要怎麼搞都 ok 啊!反之,您若看當今做音樂的人,只怕很多的監聽品質與環境、用 laptop 聽音樂......才叫亂搞吧 (剛好和 Hi-Fi 裡ㄧ條電源線 20 萬是強烈的兩種亂搞對比)!
感謝各位回覆與分享。 不知有沒有人用過Shure的耳罩式監聽耳機? 看到Tricky兄對它們耳道式的高評價讓我對其耳罩式有了興趣~ 目前只查到中階的SRH840、SRH940的塑料用得很糟沒多久就會斷成兩半,最快不到一年、最慢四年,日本那邊是哀鴻遍野~XD 高階的SRH1840 (Open)、SRH1540 (Closed)又太貴... SRH1440的價位是還ok,就不曉得耐用性如何?
以耳機的使用壽命來看 500美金我覺得不算貴 何況用個五年大概也會放拍賣了 殘值大概還有200 到那時也許也有足夠的金錢和經驗去挑K812 HD800 前級 etc... SRH840聽起來就像目前評價不錯的鐵三角 我聽完一分鐘就放回去架上了 高階的SRH1840(Open)、SRH1540 (Closed)我沒用過 木頭兄去試試看再上來分享 雖然SHURE分離度沒AKG高 頻段連接比較緊密 但比較有音樂性 而每樣樂器都是可以聽清楚的
SRH1840、1540都太貴了不考慮,我沒有要買的東西通常都不會去試聽,這邊先說抱歉。 後來看了幾段Hi-Fi玩家的評論,總覺得SRH1440似乎跟K702有重疊, 我若真的要購入第二副耳機的話會希望找不同類型以利比對,應該不會再買開放式。 =========================================================== 雖然我有另發一篇關於耳擴的討論,但既然這邊是耳機相關,所以我想還是把耳擴的資訊集中在這裡好了。 介紹幾個可能比較適合混音用途的"低-中價位"耳機擴大機: SPL Creon、Crimson、2Control、Phonitor mini。 (價位低>高) https://spl.info/en/products/headphone-amplifier.html Creon跟Crimson是錄音界面,但官網很囂張地將其分類在Headphone Preamplifier,所以我想它們的耳擴元件應該不只幾塊美金吧~XD 另外也可當作Monitor Control。 我當初想往下換中價位的錄音界面時、第一次留意到SPL Crimson,它的設計跟功能很有吸引力。 國外對作為錄音界面的SPL Crimson評價很高,作為耳擴就不太清楚,但搞不好會運用一些Phonitor直系的技術也不一定。 2Control也不算是正統的耳擴、而是Monitor Control,但從性質來說也有耳擴的功能。 看評論是Attack感強,Hi-Mid Range明顯,類比感佳、也因此較不適合電音/舞曲類。 Phonitor mini在網路上看到的內裝圖、用料很有誠意~貴了一點就是... 特色是頻率響應:10Hz-300kHz(-3dB),300kHz...這世界只有greater wax moth (一種蛾) 才聽到的呀!!! 另外有內建喇叭模擬功能,很適合用耳機混音的人。 Lehmann Audio StudioCube、Liner PRO https://www.lehmannaudio.com/headphone-amplifiers/studio-stage.html StudioCube算是價格比較親民的耳擴,且官網就是定位在Studio用途,因此適合混音。 只是網路上找到的內裝圖陽春到會讓人有點買不下手~ Liner Pro的評測很有意思,據說音色是完全令人感覺不到驚喜的平淡,簡而言之就是Flat。 評測者說其究極中性的特質用在混音上及判斷音色好壞只有天下一品可以形容。 Sound Devices HX3 http://www.sounddevices.com/products/portable-audio-tools/hx-3 跟StudioCube差不多價格、內裝也差不多陽春,但糟糕的是因可吃電池所以原廠沒有附變壓器、要自備,變壓器原廠價109美金。 另外因為有某知名Copycat廠商山寨出了廉價版出姊妹版,因此這台的價值在我心中直直落~XD 版上有版友分享其姊妹版的心得: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煩請推薦適合混音用的耳機擴大機.220945/#post-787098
先說哦:我不是Superlux的人、更不是做這行的人。這是RMAA測出來的結果,從左到右,分別是E-MU0404音效卡本身的表現、HA3D使用3號電池供電、HA3D使用dlink 無線分享器附的變壓器測出來的結果,其它是參考用的。HA3D的數據很接近E-MU0404,上面的表現算很不錯了。 http://audiotest.milkroom.net/RMAA/Comparison.htm 我的測試只是便宜分享器所附的小小變壓器;Superlux只要求5~17VDC、外徑5.5mm、內徑2.1mm的DC變壓器→很容易買到。我猜想Sound Devices HX3也是一樣。 http://www.superlux.com.tw/productI...cfe-ef3c-4d10-b93c-a1c24f9a77df&level=2&lv0=1
補充,最近到三創去聽耳機,是針對beyerdynamic DT990 與 DT880 與 Pro 版: 聽之前,腦內先見為主:DT880是較beyerdynamic的標準風格,實際聽起來,我覺得DT990與T1比較接近,相較DT880,我比較喜歡DT990→T1更好,但買不下手。 DT990 600歐的聲音相較AKG K7xx,有差不多一樣安靜的背景、多到不行的細節(SENNHEISER 愈便宜的耳機細節愈少),但聲音聽起來比AKG的低頻沉、但與AKG一樣量感也不多,高頻與AKG相比是不同走向、但一樣順耳。 DT990 600歐與其它阻抗的相比,600歐的聲音比較穩定,感覺250在適當的音量下似乎有點放不開、沒有600歐的版本平衡,音量大一些就好很多,但我的耳朵受不了。 DT990 Pro 聲音就暗了點,與250比600的版本,一個像是拳腳沒展開、一個比較暗→我不曉得是不是這樣才是正確的,就以「好不好聽」來說,我比較愛DT990 600歐的版本。 建議網友也可以參考一下DT990/DT880的耳機。
這家耳機廠的作法蠻有意思的,DT系列同一型號通常會有600歐姆、250歐姆、32歐姆、PRO 多個版本;其中PRO的說法是給錄音室使用,通常與32歐姆是最便宜的,此外,PRO版的耳機本體的材質比較差。 600歐的版本會是最高價,就成本來看,600歐沒理由比32歐貴,個人認為這價差是以聲論價。一般玩家會認為高阻抗的耳機表現最好、但不好推。我的看法,會從耳機的規格上重要的阻抗與靈敏度來看: 靈敏度固定下,耳機的阻抗愈高愈會愈好推、表現也愈好,這是因為大部分的耳擴的零件(OP)規格就是以600歐姆為標準,是「電器」表現最好的狀況。阻抗高的缺點是耳擴供電的電壓與GAIN要大,不然容易發生音量拉不上去的情況。坊間會以「電流不夠大」帶過去;事實上,愈是高阻抗耳機所需的電流愈小,關鍵如前所述,供電電壓與GAIN。 對應高阻抗耳機,一般的手機與音效卡的耳機輸出電壓可能在+/-3v~9v、GAIN可能只有1~4倍,+/-9v的電壓夠大部分的情況使用(以下就不太合適),麻煩是GAIN不夠大;為了250歐~600歐的耳機專門設計的耳擴,通常GAIN會大於10;這就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了,低阻抗的耳機可能得要配一台耳擴、但高阻抗耳機可能前級直接接就夠了 ← 是不是與一般坊間的說法差很多? 這是因為大部分人會發現前級無法直接低阻抗耳機,而推論出更不可能推高阻抗。事實上,前級供電是+/-12V~15V之間(甚致18V~22V),GAIN在4~12之間,推高阻抗耳機足足有餘、反而推低阻抗耳機可能會有OP電流不足的問題。 錄音設備的耳擴幾乎都是以OP為主,GAIN也相當大,拿來推高阻抗耳機比低阻抗耳機容易。個人認為錄音設備比較大的問題是輸入阻抗偏低(10K~20K),相對音響器材動不動47K~100K(老機器、或管機甚致是250k),錄音設備的聽感容易發生細節、或低頻上的差異。我相信會有人跳出來說,他的錄音介面直推高阻抗耳機效果不好。就這一陣子小弟SURVEY的推測是:大部分錄音介面的穩壓線路太精簡了;先不論調音,一台音響設備的好壞幾乎決定於它的穩壓,穩壓好,動態才會高、細節才出的來、底噪也才能控制.... 靈敏度是另一個變數。如果把四大耳機的規格拿來比較,會發現AKG的耳機騙很大。拿AKG K701來說:阻抗62、靈敏度105 dB/V。看起來阻抗低所以不好推? 其實魔鬼在105 dB/V後面這個V字,換算成一般耳機寫的dB來說,它只有九十多dB。 所以....不考慮外接耳擴、要用錄音介面直推耳機,得選高阻抗的耳機。因為高阻抗耳機本來就是設計給錄音室用的呀。
小弟有過的耳機不多 手邊有幾年前買的AKG240s 短暫擁有AKG K712 現在使用的是網拍買的二手beyerdynamic T1 當入手K712時我就買了一台近萬元的schiit asgard 2入門晶體耳擴餵他 現在使用的T1也是搭著這台晶體耳擴 這三隻耳機我有比較過插roland quad capture,nuprime udsd小型dac耳擴,以及asgard2 連入門級的k240s搭asgard2都能感受到低頻控制力的提升 中低頻的密度也變好 k712和T1就更不用說 我覺得耳擴影響聲音的密度甚鉅 如果常用耳機的話 一些中階大耳罩以上等級的耳機還是建議搭配耳擴 我認為也有助於聽力的保健 沒用耳擴時我往往為了尋求整體聲音的包覆感和中低頻的密度而不自覺得使用較大的音量 使用耳擴後,在較小的音量下我卻能得到更加滿意的音色
推坑沒有極限 阿卡其又搞一個K872 K812已經很好了 想不出理由讓用戶需要升級 不過錢太多的人 覺得封閉式就是不一樣的港結 收集慾望大概還是會爆衝 http://www.akg.com/pro/p/k872
AKG...應該不會是我下次買耳機的選擇了!! 從下面照片可以發現圈起來的地方斷掉了,不是裂開而已、是真的斷成兩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圓弧變成鈍角。 我最失望的是這副耳機大概用不到300小時,而其中大概200小時都集中在今年二月我喇叭賣掉以後...塑料壽命真的很短!! 我既沒有帶出門也沒有大力扳動,它就這樣默默地斷掉了, 而且同一側的另外一邊也裂了一半,就是說這塊塑料應該在今年內就會完全變成兩半!! 基本上我推測K612、K701、K702、K712應該都是使用相同塑料,所以有這幾款耳機的人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我拿到K702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弱不禁風,但沒想到這麼脆弱、而且問題還出在我完全沒想到的地方... 各位還有沒有開放式但金屬零件較多又堅固的耳機可以推薦? 最好音色不要跟AKG差太多...不然又要重新適應混音時的頻率特性。 看了一下能力所及的價位好像沒甚麼可以選的...換哪一支才不算降級? audio-technica ATH-R70x (這隻塑料感超重...) Beyerdynamic DT-990 PRO FOSTEX T20RP mk3n Shure SRH1440 心‧情‧不‧好~
太慘了,朋友K701用到毛茸退色也還好好的,木頭大這副是MIC的嗎? 我的k7xx也才用幾個月,緊張!! 印象中淘寶有在賣那兩片塑膠,聯絡AKG「要求」應該也可試試。我的K240還沒這兩片,是直接假人工皮取代→看來更要小心。
現在X寶可以買到AKG零件 很多是產綫打下來的不合格料 賣家還可以幫你組好寄台灣 只要你不是那麼完美主義 售價只有原廠的三分之一 台灣也已經有買家分享心得 和原廠比對說是聲音差不多 但少了一種調教後的精準感 可以自行練就腦補功力調整肥來 哈哈哈哈.... SHURE耳罩比較接近AKG 鼻音沒那麼重 分離度沒那麼開 但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痛很美式 不太像歐洲的味道 不過....有些型號塑膠感依然很重 不然可以考慮高階款1540 我切換去用SHURE耳塞了 耳膜被強X的感覺滿不錯 意外發現看藍光片跟IMAX電影院效果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