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這麼覺得,每次看掌門人的文章 內容總是寫出一大堆,專有名詞,加一些英文 然後再講一些 音樂發展歷史 但是都沒有一些實際應用的例子,例如來段樂句 把樂句 實際 數字化 還是把音階和聲 列出來舉例,讓人了解 所以po了那麼一大段文章,我看原發文者的心裡想的應該是 "哇~~好利害唷,這麼艱深,好難唷..." 僅止於此........ 還是沒有解答到 原本的疑問 所以之後再跟別人討論到這類問題的時候 自已所會的就是再把掌門人所po的那些音樂發展史拿出來講 然後就沒了 =.= 感覺這裡的討論大多還是,懂的衡懂,不懂的人還是不懂 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有冒犯處請見諒 ~"~
上面說的是不錯 大部分人還是會覺的聽不懂 但是 對位以及和聲學 本來就是門大學問 在這個版上 有人好心回答 就不錯了 還要怪別人講太難 沒說清楚 文章是抄的 有興趣的人 應該自行找書 找出音樂 研究清楚 找個老師也可以 不是嗎
很多時候幾個字的問題可能就要回答接近1本小冊子的文字 就算住美國也不一定有美國時間回答這些問題 何況是純服務的 我覺得很不錯了 至少有提供些書跟資料讓人去找方向 找到方向後..看了那些書後再回來看看原po者的答覆 會比較容易吸收 網路上發問問題若老是要人回答一本冊子的文字 我覺得有點強人所難 有時候有人回應真的就該偷笑了
那麼請你來說明吧. 否則只是隨便丟個無禮的控訴, 實在也沒什麼建設性. 在這種網路論壇上本來就沒有人有義務要回答誰的問題, 只是憑著一些興趣相通的朋友在時間精力許可的狀況下互通有無.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 能夠得到一些相關專有名詞(原文的當然更好)就可以再去搜尋更多的相關知識, 那已經是非常有幫助了. 接下來的就得靠自己的努力. 否則這裡又不是收費的音樂保證班, 誰有那個義務非得教會你不可呢?
不談 Shawn 說的事情..... 實際的舉例不是寫的 "一清二楚" 了嗎?(見以下紅字)這一篇不是連譜和 mp3 都特別做了? 跑一趟唱片行、網路 search 一下、或按別人都文章所得的資訊來查一下字典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http://0rz.tw/921Zt 這樣還算清楚吧 上面和聲 下面對位(請兩行兩行看) 和聲寫得有點草率 用感覺寫的 沒管聲部間的進行XD 不過大致概念就這樣 也沒有強制都要在同一拍出現 可以是分解和絃之類的 而對位...為了拿來比較 低音部就讓它單調吧...@@ 其實這兩個學問本來就不是完全獨立的 對位法中音程的概念 其實就是和聲學的和諧音程 例如教會調式的嚴格對位法中 1.3.5.6.8度音程 而什麼是和諧音程 這跟自然泛音序列有關 愈後面的音愈沒有和諧感 有錯誤 還煩請指正m(_ _)m
和聲如果只在同一個調性會顯得單調 對同一個音來說 不同調性的和絃會有不同的音響效果 例如以C來寫和聲: A A A G A A F G Gb G 和絃:E F E Eb Eb Eb Eb C C C C C C C 調性:C F a Bb bb bb c 原位 二轉位 一轉位 屬七 半減七 減七 原位 ( 皆有轉位 ) A# A# A# F# G 和絃: E E E C C C .......... 調性: B B B I F G 義大利增六 法國增六 德國增六 還有很多可以玩的...XD 都是C在下開始寫的 每個和絃功能跟味道都不一樣 要怎麼用 就看你那一段旋律想表達什麼情緒 和絃跟轉調也很有關係 寫得好 調性很容易可以轉來轉去 一首曲子調性豐富也比較好聽
簡單來說呢~~ 和聲是單音音樂,也就是只有一條旋律線,然後再將這條旋律配置和絃級數以強化修飾它的音響效果,因此大部分的情況其他聲部只是為了替這條旋律伴奏而已!(當然和聲又可以分成混聲四部和聲、鍵盤和聲、指板和聲...啦,不過基本架構是一樣的,只是要求的音響效果不同。) 對位則是複音音樂,每個聲部(可能有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皆是獨立的旋律線,然後彼此間依照著一定的規則相互制衡的發展! 因此你可以想成~和聲是合唱,對位是重唱! 至於這些所謂的規則呢,則是幾百年來前人研究出能讓音響達到最好的效果而寫下的,其實說穿了就是前人經驗的累積而已,也因此不同的派別也有不同的看法! 至於要不要遵守當然就要看自己囉!只是對於格式嚴謹的古典樂來說,必須要先熟稔這些規則才有可能寫出好的曲子(即使連莫札特這種天才也不例外!) 如果真的有興趣,不彷到各大音樂系去旁聽和聲課和對位課,相信會有一番新的見解的!^^
舉個台灣名曲例子.... http://media.ilc.edu.tw/music/MS/ms_music-pic/ms_music-pic11.htm 9-12bar / 13-16 bar 就是明顯對位例子,看數字可以看得出來...
無惡意,但..........我怎麼看不出來? BTW,這一段有些繞舌,並不是我寫的。 其實你只要聽聽看以下的 MP3 例子 (上次已舉例),試著聽出三個聲部各自有完整、明顯的旋律,而這些旋律又是互動的,那就是對位法的例子。 我說到對位法與和聲是一體兩面,原因也在即使這三個聲部、三個旋律線是各自完整而獨立,但它們交織在一起還是形成一個一個的和弦進行。 >>>>> 三聲部 (Gtr 1、Gtr 2、Bass) 的 MP3 (726kB download size):對位作品例子 / Composed By 張超然 (Chao-Jan Chang/ CopyRight) 參考截錄的樂譜: =========================== 對位法當然要考慮到聲部間的音程、整體的和弦、和弦進行,但對位的內在意義其實是 "節奏的對位",也就是個別旋律間的 "節奏或音符的相對位置"。例如上述小弟寫的樂譜例子中,三個聲部的節奏、休止都各有不同。 如果不同聲部的音符總是一起發聲,節奏都相同,就無法聽出聲部的獨立性或說各旋律的獨立與互動,因此有些時候某些音出現更複雜、更多音,位置和其他旋律不同;有些聲部單純、休止或時而一起進行,這時聽者才可以聽出它們之間的 "對位"。 在對位的內在意義其實是 "節奏的對位" 的概念下,某種程度而言,像 drum set 的 pattern,也是一種不同鼓、鈸、hi-hat 間的 "對位"。又或像 Joe Pass 彈的複雜 Solo Guitar,其實也是一種簡單的對位觀念衍生的。(Joe Pass 生前最後幾年聽的音樂都是巴哈,而非 Jazz、Pop 相關音樂。) 當然,我說的 "內在意義" 是自己的說法,市面上中英文相關書裡並沒有這樣的概念。 (Chao-Jan Chang/ 張超然 Copyright)
噗...有啊,我覺得他用的是對位的觀念,從前一句旋律(的對位方式)去發展,放在下一句,從拍子跟音型看到,因為如果9-12bar 重疊放在13-16bar 也是有對位效果啦... 我是覺得現代remix就是種古代對位的延伸... btw,有軟體問題要請教你,請收信...3Q3Q....
小弟在大學的時候曾經修過一學年的相關課程, 老師上的很棒, 深入淺出, 還會彈很多範例加強大家理解, 但也只能略窺皮毛, 可見這其實是很大的問題, 這是他的參考書目: B. Benward & G. White, Mus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 Aldwell & C. Schachter, 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K. Jeppesen, Counter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