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木頭

[轉譯] 前員工談日本連鎖樂器行的職場兩三事

日本樂器業界

  1. 聰明的木頭
    這是日本一位2010~2012年在可算是吉他專賣店服務的前員工的心得,
    他認為樂器行不少是黑心職場,
    他離職後還向政府的労働基準監督署檢舉並向原職場索討未支付的十幾萬日幣加班費。
    重點:
    • 開店前30分鐘的朝會、及打烊後的整理時間都沒有計算薪資。
    • 能吃飯的休息時間實際只有15分鐘。
    • 即便是準職員、剛進去的待遇也跟打工一樣,薪水極低,準職員年收200萬日幣以下。
    • 在他任職的三年間90%以上的準職員都離職。
    • 要升上正式職員必須連續三個月的銷售"利潤"都要達到100萬日幣以上。
      (不是銷售額、而是銷售利潤,這比直銷還惡劣吧…)
    • 由於業績壓力導致每個員工都要搶客人,職場間的人際關係並不融洽。
    • 就算升上正式職員,要是有一個月沒達到100萬銷售利潤,
    • 公司就會向"全體員工"發郵件公佈該店員。
    • 由於上述的競爭關係,資深員工幾乎不會教新員工關於吉他與接待客人的知識,
      只會叫你別讓不買琴的客人試彈 (以免傷到吉他)。
    • 長官有令,工作時不可以坐著,等於一天要站九個小時以上。
    他當年樂器行的打工時薪是900日幣,2023年現在查了一下大概是1100日幣上下,
    也就是說準職員的薪資大概是20萬日幣/月、240萬/年。

    而同年度日本樂器大廠的薪資:
    如Deviser (飛鳥工廠)、Dyna樂器 (Fender Made in Japan...etc) 的工廠作業員月薪則是17~18萬日幣起。
    (註:2023年日本高中畢業生平均起薪為18萬日幣/月)
    所以說為什麼日本製琴學校學生畢業進工廠沒多久都自己開工作室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也是有一些沒去工廠直接靠畢業證書攬客,
    不過日本當地這種狀況極為少見,畢竟沒有學生畢業沒有什麼經歷很難讓人信服他的技術,
    有點類似醫學生拿到醫生資格畢業後直接開診所,這樣的診所有多少人敢上門看病?
    雖然沒查到同期Fujigen的求職資料,但據說也是半斤八兩,
    現在多少能夠理解Fujigen為何有辦法推出十萬日幣等級的日本琴了,
    不僅是因為大量使用CNC、人事成本也壓很低呀…

    黑、真的黑,日本樂器產業真的黑。
    樂器本身能帶給人們夢想與希望,但日本樂器產業從製造到零售卻一點夢想跟希望都沒有…

    --------------------------------------------------------------------------------------

    同一位前店員也在他另一篇文章透露了吉他類的利潤比例:
    重點:
    • 單把吉他的稅前利潤比例大致範圍約為20~60%。
      也就是說如果一把吉他是10萬日幣未稅,那它的利潤可能從2~6萬不等。
    • Fender跟Gibson的利潤比為20%,促銷時甚至只有10%左右
      因此就樂器行而言就算賣了這兩家廠商的東西也不會太開心。
    • 他當初任職的樂器行Fender、Gibson以外品牌的新吉他利潤大多是30%
    • 二手吉他都是以50%的利潤為基準去收購
      收購價通常是新琴價格的20%左右,然後再加倍賣。
      他曾任職的樂器行也會去鄉下那些沒有做網路行銷的跳蚤市場收購,
      拿回東京去賣的利潤大概是抓20~30%。
    • 樂器行自有品牌的利潤約50~60%。
    • 樂器行自己代理的品牌利潤基本上50%起跳、最高甚至可到80%。
      但缺點是因為自己身兼代理與批發,所以不能做折扣太大的促銷,以免其他樂器行反彈。
      不過相對員工價就很實惠,作者也藉此用相對划算的價格買到自己喜歡的品牌。
    • 效果器利潤大多20%,但若是自有品牌或代理的話利潤就相對較高。
      一般而言由於跟吉他相比單價低、利潤也不高,接待客人的時間卻跟賣吉他相去不遠,
      所以店員通常不會很認真去推銷。
    • 零配件利潤基本50%左右,但大廠的暢銷弦因為競爭激烈、也會有利潤僅10%的狀況。
    從文章提到自有品牌與代理品牌的利潤比來看,
    作者應該是在島村樂器、黑澤樂器、ESP系統...等有能力自創品牌並代理國外品牌的大型連鎖店任職,
    因此就進貨量來說、或許有些小店家實際上拿不到相同的利潤比例。
    電吉他類的利潤總體來說也不算太差,但扣掉店租水電等成本能不能有"理想的"盈餘…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連鎖樂器行那麼會壓搾員工的原因吧,
    不管古今中外、人事成本永遠是彈性最大的那一塊~

    話說Fender、Gibson給店家的利潤遠低於店家銷售的二手琴,
    這也可能讓兩大廠在日本樂器行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的二手琴…實在有些諷刺。
    二手利潤比新琴還高不少,也難怪不少店家光靠二手就能撐起一片天。

    最後、"單把吉他的稅前利潤比例大致範圍約為20~60%"這件事不代表樂器一定真的有盈餘,
    除水電房租人事…等成本外,還必須考慮倉儲太久受通膨所產生的價值減損,
    同樣一把琴五年前賣20萬日幣跟五年後賣20萬日幣,能拿回的實際可運用現金並不等值,
    這也就是為何日本樂器行常常在會計結算期限前促銷,就是要盡可能地拿回現金。
    一把琴壓在店裡壓得越久越虧錢。

    利潤透明化最有可能得利的其實還是零售商,
    因為他們會越來越傾向按照官方定價販售以獲取最大利益,
    且基於從眾、這麼做的店家只會變多,結果就是消費者反而喪失了議價的空間與手段,
    只能像國外那樣等特殊節日才有便宜可撿。

    沒有人願意做白工,店家的利潤關係它們是否能維持營運,
    就像員工不會想聽到雇主說你的薪水只要夠付吃飯水電房租就可以了、不需要賺太多。
    但日本連鎖樂器行是真的對員工很苛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