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mset的主要用途是與其他樂器共同合奏。 從早期的jazz重奏編制,到現在搖滾曲風的需求絕對不同。 隨著現代化的音響效果設備,guitar high gain effects、amp的誕生, 更多cutting sound的cymbals也隨之出現。 我們就來討論cymbals所謂的cutting sound吧。 cutting sound cymbals有聲音直接、快速、明亮、嘹亮的特質。 更強調attack,更結實有力。簡單講他高音更多、更尖。 在現代大音量的音樂演奏上,高頻比較容易凸顯出來。 與Die-Cast Hoops之於鼓,可以說是具有同樣的效果。 除了重搖滾樂之外,其實一般流行音樂都經常有這個需求。 現代的演唱會,透過收音、壓縮、放大...等效果後, 出來的常不是所謂的原音。他就是要讓整體音效更具有震撼力、存在感。 在錄音室也是一樣,收音後會過一些效果器。讓整體更加平衡。 音色需求這檔事說穿了,他就是一門因時因地制宜的藝術。 在一些大型演唱會裡,那些手工敲槌,聲音精緻細膩dark sound cymbals, 效果常常還不如用中低價位的Sheet Bronze Cymbals。 你練團時,吉他手用那種超麻超烈破音的,bass手用slap的... 你都有需求挑選比較具有cutting sound特性的cymbals。 如果你玩的是很smooth的音樂,吉他手是clean tone做整場的, bass手是無琴格那種的。ok!你不需要這種鈸。 再白話一點,什麼場合與音樂不需要這種特色的鈸? 小場合不適合,輕的音樂型態也不需要,不收音的音樂不需要。 "你的鈸很吵耶!"那種場合就不需要。 由於製造方式,cutting sound其實很常見於中低等級的鈸。 譬如Sheet Bronze Cymbals就很容易辦到。 其他我個人試過比較具有cutting sound的Cymbals: Zildjian以Z Custom為最。A Custom,尤以其中Projection系最為明顯。 泛K系裡只有音色最現代化、明亮的K Custom Hybrid具有這特色。 Sabian Paragon、AA、AAX、APX、XS、B8...都具有這特色。 相較於Zildjian泛K系,HHX裡的Evolution系列也是具有此特性的鈸。 Meinl Mb20、Soundcaster Custom、Mb10、Mb8...都有這特性。 相對於Zildjian泛K系裡的K Custom Hybrid,還有Sabian裡泛HH系裡的HHX Evolution。 Byzance尤以其中Byzance Brilliant為最。 如果有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要做出所謂cutting sound,除了鈸他原始特性外。 你也可以好好運用tone長在手上這檔事加以訓練。 另外更經濟實惠的選擇是鼓棒。 比起木頭鼓棒,尼龍頭的鼓棒更能做出這種cutting sound。 大頭比小頭更有cutting sound。 oak、maple比hickory高頻更脆更亮。 只是maple比較輕。高頻脆、甜,但質感也比較輕。 一般都做成比較適合jazz的用途,鮮見於for pop、rock music。
古典打擊挑選cymbals與流行音樂界最大差別在於, 前者以音色為導向,後者以用途為主要導向。 因為性質上前者以"原音呈現"為主。而後者不是。 隨著現代音樂的產生,古典打擊界也開始會玩一些特殊音效。 甚至結合電子器材做出他們想要的聲響,這另當別論。 但至少就國家音樂廳的表演來說,我還沒見過Z Custom這樣的Cymbals出現。 而流行音樂界,我曾觀賞一場大型室內搖滾音樂會。 crash的聲音都被吃掉。明明看到鼓手有打下去,聲音就是聽不到。 這牽涉到收音方面的問題,也許還有鈸的選擇。 也許加片壓克力前檔包在鼓組前,鼓的整體收音會更理想。 也許採用更大片或更具cutting sound cymbals可以解決... 這方面因素很多,得去抓出問題所在。 我記得小凌版主代言Meinl時他所挑選的鈸曾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我訝異他怎麼會選Mb20 Heavy Crash與Ride。 我一直以為這是重金屬鼓手的專利。 經過他的講解我才瞭解,他都是為了用途所挑選。 在看過他的講座示範後,我才知道他真的能把此鈸駕馭到如此完美程度。 講座地點算是很小,他使用這麼猛的鈸,我本想說待會一定會很悲壯。 These're totally God damn cutting sound cymbals that I've ever heard. 結果他tone長手上的功夫硬是了得,控制得非常得宜。完全沒有太吵的感覺。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自信這樣的控制功夫,還是慎選器材吧。 刀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挑選器材是人的問題,如何使用器材也是人的問題。嗯!
Paiste在台灣引進的貨色很不齊,大部分系列我都沒測試過,所以pass。 我近年試過的只有Rude、Alpha兩個系列的部分款式。 確實都具有強烈的"cutting sound"特性。 但畢竟只是部分系列與款式,不能以偏蓋全。
Paiste我也很喜歡啊!他的個性很鮮明。 如果購買鈸是"單純以個人對聲音的美學而挑選購買"。 他不容易跟Z、S廠牌起衝突。 會買Paiste的人就會去買Paiste,不會去買Z與S牌。 不過Twenty的出現,我不知道是他們開發出完美結合自己特色與傳統土耳其聲響。 或只是單純想拉攏其他客源,我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兩者兼有?! Meinl以前也有類似情況。也許可以說他們走本位主義路線。 只不過現在Meinl土耳其系列出來後,我想他的企圖心很明顯了。嘿... 我想明年到美國看Namm Show,試試久違的Paiste全系列。 當然也要順道試試那一拖拉庫的土耳其廠牌。 近來在國外的論壇發現土耳其廠牌漸漸有在瓜分大廠牌的市場了。 逼的那些大廠牌不得不加速求新求變。 不過對消費者來說,我想還是降價最實際吧! 雖然說這是不太可能的事...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