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有關錄音的問題~

本文由 EX-S2006-02-28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weiss

    wei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02
    文章:
    278
    讚:
    0
    錄音 "最好" 不要加 "任何" 效果器!
    我的老師也曾告訴我有異取同工的話, 他說做PA sound check時如果聽到feedback, 第一件事不是去動EQ, 而是先去看你的監聽喇叭或麥克風是不是擺的不好

    錄音裡沒什麼一定要加或一定不加的公式, 要加compressor 在古典或爵士鋼琴上, 你要先問自己:
    加compressor的目的是為何? 除了加下去外, 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這兩種音樂要表現的是什麼?臨場感? 還是像流行樂那樣?
    音樂的術語中, ppp跟fff代表什麼?

    我只能說好的演奏者會去控制自己的力道, 控制跟別人間的互動,
    就如好的錄音師會去捕捉最原汁原味的音樂一樣.
    如果你加了compressor能讓演奏的人或其他金耳朵都覺得加的好, 那就是對了
    如果讓彈的人都不爽了, 那就不用講了, 除非你的音樂造詣高於他~
    不過就大多數錄古典跟爵士的狀況而言, 能不加是儘量不加沒錯~
     
  2. stevejay

    stevejay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2-21
    文章:
    9
    讚:
    0
    抱歉啦~~
    這兩句應該是要用;分開..不同段落的....ㄏㄏ

    我覺得Mr.72大哥幾乎把所有情況都說出來了~~
    不愧是經驗老道...
    小弟還是不能完全說出自己想分享的...殘念...><


    不過我想錄音師還是要知道
    自己要錄出來的結果是什麼???
    才知道要使用什麼器材~~
     
  3.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回錄Piano這回事...
    我推薦"Double M/S" micing 方式 錄solo piano..只比原本的M/S 多一ch..

    在原本M/S 的Super Cardioid 跟figure 8外..再多加一隻Cardioid 收本來Mid Mic的背面...
    這多出來朝外的一ch,,用在錄音上很好用..多一ch 像Ambient的收音,,卻常意外的把很多獨奏的細節披露...
    這招近來在classical recording還蠻流行的...LangLang 郎朗也如此錄...

    傳統跟創新常是一體的兩面,,很多新手法都因為有傳統的內容才具新意,,我個人其實還蠻熱衷從舊東西裡活出新態度的...
    不管錄啥型態的音樂,只要結果能讓多數人或喇叭滿意..變啥魔術用啥道具都OK啦....
     
  4. gideonsu

    gideonsu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0-25
    文章:
    479
    讚:
    0
    不知不才現在若再發言會不會被圍毆, 不過當初對於compressor所想引發的討論不是古典音樂該不該使用compressor, 而是理論上而言不管錄什麼都不該加 (再強調一次, 我並沒有遵守), 而現在既然鋼琴有個絕大多數都服氣的結論出來, 那各位是說當錄其他不同的東西時 (比如說Rock, 還有最精采的, 選舉場...), 其實大家也都是有做點手腳的囉...?
     
  5. NOIZ

    NOIZ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8-16
    文章:
    701
    讚:
    0
    老實說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如果通通不應該加,那市面上那些compressor是做給誰用的?
    如果理論上不應該加,那些教如何使用compressor的教科書都應該燒掉。
    更何況,根本沒有任何む理論め說,錄什麼樣的音樂該不該加效果器(compressor)。
    我個人錄搖滾鼓組,除了兩支oh我也都沒在加compressor。不是什麼理論原因,就祇是覺得這樣比較好聽而已。

    而且,什麼叫做作手腳呢?錄音的過程本身就是「再現」,並沒有真正的「原音再現」,錄音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手腳,相同的樂手,相同的音樂,相同的空間,相同的器材,給不同的人來錄,那肯定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腦袋不一樣,個性也不同,音樂經歷也不同,錄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既然不同,那就沒有什麼動手腳的問題,就是因為都在動手腳,錄出來的聲音才會不一樣。
    只是有高下之別,並沒有什麼動不動手腳的問題。
     
    Last edited: 2006-03-22
  6. HowardTay

    HowardTa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1-30
    文章:
    376
    讚:
    1
    我想爭論的癥結在於這幾句...

    我只能把他當作兩種完全不同的compressor個人使用經驗...

    原題是...
    EX-S兄錄鋼琴時是 close mic setting, 當樂手大力的彈奏時就有問題...
    我想到的解決法有二...
    1. 把 micing 距離拉遠
    2. mic-pre gain cut + compressor boost

    1法, 會保有樂手原始的 dynamic, 但小聲時可能會是虛的...
    2法, 樂手的 dynamic 會被壓縮, 但整體音量會較平均...

    讓我選擇...我會兩者並用...各取其優點來錄...
    micing 距離拉遠至 20cm 左右, micpre cut + compressor boost (程度要視狀況 balance), threshold 設在 0dB 或更高, attack 慢, release 快...

    錄音器材的使用, 當然有一些一定的法則存在, 但是什麼一定要用或一定不能用的言論, 還是不要隨便就講出來, 以免造成誤導...
    很多東西...能不能用跟會不會用...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事的...

    另外...討論是不需要情緒性的字眼的...請自重...
     
    Last edited: 2006-03-22
  7. death

    death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8-02
    文章:
    660
    讚:
    0
    好 ....非常贊同...+100...沒錯,在錄古典交響樂最重要的的確是的是"紀錄性"

    當 然 live 原音重現和沒色彩是努力目標..(很多連masetering 也不做了)..

    跟我們流行音樂 中 處裡 multi track 做法是完全不同,

    使用 com lim 既安全 又 masetering 電平又 可以做比較大,何樂不為....

    (很多連masetering 也不做了)

    但有了這樣的色彩就已經失去 在錄古典交響樂 live 原音重現的意義了....
     
  8.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選舉跟Rock多為戶外場...
    大小型的classical 演出若是移到沒acoustic的開放戶外作...
    Engineer若能不做點手腳還能全身而退的...
    不是太強,,就是運氣太好....

    做手腳的目的如果可以讓多數人開心..有何不可?
    重要的是...
    一個找不到sweet spot的engineer 硬是不上compressor...
    把一次完美的演出給錄壞了....
    找不到sweet spot的engineer 也許守住了知性的傲慢...但演出的人跟期待演出紀錄的人會不會太可憐???

    其實...Rocker大概也不會接受一個不用compressor的engineer,,,職業樂手也不可能輕易放過搞砸聲音..不管有沒有compressor...
    經驗裡,,越龜毛的前製溝通也反應在一個更精彩的演出
    越是容易過關的挑戰...一點也不刺激....
     
  9. 菲越云端

    菲越云端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4-24
    文章:
    1
    讚:
    0
    看了楼上各位老师的观点,我这新来的小女子真是受益匪浅,我只是一个录音系大三的学生,对音乐录音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在这里发表一些我的观点,不知正确与否,请大家包涵~~
    1,钢琴方面:如果你用A/B或X/Y,一只mic指向高音弦(中央c往上一个八度),另一只则在低音弦部分.两只话筒距离琴弦25cm,高音弦部分距音槌25cm,而覆盖低音弦区域mic通常被放在距离琴槌50cm的地方.这种方式通常比较适合钢琴盖完全开起的状态.由于话筒是全指向型,为避免梳状滤波器效应,两只mic所拾取的信号应极左极右.
    mic 选择方面应选择轴外响应平滑的大膜片电容话筒以便取得最佳低频效果.
    另外可以在钢琴挡板上架1,2个pzm,这样可保证视觉效果和最大限度防止串音.
    2.合唱:用超心型指向似乎很难有空间感哦,这一般都用在录迎影视同期声方面.建议可以使用4只话筒,将合唱队分三块,左右各一只心型,中间摆一对立体声,高度应高于最后一排0.6-1m,这样就会有准确的定位和清晰度了,避免了中空现象.
    对于大家讨论的是否加compressor的风格化问题,我就不参与讨论咯:)
    向各位学习~
     
  10. Rameau

    Rameau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5-07
    文章:
    1
    讚:
    0
    另類的觀點:

    我是玩Hi-End音響的視聽工作者,就是那種一條線動不動就要叫價數萬元的那一種家用音響。

    Hi-End音響的最主要功能就是重現錄音當時空間的聲音,錄音師是誰常常就決定了錄音的品質。如果是經過大量後製作出來的作品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因為那一種東西不叫做錄音,叫做"製作".....沒有什麼真實感可言(千萬別告訴我你用了多神的效果器,會笑掉真正Hi-End玩家的大牙的!)更不用說是音場、堂音、泛音......甚至空氣感了!

    這個世界上的錄音師很多,百年來出版的錄音更多,但是被稱做發燒片的卻沒幾張,原因只有一個:錄音師是誰?

    同樣錄一架鋼琴你我可能需要用到壓縮限制器才能過關,但是就是有人不用,那種人就叫做"高手"......

    Hi-End有一句經典話是這樣說的:多支香爐多支鬼.......在數位訊號裡都是0與1而已,但是同樣的母帶為什麼大家做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如果你的監聽音響系統連不同的CD-R燒錄片都聽不出差異.....建議你可以拿去填海了....換一支好一點的耳機聽看看吧)更何況是你多了一些個東西讓聲音訊號在那一些一根幾毛錢的廉價電阻電容裡頭轉來轉去的(嗯.....我又瞄一瞄桌上那一堆準備用來升級音響的一根一百好幾十元的電阻、千把元的交連電容......天殺的貴!我正打算要用這種等級的零件DIY一台Micpre來做錄音...)

    如果用更多更貴的神兵利器就可以錄出一張好CD,那麼事情就真的太簡單了,誰都可以用一堆的錄音工具堆砌出好唱片了。不管你喜不喜歡,現實世界中錄音最棒的發燒CD錄音絕大多數都是用最少必要的器材完成的,譬如"直刻盤"。

    要把聲音當作聲音來看待(處理),而不是把聲音當作電平表上的一個電氣訊號來處理!

    想聽一聽好錄音長什麼樣子?先試試TAS推薦的唱片吧(特別是HP的名單)!

    P.S.最近為了要幫教會詩班錄音所以上網找了一些資料,剛好看到這個討論串.......我個人有一個期待:期待大家(包含我自己)都能錄出最真實的好錄音.....所以我才在此多言了!
     
    Last edited: 2006-05-08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