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有篇文章是寫到關於在後製階段 錄音,混音,母帶製作這類的工作內容 但因好像因為系統的關係被回逤了 裡面有看到瑋斯大寫到說 " 聽起來感覺比較大的音量 "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恴思呢? 因為最近在混音時~一直沒法將音量的peak值固定在一個數字之內 用了太多compressor又很不自然 但是看到國外弄出來的作品卻又如此自然 而且音量夠大又控制在範圍之內 所以想請問一下....有什麼小技巧或方向嗎?
國外聽到的成品 人家是花多少預算 多少時間 多少人力去做的 國外市場大能培養的技師經驗 光就這部份就不知道勝過多少 其他就... 設備上的差異 硬體跟軟體的差異 至少目前現階段差距還是存在的 另外真正夠水準的studio用的是何等級的器材 何等級的環境...嗯 所以我不太建議拿國外的商業成品跟自己的東西做比較....尤其是音量跟sound quality 雞腿比恐龍腳 人比人 氣死人 而且沒有太多意義 要聽國外混音跟自己的東西比 我會建議就聽位置吧 前後上下左右 說簡單就是volume/eq/pan 聽聽別人如何擺放樂器 在不同的段落中又如何做聲部的擺置變化 啥時會加入效果 加了啥效果 如何把各聲部放在他該 或是適合的位置 雖然剛剛說了簡單的說就是那些 但是實際上複雜很多 上述那些都會比聽音量來的實際多... 因為多音量的問題是在mastering這階段完成的... 那跟混音比起來又是另一門藝術另一個領域 不是掛個waves L series或是eq就可以搞定的 急著在mixing解決自然適得其反 另外 有時候錄音的時候就要注意動態問題 想要聲音又大又自然又不需要過度壓縮 我會建議在錄音的時候盡量錄越大越好 (這個意思不是說都要錄到將近破表 而是不要害怕破表而把波型錄小 要試著控制並且維持大範圍的動態) 音軌的動態太小 音量不夠 如果經驗不夠 非常容易造成不自覺得過度壓縮 嘗試看看 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建議除了Final stereo track外 數位錄音tracking 還是錄-6~-10比較好工作 剛接觸錄音時 我也聽信一些網路的說法 錄啥越大越好阿,殺小的.... 有些理由說法是,錄大,可以跟機器“底噪“拉開差距,比較不會被聽到 But...其實,每一軌都錄那麼大反而很不好混音 變成混音時fader每一軌都拉超小,拉一點點fader,數值就跑超大 我...的手指馬上殘廢....幾乎無法用fader混音寫autimation了 另外 因為現在的錄音,其實一般軌數都算不少,十幾二十軌很正常 錄-6~-10,在混音時,我不需要每軌都拉小小的,可以在fader 0的狀況下,還有推也有拉的空間,不會隨便推就Clip...也不會需要在plug-ins或是硬體的輸入部份,一直轉小 而且一般來說,除非需要,這樣做比較少會拉到超級小的狀況,master track在all track 的加總下,其實也可以得到相當大的音量 以上是小弟的說法,呵呵 最後,回板大,我說的,應該是“聽感“上的大聲 意旨,聽覺上覺得很大聲,但看meter,卻還好....的這種狀況 我覺得這需要非常有經驗和技術才做的出來 就目前我也還在學習&練習 -------------------------------------------------------------------------------------- 我想信我還有熱血,GoGoGo~~~(其實我在收集贊↓)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ei-si-yin-le-she-ji-lu-yin-shi/103699726348137 http://weistudio.myweb.hinet.net/
絕大部份有經驗的混音師都會說,不要以為compressor可以把音量「擠」出來,他是用來控制動態用的。 其實如果你用的軟體plugins,裡面通常有一些預先的設定值,先套用幾個看看,再修一些參數,久而久之就知道這是什麼回事了。
我現在Compressor反而用來調“Flavor“比較多 這是我現在的想法 不過這樣結果是Automation和手指推fader是越用越多 另外~Kelly~~~香港有啥好玩的阿??? 我應該9/17會去自由行三~四天,看要不要吃個飯之類的 -------------------------------------------------------------------------------------- 我想信我還有熱血,GoGoGo~~~(其實我在收集贊↓)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ei-si-yin-le-she-ji-lu-yin-shi/103699726348137 http://weistudio.myweb.hinet.net/
其實我不是在做音樂這塊的 我是做戲劇配音這一塊 前兩天作到一個 星際迷航記 配音的東西 就是企業號啦.... 但我想混音這回事 道理都一樣 只是混音樂更加複雜困難 客戶是有給我們兩個檔案 一個是已經mix好的英文mix檔 一個是只有music 跟 effect的檔案 我們叫ME 基本上這個是擺在0 不去拉它的音量 要讓它跟英文mix的音量是相同的 像原音的英文mix檔 很多場景是那種星艦被炸掉 然後互相攻擊 音樂跟音效到頂 然後每個人在講話 或大喊時 人聲卻音量很足而且很清楚 ((最大音量約-6左右) 我就看了一下ME...相同的地方 ME就已經到了-6 英文mix加了人聲卻還是-6 而已這麼清楚 感覺就像人聲是比音樂的層次更為前面 我就很好奇 天吶...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小弟不才 頂多將配過音後的頂點控制在-2..... 但我想英文mix的檔案應該是還沒經過處理吧(像是音樂的母帶後期製作之類的處理) 所謂“聽感“上的大聲 還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目前能想到的 只有離MIC近收的聲音 會讓我有這種感覺吧
所謂“聽感“,小弟有一個或許不是很適當的舉例 某一些Top的流行音樂專輯 前奏一進來或是間奏之類的地方,一聽到就覺得聽起來很大聲 但看Peak Meter....卻還好,其實很多並沒有頂到底,有時甚至Meter的數值可以說,蠻低的(like -4、-6.....),可是聽起來卻沒有很小聲 這種狀況,我把他稱為“聽感“上的大聲 HK的版友Kelly也說了 平均的頻率分布,是會讓聲音聽起來比較大聲的 Meter上亮紅燈了,破了,很多時候,其實只是低音或是某些集中的頻率頂到底了,所以破了,亮紅燈了,但其實不一定代表,聽起來會是很大聲的 要是頻率可以平均,其實,整體頻率是-6的sound,是會比整體頻率-12但低音卻頂到0的Sound聽起來大聲的 軟體或是硬體的Meter數值大,有時候並不等於聽起來大聲,但同一個Sound...數值大,當然會=大聲 另外,頻率的平均,也要建立在聽起來自不自然,不會聽起來很奇怪的狀況下去調整 如果硬是要頻率很平均,聽起來卻超詭異的聲音,那就本末倒置了 Cheers!!!! -------------------------------------------------------------------------------------- 我想信我還有熱血,GoGoGo~~~(其實我在收集贊↓)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ei-si-yin-le-she-ji-lu-yin-shi/103699726348137 http://weistudio.myweb.hinet.net/
多謝2號跟瑋斯還有Kelly的建議 有種忽然開竅的感覺 掛了個看頻譜的VST 看了頻率的分佈 再去稍微作調整 果然同樣的Meter 但聽感上就有所不同 看來要多找一些混音很好的作品來聽一下 觀察一下頻率這部份 不知道有沒有建議哪幾首歌或是哪些專輯呢?
哪些很優阿,介紹一下 我現在擔心,我9月還沒辦法去...Orz...好忙..... NOIZ應該是之前那個“妮波寺樂團“的吉他手吧? 呵呵 -------------------------------------------------------------------------------------- 我想信我還有熱血,GoGoGo~~~(其實我在收集贊↓)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ei-si-yin-le-she-ji-lu-yin-shi/103699726348137 http://weistudio.myweb.hinet.net/
香港好吃的,呵呵 kcstudiohk是HK的板友 -------------------------------------------------------------------------------------- 我想信我還有熱血,GoGoGo~~~(其實我在收集贊↓)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ei-si-yin-le-she-ji-lu-yin-shi/103699726348137 http://weistudio.myweb.hinet.net/
好吃的喔!! 有阿~~~ http://www.wretch.cc/blog/thomas0838/21865473(本人) http://www.wretch.cc/blog/a047235756/25817965(本人同學) 我們只去了一點地方! 因為我們都玩得很晚~ 主要是去看slash的演唱會!! 有一家"金鳳茶餐廳"是他們香港很有名的一家小餐館 他們的特色是奶茶 他們的哪茶不會加冰塊 而且很濃郁 口感很好~ 很值得去!! 還有一家"池記雲吞麵"也不錯~ 雲吞麵雖然名子很美 但他只是一晚普通的麵加餃子 但他的餃子的皮是幾乎透明的 很薄 但不會破! 裡面包的蝦子很新鮮 口感很好! 我去的時候客滿~ 要看看你的運氣了喔! 它的對面有一家有名的冰店"許留山" 它的冰很多樣化 分量也不錯!! 可以吃飽後 吃甜點 "續攤"~~ 如果你打算玩晚點的話 可以下午先去"通力琴行"逛逛後 再前往附近的一家JAZZ BAR Ned Kelly's Last Stand~ 很有特色的一家餐廳! 音樂也很讚!!! 建議妳去!! 九點半開始有演出~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2421 我是以我這次去的大概行程 和一些比較有名的餐廳~ 我只有講一些我有去的餐廳 因為我不敢說旅遊書上的餐廳一定就像他講的一樣好吃 所以給你我實際吃過的!! 下次我打算住市內 再繼續"考察"~~ 哈哈!! 有本書"一食 二玩 三遊 香港" 推薦你買來看看~~ 希望以上對妳有幫助!!! )))) 可以即時連絡 thomas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