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威爾第?優美旋律的歌劇代表

本文由 AK11_Lin2012-09-01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 討論區

  1. AK11_Lin

    AK11_Li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2-08-18
    文章:
    22
    讚:
    0
    繼前陣子介紹的才子「華格納」與他著名的樂劇,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在歌劇史上一位重量級的音樂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他與華格納差不多時期(1813-1883),一位在德法附近、一位在義大利附近。(連結:認識華格納的三篇文章


    誰是威爾第

      威爾第是繼Donizetti之後50年,義大利音樂主要人物,也是義大利歌劇的代表人物,相當於華格納在德國歌劇的地位。在當時,雖然民族主義在他的歌劇中並非主要成分,但是在他的一些早期歌劇中,合唱部分表現厭惡受外國的統治,於1859年左右,他的名字也就成為了愛國的一種象徵。(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的名字與當時擁護的國王Vittorio Emanuele Re D'Italia縮寫相近) 

    [​IM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photo by Wiki

    [​IMG]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威爾第的簽名photo by Wiki



    威爾第創作歌劇的方法

      對於威爾第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很會捕捉音樂所帶來的個性和感覺,他所創作的旋律也非常容易被記憶,許多作品都設計成AABA這樣簡單的曲式,讓人容易跟上,管弦樂團再以不多過聲樂的前提下,增加樂曲色彩與氣氛,我想,這些應該就是他的作品能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吧!這樣的道理也與商業音樂相似,主題曲的曲調若能讓聽者琅琅上口,可以簡單地哼唱,再加上很有氣氛和個性的編曲包裝,多會是成功的作品。

      對於歌劇的故事情節,威爾第喜歡故事中有強烈的感情狀況,並富含驚人的對比性和不尋常的性格。他會根據已獲得成功的故事作品來做為劇本題材,例如:Shakespeare、Friedrich Schiller、Victor Hugo……等人的作品。

      在安排演出上,他會盡量讓每位歌者都有演唱aria、dramatic duet、larger ensemble的機會,當歌詞與劇本完成後,他先寫出聲樂和簡單必要的伴奏草稿,並完成主要的樂曲架構,直到彩排演練時,聽過歌者唱過後,威爾第才會根據想要的效果,仔細地譜出管弦樂伴奏,這真的是讓舞台演出達到完美效果的方法之一。後人有歸納了他可以花這麼多時間在創作上的原因:在這樣的演出下,他可以得到優渥的報酬,在當時,法律對於版權的觀念進步,也保障了作曲人的權利,他還可以得到出版樂譜的一筆收入,因此,他可以花比前人更多的時間在創作上,來設法讓首演成功並轟動觀眾。



    早期歌劇作品

      威爾第的早期歌劇作品,受Rossini、Bellini、Donizetti影響 (尤其是Donizetti),以景為一個單位 (scena ed aria),但是處理手法上相對較為自由。在編制上,聲樂部分多是齊唱 (unison),樂團部分則多使用大吉他式簡單的伴奏 (例如.三拍子的彭恰恰)。


    1840年代,愛國歌劇為主

      若提到愛國歌劇,多以歷史故事為題材,來鼓舞愛國情操,單純直接的風格,作品通常充滿陽剛之氣,多以男主角為主,女主角卻也如同男人般陽剛。代表的歌劇作品有Nabucco (Milan,1842),是第一部成功的歌劇作品,以聖經故事 (猶太人被巴比倫人俘虜設法逃離)為題材。另一部是Luisa Miller (Naples,1849),但已開始擺脫愛國歌劇的手法,進入內心戲階段,是推向成熟時期 (1850年代) 的作品。


    <iframe width="420" height="315"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y0EAL3vXZrM"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影片中可以聽到許多旋律的表現,與華格納的感覺完全不同。

    下一篇文章將會介紹著名的"弄臣"與"茶花女"等1850年後威爾第成熟時期的作品。


    部落格:http://winsoundstudio.com/blog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