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市場思考模式,之於音樂家、作曲家是否亦也有所省思衝擊?

本文由 yanverylovehill2008-08-08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精華" 討論區

  1. yanverylovehill

    yanverylovehill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7-01
    文章:
    20
    讚:
    0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市場思考模式,之於音樂家、作曲家是否亦有所省思衝擊?

    我個人一直認為,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發跡過程,和他的個人企圖心和目標設定有很深厚的關係。

    或許有部分人認為他太商業化,但是他的自律嚴謹,以及和自我的對話、反省、要求,卻常被一般人忽略……;當然,也有人認為他的成功經營模式,思考方向,亦是許多過於浪漫的藝術家所缺乏的。

    我曾經遇過一些建築師、設計師,經驗印象中,他們十分堅持自己的作品完整性和美感,絕不輕易妥協,以至於常常需要大量地溝通以達到雙方的認同,但過程常不是那麼容易,往往也需要耗費(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效率也不甚理想。

    藝術家有種特殊的特質,天生纖細敏感,對於美感或自我存在意識的追求,遠勝過於許多商業上的以及市場上的敏銳度,可能和不想隨波逐流或嘩眾取寵的孤僻或高傲個性有關?這並無可厚非。只是在這其中是否可以取個平衡點,找到欲設定市場的共鳴,並且成功地取得市場的認同和獲利,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不僅是在藝術家(Artist)的領域,在音樂家、作曲家(Musician, Composer)的專業領域和埋頭苦幹之外,不知村上隆是否會給一些現代的藝術家帶來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衝擊?
     
    Last edited: 2008-08-08
  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這個話題還挺有趣的。就個人的理解,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世界的中心就是 "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上班族可能常會抱怨老闆、同事又怎麼對他不好,卻很少反省自己是怎麼回事。

    儘管藝術家實際上是一種身分,而非工作,但和一般工作一樣,會有非常有天分的藝術家,也會有更多毫無 sense 的藝術家。然而對多數藝術家而言,他們如上述的一般人類似,卻更是 "我" 的極致表現。藝術家通常比一般人對 "我" 的體現更深,諸如我怎麼想、我怎麼活、我怎麼愛、我怎麼感知.....。

    商人卻剛好是站在光譜的另外一端。他們在乎的並不是我怎麼樣 (最多僅是我可以提供什麼),而是別人要的是什麼、別人怎麼想、別人怎麼用錢....諸如此類。是以最優秀的商人的境界或許是 "無我"。

    這種思考方式的不同是很自然的,並且老天爺很公平,很少將兩種實質是有些對立的天分給了同一個人。所以只有很少數的藝術家在活著的時候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若同時是藝術上和商業上的成功就更少了;同樣的,也很少有商人讓人們覺得除了賺錢外,還具有不凡的人文思想 (例如儒商)。

    至於像 Takashi Murakami 是否會帶給藝術家衝擊,我想應該是很小的。除去每個人與生俱來所擁有的 "格" 之外,別人所追求的東西很難也剛好是你要的。市面上總有一堆 know how 的書,從理財投資、經商致富到名人的成功之路等,但固然閱讀者眾多,卻很少人在社會上的成就是因為那些 step 123 的方法.....畢竟那是別人的 "格",別人的方法與人生。

    My 2 cents.
     
  3. yanverylovehill

    yanverylovehill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7-01
    文章:
    20
    讚:
    0
    [FONT=新細明體][FONT=新細明體]當講到了一個人的「命格」,這我倒也深信幾分。所謂[/FONT]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FONT=新細明體]。連[/FONT]Takashi Murakami自己的運還可以走幾年,據說他自己心裡也有個數字。(是否因如此才這麼拼命賺錢則不得而知,哈哈!)[/FONT]

    [FONT=新細明體]至於老天爺到底給同時給了我們什麼?是天份、禮物?還是偽裝成考驗和枷鎖?我覺得這常常是相對的一種問題,也是一個發人省思又富哲學性的問題……我也常在人生遇到瓶頸時感到困惑、逃避、和恐懼中摸索,想想自己為什麼要一直堅持這樣去做?喔……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扯遠了。[/FONT]

    [FONT=新細明體]話說回來,作曲家一方面需要的創造力與對美感的敏銳度,這感性的一方面其實是屬於右腦;但另一方面,又需要使用理性邏輯的思考,將其想法轉化為音符或經由工具堆砌出來傳達給聆聽者,這卻是屬於左腦。就某一層次來說,一個優秀成功的作曲家,我個人認為這很像是建築師一般,需要運用龐大的左、右腦同步計算工作,只是形式不同, 呈現美感與作品的堆砌工具分別是[/FONT][FONT=新細明體]音符[/FONT][FONT=新細明體]和[/FONT][FONT=新細明體]建材[/FONT][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建築藝術除了要讓人賞心悅目,同時又要能創造經濟效益,這需要一些天份和巧思;音樂作品亦然。[/FONT]

    [FONT=新細明體]像華裔作曲家能揚名國際並創造商業上成就的不多,[/FONT][FONT=新細明體]我印象較深的,有周文中、馬水龍,和譚盾,年齡上也恰好可以分成老、中、青三代。他們均受過西式學院的薰陶,而在作品中,由於緣生的背景因素,融入了濃厚的中華文化傳統,也可以說是他們的「賣點」和特色。[/FONT]

    [FONT=新細明體]像周文中,[/FONT][FONT=新細明體]家世本身有深厚的中國「文人」傳統。早年學土木工程,[/FONT][FONT=新細明體]赴美後不久改學音樂,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教作曲[/FONT][FONT=新細明體],也致力於中美的文化交流[/FONT][FONT=新細明體],算是譚盾的老師之一。[/FONT][FONT=新細明體]據說譚盾赴美,也曾得到周文中的協助,[/FONT][FONT=新細明體]但後來他似乎對譚盾積極努力賺錢的態度,顯得十分不以為然[/FONT][FONT=新細明體]。我個人倒是覺得這只是一種工作模式,並不需如此負面去解讀。[/FONT]

    [FONT=新細明體]至於譚盾,[/FONT][FONT=新細明體]「有人評論(不是我,我沒資格作什麼評論)」他的作品有些很「前衛」,但也有很「俗」的段落。流行曲、傳統戲曲、秧歌、西藏樂、鑼鼓、各種東方樂器等,都加以運用。雖然有時令人感覺突兀,但無可否認甚有活力[/FONT]。[FONT=新細明體]提到他應該就會聯想到大紅大紫的「臥虎藏龍」配樂。[/FONT][FONT=新細明體]不過相較於周文中,譚盾較長於公關,也懂得商業的運作和賺錢,常與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提琴家林昭亮,女高音黃英,指揮湯沐海等合作,可能是目前最活躍的華裔作曲家了,也是唯一自豪能夠單純依賴作曲為業的作曲家。[/FONT]
     
    Last edited: 2008-08-08
  4. wahabe

    wahab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0-20
    文章:
    113
    讚:
    0
    對這方面有點興趣,試著回覆,也請各位多多指教。

    創作就像是無中生有,創作力在我看來是一種透過對外在環境觀察與組織後的再造能力。

    無中生有,那"無"是來自個人心靈底層不可被任何語言(圖像/音樂/文字....)描述的地方,將其具現化則是使其成為"有"。

    而觀察到外在環境的表象,進而理解其深層結構,再對其結構做出新的詮釋,進而給予截然不同的表象。我把它稱為"演譯"。

    "無(類似真理的存在)"雖然不可被描述,但是它確實試圖以各種方法表現出來:不同的結構,包覆著無數種表像的演譯。

    回到第一篇文章,我認為許多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都在向我們展現這個"真理"的另一種新的"演譯"

    具有相同的深層結構,僅只是包覆不同表象的作品太多了。
    而結構不同的物種,太少了。

    人就是容易對一樣、重複的東西感到厭煩,而對稀少的東西感到興趣。

    村上隆在我看來,他抓到了某個獨特的深層結構,他的許多作品風格迥異,但都吸引人們的目光。

    加上一個我認為是決定性的因素:他會的語言比許多藝術家還要多。

    繪畫、音樂、詩 都是較高階的語言。
    顏色、聲音、文字 是比較簡單的語言。

    高階的語言能夠較準確地描述抽象的事情,但難以大多數人理解。
    簡單的語言則相反。

    他的確發現了一些新東西,表現的方式很容易讓人理解,真得仔細去看,又能發現更多藏在背後的訊息,所以村上隆的作品能夠如此有市場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5. jordan shoes

    is jordan shoes good enough for play basketball?
     
  6. Dash0411

    Dash0411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12-02
    文章:
    3
    讚:
    0
     
  7. slayertw

    slayertw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7-03-26
    文章:
    40
    讚:
    0
    看到這個
    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電影"北京樂與路"
    有一段故事中的男主角小路
    拿著Demo給唱片公司試聽
    中間有幾段對話
    最後唱片公司的人對他說
    "改改的你的脾氣吧,藝術家"
    男主角回他
    "我從來都沒說過我是藝術家,
    這些都是你們給我的,
    而且都是在罵我的時候"
     
  8. xu06jo62u6

    xu06jo62u6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4-30
    文章:
    28
    讚:
    0
    普普藝術從安迪沃荷甚至更早之前
    就已經影響近代藝術圈了吧(不管音樂 影像)
     
  9. 1986國綰

    1986國綰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5-19
    文章:
    1,511
    讚:
    0
    掌門人這段話我很久以前看過,但是不是很懂.
    現在再來看,想問是不是...無私奉獻,天下為公?
     
  10.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奇怪,我再回去讀那一段文字,怎麼也聯想不到 "無私奉獻、天下為公"。甚且我也一直不覺得天下為公是很好的主意,通常只會帶來災難。

    那一段文字僅是解釋 "一般的" 藝術家和商人的內在不同,而自然有不同的觀點。少數人卻剛好有兩種特質,也因此在其行業可能相對容易成功。如果要進一步說明,大概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與生俱來較特殊的能力 (儘管多數人是處在光譜的中間),按著上天賦予的盡情去發揮也就是了。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