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E Babyface Pro!! (+其他相近價位錄音介面的討論)

本文由 聰明的木頭2015-04-16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http://babyface.rme-audio.de/
    官方簡體中文新聞稿:http://www.synthaxchina.cn/zh-cn/current-news#news_4173

    Wow~RME是聽到我的心聲了嗎? 終於有XLR I/O了!!
    再外加兩組耳機孔、兩組樂器in、兩組Mic in (含Pre)...好實用呀~
    DA動態也拉到跟UFX一樣:115 dB RMS unweighted, 118 dBA

    不曉得價格多少...完全切中我的需求,好心動~

    不過這次產品線更新似乎還滿快的,雖然四年出後繼機算很慢了、但RME的傳統應該是10年才更新一次吧~XD
    (FF800 > FF802=10年)

    2016-04-03追加更新:
    我做了一個簡短的測試來對比RME UFX跟Babyface Pro,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http://chichengjuanhe.blogspot.tw/2016/04/rme-ufx-vs-babyface-pro-adda.html
     
    Last edited: 2016-04-03
    已獲得eric00886按 "讚"!
  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5
    這個 UA 的 Thunderbolt 版本也應該會人有興趣!



    Universal Audio has introduced an all-new line of Apollo audio interfaces for Mac Thunderbolt users featuring next-generation A/D and D/A conversion, new monitoring functions, Thunderbolt cascading of up to four interfaces, and Realtime UAD Processing, all housed within a sleek, black aluminum package. Apollo 8 has four Unison-enabled mic preamps and Hi-Z inputs, and is available now. Apollo 8p offers eight mic preamps. Apollo 16 features 16×16 analog I/O via DB-25 connectors, dedicated XLR monitor outs, and stereo AES/EBU digital I/O. Bringing up the rear, Apollo FireWire will offer a legacy option for pre-Thunderbolt Macs. Apollo 8 is available now, while the others are expected in June. Prices range from $1999 to $2999. They require OS X 10.8.5 or later and a DAW compatible with AU, VST, RTAS or AAX 64 native plug-ins.

    http://www.uaudio.com/apollo
     
    已獲得eric00886按 "讚"!
  3.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感謝分享。

    說實在從外觀來說Apollo除了換顏色以外、看起來還真沒有甚麼大變動~XD
    而且幾乎全部改成TB、也等於把寶都壓在Mac上了。
    感覺有點像為了改款而改款...?

    我還是比較訝異Babyface Pro的轉變,他們家其他機種如較高階、也較大台的802、UCX都只有TRS Monitor Out,
    但他們卻在這台上塞進四個XLR(2in/2out),還外加兩個耳機孔(6.3/3.5)、兩個TRS Line in、MIDI I/O、ADAT I/O...這...
    (不過Babyface Pro這兩組耳機孔應該是共用一組Stereo音軌)
    雖然跟Apollo Twin比起來少了兩個Line Out、但實際上輕量用戶應該很少用到Line Out吧?
    RME這樣的取捨我覺得很有道理。
    砍掉D-Sub+Break Cable也是個明智之舉,不管從攜帶上還是線材壽命上來看Break Cable都是負面影響較大。

    上一代賣799、老實說我覺得Pro若價格不變的話應該有機會大殺四方,特別是像我這種輕用量的玩家、完全打中要害!!
    (至少讓我把目標從Mytek又轉回到RME上了~)
    不過Apollo Twin的DSP也是很有魅力,但Pro不用帶變壓器...我想這個699~899價位帶可能會有一番廝殺了。

    老闆親自簡介:

    好小一台呀、搭配L頭的USB線真有趣...這條不曉得是不是隨機附贈的~
     
    Last edited: 2015-04-17
  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5
    UA 那個新版的確是位改款而改款,因為 Thunderbolt 也可以接個 FireWire 用。不過這種為改款而改款幾乎每家都這樣搞,畢竟人們只想買最新的,而且廠商這樣也不用和自己流通於二手市場的器材拼價格。其實 Audio Interface 的 AD/DA 現在的差別已經小很多了,若是前後端的類比元件則新舊並不是好壞的原因 (很好的類比設計可以十年如ㄧ日),所以照理講應該將 FireWire /USB / Thunderbolt 這些技術做成可以拆掉的 module 就好了,也比較環保些。

    話說 Line level 的東西 XLR 或 TRS 哪有什麼差?最多只有爽度差別吧?何況是家裡用.....:D
     
    已獲得Tricky按 "讚"!
  5. Tricky

    Tricky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2-08
    文章:
    949
    讚:
    77
    我覺得體積作的像掌上型 卻必須打辮子實在是沒有必要
    half rack不是比較好嗎 要上rack也方便 裝耳朵就好了 也沒大多少
    我以前也有xlr偏執 最後必須有所取捨 還是著重在音質和大量使用的層面

    ua出了新的marshall 1959 plexi plugin

     
    Last edited: 2015-04-17
  6.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感謝兩位回覆。
    我對XLR或TRS其實沒有偏好,單純只是不想修改監聽喇叭用的導線而已...
    好吧、我知道這個理由很爛,但我的線只有1.5m已經夠短了、改個頭可能就10cm不見...寸土寸金呀~

    Half-rack他們已經有UCX (UC/400),從產品分級來看、把Babyface (Pro)做成手掌大小可以凸顯差異,
    而且Babyface的目標客群應該也不是會用到大量Rack的用戶,仔細想想這樣設計很合理。
    Babyface的大小厚度可以丟在吉他袋或大衣口袋,這個便利性對有需要的人來說很實用。
     
  7.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大家很熟(?)的RME產品經理Max Holtmann又來了~這次是講解Babyface Pro到底改了哪些地方。
    資訊來源:http://icon.jp/archives/10385 (日文)

    1.改版的理由是這幾年出現了很多當初開發Babyface所沒有的高性能IC、特別是跟電源有關,
    所以這樣一來就能夠在USB供電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音質。
    (在2014年春季時開始進入研發階段。)

    2.Babyface Pro的廣告標語“Reengineered not remastered”,代表這次是重零開始設計,而不是以舊款為基底做更換晶片與改良。
    僅繼承了Babyface其"Compact+USB供電"的產品概念,因此只有外觀承襲舊版、但內容物則完全不同。
    Max Holtmann:
    「我們在發表新產品時、從不會說它的音質變得比舊款好,因為這樣的說法會讓人覺得舊版不好。
    但這次的Babyface Pro不管是動態範圍、S/N、THD、Jitter、頻率響應...等,都超過舊版。
    我想我應該可以說我們在這個等級的錄音界面做到了最高品質的聲音。」

    3.音質提升的關鍵在於低耗電/高音質零組件降低了USB供電的負擔。
    因為USB 2.0只能提供500mA的電力,因此當初舊款設計時花了很多心力在調整電源與音質的平衡。
    但這4年出現了很多低耗電卻高音質的零件,這就是Babyface Pro之所以能夠提升音質很大的要因。
    且Pro使用了跟ADI-8 DS Mk III ($2199 USD)相同的AD/DA晶片。
    (舊款是A/D=AK5385 D/A=PCM4104,A/D晶片跟FF800相同、D/A晶片跟UFX相同)

    4.使用了新開發的Mic-Pre、Headphone-Amp。
    舊款Mic-Pre的迴路設計其實並不適合用在USB供電的錄音介面上,RME後來才發現這件事。
    也就是說USB供電無法讓Mic-Pre發揮100%的性能,因此RME這次使用了較特殊的OPAMP搭配。
    至於耳擴、因為現在市面上的耳機阻抗越來越低,若以其為基準那麼阻抗就得設成2Ω,但這麼一來就無法跟監聽用耳機搭配。
    一般來說、耳擴與耳機用8倍的阻抗是最適合的,因此Pro設計成6.3mm為10Ω、3.5mm則為2Ω。
    監聽用耳機接6.3mm、一般耳機接3.5mm可得到更準確的監聽效果。

    5.相對於舊款外殼是鋁材沖壓而成,這次Pro的外殼使用了與Apple MacBook相同的鋁材一體成型切削技術。

    6.為甚麼不使用USB 3.0或Thunderbolt?
    Max Holtmann:
    「12in/12out的頻寬用USB 2.0綽綽有餘,且用了Thunderbolt、那Windows用戶就不能用了。用USB 3.0或Thunderbolt完全沒有好處。」

    =====================================================

    ...第二段跟最後一段的發言很婊呀~XD

    另外查到價格跟舊款相同,預定6月底7月初發售。

    講到AD/DA晶片,RME這家公司最詭異的地方就是每個產品用的晶片都不一樣,而且AD跟DA的等級還常常不同。
    以FF800為例:A/D=AK5385、D/A=AK4395 (AK4396 since March 2005),DA晶片可說是當時的最高等級、但AD晶片往上卻還有AK539X系列。
    也因此在許多評測中FF800的DA水準高過AD。
    資訊來源:http://audiobird.blog.fc2.com/blog-entry-2.html (日文)
     
    Last edited: 2015-04-25
  8.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查了一下發現500~900 USD的掌上型錄音界面比想像中還要來得競爭、怪不得RME要改版。
     MOTU Track16 $549 http://www.motu.com/products/motuaudio/track16
     Apogee Duet $595 http://www.apogeedigital.com/products/duet
     Audient iD22 $599 http://audient.com/products/id22
     Roland Super UA $649 http://www.roland.com/products/super_ua/
     Sound Devices USBPre 2 $879 http://www.sounddevices.com/products/portable-audio-tools/usbpre2
     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 $699~899 http://www.uaudio.com/twin

    Roland那台有趣在它支援DSD、PCM最高可到352.8kHz / 32bit...果然是日本人風格,總喜歡塞一些最先端技術進去、也不管實不實用。
    不用外接電源的只有MOTU Track16跟Sound Devices USBPre 2...RME堅持使用USB供電應該也是為了在攜帶性上做出差異化。
    一定要用Break Cable的只有MOTU跟Apogee、畢竟體積跟I/O無法取捨,所以Roland很聰明地放了一半的I/O在機身上,
    不然就是要像Sound Devices那樣全身都是洞...說實在有點醜呀~

    原來RME Babyface Pro耳擴改6.3mm+3.5mm的作法也是向其他家看齊的...
     
    Last edited: 2015-04-21
    已獲得Tricky按 "讚"!
  9.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5
    Roland 那個產品最大區隔是 1-bit DSD,不過不清楚它是用什麼樣的 DAW 配合。如果需要這種ㄧ千美金以內的 interface 的話,我大概會選 Sound Devices。他們的產品真的很耐用、品質好,就音樂科技用品也算有起碼保值度的 (USB Pre 也無需 software driver :eek:)。其實很多錄 live 兩軌 (或到八軌) 的專業人士都用 Sound Devices。
     
    已獲得eric00886owatariryo按 "讚"!
  10. owatariryo

    owatariryo Member

    註冊日期:
    2009-02-06
    文章:
    164
    讚:
    6
    我的一點小感想。 廠商的解說真的看看就好。 好音質/壞音質/中等音質,說實在FFT上看起來真的就差個那麼0.x dB,weighting不同時,甚至可以說差別對音樂沒什麼影響,THD這些也幾乎都是類比裝置望塵莫及的水準...。 選介面種類、通道數、選op-amp設計,選延遲/驅動穩定性 (這點RME真的就很值得考慮),都是比較實際的方向。 :)
     
    已獲得eric00886Tricky按 "讚"!
  11. Tricky

    Tricky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2-08
    文章:
    949
    讚:
    77
    再過一陣子usb type c 三邊陣營都共用的時候
    會不會市場上就只剩下usb 3.1和thunderbolt了
     
    已獲得eric00886按 "讚"!
  12.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感謝各位回覆。

    查了一下、Roland那個DSD是來亂的:「*You cannot record in DSD format.」,單純只是搭Hi-Res風潮用來"播放"而已。
    Sound Devices那個我本來也很有興趣,但他們家的產品只有USBPre 2會用到ASIO,這代表他們可能很少在處理驅動問題。
    讓我對他們撰寫驅動的功力有點疑惑...雖然Lavry DA11連寫都不寫直接丟給ASIO 4 ALL好像更不負責任~XD

    沒錯、所以我前面才說RME的發言很婊。
    一個婊其他廠商每次推出新產品都說音質比以往更好、另一個婊換個新介面就宣傳性能更強。
    我個人是覺得RME這位老兄的發言都是比較務實的技術層面,沒有甚麼誇大不實的宣傳口號--這次聲稱Pro超越以往不曉得算不算?
    不過他們推出802時好像也沒有說超越800...從這點來看Pro在設計上應該是有超過舊款、才敢這麼說?

    RME的穩定驅動也是讓我現在在物色錄音界面時一個很大的對比要素...看到一些不錯的DAC但驅動似乎沒有很好就會猶豫...
    (對、我就是在說Lavry DA11~XD)

    Thunderbolt在PC看來是沒搞頭了,因為擴充卡不像FW那樣好做,主機板要預作額外的插槽,無法像過去FW那樣多插一張卡就能在PC上用。
    但會不會又變成過往PC=USB、Mac=FW這樣的二分法可能要還再觀察,
    因為Thunderbolt要看Apple的態度...新MacBook為了那100w供電能力將I/O定於USB 3.1一尊而非Thunderbolt就很令人玩味。
     
    Last edited: 2015-04-24
  13. Tricky

    Tricky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2-08
    文章:
    949
    讚:
    77
    可能是歐盟和技術協會的壓力吧 每次改來改去已經讓很多人惱火
    thunderbolt card其實很好買 一張2900 x97直接插上去就可以用了
    而且pc其實滿多家像是HP DELL都有出fw和tb onboard ,avid有認證:)
    只是一台全方位用途的電腦價位實在恐怖 甚至比mac還貴
    自組一台視窗或是黑頻果桌機 以後選什麼卡來插其實都很簡單
    音效設備介面的放手 我猜和頻果的獲利來源也有關係
    ios才是他的金雞母 以前挺他的玩家其實頻果已經不甩我們了
    土豪金電腦和金手錶才是王道 中國市場萬歲 只是我的猜測

    以後品牌電腦的分壘可能是 高階工作站或商務電腦走thunderbolt 消費級玩type c
     
  1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5
    沒錯!現在 AD/DA 的差別的確比以往小很多。但這種不是挺講究的 solid state preamps 我覺得還是有差別,很多時候就是聽起來舒不舒服的中偏高頻。有的聽起來就是很乾扁或是偏高頻有點不太舒服.......當然就現在價格普遍低廉而言,是沒啥好抱怨。:)

    原來那個 DSD 是這麼ㄧ回事......我還以為可以和 Window 上支援 DSD 的錄音軟體搭配。

    Sound Devices USB Pre II 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剛好跟你想的相反,因為在 Mac 上完全不用 drivers,結果超穩定又不花大腦。用舊了也不用怕軟體不再支援,或者可以拿來當電腦的播放設備。只是在 Window 上不是這麼ㄧ回事,因為......。:confused:

    在 Mac 上用 Sound Devices、Metric Halo 的人基本上從來沒想過什麼 drivers、穩定度等問題,所以會誤以為好像都應該這麼回事。

    沒這回事!現在 iOS 和 Mac OS 的管理者是同ㄧ個人,而且他是老 Mac 出身。Mac 這幾年都在成長,不論就寫 iOS 程式必須用 Mac、整合 Apple 的生態環境、利潤比例等都是 Apple 極重要的ㄧ環。專業 Mac 用戶搞不清楚目前的 Mac 幾乎是有史以來最成熟、最完備 (指包括的各消費領域與軟硬體支援) 與安全 (指存在於市場) 的時期。要真講現在是用 Mac 最幸福的時候,可是也就像現實世界,最幸福的時代人們抱怨最多。

    至於那個被科技評論者罵很慘的新的 MacBook,那是他們和專業用戶們 "Just Don't Get it!",因為那台電腦本來就不是設計給這些人 (我們) 用的啊!:confused:

    專業用戶需要的重裝備有點像買車裡面的重卡車 (Mac Pro、iMac),也有人介於中間需要舒適點的 SUV (MacBook Pro),但你不會到車商那裡明明是需要 SUV 以上的重裝備,卻抱怨眼前ㄧ台給市區人士用的兩門輕跑車很爛吧?那個是做給像當代網友們的親戚、女朋友、常出差的商務人士....用的。這些人除了偶而用 USB flash drives,通常都沒有任何外接設備,也從來不 backup 檔案:eek: 而幸或不幸的是,這些人都是ㄧ般人又佔大多數。



     
    已獲得Tricky按 "讚"!
  15.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因為主流OS都支援USB Audio Class 1所以低取樣的話大部分的DAC跑USB1.1時都不用驅動。
    USBPre 2在Windows下不裝驅動也可跑到24-bit, 48 kHz,Sound Devices的ASIO驅動在這邊只是增加Sample Rate到192kHz而已。
    Mac OS 10.5.8以後因為支援USB Audio Class 2所以如掌門人所述不需要安裝驅動,
    但10.4~10.5.7只能跑24-bit, 48 kHz、且不能像Windows一樣利用ASIO驅動作提升。

    個人對驅動的看法是"修正問題、增進效能與DAW的相容性",我是很喜歡無腦產品、但USBPre 2完全靠USB Audio Class跟電腦溝通有點令人擔心...
    話說回來、USBPre 2的驅動沒有提供控制台,這樣Buffer是要在DAW裡調嗎?

    =============================================================

    500~900 USD價位的小型介面(雖然這台有點大...)再追加一台:
    SPL Crimson http://spl.info/en/products/interfaces/crimson/video.html
    以高寬長=60x330x207mm的大體積來說、實在不應該把這台跟前面那些相比,但只有6 in/ 6out應該也勉強算得上"小型"~XD

    如果沒有甚麼意外的話、我可能就RME Babyface Pro、Sound Devices USBpre 2跟SPL Crimson這三台挑了...
    不曉得有沒有人能提供對SPL這台的看法?
     
    Last edited: 2015-04-24
  16.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5
    在 Mac 上 native 並不會限制在 48kHz 以內,所以在 Windows 上才要 ASIO 的 driver。其實就等於是內建的 sound card ㄧ樣.....至於 Buffer,DAW 裡面就可以調整 (內建的 latency 是非常低的).....至少在 Mac 上是這樣。

    話說 Tascam 也有ㄧ款 AD/DA 用料不錯的。
     
  17.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感謝掌門人回覆,不好意思您引言的部份我在您回覆前有改了一下文章...
    這樣我對USBPre 2的疑慮就消失了,感謝解惑。

    追加一下、我終於想通為什麼Lavry DA11會在Windows下使用ASIO 4 All、但Mac卻不用,因為跟USBPre2一樣與USB Audio Class 2相關吧?

    ------------------------------------------------------------------------------------------

    您是指Tascam UH-7000? http://tascam.com/product/uh-7000/
    因為價格為399 USD所以我沒有把它列進去,感謝分享~
    感覺質感很好,BurrBrown PCM4220 ADC/PCM1795 DAC、Clock則是TCXO。
    雖然我應該不會再買Gibson旗下的產品、但對品牌沒有好惡的人可以參考看看...Gibson要是賣了Tascam我就會考慮這台...質感真的不錯~

    UH-7000跟US-366 ($145 USD)的PK,鋼琴是Yamaha C5+兩隻Neumann U87。

    建議直接連到Youtube用720p,音質應該會比較好。

    ===================================================

    USBPre 2還是不考慮了...驅動對PC的支援太恐怖,這兩篇文章都是在最後一版驅動/韌體釋出後所發的:
    https://www.gearslutz.com/board/low-end-theory/595415-rme-babyface-vs-sd-usbpre-2-a.html
    http://www.soundonsound.com/forum/showflat.php?Number=987251
    ...我不想花879美金買一塊磚頭回家...
     
    Last edited: 2015-04-25
  18.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5
    讚:
    3,042
    因為本串討論到中間就開始往其他相同價位錄音界面的方向討論,我就順便貼貼其他產品的資訊。
    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的Mic Pre標榜UNISON技術,就是利用Plugin的數位模擬跟實際的Mic Pre搭配做出更擬真的音色。
    網路上看到有人拿它來跟實機做比較,覺得很有意思就轉過來。

    測試環境是Pro Tools 11 + Neumann U87,主唱沒有掛任何效果。一樣建議直接上Youtube點720p觀賞。
    純Mic Pre

    Mic Pre+Neve 1073 UAD Plugin (UNISON技術)

    Neve 1073 DPD

    原文:http://www.dtmstation.com/archives/51905068.html

    一台Neve 1073 DPD可以買3台Twin再加3份Neve 1073 Plugin...有差距是正常的,重點在有沒有抓到原機的神髓。
    附帶一提、Apollo(2015/04以前的舊版)跟Twin就UA的官方說法,兩者內容物是一樣的、只差在I/O跟DSP多寡,音色上完全沒有差異
    如果UA沒有畫虎爛的話、那麼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是比較適當且省錢的做法。
     
    Last edited: 2015-04-25
  19. Tricky

    Tricky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2-08
    文章:
    949
    讚:
    77
    UAD用了一段時間 覺得木頭兄分享的影片很貼切實際使用的情況
    和waves比起來暖厚很多 但最暖厚的還是原來的硬體
     
  20. owatariryo

    owatariryo Member

    註冊日期:
    2009-02-06
    文章:
    164
    讚:
    6
    其實這類模擬plugin後面再串個match EQ 或 saturation,(有時可能會用到transient designer),就幾乎和硬體差不多了。 (如果不操到極限值像1176的 all button mode,平常就算不串,放在歌曲裡也很難分辨了!)
     
    已獲得Tricky按 "讚"!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