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MP3 = free CD? MP3 對整體音樂環境的影響

本文由 monk2002-03-08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精華" 討論區

  1.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最近上了一個網站,裡面有許多 MP3 的音樂可以抓。這是一種類似 edonkey 之類的檔案共享download 軟體。搜尋 Wes Montgomery 就有 1400 首以上的歌可以抓。有些 mp3 音質可比 CD 。在配合掃毒軟體販賣與供應 free music 的行銷策略,我想唱片業的前景可預期會越來越蕭條。

    奇怪的是,為何各家唱片公司竟然容許這種行為。成大 MP3 事件與這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

    see website: http://www.audiogalaxy.com
     
  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我也覺得唱片業的前景可能會越來越蕭條,至少我每學期都有做調查,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聽MP3,根本沒有多少人還在消費 CD。奇怪的是這兩年經濟不景氣,統計上 CD 總消費量還是年年成長,和 MP3、下載、共享等被當做扼殺唱片業好像 "結果" 說不太通。話說 MP3 的音質實在挺差的,是免費的聽聽也罷,但今日的音質消費觀是如此,很難想像DVD Audio、SACD 的推廣會成功。

    PS: Monk, 你是彈吉他還是bass?看你游走各方,很不易。你是不是也住台南?我以前住過台南幾次印象很好,特別是台南的鱔魚炒麵、民風 (好像女子亦不俗)。不過夏天太陽實在太烈了點,雖然天氣好、心情也不錯,但南台灣的太陽真不是蓋的。
     
  3.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雖說MP3 的音質不好,但像我是依 fakebook list 去聽一些老歌當功課,至少省去找 CD 的麻煩。
    這幾天電腦就一直掛在網上抓歌。如果沒有挑選可能就會抓一堆音質較差的歌曲。而且實際去找有些歌是抓不到的 (copyrighted)。

    是否在不久的將來,LP 又會流行回來成為主流的格式,數位的格式在更先進的寬頻輔助下成為只是試聽工具而已?

    to 掌門兄:

    還沒感謝您大力的協助幫我買到 THD Univalve。掌門大人蜻蜓點水虛晃幾招,省得我忙得手忙腳亂。

    自己裝了兩個 celetion vintage 30 ,目前還在體會這部 amp 的特性。我以前是彈 bass 的,中間停了好幾年,最近幾年又想玩玩吉他(很不服氣我以前的吉他手)。我住高雄,但台南也住過幾年。說起南台灣的太陽應該算屏東最毒。以前當兵時午查曾經當場曬昏了幾個菜鳥。

    Vielen Danke.
     
  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To: Monk
    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我原本將 Univalve 接到一個 1X12" 的 Fender (closed back) 的音箱,結果聲音很差。後來換上一個 open back 的 1X12" EV,聲音就變得好很多,聽起來像是完全不同的 amp。

    你用Celection vintage 30 感覺如何?我有點想把原來的 1X12" Fender 的音箱換成 Celection blue 或 Green Back 的 15-25W speakers,並且將後面的木板拿掉,變成一半 open 的音箱,但是又有點怕麻煩,特別是 speaker 這種東西在沒裝上去之前只是亂猜,完全沒個準。

    另外,我發現 Univalve 做 low gain 的音色不錯,剛好不用任何 pedals;但做 high gain 時,我試了幾個 pedals,包含 Fulltone、Banzai、TS9 等,結果是 Boss DS-1 最好。DS-1 的確是 distortion 的常青樹,只可惜發現它好處的人不多。

    PS: LP 不可能成為主流,必竟它給一般人的印象都是麻煩、雜音大.....,特別是它雖然音色好,但沒有略好一點的音響,反而表現出來的都是缺點。有人說如果人類有一天因自做孽等白痴原因而滅亡,外星人到 a球上來做考古研究挖到 CD 或 DVD 時,他們會搞不清楚那是什麼,或是如何讓它運作;但挖到 LP 就很直覺地能知道藉軸心轉,放根針就能聽到聲音了。這或許是用 LP 的好處之一。
     
  5. 馬提

    馬提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431
    讚:
    0
    用電腦聽音樂,MP3 = CD
    但用較好音響聽時,才會顯示出CD的優勢
    要對音色、音質要求,一定非得聽過天籟級產品,成為夢想中的dream tone,才會有追隨的目標,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其實光CD就已經有等級上的差距了,混音技術的好壞、調tone的功力,在等級高的音響上都會完全呈獻
    但如果只是手提音響,或者只是聽搖頭舞曲,誰會在乎音質的好壞呢?!偏偏這些才是主流...
    或者像monk兄只是去聽聽老歌,以前錄音技術本來就較差,的確是不用在意太多,MP3就夠了..
     
  6.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掌門兄:

    我是讀reviews 有些univalve owner 推薦vintage 30,所以就試試看。之前試過 fender special design 的12' speaker,沒有詳細比較過所以也沒印象。
    倒是最近計畫試朋友的 Boogie Mark IV bombo (也有Class A)的後級以及裡面的 12' EV 做詳細的比較。
    我是想明年試試 blue。聽說高頻不錯,而我是喜歡它的外表。看起來質感好很沈的感覺。拿起來沒什麼份量質感又差的fender special design 已經丟到地下室,Weber 的alnico 聽說俗又大碗,老闆曾經寫信問我要不要買,因為看到我在ebay 標celestions。

    close back 的cabinet 我的感覺好像會因木料而易。我的cabinet 是open back MDF,我猜聲音會悶住所以沒敢嘗試。好的cabinet 很多是硬實木打造,closeback 聲音會更結實。等掌門兄換 speaker 後再向您請益。

    這部Univalve 實是一部對 user 要求較高的amp。手上功夫差的如我,缺點一覽無遺。Jeffback 兄試起來虎虎生風。不過如您所說,她不是全能的。類似Santana 綿綿飽滿的 High gain還是要用boogie。在樂器行試過一部老 Fender Twin reverb silverface ,至少在 glassy strat tone 還是univalve 比較好。(但這樣的比較變數多、好像也不太準)

    我接一個 DS2 調出來的是如 UFO Michael shaker 淒美的 high gain distortion。應該還有很多可能,只是我的調痛能力有限。

    Anyway,我滿意這部Univalve,至少他在這個瓦數與操作性是符合我的需求的。

    PS 掌門兄,
    上次差點沒給你害死,對太座 Iron John 的結果是一個禮拜不供應晚餐。
     
  7.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To: jeffback
    "燒錄、盜拷以及網路散布=古典唱片蕭條" 的說法大概只有唱片業願意相信。如果說是流行音樂可能還有點關聯,但聽古典音樂的人根本很少人會傻到去聽MP3,不但音色差,而且下載也不是很方便。隨便一首馬勒的交響曲都長達一小時左右,有誰 Q去載?更別提 MP3 聽聽免費的老歌、rock 還可以,聽古典樂根本行不通,內聲部和高音都太差。再說唱片業整體 CD 銷售量下降 5% 也不是挺差,看看現在的高科技、汽車業在不景氣當中等不知下降了多少。
    我覺得就網路散播是不對的,至少在法律和道德上是如此,但就個人燒錄、轉成 MP3 等不應是等於盜版或盜用-消費者購買了 CD 並不擁有音樂,但擁有使用權,可以自行決定要轉到 tape 上開車時聽,為何不能轉到 MP3 player 上?

    唱片業不要老把消費者當賊!
    ---------------------------------
    To: Monk
    我也有一個日製的DS-2,不過它的中頻 boost 太多,聽起來有點不自然,比較適合可以減少中頻的amp,或是少數的 high gain (Vai 也有用過類似的組合)。華人樂手通常不太清楚經由 pedal 和 amp 的distortion 分擔來達成 high gain,所以比較依賴 high gain pedal 做 rock 的音色。這或許可解釋在台灣用 Boss distrotion pedals 的人幾乎都用 DS-2 turbo;但在美國人們都用 DS-1,DS-2 幾乎買不到。

    PS: 關於 "Iron John" 的秘技不足為外人道矣,我下次回台再親傳,相信你以後三餐酒足飯飽,還天天有宵夜。
     
  8. 335

    335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1-24
    文章:
    861
    讚:
    0
    我想的唱片業對於業績下滑的思考方式應該是蠻簡單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所謂的盜版業,而是在於唱片如果具有容易複製的條件,也就易於傳遞於同好之間,自然在整個消費市場上,就會少了一批原本會去消費? 漱H,但是唱片界也無法"指名道姓"地說他們最在意的是這件事,因為如掌門所說,這樣的copy行為是在使用權的範圍內,無販售行為,所以看看他們想出來的防拷方式都不全是為mp3所設的,其實依mp3的音質,若 將CD由amp line out 再進電腦一樣無損,只是手續繁了些,在cd上作防拷,顯然和mp3無很大的關系
    當年勝行LP時若是易於複製,我想,LP這種規格也不可能被採用這麼久(至少會作出一些"防拷"吧!!)
    其實想想電腦影像藝術的價值,再想想被數位化後(應該說有了留聲技術後吧)的音樂,他們的處境還真的很像ㄟ!
    欣賞一幅GOGH的原作就等同於看一場古典LIVE,原作者已不在,就留給後人來詮釋了,若能聽到原作者的親自操刀,那不就是音樂價值的最極限嗎?
     
  9. 335

    335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1-24
    文章:
    861
    讚:
    0
    我在yahoo看到的一篇

    唱片「仙人掌」 要讓盜版碰釘子

      潘罡專題 危機就是轉機。近幾年來,唱片市場嚴重衰退,目前已面臨最惡劣的關鍵時期。然而有趣的是,這種局勢反倒提供了唱片業和音樂工作者省思的契機。包括五大唱片在內,多家業者目前正 採取一種防止盜拷和網路下載的壓片技術,希望能遏止猖獗的盜版風氣。此外各大唱片公司積極瘦身,與許多藝人和團隊解除合約,迫使這些音樂工作者尋找出路,投入超級CD等新媒體懷抱,有聲工業在 渾沌中逐漸露出希望的曙光
      目前唱片市場的危機有多嚴重呢?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最新統計數據,去年一整年,全球唱片銷售量下滑了百分之五。而美國有聲工業聯盟最近也發表了銷售數據:去年一月到九月,全美國古典唱片 銷售量是九百一十萬張,比起前年同期一千一百萬張,足足衰退了兩成。以古典音樂為例,去年宣告倒閉的品牌包括了英國NIMBUS和ASV等,而華納旗下的ERATO、TELDEC唱片,也和女高音蘇珊˙葛拉漢等人 解約,最令人吃驚的是,連指揮名家巴倫波因和芝加哥交響樂團都無法倖免。
      面對惡劣局勢,目前業界救亡圖存之道,最受矚目當屬一種防止盜拷和網路下載的壓片技術,目前已臻成熟階段。這種技術名叫「仙人掌資料防護鎖」(Cactus Data Shield),由以色列MIDBAR公司在一九九八年開始研發,歷經三年的實驗和改進,已經有多家大唱片公司採用。根據該公司上月十一日發布的訊息,目前全球已有一千萬張以上的CD採用了仙人掌技術,其 中包括了知名流行藝人U2、麥可傑克森以及部分古典CD。由於目前還在測試階段,因此唱片公司採取低調,不過普遍對這項技術寄予厚望。環球唱片古典部副理任明芬表示:「唱片業的希望就要靠它了 。」
      今年初的法國坎城MIDEM唱片大展中,MIDBAR的市場與行銷副總裁祖爾也舉辦一場說明會。業者表示,仙人掌技術基本上是一種新的編碼方式,凡是採用這種技術的CD,如果由電腦光碟機播放,MIDBA R的播放程式將取代了原先電腦的播放程式,進而防止燒錄、盜拷以及網路散布。
      根據業者的反應,目前採用仙人掌技術的CD,確實有效防止了盜拷,而且音質和傳統CD一模一樣。不過有少數「特異功能」的電腦光碟機,居然能巧妙地避開仙人掌防護鎖,讓業者大吃一驚,此外 還發生少數光碟機無法辨識採用仙人掌技術的合法CD,不過均屬零星案例。整體而言,未來會有更多業者採用仙人掌技術。業者認為,面對猖獗的燒錄和網路下載風氣,業者只有奮力一搏,藉以保障音樂 工作者和合法消費者的權益。
      除了仙人掌技術外,古典唱片業正積極瘦身,包括各大唱片公司每年推出的古典新專輯,由全盛時期的一百五十張縮減到目前的十張左右,很多知名藝人如指揮家賈迪納等人也被解約。不過不少音樂家 自行尋找出路,有的投入小廠牌門下,有的乾脆自創品牌,蔚為趨勢,例如指揮名家麥可˙提爾森˙湯瑪斯被BMG解約之後,最近和他所率領的舊金山交響樂團創立了一個名為SFS Media的有聲品牌,即將發行馬勒系列交響曲,並公開擁抱所謂的超級CD規格。
      此外紐約愛樂管絃樂團、聖路易管絃樂團也開始自己發行CD,而不少歐洲歌劇院也陸續壓製歌劇DVD,造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樂評人馮˙瑞恩表示,目前唱片業的危機是業者短視近利的結果,包括 低估了網路對唱片業的衝擊,而以往眼見市場可觀則濫簽藝人濫發專輯,造成市面上有六萬種以上古典專輯流通,很多是曲目重複,一大堆貝多芬、布拉姆斯交響曲錄音,導致樂迷胃口盡失。如今業界亡羊 補牢,在超級CD等新媒體尚未普及之前,全面採用防止盜拷的技術,慎選藝人和錄音曲目,音樂工作者不再迷戀近十年暴發的市場幻影中,回復以往LP時期的規律,古典唱片界依然大有可為。
     
  10. trevor

    trevor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30
    文章:
    12
    讚:
    0
    將古典唱片銷售量下滑與盜版/MP3作連接,我覺得似乎是不適當的。目前在外面流通的mp3檔是以pop,rock,electronica等主流音樂較多,古典音樂不但少,就算有也只是某些特定的版本,不見得每種都 部C

    在MP3音質方面,目前LAME ( http://lame.sourceforge.net/ ) 這個open source的mp3 encoder,音質真的不錯,在新的VBR (variable bit rate) 設定下,可以贏過同bit rate的FhG ( http://www.fraunhofer.de/ ) encoder;或者是在256 kbps的CBR (constant bit rate),這兩個encoder所造成的音質影響也都很不容易聽到。但在古典音樂方面,我的經驗是仍然比較容易聽到mp3的音質影響,這在特別需要注重細節的古典音樂裡當然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古典音樂唱片本身是以”詮釋/演奏”為主,同一作品通常有非常多的版本,一般的古典音樂聽眾卻不太可能去買那麼多的版本。雖然新的錄音版本不斷出現,但是我可能只會買過去被公認為經典的大師演 翕音。再加上古典唱片的製作費不低,聽眾人口相對上也比較少,如此下去多少都會有銷售的問題出現。藉由潛味音樂網 ( http://www.sinologic.com/newmusic/ ) 站長在留言板貼的Norman Lebrecht文章連結 ( http://www.scena.org/columns/lebrecht/020220-nl-record.html ),也可以看到當前古典唱片市場所面臨的一些困難。
     
  11. Advid

    Advid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3-14
    文章:
    52
    讚:
    0
    CDS 好像是五大委任一家瑞士公司製作的防盜拷貝的系統加註在一般 CD 中. 日前我好像看到報導歐洲近期出貨多批有出現一些狀況 :

    1. 有些消費者買回去在家中 DVD Player 無法撥放或是讀取.
    2. CDS 理論上是無法用 CD-ROM 機器讀取或播放音樂. 但是, 許多消費者發現用 Dell 公司主機的 CD Rom Player 不但能讀,還能拷貝, CDS 完全沒有作用 (- CD-R & MP3 又傳出去了.)
    結論是, 除了公開對消費者致歉外,另外也正無條件接受退貨中.

    此外, Sony Pro-Audio 好像宣佈不再研發及生產專業機器. ( 不確定是 Audio 或 Video ).
    Sony CBS 的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宣佈即日起不再開拍新電影以及電視影集. 以後只出選輯類產品.
    消息來源 : Pro-Sounds雜誌

    感覺好像不太好. 當美國 DVD Home Theatre 已經有 300萬套安裝在各家庭中使用, WEA 跟一些唱片公司與製作公司正鼓舞著 DVD Audio 24bit/96KHz 時, 台灣目前各唱片公司縮編或宣佈停止國語部門運作( Ex. BMG ), 大家可能覺得唱片公司利潤很高,但是以台灣的 A 版國語唱片而言 :
    1. CD 一般單張包裝印刷成本自 25 左右或以上
    2. 企劃費約 100 to 150萬台幣或以上,
    3. 製作費自 200 或 250萬以上到 350 萬左右或更高,
    4. 宣傳則是 600萬至2500萬左右或以上.
    5. 詞曲版稅需支付詞曲銷售價 4.5% ( 每一張售出), 歌手版稅, 製作公司版稅, 或經紀公司版稅 ( 看歌手怎麼簽到的..)

    以單張銷售經銷商處拿到 250元, 扣除許多費用後, 實在是不容易. 所以每出一張專輯,必須更謹慎以及若是有大宣傳那就動輒要10萬20萬張之類的才能回本 - 人事管銷還沒攤提..
    若是簽的藝人是大牌, 可能會更難回收.

    所以,除非有不同做法, 否則在目前銷售狀況下,應該都陸續會收掉. 去年五大包括滾石都謠傳虧億元
    記...先不管屬不屬實, 可能國語部門很難再維持下去.

    祝福台灣所有努力的老人新人們. 應該有條路出現才對...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