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貼過舊歌的重製版,橫跨近20年才完成的女聲金屬。 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 "青溯 Qing Su"配唱。 重點節錄: 這首歌是我實質第一首Speed Metal樂曲。 成歌時期約在2005~2007年間。 因為當初野心太大、段落過多、主唱旋律跨兩個八度…等因素所以一直沒有正式完成。 段落構成上,比較想提的大概是Chorus 2 > Outro的流程。 當初想營造的感覺是: 將文明摧毀殆盡的大破壞來臨,霎時間天昏地暗、雷鳴風暴, 在所有人工物體都崩解後, 一片荒蕪卻又象徵一切有了機會重生,得以開創新的時代。 木吉他在Chorus 3則是獨力撐起整首歌最重要的段落, 旋律本身很簡單,就普通的分解和弦 Arpeggio,但Delay幫了大忙~ 獨奏吉他的Solo 1、2、4原本因應當時樂團成員,是編成雙吉他和聲, 這次則把另一把和聲吉他的部分都刪除。 Solo 2全部、跟Solo 3的後半段是這次寫的, 可以聽聽我時隔二十年的旋律表現差異。 我很喜歡Solo 2 & 4。 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中文女聲音色庫"青溯 Qing Su", 它其實是擅長唱些輕柔療癒的歌曲,並不適合金屬樂, 但奇怪的是我這次從製作前期就直覺認為這首歌它會是最好的選擇, 結果證明它確實是這首歌的最佳解。 歌曲與歌詞解說: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24/10/blade-of-moonlight.html 註:YouTube音檔受影片編輯器的影響,檔案小於原始Wav, 故我這邊多貼一個串流連結: https://taisuei.bandcamp.com/track/the-blade-of-moonlight 2025年版的變更點: 這版調整鼓組、貝斯、與吉他音箱的音色; 弦樂的四部和聲也基於較好的效果而調整轉位並升高八度; 主唱也在累積一年使用經驗後在Synthesizer V程式內重新修改音準與演唱模式。 這版跟2024年版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整體樂器的平衡完全不同: 舊版是主唱 & 鼓 > 其它樂器;新版則相對平衡, 但單純以樂曲的角度來看, 由於新版的鼓組音量比例不突出,所以節奏感變弱許多。 2024年版:
去年九月貼過舊歌的重製版, Folk / Folk Pop / Pop風格,優美輕柔的女聲序曲短歌。 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中文女聲音色庫"青溯 Qing Su"。 重點節錄: 這首歌其實是我下一首金屬歌曲的前奏部分, 這次製作時覺得該歌將近八分鐘實在太長,就把曲風迥異的前奏獨立出來。 成歌時間非常早, 大概在2005~2007年間就把吉他部分用BOSS BR-1180CD硬碟式多軌錄音座錄起來, 應該是我最早的變拍變速樂曲,Intro是6/4 > 5/4循環,變速進歌後則是3/4。 我一直很喜歡中提琴的音色, 只要是抒情的獨奏,不用電吉他時都會選擇中提琴。 這次無論在前面的獨奏或是進主唱後的映襯,中提琴儼然是人聲外最顯眼者。 歌曲與歌詞解說: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24/09/prologue-moon-and-butterfly.html 註:YouTube音檔受影片編輯器的影響,檔案小於原始Wav, 故我這邊多貼一個串流連結: https://taisuei.bandcamp.com/track/prologue-born-under-the-moon 2025年版的變更點: 曲名從「序曲:月與蝶 Prologue -Moon and Butterfly-」變更為: 「序曲:月下羽化 Prologue ~Born under the moon~」 調整吉他音色; 稍微修改最後一小節的弦樂和聲; 主唱也在累積一年使用經驗後在Synthesizer V程式內重新修改音準與演唱模式。 由於使用的監聽耳機OLLO S4X 1.2無法正確掌握低頻量感, 所以這版跟2024年版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整體樂器的平衡完全不同。 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