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位 mixing 和 summing 的差別、類比與數位解決方式

本文由 掌門人2008-03-17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之前在 "當代" 很少人注意到數位 internal bus 的 "bounce to disk" mixing 會有聲音變差的現象,現在慢慢有些網友注意到了。

    不談理論倒底是怎麼回事,聽一下這些差別:

    http://vintageking.com/site/files/sumshoot.htm
    (最下方有原來 ProTools 的 mixing 結果)

    應該不難聽出兩者的差別。我覺得 Inward Connections 16x2 的聲音很不錯 (可能高頻的刺激性比較多...... NEVE 的也不錯....),API 的清晰度好像不是那麼好,ProTools 的....最差。

    話說我倒不覺得一定要那麼花錢、那麼麻煩。我偶而需要自己 mix 音樂通常軌數不多 (很多時候甚至只有 2-4 軌,因為是 live ensemble in concert hall),用 digital out/ in 到另一台 recorder 或回錄就行了。
     
  2. NOIZ

    NOIZ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8-16
    文章:
    701
    讚:
    0
    和print out到其他的stand alone 母帶機,無論是數位或是類比的方式。
    比較起來,用daw內部運算bounce to disk音質是最差的沒錯。

    可是說到底,也只是預算的問題,電腦內建的燒錄機兩三千塊當作消耗品在用,這樣的品質和數萬元以上的母片燒錄機如果可以比拼,那母片燒錄機可以拿去填海了。
     
  3.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為何 real time playback 和 bouncing to disk 為何會差那麼多。要是廠商有設計 realtime 的 bouncing to disk 應該就解決問題了。只是他們可能不敢這樣做,那就等於承認之前的 bounc to disk 的品質有問題。
     
  4. NOIZ

    NOIZ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8-16
    文章:
    701
    讚:
    0
    對daw的user來說,效率,可能是最重要的事。
    所以各daw也是以效率來思考各種功能,bouce的問題就是這樣來的啊。
    就算是realtime playback,有時候都也會有些許的不一樣,尤其是plugiins掛多一點的時候。

    對user來說,品質就算有問題,還是可以接受範圍的。
     
  5. lilychan

    lilycha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7-06-09
    文章:
    47
    讚:
    0
    Neve 的8816 SUMMING MIXER, 香港的STUDIO也愛用, 不過他們要用很好又昂貴的線材去連接, 要減少失真嘛.
     
    Last edited: 2008-03-20
  6. Shawn

    Shawn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2-05-23
    文章:
    2,250
    讚:
    2
    如果只是要做summing (所有effects/automation都在DAW裡面做)這款RMS Folcrom蠻合算的...
     
  7.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Shawn 兄介紹的那個是 passive 的,相對之下我反而覺得貴了些.......
     
  8. Shawn

    Shawn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2-05-23
    文章:
    2,250
    讚:
    2
    咦~?真的呀? 此話怎講呢?

    其實我個人真正肖想的是這個Shadow Hills的The Equinox
    好像我的所有需求他都顧到了, 也沒有多餘的features. 可惜聲音如何, 真的不知道, 不然我存夠錢就拜下去了...
     
  9. 我是宅男

    我是宅男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2-15
    文章:
    34
    讚:
    0
    最近我做了一個實驗,放了掌門給的網址上的比較音樂給很多人聽,坦白說很多人不知所以然。另外少數人是因為事先提示有差別,才很注意去聽,而且不是一般家用音響設備去聽,才說出一些感想。


    在此我想討論幾個點:

    1.新一代(近十年內玩音樂)音樂人基本上都是數位起家。要像我們這些人走回頭路去追類比,說真的有點下不了手,或無力下手。還有會不會剛買,軟體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2.多少人聽出差異性?一般聽眾對這差異性有多少敏銳度?尤其大環境不佳,這是否合投資報酬率?再沒有版本比較的情況下,這意義有多大?

    3.這台機器也許忍一下還是可以買,但是只要這台就可以了嗎?還是接下便成需要整體大升級,放棄UAD或TC改買一些實體的Effect才能出現成效??
     
  10. Shawn

    Shawn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2-05-23
    文章:
    2,250
    讚:
    2
    我覺得用"喜不喜歡"這個標準來想會比較簡單. Digital也沒什麼不好, 它也只是一種聲音而已. 很多人比較偏愛DAW裡面算出來的較為精準乾淨的聲音, analog的東西他們就根本不必去操煩了.

    有時候這類問題好像也有點類似寫email和真的寄信給人. 前者又便宜, 效率又好; 後者既浪費時間又很容易搞砸. 不過感覺起來還是可以挺不一樣的...至少對有感覺的人來說.
     
  11.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Shawn 兄,
    我說相對上貴是因為 passive 的設計相對簡單、通常零件即使貴、數量也少很多。再者其他屬於 mixers 的產品還可以當 sub-mixer 使用,passive 就很難有其他用途了。


    =======================

    這很自然。在感官上,一般人比較敏感的是視覺和味覺,像聽覺就相對不那麼敏感。人們很容易就分辨出電視的解析度、色澤等,但對於聲音就不是如此。這也解釋為何便宜的 MP3 players 如此流行。

    當然,能分辨與敏感度是一個層次,品味又是另一個了。

    不會。即使軟體商解決了,你、產業也會有新的問題與需求。想想手機。



    每一個人對於投資報酬率有不同的解讀,甚至許多人並沒有想到投資報酬率這回事。

    如果做流行音樂,的確對工具投資 "應該" 更注意投資報酬率,特別是現今音樂產業的金流不如以往,但那不表示多數做音樂的人會這樣想 (音樂工作者畢竟很少也同是生意人)。如果是興趣、做 art、好玩...興趣等又是另一回事了。版上有 PRS 等高價位琴的人也不少,只怕很少有人是為了錄商業或自己的唱片吧?

    想要和需要畢竟是兩件事.....偏偏只是前者才是致命吸引力。


    當然不是。真正最花錢的升級是:


































    你的聽覺與品味都升級後...........。However, don't worry about your tools too much.
     
    Last edited: 2008-03-24
  12. 我是宅男

    我是宅男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2-15
    文章:
    34
    讚:
    0
    事實上我一直有在注意這問題,因為一直想 Splitting & Residual synthesie 。 不知有沒有比較好的建議!

    一方面也很怕這會是一個大工程。把自己搞死。一方面也怕電腦出的Softwear 樂來越好,到頭白忙一場。
     
  13.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解決現在的問題好像比考慮以後更重要些吧?

    話說我倒不覺得以後 software 就會解決一些現存的延遲、混音水準的問題,因為現今軟體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多比少好、快比慢好的思考方式 (well...反道家的行事)。事實上這種思考方式在消費者也一樣。如果有一家公司做的 DAW 只能跑原來軌數、plug-ins 的一半,即使聲音更好了、沒有 mix down 的聲音差別,但在市場上是不會有足夠的人支持這樣的發展的。

    這也是為什麼會跑出 30-40GB 的鋼琴取樣、隨便什麼簡單的軟件都要大量的 RAM,因為前者消費者會直接買單,而不見得考慮品質 (很多人不一定聽得出來,比數據對人們比較不花大腦.....);後者因電腦硬體的發展已經有點病態,所以設計者就不用心,而隨便浪費資源。想想以前硬體資源很有限時,一台 sound moudle 居然可以 2-8 Mb 就做出那麼多精巧的音色;一個 OS 也只佔一點 RAM 卻可以做那麼多事,實在很不可思議。

    所以活在當下就好。千萬別想著他們會為你解決什麼問題。製造得出完美商品的公司通常很快就倒了........廠商一方面解決問題,一方面會不斷製造問題,這樣你才會一直買。
     
  1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忘了和大家分享一個 trick。

    如果你希望的是避免 bounce to disk 的聲音和原來 playback 的差太多,又因故沒有其他預算的解決方式,一個方法是用 internal bus 來錄下 mixdown。方法概念大致如下:

    1) 如果你的 master fader (master track) 上沒有任何 plug-ins,可以先開一個 stereo audio track。然後將 master fader 的 output bus 選成和 audio track 的 input bus 一樣。你就可以將 mixdown 錄下。

    2) 如果你的 master fader 的 output 無法設成某 bus,或者 master fader 還有最後的 plug-ins。你可以開ㄧ個 aux track,所有的 tracks 設好 bus 到這個 aux track,這個 aux track 的 output 到 master fader track。將 master fader 上的 plug-ins 移到 aux track 上。然後要 mixdown 時,再開一個 stereo audio track。將那個 aux track 的 output bus 改成到這個 stereo audio track,然後你就可以將 mix down 錄下來。

    3) 以上兩者的概念都很簡單,只是在 master fader track 之前,將它用 bus 的設定方式錄到一個 stereo track。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 internal 的錄法最好電腦要很快 (是真的要快非常多,而不是 cpu 表頭看起來還有很多運算能力)、RAM 足夠。而且不同的 DAWs、不夠快的電腦....,還是會錄出有點失真的結果,甚至偶而會有 sample drop 的破音,所以只能靠硬體夠強或多錄幾次。

    至於聲音差別有多少。如果不考慮錄壞的狀況 (sample drop),大概 99.5- 99.7% 是相同、可以接受,甚至無法分辨的。只有在偶而聲音很亮的 attack,會有一點差別,變成犀利度有一丁點差別。不過整體而言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甚至可以忽略的,因為最後轉成 CD 也會有些差別。而即使是專業的 CD player (非消費低階或超高階 Hi-Fi),最後 playback 時,本來也會有清晰度、attack 反應略下降的情形,但某種程度也聽起來略為 smooth 一些。

    以上是個人在 Digital Performer 上的操作,心得和大家分享,看是否能讓有心人也能不花大錢得到好的 mixdown。如果有各種 trick,也歡迎一同討論。
     
    Last edited: 2008-04-02
  15. kcstudiohk

    kcstudiohk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1-02
    文章:
    673
    讚:
    1
    有些 Audio interface 可以把很多組 DAW 的 output mix 到一個 output 上
    我試過把幾組 submix output 到一個 SPDIF 上
    再 loopback 錄回 DAW 上
    效果有點像用 summing box ~ 清晰度有一點的提升

    當然要你 audio interface 的 mixer 設計不錯才有作用
     
  16. Cool J

    Cool J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12-26
    文章:
    252
    讚:
    0
    ^^ 我想提出我的結果來討論一下,十軌以內的 MIDI Track 我嘗試過 Play back 到 Audio Track (Delta 66 out -> Mixer -> Delta 66 in ,Master track 以不 clip 為主, Mixer 的 gain 亦然,) ,
    可是音量卻比直接 Mixdown 來的小,聲音的細節感覺也沒有"很大"差異( >"< 不知道是不是我木耳 ),而且 real time playback 有時也會不預期的出現雜音,我猜是 Buffer 調整的關西,所以我選擇了直接 Mixdown ( Bounce to dick )
    但是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是否是正常的?
     
  17. 瑋斯

    瑋斯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5-17
    文章:
    1,262
    讚:
    15

    如果使用的Summing mixer等級不夠
    那倒不如不要用類比的mixer做
    以軟體bus out record到stereo audio track or record to 2TR record
    反而會比較好

    早期很多交給mastering studio的帶子
    很多都是mix後直接record to DAT or 盤帶上
    有部份也是這個原因

    要使用類比的器材
    d/a和a/d的都至少要有一定水準
    不然結果只會更鳥

    用一般的mixer做這個討論做的事
    聲音只會更爛
    三四萬的mixer也一樣不會好到哪去
    錄音室用的summing mixer至少都兩三千美金以上
    才"開始"算夠水準

    這種狀況下
    軟體內的迴錄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可以比較一下
    bonce to disk&all track用bus record到 stereo audio track or 2TR record
    然後再import到同一個session data裡去比較

    只有一兩track時
    還好...不明顯

    track越多時
    差異就越明顯

    track超多時
    差異就非常明顯
    真的差很多


    source的sample rate越高的
    bonce下來的結果
    會稍微好一點
    但....高取樣的缺點就是
    資源永遠不夠用
    電腦永遠不夠快
    dsp卡永遠不夠多張....orz

    繼續去忙!
     
  18.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音量有差異是很正常的,除非你設類比的 in/out 非常仔細。你如果 realtime playback 會不預期出現雜音,其實在 bounce to disk 也有可能出現。後者只能靠硬體再提升 (假設 software upgrade
    一直都沒有在聲音上花工夫),或者多 bounce 幾次,再挑一次好的。

    =========================================

    當然,我們在這裡說的差別往往需要還不錯的 monitors 才聽得出來。如果 monitors 實在太普通....,就比較難。但諸如 sample drop、清晰度等應該還不算那麼難聽出差別,至少我在 NS-10M 上也聽得出來。如果 monitors 實在很中低階,最好考慮一個高階的耳機 ($300-600 USD, 2008 年),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話說我倒不是很同意瑋斯的看法。事實上如果 AD/DA 還 OK 的話 (例如 MOTU 1296/ 192 這種中階機種),在軌數多時,即使只是用 8-16 outs 到像 Mackie 的 mixer,若不用上面的 EQ、AUx,只是 sum 成 2 軌再錄到 DAW 裡,單獨處理每一 track 的效果也會比 software 的 bounce to disk 好。這某種程度也解釋為何 90 年代時,許多人用第一二代的 ADAT (16-20 bit) 和 Mackie 的早期 mixers、16 bit DAT mixdown,卻可以錄出相當驚人的成果。

    不過如果若網友是用像 M-Audio、Delta 配合像 Hosa 的 cables....諸如此類,我覺得那還是用 bus stereo record 應該會比較好,雖然就此點我沒有實際試過。
     
  19. Margindge

    Margindge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2-22
    文章:
    14
    讚:
    0
    有空可試一試SAWStudio這個DAW,我覺得大家不會失望.
     
  20. 我是宅男

    我是宅男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2-15
    文章:
    34
    讚:
    0
    To 掌門人
    這個話題事實上我一直很關注,不知掌門有沒看過上月 FutureMusic 。
    有篇Analogue VS Digital 文章,似乎也是在討論這檔事情。
    首先我必須要說,我不是很了解為何Summing會有較好的效果,原理我也想不透。而之前掌門人提供的那個聯結網站,說真的,也許是格式關係,效果"幾乎忘了它的存在"。雜誌內附的檔案格式較佳。聽起來真的有所區別。檔案是用純PROTOOL 和加AWS900比較。AWS900將近6萬英鎊產生的效果,講真的。頭腦清楚的人不會去買的。

    但我當初想法是很單純的就是因為想用外部機器,想Splitting & Residual synthesie。在這很抱歉我之前沒說明清楚一點。只說了電音的一句行話。這對其它有興趣逛當代網但不做電音的網友有點不知所云,所以我稍微解釋一下。基本上Splitting & Residual synthesie的意思大致就是引用A合成器OSC加上B合成器OSC加上C合成器FILTER等等之類。

    如最近網友如比較注意合成器就會聽到 Arturia 公司出了一臺Origin就是這個想法,只是他是在一臺機器內完成。小弟也是很有興趣只是怕較果不彰。

    當初看 Summig Box 原本是為了這目的。我看了[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PL Mix Dream[/FONT]簡介,介紹用意好像也是為了配合電腦方便結合外部機器和效果器做Mixing用,且不會造成需要操控雙重MIXER的混亂場面。
    但也許是因為小弟本身英文不好關係,誤會Summing Box是用來bounce。所以現在有點迷糊。其中令小弟更迷糊的就是書中講了一段Analog sound better? the politically correct answer is probably that it sound different。書中解釋是因為類比機器會造成相位些微變化和Harmonic Distortion造成。如果是這理論的話,那也可以做幾條好導線從AD接到DA上不也一樣?

    所以我對Summing Box 定位感到模糊。所以厚著臉皮想請掌門人或各位先進能否為小弟解釋更清楚一點?
     
    Last edited: 2008-05-23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