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重拾吉他作復健,主要是拿被Refret弄殘的Fender '57練習。 因為彈的時間多了,發現它的Drive Tone在15th以上高把位彈下去的瞬間會有不正常的顫音,但很短暫。 聽起來有點像打弦、但應該不是。因為剛Refret完、且量起來並沒有打弦。 百思不得其解下,趁著剛好因某個"不幸的事故"要換Nut,便把琴拿去檢查。 得到的答案是搖座因為彈簧、或者是搖座元件有間隙導致共振。 因為同時測了別人的Fender '62(Wilkinson VSVG)跟Tom Anderson(Gotoh 1088?),發現都有一様的狀況, 所以推測可能是彈黃振動的關係。 Tune-O-Matic我從來沒聽過不正常的雜音;Hardtail Block在手上的時間太短沒仔細彈; 一樣有彈簧的Floyd Rose也未遇過這種聲音(但有其他的問題...);所以我猜應該是小搖座特有的狀況。 據聞換個搖座狀況會比較輕微...但Tom Anderson用Gotoh我還是聽不習慣, 所以我想除了把搖座填起來之外、大概沒有甚麼完全解決的方案。 不曉得版上各位是否聽過這種聲音? ====================================== 不幸的事故↓沒有影響功能、但影響爽度。所以被迫(?)換成無漂白牛骨。音色...還沒有接音箱不清楚,但應該不會飛上天。(我也不是為了音色才換)
感謝回覆。 啊其實也沒有甚麼好崩潰的啦~ 當我聽到貴鬆鬆的Tom Anderson也一様的時候心裡五味雜陳,暗爽也不是、幹譙也不是。 說白了全世界無數人都在彈小搖座的琴,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接受這種雜音, 而且只有在Drive Tone時這個現象才會被放大,Clean Tone聽不太出來。 (Eric Johnson都沒在嫌了,我甚麼咖、哪有資格嫌。XD) 我個人是因為一直都是彈Tune-O-Matic & Floyd Rose,沒遇過這個狀況、很不能適應。 之後可能會找無搖系統的單線圈來錄音,這支Fender就拿來專門練習狠操吧~這樣也不用擔心其他琴消耗過度、一下就要Refret。 另外您提供的影片很有意思。 我得到的建議是把彈簧拆起來墊一塊木頭抵住搖座,直接變成Hardtail Bridge。 但如果不會用到搖桿、又想要有小搖座特有的彈簧聲(非雜音),塞海綿確實是一個可嘗試的選擇~ 啊對了、我也是第三弦16th B/17th C會特別明顯,其他較不明顯的也大都集中在這個把位。 ===================================== 其實電吉他系統中幾乎沒有零缺點的Bridge。 小搖座有高把位共振的問題; 大搖座有音準、及另一種彈簧共鳴雜音(非通例、要看琴)等問題; Bigsby也是音準; Tune-O-Matic兩到三年左右就會開始變彎,用不透明鐵尺去量會看到Bridge在對你微笑; Hardtail Block...<STRIKE>咦? Hardtail好像沒甚麼毛病?</STRIKE> 基於多一個零件多一層風險的道理、這樣看來理想的設計應該是Set Neck+<STRIKE>Hardtail</STRIKE> wrap-over bridge-tailpiece吧。 (我個人覺得Set Neck似乎比Neck-Thru更能吃到琴身共鳴)
小弟猜測,也許、可能是fret wire 不穩固,要仔細近看是否fret跟指板間有縫隙或是翹一邊了。 因為一般來說琴頸15-19格附近的背後是逐漸變厚,不像1-15格或是17-22格的背面是比較有規律的,不是半圓的就是平的。所以,工具在安裝fret wires時,15-19格那一段如果沒墊好的話,壓入fret wires的過程就容易有誤差造成不穩固。
感謝回覆。 如果只有我這支琴有這個狀況,那您所述的狀況或許有可能。 但除了我的'57之外、尚有'62跟Tom Andersom,後兩者皆未換過Fret。 單Fender系有這個狀況那也不意外、工廠製品嘛~,但Tom Anderson也這樣那就可以排除Fret的因素了。 不過您的觀點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
不知道換raw vintage彈簧會不會好一點。 我覺得應該也是會悲劇。 clean tone Low gain都不會振 (high gain音量鈕轉一半時出來的low gain) 音量鈕超過5就開始發作...
1.Raw Vintage Springs不會改善、因為它一直都裝在我的琴上。 2.Fat Finger? 那也沒效、維修當日有試過。 3.換搖座? 我下個禮拜會試試,還在等搖座到台灣。 呃~基本上習慣就好了、裝了彈簧本來就是多一個變數。 我是已經看開了,之後直接找Hardtail的單線圈x3。 不然就像我前面所述塞塊木頭變成Hardtail就解決啦~Eric Clapton聽說也這樣搞過。
小弟幾個月前也有同樣問題! 之前有一把ESP Vintage Plus改SD anitiquity surfer 也是有這種問題 試過各種調整 買了很多可能問題的零件 上過各大吉他論壇爬過文 也交給一些專業調琴師調過 得到的答案都是這把琴本身設計不良 所以我後來就想說乾脆把pu拆下然後本體便宜賣掉 結果那買方帶來自己的EMG SA組裝上後 問題完全解決=_=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有一說法是拾音器和琴體共振頻率的關係
感謝回覆。 換EMG的解法,我個人比較傾向是由於主動式PU會濾除雜訊、壓縮動態之故。 被動式可能有很大的機率會收到彈簧引起的顫音,理由是我那天維修所聽到的三把琴各是不同廠牌的PU...Fender/Duncan/Tom Anderson。 但事實為何?恐怕還有的研究。 共振頻率確實是一個方向,但可能是跟搖座/彈簧、而非琴身。若是琴身的話沒理由多發於小搖座上。 我越來越相信多一個零件多一隻O這件事。 可以接受主動式PU的話,這倒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解法。 感謝gn011625兄提供。
當初我也試過換彈簧,甚至也換過一組100多美金的wilkinson搖座還有gotoh 也是無解 不過我覺得應該是PU特性問題,因為當初那把Vintage plus我也是二手便宜買來的 上面裝的是Bill Lawrence 單線圈x3 當時也沒這問題 我是換了antiquity之後才發現的 當時換了很多零件因為被原本琴主亂改 只是當初沒想過有可能是pickups的問題
之前幫學生調整琴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狀況 第一弦高把位會出現微微的高速共振,不加Drive聽不太出來 學生還問我是啥特殊彈法,怎麼有那麼快的顫音 (當時接真空管amp測試,音量不小,學生才聽的出來,他在家接小音箱根本沒發現) 當時調高搖座或是解開上弦枕鎖定都沒效,解決的方法是換新弦 那個"高速顫音的效果"就不見了 不過過了一陣子學生又來找我,說又出現了相同情形 我就猜是弦老化後剛好在彈某幾格會出現共振,就幫他換了另一個牌子的弦 之後就沒出現那種情況了,至少一段時間學生都沒跟我反應 借我的管機測試也沒有發現 雖然是用消極的方式處理這種狀況,但至少初步解決了 樓主可以嘗試看看這樣是否能解決
感謝樓上兩位的回覆。 To Jam老師: 換新弦沒效,但換個牌子倒是一個方向...GHS Boomers該不會跟單線圈不合吧? To 實在生活兄: 前面版友提供的幾個方法您可以再試試,換它牌的弦/換主動式PU。 真的要把小搖座改成Hardtail不如直接換一把... 另外、我本來也是覺得PU算一個因素,可是我剛剛不接音箱試彈、發現還是可以聽到顫音。 所以我在想、換PU得到解決會否是因為該音被PU消除了? 例如出力較大=磁力較強,對弦的吸引力也較大; 又或者是被主動式的Pre-Amp過濾掉;甚至是雙線圈將其Cancel掉? 至於顫音聽起來像甚麼? 有點像Steve Vai常用的那個甩搖桿技巧,但很微弱、也不是很長,就是在彈下去的那個瞬間會出現個零點幾秒。
維基百科找的... 我的是1760~2093赫茲會共振... 所以要找的是甚麼材料害他共振?... 音高頻率表 <table class="wikitable" style="line-height: 125%;"><tbody><tr> <th colspan="11">頻率,單位為赫茲 (括號內為半音距離,"(0)"為中央C)</th> </tr> <tr> <th><small>八度 → 音名 ↓</small></th> <th>0</th> <th>1</th> <th>2</th> <th>3</th> <th>4</th> <th>5</th> <th>6</th> <th>7</th> <th>8</th> <th>9</th> </tr> <tr> <th>C</th> <td>16.352 (−48)</td> <td>32.703 (−36)</td> <td>65.406 (−24)</td> <td>130.81 (−12)</td> <td>261.63 (0)</td> <td>523.25 (+12)</td> <td>1046.5 (+24)</td> <td>2093.0 (+36)</td> <td>4186.0 (+48)</td> <td>8372.0 (+60)</td> </tr> <tr> <th>C♯/D♭</th> <td>17.324 (−47)</td> <td>34.648 (−35)</td> <td>69.296 (−23)</td> <td>138.59 (−11)</td> <td>277.18 (+1)</td> <td>554.37 (+13)</td> <td>1108.7 (+25)</td> <td>2217.5 (+37)</td> <td>4434.9 (+49)</td> <td>8869.8 (+61)</td> </tr> <tr> <th>D</th> <td>18.354 (−46)</td> <td>36.708 (−34)</td> <td>73.416 (−22)</td> <td>146.83 (−10)</td> <td>293.66 (+2)</td> <td>587.33 (+14)</td> <td>1174.7 (+26)</td> <td>2349.3 (+38)</td> <td>4698.6 (+50)</td> <td>9397.3 (+62)</td> </tr> <tr> <th>D♯/E♭</th> <td>19.445 (−45)</td> <td>38.891 (−33)</td> <td>77.782 (−21)</td> <td>155.56 (−9)</td> <td>311.13 (+3)</td> <td>622.25 (+15)</td> <td>1244.5 (+27)</td> <td>2489.0 (+39)</td> <td>4978.0 (+51)</td> <td>9956.1 (+63)</td> </tr> <tr> <th>E</th> <td>20.602 (−44)</td> <td>41.203 (−32)</td> <td>82.407 (−20)</td> <td>164.81 (−8)</td> <td>329.63 (+4)</td> <td>659.26 (+16)</td> <td>1318.5 (+28)</td> <td>2637.0 (+40)</td> <td>5274.0 (+52)</td> <td>10548 (+64)</td> </tr> <tr> <th>F</th> <td>21.827 (−43)</td> <td>43.654 (−31)</td> <td>87.307 (−19)</td> <td>174.61 (−7)</td> <td>349.23 (+5)</td> <td>698.46 (+17)</td> <td>1396.9 (+29)</td> <td>2793.8 (+41)</td> <td>5587.7 (+53)</td> <td>11175 (+65)</td> </tr> <tr> <th>F♯/G♭</th> <td>23.125 (−42)</td> <td>46.249 (−30)</td> <td>92.499 (−18)</td> <td>185.00 (−6)</td> <td>369.99 (+6)</td> <td>739.99 (+18)</td> <td>1480.0 (+30)</td> <td>2960.0 (+42)</td> <td>5919.9 (+54)</td> <td>11840 (+66)</td> </tr> <tr> <th>G</th> <td>24.500 (−41)</td> <td>48.999 (−29)</td> <td>97.999 (−17)</td> <td>196.00 (−5)</td> <td>392.00 (+7)</td> <td>783.99 (+19)</td> <td>1568.0 (+31)</td> <td>3136.0 (+43)</td> <td>6271.9 (+55)</td> <td>12544 (+67)</td> </tr> <tr> <th>G♯/A♭</th> <td>25.957 (−40)</td> <td>51.913 (−28)</td> <td>103.83 (−16)</td> <td>207.65 (−4)</td> <td>415.30 (+8)</td> <td>830.61 (+20)</td> <td>1661.2 (+32)</td> <td>3322.4 (+44)</td> <td>6644.9 (+56)</td> <td>13290 (+68)</td> </tr> <tr> <th>A</th> <td>27.500 (−39)</td> <td>55.000 (−27)</td> <td>110.00 (−15)</td> <td>220.00 (−3)</td> <td>440.00 (+9)</td> <td>880.00 (+21)</td> <td>1760.0 (+33)</td> <td>3520.0 (+45)</td> <td>7040.0 (+57)</td> <td>14080 (+69)</td> </tr> <tr> <th>A♯/B♭</th> <td>29.135 (−38)</td> <td>58.270 (−26)</td> <td>116.54 (−14)</td> <td>233.08 (−2)</td> <td>466.16 (+10)</td> <td>932.33 (+22)</td> <td>1864.7 (+34)</td> <td>3729.3 (+46)</td> <td>7458.6 (+58)</td> <td>14917 (+70)</td> </tr> <tr> <th>B</th> <td>30.868 (−37)</td> <td>61.735 (−25)</td> <td>123.47 (−13)</td> <td>246.94 (−1)</td> <td>493.88 (+11)</td> <td>987.77 (+23)</td> <td>1975.5 (+35)</td> <td>3951.1 (+47)</td> <td>7902.1 (+59)</td> <td>15804 (+71)</td></tr></tbody></table>
一開始我也想說換新弦看看,但我直覺換個張力不同的可能比較能解決 也剛好學生想要用粗一點的弦試試,就順道換個牌子和型號,把原本.009-.042換成.010-.046的弦 剛好瞎貓碰到死耗子,就解決了 我想剛好是避開共振頻率點了 真的會像Steve Vai常用的那個拍搖桿技巧,又快又短 學生說像蚊子的聲音,只不過音高較高 一開始覺得蠻有趣的,但會影響彈奏的聲音就不好玩了 我想如果不是對特定牌子型號的弦有熱愛,換弦說不定是最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