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學吉他的心得,沒想到過了2、3個月之後,我的好朋友送了我一把Ibanez PGM3,讓我從木吉他跨到電吉他的世界。 │木吉他跟電吉他是好朋友也是獨立個體 對於只會彈木吉他的我來說,收到一把電吉他根本就是聖誕節拿到大禮一樣,然後問題就來了,我徹頭徹尾搞不懂電吉他跟木吉他差別在哪裡,但是人家都送了,總不能放著長灰,只好跑去找吉他老師說要改學電吉他。 (一)音箱可以花時間好好選擇 通常音箱是學電吉他的配備之一,不過我當初只獲得電吉他跟導線,考量居住在極為安靜的社區,跟不希望戴耳機練琴的情況下,我跑去買了內建破音的3w小音箱。 現在回頭想想,如果不是因為聲音大小需要受限環境,其實我覺得一般規格的音箱會比3W小音箱好,至少聲音聽起來爽多了,彈得也比較開心。 (二)需要花很多時間修正姿勢 多數時間彈木吉他時,我幾乎都不拿pick,影響學電吉他時連撥弦都會撥錯條(就是對不準QAQ),而且電吉他需要悶住不用彈的弦,這得花上大把時間修正姿勢。 我大概從今年1月開始學電吉他,8個月的時間依然被困在消音問題,其中原因除了練習量不夠外,另外真的是重新建立習慣的撞牆期,恰好這段時間剛好換了一位吉他老師,他設計一些練習加強修正姿勢。 (三)木吉他是木吉他,電吉他是電吉他 當初在學木吉他的時候,就有看過很多人說想學吉他,到底要先從什麼開始學? 自己從木吉他跳到電吉他時,可以很明顯感受到這是不同的樂器,雖然樂理差不多,但是不管是技巧、姿勢都不太相同,更細部的來說,連壓弦的力道都不一樣,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到自己喜歡哪一種樂器吧。 (四)節拍器真的不能省 對我來說,木吉他跟電吉他的共同點之一,就是練琴一定要對節拍器,不過最近發現除了用單調的節拍器之外,其實有一些loop APP可以混著用,這樣練琴會比較快樂一點。 (五)有機會要去認識電吉他結構 木吉他結構其實從外表就能略知一二,不過電吉他結構幾乎都藏在肚子裡,如果有機會可以請樂器行或是吉他老師拆解看看,可以知道大搖到底是在搖哪個位置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