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2023年日本高中畢業生平均起薪為18萬日幣/月。 所以說為什麼製琴學校畢業進工廠沒多久都自己開工作室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也是有一些沒去工廠直接靠畢業證書攬客, 不過日本當地這種狀況極為少見,畢竟沒有學生畢業沒有什麼經歷很難讓人信服他的技術, 有點類似醫學生拿到醫生資格畢業後直接開診所,這樣的診所有多少人敢上門看病? 雖然沒查到最近幾個月Fujigen的求職資料,但據說也是半斤八兩, 現在多少能夠理解Fujigen為何有辦法推出十萬日幣等級的日本琴了, 不僅是因為大量使用CNC、人事成本也壓很低呀… Deviser (飛鳥工場) https://c.stanby.com/v2/adpage?id=1...f614d8231fce7339b967dcdd6500&tm=1688165019092 8:30~17:30 (労働時間:7小時45分)休憩時間:75分 週休2日、年休日数100日 月給 183,500円~250,000円、予定年収 220万円~300万円 Dyna樂器 (Fender Made in Japan...etc) https://jp.stanby.com/jobs/c04320be...view&tid=8e5464ee-1797-11ee-86da-7f7564dc6d9a 8:20〜17:15(実際8小時)休憩時間:65分、每月平均加班時數20小時 研修/試用期間3個月(期間中:938円) 週休2日、年休日数105日 月給 171,000 - 250,000円
就是作業員等級了吧 還是看工作內容還有員工心態是學東西後自立門戶 還是純粹想有個收入過日子 不過自立門戶的工作室接工作常常也多半是在維修調整 靠賣自製樂器不太容易生活啊 一些根本就放棄當初想做的自有品牌 後來說工作室根本都在當維修部 一邊罵別人的東西多爛但卻在那邊找理由不願意製作自有產品
關於日本樂器行店員的薪資, 這是2010~2012年在可算是吉他專賣店的樂器行工作者的心得, 他認為樂器行不少是黑心職場, 他自己離職後有找政府的労働基準監督署檢舉並向原職場索討未支付的十幾萬日幣加班費。 https://stratocaster-sound.jp/2022/03/01/2142/ 他的重點: 開店前的30分鐘,及打烊後的整理時間都沒有計算薪資。 能吃飯的休息時間只有15分鐘。 即便是準職員、剛進去的待遇也跟打工一樣,薪水極低,準職員年收200萬日幣以下。 在他任職的三年間90%以上的準職員都離職。 要升上正式職員必須連續三個月的銷售"利潤"都要達到100萬日幣以上。 (不是銷售額、而是銷售利潤,這比直銷還惡劣吧…) 由於業績壓力導致每個員工都要搶客人,職場間的人際關係並不融洽。 就算升上正式職員,要是有一個月沒達到100萬銷售利潤, 公司就會向"全體員工"發郵件公佈該店員。 由於上述的競爭關係,資深員工幾乎不會教新員工關於吉他與接待客人的知識, 只會叫你別讓不買琴的客人試彈 (以免傷到吉他)。 長官有令,工作時不可以坐著,等於一天要站九個小時以上。 他當年樂器行的打工時薪是900日幣,2023年現在查了一下大概是1100日幣上下, 也就是說準職員的薪資大概是20萬日幣/月、240萬/年。 黑、真的黑,日本樂器產業真的黑。 樂器本身能帶給人們夢想與希望,但日本樂器產業從製造到零售卻一點夢想跟希望都沒有…
上一篇的日本樂器行前店員提到要升上正式職員必須連續三個月的銷售"利潤"都要達到100萬日幣以上, 所以他也在另一篇透露了吉他類的利潤比例: https://stratocaster-sound.jp/2022/01/29/1776/ 重點: 單把吉他的稅前利潤比例大致範圍約為20~60%。 也就是說如果一把吉他是10萬日幣未稅,那它的利潤可能從2~6萬不等。 Fender跟Gibson的利潤比為20%,促銷時甚至只有10%左右, 因此就樂器行而言就算賣了這兩家廠商的東西也不會太開心。 他當初任職的樂器行Fender、Gibson以外品牌的新吉他利潤大多是30%。 二手吉他都是以50%的利潤為基準去收購, 收購價通常是新琴價格的20%左右,然後再加倍賣。 他曾任職的樂器行也會去鄉下那些沒有做網路行銷的跳蚤市場收購, 拿回東京去賣的利潤大概是抓20~30%。 樂器行自有品牌的利潤約50~60%。 樂器行自己代理的品牌利潤基本上50%起跳、最高甚至可到80%。 但缺點是因為自己身兼代理與批發,所以不能做折扣太大的促銷,以免其他樂器行反彈。 不過相對員工價就很實惠,作者也因此用相對划算的價格買到自己喜歡的品牌 效果器利潤大多20%,但若是自有品牌或代理的話利潤就相對較高。 一般而言由於跟吉他相比單價低、利潤也不高,接待客人的時間卻跟賣吉他相去不遠, 所以店員通常不會很認真去推銷。 零配件利潤基本50%左右,但大廠的暢銷弦因為競爭激烈、也會有利潤僅10%的狀況。 從文章提到自有品牌與代理品牌的利潤比來看, 作者應該是在島村樂器、黑澤樂器、ESP系統...等有能力自創品牌並代理國外品牌的大型連鎖店任職, 因此就進貨量來說、或許有些小店家實際上拿不到相同的利潤比例。 電吉他類的利潤總體來說也不算太差,但扣掉店租水電等成本能不能有"理想的"盈餘…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連鎖樂器行那麼會壓搾員工的原因吧, 不管古今中外、人事成本永遠是彈性最大的那一塊~ 話說Fender、Gibson給店家的利潤遠低於店家銷售的二手琴, 這也可能讓兩大廠在日本樂器行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的二手琴…實在有些諷刺。 二手利潤比新琴還高不少,也難怪不少店家光靠二手就能撐起一片天。 最後、"單把吉他的稅前利潤比例大致範圍約為20~60%"這件事不代表樂器一定真的有盈餘, 除水電房租人事…等成本外,還必須考慮倉儲太久受通膨所產生的價值減損, 同樣一把琴五年前賣20萬日幣跟五年後賣20萬日幣,能拿回的實際可運用現金並不等值, 這也就是為何日本樂器行常常在會計結算期限前促銷,就是要盡可能地拿回現金。 一把琴壓在店裡壓得越久越虧錢。 利潤透明化最有可能得利的其實還是零售商, 因為他們會越來越傾向按照官方定價販售以獲取最大利益, 且基於從眾、這麼做的店家只會變多,結果就是消費者反而喪失了議價的空間與手段, 只能像國外那樣等特殊節日才有便宜可撿。 沒有人願意做白工,店家的利潤關係它們是否能維持營運, 就像員工不會想聽到雇主說你的薪水只要夠付吃飯水電房租就可以了、不需要賺太多。 但日本連鎖樂器行是真的對員工很苛刻啊…
以前受台廠的剝削文化 提到這些事 我就反社會到爆炸 待過美商9年 陸商3年(偏向美式管理) 台廠我是最高紀錄堅持三個月 再待下去 可能要上社會新聞 那些在媒體上打廣告 企業形象的反而"問題最多" 從第一天入職就開始給你各種小組遊戲 實則洗腦教育 優先順序遠高於處理工作事務 進去真是各種噁心 變態的嘴臉 整個人性都扭曲了 我在這些環境仔細觀察人 包含深度聊天 大多數人竟然都說 "能走趕快走" 自己卻又說不出為何走不了 慣老闆還真是台灣人的奴性養出的 似乎亞洲特別容易看到這些現象?
Fujigen旗下子公司:オホーツク楽器工業, 專門負責生產Fujigen的琴身 (而且只做琴身), 這家工廠位於北海道靠近鄂霍次克海、人口只有一千人的小村落, 去這邊上班跟發配邊疆沒什麼兩樣,而且冬天又冷、年均溫只有6.5℃… https://www.hatalike.jp/h/sp/H503010s.jsp?LA=018&RQ=Y00GPL4W&__u=16900105746904753574331508309229 月給17万円~20万2000円。 勤務時間 8:00~17:00(休憩1.5時間/実働7.5時間) 這份工作比前面其它的作業員還慘, 不僅地處偏遠、天寒地凍,而且由於人口稀少當地幾乎不存在轉職機會, 最慘的莫過於這間工廠只做琴身,所以就算你昇到廠長也還是只會做琴身, 無法學到製作完整吉他的技術。 連Fujigen都在搞外包,看看這個成本壓得多低…
現在高單價的電吉他很多都走精品路線了 材質設計跟商業手段各種炒作增加商品售價 一些設計上也不像使用者定位而製作了 音色上更可能相較中低階款沒好到哪去 RELIC款的吉他幾乎是精品路線 不然用來演奏的樂器幹嘛像是牛仔褲之類的一樣先故意弄舊
不曉得是不是員工太少的關係,所以升遷速度很快? 前面介紹的Fujigen子公司影片拍攝時間是2017年, 0:25出現的加工課長在下面2022年的影片0:54可看到已經高升成工廠長了!! 然後3:06可以看到這間工廠的員工還要去植樹…Fujigen還真是人盡其才呀… 各位手上日本製Ibanez琴身有很高機率是這些還要種樹的低薪作業員做出來的。
不好意思剛好又講到小弟可以插花的部分了, 小弟最早的幾份工作剛好都是業務相關類型, 所以小組遊戲跟洗腦教育略懂略懂~~ 基本上每天上班會先開個小會,然後一定會有喊口號的橋段 甚麼XX企業天下第一,然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類口號一定有, 然後公司每月還有固定例會,就是把上面那個規模加大十倍, 然後表揚某員工可能完全沒有經驗,來公司以後多麼成功的改變他的人生 之後高層主管就會開始做一些心靈雞湯式的演講,完會之後主管還會要求寫心得甚麼之類的~~ 基本上除了沒有叫你屯貨還是拉下線以外,實際上就跟那些傳直銷的感覺沒甚麼分別, 然後關於公司的負面訊息基本上不會主動批露,原則上就是想辦法製造一個封閉的環境, 之後灌輸你一些觀念,甚麼為公司犧牲是很偉大的事,然後案件談不成代表你與成交越來越接近等等, 簡單的說就是想讓員工無可救藥的樂觀,理性完全失控, 甚至離職的時候還要交出兩個月的薪水來補償公司的教育損失, (實際上是違法的,但到今天還是很多公司有這類規定) 等於你做到業績是公司賺,你要走,公司還會想辦法從你身上A錢, 更扯的是離職之後如果公司人力短缺,還會找同事打來說甚麼很懷念並肩作戰的時光啊, 公司需要你這麼優秀的戰力等等,然後如果你腦熱回鍋了,就是上面的事情再重複發生一次 以上是小弟的親身經驗,然後那些公司現在都還在經營,而且還有一定的規模, 那我只能說,能夠接受而且能夠撐下來的祝你幸福, 我是在吃了一堆悶虧之後才回歸主流跟大家一樣去考公職, 然後很幸運的有考上,從此以後就變成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了~ 對於台灣的就業環境我只能說,確實很多事情不靠著一些傻勁跟熱情是做不到的, 不過,只靠傻勁跟熱情其實還是辦不成事的,趁年輕的時候還是要把路子想清楚, 不然像我這樣跌跌撞撞十年之後才勉強回歸普通生活其實想來也是有點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