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NAM跟Tonocracy沒有興趣,不會去用,純粹基於討論多樣化而介紹, 所以希望各位有深入研究的人行有餘力的話在這邊多分享相關資訊。 Helix Native考量到上市時間,算是核心技術非常舊的軟體了, 表現能力過時我倒不會太意外, 我買來也不是用它那只比二線等級好一點的音箱模擬, 而為了在樂曲製作上使用它龐大的效果器群,接替壽命所剩無幾的Line 6 UX1 (POD Farm 2), 只是作為長年使用POD Farm 2的用戶, 還是會詫異Helix Native效果器群的品質相對而言明明進步了、但聲音卻沒有比POD更討喜。 老軟體非折扣期間還是照原價399美元賣大概就是Yamaha特有的日系僵化企業思維所致吧。 不過新軟體沒有舊的好用也不是只有Helix Native這個案例, 我去年底為了這次的重製花了兩三萬臺幣買了幾個軟體: Tokyo Scoring Strings & Drums、Bogren Krimh Drums、MixWave Gojira…etc, 結果都沒比舊的Addictive Drums、Ableton Live內建弦樂與效果好用。
449美元附贈IR-based的CabRig軟體,可以買。 原本就有的USB-C輸出加上CabRig拓展宅錄功能, HT系列終於可以擺脫"管機入門必買,但用久必定脫手"的宿命了, 至少當作接續Pedal組的錄音平台,以及深夜練習/錄音時會非常便利。 雖然根據曲風不同、實體音箱的需求可能會減少, 但我個人覺得如果本來就有Pedal組、也比較習慣實體音箱的手感, 那449美元會比買過時的大雜燴套裝軟體更好用。 不過若考慮到因電壓不穩等因素導致實體音箱故障的維修費用, 449美元也是有點微妙就是了。 電力品質堪慮也是我轉向軟體音箱、使用USB bus-powered錄音介面 + 筆電做音樂的主因, 現在幾乎只用耳機混音,半年多昂貴的監聽喇叭完全都沒開過。
Overloud這兩天也推出類似Bogren IRDX技術的東西:Fluid IR。 但跟IRDX可以掛在任何Cab IR Loader後面不同, Fluid IR似乎只有Overloud自家的TH-U能用。 日本人比較兩者的頻譜圖,他個人偏好Fluid IR: https://x.com/shimatera001/status/1786644183190831513
一些技術開源以後,應該就會有更多產品出來了。 之前好像也有人用樹梅派硬體做,但好像延遲都很大,而且不能掛NAM高解析的profile檔 如果Dimehead產品真的如實他說的0.5ms,那確實蠻厲害的,看後續網友review了! 價格上500歐是有點貴,畢竟profile類產品tonex one 179美金還是太殺了。
只要沒有什麼重大硬體瑕疵, Tonex One一上市、其它相似硬體在一般用戶之間差不多就沒戲了吧, 不僅Output jack是萬用的TRS = Mono / Stereo / Headphones out,還可以當錄音介面, 首當其衝的大概就是那些299美元以上, 又沒有太多音箱種類、輸出又少、還不能當錄音介面的高價單顆模擬音箱吧。 本身可以當錄音介面代表能夠少經過一次錄音介面的AD轉換。 基本上出門幾乎只要放一台Tonex One在口袋就搞定練習、練團、甚至小型表演。 不過我不懂Tonex One為何IK還要附贈比較落後的AmpliTube 5 SE,但禮多人不怪。
做得不錯的Bogren Trivium bundle詳細Review demo,而且沒講話。 Rhythm那顆聽起來不錯,Lead就很微妙: 另外Kiesel新出的Amp plugin音色中規中矩, 大概就Neural DSP那個等級,不過沒有Neural DSP那麼刺耳, 影片開頭那顆Marshall系的音色我覺得相當不錯。 Kiesel用戶輸入樂器序號會有20% off折扣。 雖然不差、包裹的音箱與效果器也很實用, 但我個人大概不會買,因為音色沒有讓我很驚艷, 而且我現在喜歡Ampknob那種簡單的操作。
Hyperrig Kiesel,no talking presets demo。 是真的不差,我個人覺得比Neural DSP討喜 -- 因為不刺耳。 但要說能不能跟一線Profiling系amp sim相比,恐怕很有疑慮。 Bogren Trivium 我看了這個影片才知道原來Rhythm這顆是三段Gain stage, Clean、Crunch、Distortion表現都很優異!! 影片作者彈的都是80s系統的東西,這顆音箱似乎很適合80s Rock / Metal。 有點想買…建議各位有時間可以聽聽看。
下面要講的內容跟主題有點微妙地不合,但因為前面有提過這個產品就還是放這裡。 如果各位有在製作音樂的話, 可以試著把本來用在吉他跟貝斯音箱模擬上、增加真實感的Bogren IRDX改放在主唱音軌上, 據我看到的日本人文章說,效用類似盤帶模擬Tape sim,可以增加真實感, 那位老兄是放在歌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 上,似乎效果驚人。 https://bogrendigital.com/products/irdx-core 我個人沒有買IRDX,但如果真的有類似盤帶模擬Tape sim的效果,那我就非常有興趣了, 拿來放在Master track,搞不好很有用,下次特價順便連Trivium簽名款Ampknob一起買~
前一篇提到有日本人拿Bogren IRDX放在主唱音軌上, 我前幾天趁著特價50%買來試了一下… 強烈建議業餘玩家拿來掛在Master track上,效果絕佳!! 個人推薦放在Compressor跟EQ前面。 聲音變得非常立體,而且有濃濃的類比味。 單獨用在主唱上也是可以,不過Master track的效果最好。 掛Master track時,模式使用Normal即可,Intense模式的聲音個人覺得很不舒服; 掛Vocal track時則兩種模式都各有擅場。 我應該下一首新歌就會用上Bogren IRDX了, 已上傳的舊歌就不動它,因為要重新校準樂曲Peak很麻煩。
...我慢了半年才知道Laney出了Amp sim plugin, 而且是用Bogren的IRDX技術,撰文文當下售價為54美元。 然後順便提一下Neural DSP Quad Cortex plugin好像這個月底上市, 我個人不會去用,但樂見Plugin市場注入新(?)血, 我下一個plugin會趁特價時買Bogren Trivium Rhythm。 Laney / AURORA DSP IRONHEART-PLUGIN https://www.laney.co.uk/amps/accessories/ironheart/ironheart-plugin https://auroradsp.com/plugins/laney-ironheart
連Slash都在感嘆實體音箱錄音的凋零就知道,整個業界應該是往Line in的方向前進: https://guitar.com/news/music-news/slash-recording-amp-dying-art/ Slash thinks recording a live guitar amp is a “dying art”: “A lot of producers don’t even know how to do it properly” …喜迎大Line in時代來臨,再也不用怕吵到隔壁鄰居了~
錯過第一時間才發現的產品,11天前的資訊就不貼新產品哪裡了。 ENGL簽Steve Moose是一個讓我再次感受文藝復興的操作… 一開頭Steve說:Super clean時彈出來的音色似乎不太像Super clean…神奇… https://www.engl-amps.com/shop/heads/engl-e658-steve-morse-signatur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