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流行音樂界工作的十幾年中, 在錄音以及現場演出方面器材的搭配算是胡亂嘗試過一些, 從早期的JMP-1 preamp加Digitech 2112空間系列, 後來換了 T.C. G-Force的這一類錄音室”直通輸入”法, 到後期長時間為了貪圖輕便而使用了第一代的POD、 Johnson J-station、 Digitech Genesis 3這些數位模擬工具; 其間, 只是工作室設立在白金錄音室的一年半中, 使用了CAE 3+ SE preamp搭配Mesa/Boogie Fifty/Fifty Power Amp+2個 Mesa/Boogie 1X12 Cab, 乃至2005年工作室設立在強力錄音室之後, 陸續添購了Bonger 212 Shiva、 Krank Revolution搭配Genz Benz 212 Cab、 Blackstar ARTISAN 100搭配同型812 Cab、 Pevey JSX Joe Satriani Signature Amp Head搭配同型412 Cab、 VHT VHT Pittbull CL-50、 Soldano Avenger 100……, 以及掌門人特選的Victoria 1X12 Combo, 算來我其實是在很後期特別是在製作櫻桃幫、 1976這一類樂團時才真正採用了完整的錄音室麥克風收音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管機的特性. 我想, 這長久以來掌門人對於小弟在電吉他音色方面始終無法苟同也是其來有自的. 近年來由於市場的萎縮, 工作的份量不若以往的繁重, 在這空檔期間反而讓我想重新整合我的音色. 在2010年暑期我與我所合作的年輕樂手組合D Power接演了”阿密特”的”可口可樂快樂暢開”巡演, 幾經思考, 我覺得是時候搞點別的了…… 話說在此之前我在現場演出的器材選項也多是如Line 6、 Boss、 Digitech這類的數位模擬綜效, 原因無他, 方便迅速耳! 當然, 音色方面也就只是該吵的時候不會輸人罷了. 直到2007年因為戴佩妮在音樂選擇的需求下產生了D Power樂手計劃時, 我才借重了麥歐西音頻的Dr. M先生整合出第一代的Pedal Board. 在使用上, 這組Mono的聲音輸出完全就是看現場到底有什麼音箱就捅什麼, 因此, 即便我的Drive主要都是Dr. M設計的Hell Storm以及Inferal這些堪稱優異的機種, 仍然很難確保在Roland JC120或Fender、 Marshall類的Combo下能有多麼穩定的表現. 於是在”快樂暢開”巡演時, 我決定至少在Hi Gain音色上要有足夠的確定性. 如你所知, 阿密特的音樂相較於一般流行音樂而言, 對於Hi Gain有更偏向Modern Metal的需求, 為了滿足小部份的工作考量及絕大部份的自我爽度, 我就覺得該用一把七弦琴而不是考慮第六弦降音的方式. 只是, 在當時籌備階段我除了Ibanez K7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更方便快速的選擇, 所以, 從夏天以後, 我幾乎所有的演出都使用著這個型號的七弦琴. 在音色設計上, 我用了Boss LS-2做兩組音色的區分: Channel A我進到慣用的第一代Pedal Board直進JC 120做主要的Clean、 Low Gain W/Tremolo、 Chorus類的Mono設定; Channel B則接到由Dr. M改良過的 Krank Revolution W/Genz Benz 212 Cab. 在原廠設計上, Krank的Hi Gain有點過乾得不近人情(特別對我這種老人家來說), 在當代樂手的另一個討論串(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forum/showthread.php?t=138242 )裡對於Krank所設計的 Presence特點有很詳實的描述; 但在M博士的改良後, 整個Hi Gain的Q度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 特別原本比較適合幹Rhythm的屬性, 也能有擴展到處理Solo時能保持一個飽滿的管狀而不至發散的緊度. 而Genz Benz 212 Cab本身是Stereo的設計, 我原想用個Stereo Delay接在Krank的sent/return迴路來個寬廣的音牆, 卻因為Krank沒能有stereo return而作罷. 但是, 當切進Channel B時Genz Benz的4個低音反射孔噴發Krank的暴力Hi Gain, 我站在這個疊起來的音箱牆前真有一種莫名的自我感覺良好...... 但上述的組合我需要說明幾點: 1. Boss SL-2我只使用了sent而不選擇return回機子本身, 因為我覺得那樣做Tone吃得很兇. 2. 這個夏天天氣熱得可以, 而演出的形式又全是露天開唱; 通常, 樂手是call中午的時間到現場setting以及sound check, 在這種極為酷熱的天候環境下, 我可以證明管機非常非常非常會變得虛弱無力, 只有到了傍晚時分開演之後, 音色才能勉強回復個八、九成……, 這讓我覺得錄音室的冷氣通常設得很低不是沒有道理的. 3. Amp Head+Cab+Pedal Board+Guitar…….真的很重!! 因此, 在結束夏季巡演之後, 我又開始試圖嘗試其他的組合. 當時, 當代樂手有些討論串提到各種廠牌的綜合效果器, 其中, 關於Vox在設計上使用了真空管作為前極的潤色引起我的好奇; 並且, Tonelab系列的LE以及ST都算是在市場上能見已久的產品, 而當代的網友又分別有二手品想出售, 我便趁著價格便宜的狀況各買了一台來研究. 當然, 這個系列的產品相較於POD類的純數位模擬來說在整體音色的動態上的確好上許多, 特別在一般數位效果器很難處理好的Low Gain音色, 也還能過得去, 但如果要比較於直接單顆的Low Gain進音箱Clean Channel的表現, 我認為還是頗有差距. 另外, 該系列在EFX類的選擇較為單純, 例如我慣用的Chorus串接Tremolo的音色, Tonelab在設計上就無法同時啟用. 不過, LE在輸出入的設計上有著多元化的選擇, 它對於在前端接上一顆Low Gain類型的stompbox反應相當良好, 不會像同樣的條件接在POD或Digitech時總覺得單顆的顏色會被改變很多; 同時, 它具備了Mono的send/return迴路, 也就是說, 放寬一點來看, 它可以視為一個具備了真空管音色的數位模擬式preamp, 較之於Mesa/Boogie的Triaxis我想只是音色上的差異而已. 剛好在那同時我接演了韋禮安的演唱會, 我的電吉他設定就改為使用ㄧ顆Dr. M設計的Low Gain原型stompbox進LE, send to ST input, ST output接回LE return, bypass ST上的前極部份, 僅使用ST上的各類型EFX當作LE EFX部份的擴充, 而LE的stereo output進入兩個JC 120的return迴路, 直接使用兩組獨立JC 120的後極與2X12的單體, 再使用兩隻麥克風收音輸出到內外場監聽系統與PA系統, 做極左極右的stereo定位. 在這兩場音樂不算太重的風格中, 這個設定我覺得效果好極了. 在這種設定中, 我認為LE上的clean tone調整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它就等於一個音相頭上的clean channel, 不論是使用單顆的Low Gain或加上其他調變式音效或空間系統, 基本上都是靠這個clean tone在撐場面; 雖然Vox Tonelab系列已經做得相當傑出, 但數位模擬終究是數位模擬, 套句網友的話: “你想要方便, 它就是給你方便”, 我無意貶低這種便利性, 但在音色的深度上, 我總還是不太滿足……, 但就實際投入的性價比來說, 我真覺得這是一個很實惠的選項. 兩個月後, 我接演了張清芳的25週年演唱會. 這是一場很高規格的演唱會, 12位弦樂加上7人的樂團編制, 再加上預錄的電腦音樂檔案以及3位傑出的合音; 而音樂內容包羅萬象幾乎各類型都有, 在這種工作條件下, 你如何讓你的電吉他在小巨蛋的環境裡能夠衝得出來卻又不會讓人覺得有壓力或不禮貌, 我覺得好像不是光靠音量轉大就可以解決的…… 在一些考量下, 我認為兩顆Fender類的音箱頭應該很能教我稱心如意, 但很不幸的, 我沒有! 而在國內的音響供應廠商中, 我也沒印象誰有狀況相當令人放心的這種硬體設備---我說的是” 兩顆” Fender類的音箱頭, 以及” 狀況令人放心的”…… 其實, 漸漸的, 你真的會越來越想控制好所有你能控制的變因以減少你在演出時的各類風險, 你知道, 當意外發生時, 你真的會手足無措而相當沮喪的…… 我開始在當代樂手的二手區繼續挖寶. 話說2010這一年, 我還真是在當代買了相當不少的二手器材, 很幸運的, 我找到網友要出售的Voodoo Lab Guitar Preamp. 這是一台3個channel的真空管前極, 它的clean ch似乎是師法Fender, Rhythm ch或可視為Crunch音色的好像是來自Marshall, 而Lead ch 應該是Mesa風格的取向; 加上它有左右的輸出以及簡單明瞭的腳踏選擇開關做3個channel的切換以及非常直覺的面板控制旋扭以及它1U的體型以及它的面板紋路顏色相當機車以及它的價格實在很划算, 我想不出其他更厲害的替代方案. 在搭配了Mesa/Boogie Fifty/Fifty Power Amp之後, 其實它根本就是一台具備了3種品牌特性的管機音箱頭; 反過來說, 如果真要同時用到這三種類型的音箱頭, 我還真不知道要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1對3的音箱頭選台器, 而我的Cab究竟要怎麼串接才能搞成stereo的畫面. 並且, 好大喜功如我者, 總覺得在進音箱頭之前的Drive stompbox越多元越好……你怎麼知道在下一首歌用不到這個濃度的Gain? 所以, 我整合了一盤的Pedal Board作為各種Drive Pedal的串接, 另外, 又組裝了一盤以Line 6 M9為主要空間系以及搭載了音量踏板與表情踏板的”EFX Pedal Board”, 它們組合之後進入兩個Marshall 1960 A或B的4X12 cab, 看起來就像這個樣子: 在線路邏輯上其實非常簡單: mono單顆進3 ch preamp, mono out to M9 input, M9 stereo output to stereo power amp iuput, power amp stereo out to 2 1960 cab, 但你可能看不到的是在其中串來接去的複雜的訊號線, 以及為了把Voodoo Lab+ Mesa Power Amp放在我的前面方便調整而必須準備的兩條各長8米的喇叭線連接後方音響公司提供的1960 cab, 我只能說, 這線材的費用足夠讓我再組裝另一組圖5圖6所看到的所有器材還有剩餘…… 為什麼? 因為當你發神經組裝這種系統時你也會發神經地希望訊號的減損能降到最低, 那代表你必須付出代價; 有趣的是, 一段還算可以的訊號線它會需要兩個還算不壞的接頭, 30條訊號線代表要有60個接頭……, 有時我真覺得這種效果器的輸出入設計根本是一種陰謀! 至於效果如何, 我只能同意”一分錢一分貨”, 我達成了” 衝得出來卻又不會讓人覺得有壓力或不禮貌”, 而彈奏的過程中我也還能保有我的個性與快感. 只是它重複了一個症狀: 在搭配了楓橋所訂製的堅固外盒之後, 你真的不會想提著他們多走兩步路, 它們比起夏天的裝備, 總重量根本沒有差別! 好啦! 你遇到2011張惠妹市府跨年的那種搶時間式的裝台條件時你怎麼辦哪??? 沒錯! 在五月天帶著你我揮別2010的熱情演出之後, 我們這些夏天的原班人馬有10分鐘把所有器材從後台拉上舞台, 接回前一天sound check時的種種設定, 然後面帶微笑等著2011年的第一個開演……, 我好像都忘了提到我們兩個吉他手都還有木吉他的器材吼? 然後我們就站在101的旁邊耶, 難道不要看一下中外馳名的煙火嗎? 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張清芳演唱會的器材完全完全完全不該出現在這裡!! 接下來想要說的, 是這篇器材之旅會被記錄下來的主因. 約莫在2010年11月, 當代樂手的一個討論串” "管機" 俱樂部... 讓管子GLOW!!!”(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forum/showthread.php?t=145575)中, 各方的管機愛好者非常熱情地分享著自己的器材或各種新資訊, 其中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網友行家Dragon兄貼出了2010 L.A. Amp Fest的許多相關連結, 這些youtube影片中的各類型怪物除了讓人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之外, 我突然有點好奇究竟什麼樣的裝備是適合台灣這種音樂工作環境的? 撇開個人收藏的角度, 以實用性而言, 一套完整的音箱(head+cab)到底有多少人能在家裡擺放, 並且能以正常的音量工作, 在演出時能以同樣的硬體條件重現呢? 或許某些具備理想性格的獨立創作樂團會集資裝潢一個練團室, 然後在演出時真會充滿熱情地扛著器材走; 然而, 很不幸的, 在台灣比例相當高的展演空間在聲音條件上是非常糟糕的, 也就是說, 你期望表現出來的聲音真要能讓觀眾聽到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 在過去這大半年的自我陷溺過程中, 當我帶著我的各式組合到所費不呰的演唱會練團室看到相關音響工程人員好奇的表情時, 我完全知道這麼做根本是業界的異類---你當然可以這麼做, 只是……有點怪---他們心中的小聲音呼之欲出. 你我可能不會知道到底全台灣一年總共有多少演出活動, 但我可以告訴你2010年12月17日張清芳演唱會在高雄巨蛋同時, 林慧萍、 盧廣仲以及月之海都在演出---“同時”, 重點是, 音響器材提供廠商是同一家. 如果你是這家廠商的工作人員, 你一年中超過4/5的時間都在搶時間裝台、 架系統、 測試、 演出、 拆系統、 裝車移動到下一個地點然後再來一次; 可怕的是, 你每天遇到的節目內容根本都不相同……, 我覺得, 要讓這麼疲憊的靈魂能多麼在意聲音的品質, 似乎不太可能了…… 當然, 作為樂手的你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珍貴的, 但是, 很殘忍的說, 再怎麼珍貴, 在這種作業條件下, 只不過是短暫的一夜情而已……; 我好像又忘了說: 樂手通常在演唱會裡是屬於最不重要的角色, 這並不是來自情緒性的發言, 如果你參與過演唱會的製作過程, 你就會知道, 所有與視覺相關的才是首要考量---不妨問問你身邊的朋友, 有多少人會說我要去”聽”某某演唱會而不是說我要去”看”某某演唱會. 所以我會好奇究竟什麼樣的裝備是適合台灣這種音樂工作環境的. 時間拉回張清芳台北小巨蛋進館裝台sound check的那一天, 我非常苦惱這一組龐大的器材要如何在跨年時能迅速拆裝, 所以, 我又在網路上尋覓. 然後, 我看到了這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iyNcP0VdnM , 好極了! 這正是我需要的! AMT這個俄國品牌我在暑期研究過它的產品, 首先, 由敦煌樂器代理進來的第一個單顆SS 20是一個具體而微的真空管3 channel preamp, 如同我正在使用的Voodoo Lab Guitar Preamp一般, 它同樣提供clean、 crunch以及lead 3種不同程度的drive音色; 然後它發展了晶體線路模擬的兩款preamp--- F1以及V1, 分別模擬Fender與Vox音箱的特性. 有趣的是, 這兩類三種的preamp都能在很小的體積裡附帶有send/return的迴路, 而F1與V1同時可搭配數種較為單純的晶體線路模擬stompbox來擴充其他有名廠牌的音箱特性. 就使用心得, 我覺得這個牌子的音性比較偏冷而硬, 如果你是modern rock或metal類型音樂的愛好者, 我認為它的性價比是非常優秀的. 而這整個系列產品的開發, 我認為與近年來由於電腦錄音軟體的普及而發展迅速的宅錄市場完全是緊密結合的, 而就實際購買之後用於流行音樂的編曲中, 我覺得使用得宜的話其實效果也很不壞. 只是SS 20真的不是我的菜, 當時就沒有選購. 半年之後, 它開發了SS 11A與SS 11B. 11與20系列的最大差別是11A、 11B多出了一隻真空管來處理音色, 在youtube的反覆查閱下我覺得SS 11A比較像我那個年代的吉他音色; 雖然網路上的聲音品質相較於實際會有一段落差, 但小小經歷一段天人交戰之後, 我還是透過”買對”訂購了一顆, 因為, 它實在長得蠻酷的. 而Zoom G2.1 Nu是我繼Vox Tonelab ST之後再次驚艷的小型數位模擬綜合效果器. 我從當代網友手中賣下二手品的當晚, 我真覺得現代的數位科技實在令人咋舌. 我原本想參考先前的youtube影片中的接法, bypass它所有前極的部份, 只要使用各類效果器就好---順帶一提, G2.1 Nu的效果器安排邏輯比ST勝出許多, 除了有更多元的使用搭配之外, 種類與品質也豐富而優良---, 但當我試著調整它的模擬前極時, 我覺得如果要省事的話, 根本帶這一顆就行了. 當然, 如果硬要拿它模擬的本尊來AB test, 我想這就謝謝再連絡了, 但是, 我們真的要這麼無聊的拿5萬上下的物件來比較5千上下的機絲嗎? 我們何不研究一下這5,000元的器材究竟最好的部份在哪裡, 然後想想可以怎麼搭配, 這樣不是比較健康嗎? 我的實驗結論是, G2.1 Nu可以只使用效果, 但某些電氣化的rock style音樂, 讓它當成前極串自己的EFX其實很不錯. 也就是說, 某些時候我的前極是AMT SS 11A, 串接Zoom G2.1 Nu的效果, 某些時候我要跳過AMT直接使用G2.1 Nu上的前極加它本身的效果; 我又很喜歡在前極之前先接一個Low Gain pedal……, 又有人說難得類比式的前極一旦過了數位式的效果器就會變得數位……. Dr. M先生在接到我的求救電話後很快的製作了一個true bypass的2 channel loop pedal(Loop A+ Loop B)供我解決所有需求. 我的邏輯是: 先在Zoom G2.1 Nu上調整出一個幾乎等同於它bypass的Clean音色, 我們姑且稱它為”Ray 01”, 這個音色很明顯一定是bypass掉G2.1 Nu所有的設定而僅用它本身設計的2組EQ來調整啟動Ray 01與bypass G2.1 Nu能大致相似的頻率, 然後我加入了一組G2.1 Nu上的Stereo Delay存成”Ray 02”(很棒的是, G2.1 Nu可以透過修改設定讓你接一個Boss FS-5U踏板在Contral in插孔用以tap tempo), 然後再增加一個G2.1 Nu的chorus存成”Ray 03”, 它就可以負責chorus/ stereo delay的EFX; 然後再增加一個tremolo存成”Ray 04”……(字太多, 必須分欄...)
另類管機思考(2) 線路的接法是: 吉他訊號進2 channel loop, Loop A send到ㄧ顆Lovepedal 的Kalamazoom用來處理Low Gain, 它的後面接一顆Zendrive用來處理Mid Gain, Zendrive的output接回Loop A的return; Loop B send to AMT SS 11A input, SS 11A output接回Loop B return. 比較特別的是, 我在AMT SS 11A本身的send/return迴路中接上了一顆Radial Vienna Chorus以及T Rex Reptile analog delay做為類比式的EFX. 2 channel loop的mono out接進G 2.1 Nu的input; G2.1 Nu的stereo output我用一條Y cable接進兩顆為求輕便而選用的electro-harmonix 22 Caliber Power Amp---這是一種體積超小, 音量超大, 音色還蠻中性的D類放大power amp---然後輸出到兩個Marshall 1960A做極左極右的stereo定位. 這樣的接法我可以有多種選擇: 通常Loop B是在on的狀態, 使用的是AMT SS 11A的clean Ch, 如果在G2.1 Nu我選擇Ray 02, 那麼就是純粹的clean tone染上數位的stereo delay, 如果我on Loop A, 不論我用Low Gain或Mid Gain, 它都可以用上同樣的stereo delay, 即使我off Loop B, 只要在一開始設定時調整好每一台器材的音量比例, 那麼, 除了一點點的音色改變之外(那是因為此時AMT等於是bypass狀態)其實Loop A的drive仍然可以直通G2.1 Nu的stereo delay. 如果我希望Loop A的drive要用類比式的效果, 那麼就on Loop B, AMT SS 11A clean Ch, 透過它的mono send/return迴路來選擇要on chorus或on delay或者兩者都on, 只是在G2.1 Nu必須跳回Ray 01. 如果我需要Hi Gain, 我可以在Loop B選擇我要在crunch或lead Ch, 我也可以選擇使用類比或數位的EFX, 當然, 我還能用Loop A串連的兩種較低的Gain來boost AMT的drive channel; 反之, 我也可以bypass Loop B直接選用G2.1 Nu的數位Hi Gain, 並且用Loop A中的任何一顆drive來boost這個數位Hi Gain, 只要腦筋還清楚, 這些選項應該是足夠應付大部份的音色需求的. 這個做法, 只要音響公司提供的cab不要發生單體紙盆破裂的慘劇, 那麼在音色的穩定度上其實與扛一組自己的管機來比也沒什麼差別了, 但是在體積重量上卻差上一大截. 它讓你保留較多的體力用來表演, 也不至讓你在演出結束體力透支的情形下還要看著那些龐然大物的器材欲哭無淚. 後來我看了節目的錄影重播, 音色上以跨年那種兵荒馬亂的狀況來說算是還過得去的. 這篇文字除了對於在2010年我所做過的器材組合留下記錄之外, 我主要想以一位職業樂手與音樂愛好者的身分, 就實務經驗上報告一下我對於管機的應用心得. 當然, 如果你是一位管機收藏者, 我還是會很羨慕你繼續蒐集購買的珍品; 但如果你是一位經濟尚未獨立的學生, 或是一位對於器材選擇上有些疑惑的工作者, 我想表述的是: 真空管器材確實有著迷人的音色, 但有時候就現實層面來說, 抱著一台真空管機有時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十數年前, 很少有人會想像音箱頭的音色與功能可以用這麼小的盒子就搞定, 而近年來30W以下的管機有越來越風行的趨勢; 或許再一個十年, 我們現在熟悉的形式都已成為古董, 但仔細考量自己的需求來物色你所需要的器材, 這個邏輯應該可以流行很久吧? 希望到那時你我都還能認真地玩音樂! 中岳 20110103
整篇看完後~ 真的是要先用"感謝"來形容~ 很難得有資深音樂人會做這麼完整且深入的經驗分享!! 會讓還在摸索的音樂朋友少走些冤枉路! 而且巨細靡遺,毫無保留~ 看到中岳老師對演出的敬業,音色的執著!!音樂的熱誠!! 小弟佩服! 感謝~
"我們真的要這麼無聊的拿5萬上下的物件來比較5千上下的機絲嗎? 我們何不研究一下這5,000元的器材究竟最好的部份在哪裡, 然後想想可以怎麼搭配, 這樣不是比較健康嗎?" 真的很欣賞這段話 我想這種成熟理性的邏輯 如果能實踐在生活的各處 那將會帶來許多美好
真的是做過音響人員就多少會感受到,排場再大的表演,有的時候疲憊的靈魂還是會影響到演出人員的結果 再回到自己是表演者的時候就能體會到,為什麼把自己的家當都拿出去後,台下的人還是聽不太出來你到底帶了價值多少錢的東西出去 中岳老師的文章真的是集結了經驗、想法、創造的一篇 真是讓後近晚輩學習不少 萬分感謝
老師很熱血的用心去了解器材的使用性耶... 我約在5個月前的表演中,帶著自己的一箱效果器去 主要即是以AMT的效果器為前級,直接進amp的poweramp in或return 在練團時我都是這樣接的 想不到當天彩排時amp的return以及poweramp in進去都沒聲音... 而且是現場兩顆amp都一樣 在很殘念的情況下只能進input了,聲音跟原本不同了 後來跟阿丹說到這事時,他說自己帶音箱去就不會啦~~ 所以3月的表演大概為了避免碰到一樣的問題 還是打算試著帶Amp Head去表演好了 幸好有人有車願意幫我載~不然我還是提pedal box就好 也許再帶一顆非preamp的pedal以應付不能進後級時的問題.. 只要能不出現突發狀況,能搭配好各種配置 pedal還是樂手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