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窮人錄音卡

本文由 jasonh77tw2006-11-23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分享]我的窮人錄音卡 - FINAL

    --前言--

    還記得第一次買的錄音設備是在阿通伯買的二手 Fostex DMT-8VL,這是一台 8 軌輸入,2 軌同時錄音的機器,因為 DMT-8VL 的說明書好像全世界也找不到電子檔,所以實際上我只是把他當混音器和 A/D 使用,藉由 Creative 的 Music Digital USB 音效卡過到 PC 錄音,Creative Music Digital 也是早幾年前唯一買得到可以跳過 SRC bit-to-bit 錄音的產品。後來轉手換了 ZOOM 1266,這是一台有 USB port、光碟燒錄和鼓機的錄音座,不過還買不到兩個禮拜,又剛好用幾乎一樣的價錢買到一台 KORG D1600,因為 D1600 比 1266 強得太多所以又把 1266 處理掉了。

    其實我自己只是玩設備,並沒有玩音樂(只有小時候有學過),前面這幾台我都是大概都是玩一玩,然後就給我爸用了,我爸就真的有在玩音樂了,家裡吉他好幾把、貝司、電子鼓、鍵盤、薩克斯風、小喇叭,最神奇的是最近還買了西塔琴。

    而我自己用錄音設備只有兩個用途,一個是在網路聊天室唱卡拉 OK,一個是組 KTV 系統,剛開始我只是用混音器 + 電腦的音效卡錄音,後來又搞了一台 Roland VS-840 來當麥克風前級 + 混音器 + 效果器 + A/D 的功能,因為 VS-840 沒有直通電腦的介面,所以又買回了一個 Music Digital (買來賣去的真累,在買之前沒幾個月才連同 DMT-8VL 賣掉一個 Music Digital)。

    在這期間,組 KTV 也用過不少效果器(都是二手的)包括 ZOOM studio 1202、Digitech TimeMachine、Digitech DSP16/DSP256、Digitech Studio QUAD、Digitech Studio 400 等等,而其中Digitech Studio 系列是全自訂模組化的設計,超複雜的設定對音樂人來說可能是很難用的機器,但是對於 "玩設備" 的我來講覺得倒是非常珍貴的經驗。

    後來慢慢的不想再用錄音座,一方面是他的螢幕沒有電腦那麼大,資訊沒那麼清楚,如果要分軌轉到電腦修改也不是那麼方便,再來就是他的操作比較困難,大概放著一個月不用就要忘掉一大半,而且就我來說,我只是拿來唱卡拉,每次開機、載入 scene 就要等好幾十秒,調整 reverb 要按兩三個按鈕然後轉那個 jog wheel 好幾圈,陣仗實在太大,讓娛樂的心情折扣不少。

    所以後來我就開始試著用內建 DSP 的錄音卡,讓事情變得簡單一點,第一個選擇的產品是 E-MU 0404,因為用過 Digitech 的 Studio 系列,所以我覺得 0404 相較起來算簡單的,常常跟一些朋友推薦,不過得到的回應是 "好難用啊",一方面他的 routing 邏輯對專心玩音樂的人來說有些複雜,再來就是他的所有 DSP 參數完全都只有數字,對於不喜歡研究數學的人來講,還真是超級的不友善。雖然這方面並沒有困擾我,但就我而言比較讓人遺憾的是 0404 的內建 DSP 陽春了一點,而且彈性還是有限。

    接著我買了嫌 0404 難用的朋友所推薦的 Line6 TonePort UX2,和 0404 比起來介面是和善了很多,每一個 DSP 功能都模擬成實體單顆效果器的長相,看得到一顆一顆熟悉的旋鈕,網站上還介紹他有模擬多種像我這種平民老百姓買不起的 Microphone Pre-amp,當時看了真是直流口水。買回用了以後才覺得,其實也 soso,幾個模擬數十萬前級的功能,像不像我是不知道,但是都 "太" 有特色了,裡面我唯一能夠接受的 preamp model 叫做 "console",意思就是是模擬大型混音 console 上面的前級,基本上,意思就是是平直沒啥特色的前級,說真的我聽不出來和我直接用混音器上面的前級推有啥差別。此外 EQ 部分還好,但是 reverb 部分竟然只有兩個 model;一個是很傳統的數位 reverb,可調參數不太多,另一個是 spring reverb,人聲用 spring reverb 效果還真怪,所以結果是只有一個 reverb model 可以用。雖然介面漂亮了很多,但是以人聲來講,並不比 0404 好用(唯一的好處是 UX2 自己有硬體前級電路可以直接插麥克風),所以後來我又把 UX2 讓給我老爸了。UX2 針對 GT 的功能似乎比較多也比較實用,但是我只錄 Vocal,就覺得不怎麼樣了。

    講了這麼多,主角都還沒有登場。前面這些雖然不是什麼昂貴器材,但是對一般玩票性質的朋友來說,也絕對不是便宜到可以隨時口袋掏出來,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出手的。玩過這許多東西,但現在唯一還留在我手邊的 "可錄音器材",竟然是一張 Creative Live! CT4830 音效卡。大家都知道 Creative 的東西是娛樂級的不適合玩音樂,甚至即使在各張 Live! 當中,CT4830 也是大家認為音質最差,最 cost down 的一個版本,為什麼我會這麼愛不釋手呢?

    --接下段--
     
    Last edited: 2006-11-29
  2.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從 EMU10kx 開始--

    目前小有名氣的 E-MU Digital Audio System 系列錄音卡 (0404/1212M 等等,後文將簡稱 EMU),裡面主要的核心就是 E-MU 的 EMU10k2 DSP 晶片,Creative Audigy 系列用的也是這顆晶片,主要的差別在於 Audigy 上用 AC97 codec 晶片負責主聲道輸出及實體輸入,EMU 則是以獨立的高品質 A/D、D/A 晶片在負責類比 I/O,此外 EMU 可以在 44.1kHz/48kHz 下工作,Audigy 只能在 48kHz 下工作 (96kHz
    以上兩者都不是靠 EMU10k2)

    這樣的差別在哪裡呢? 說穿了就是音質而已,因為 codec 的等級不同,再加上 Audigy 只能在 48kHz 工作,會遭遇到 SRC 的問題,所以錄音和重播的品質和 EMU 有差距。

    再說到我的主角 "Creative Live!",他主要和 Audigy 的差別在於 Live! 的 DSP 晶片是 EMU10k1,是 k2 的小老弟,其實主要的不同只在於 MIPS、暫存器的數目及記憶體的大小,這兩點 k1 差不多都是 k2 的一半,也就是說 Live! 的計算能力只有 Audigy 或是 EMU 的一半,此外 Live! 的 codec 不支援 96kHz 以上的取樣率。除此之外,這幾張卡的差別最主要還是在軟體上。

    其實 Live! 或 Audigy (後文中這兩者將通稱Live!) 的硬體架構和 EMU 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只是 Creative 用驅動程式綁死 Live! 的功能,使得他的 DSP 主要工作在於多聲道電玩、電影的處理,而 EMU 的驅動程式則是讓 DSP 負責做 effect processing 和 routing 的工作。不過網路上,有一群好心的工程師寫了一套免費的驅動程式,可以徹底釋放出 live! 裡面 DSP 的威力,就是 "kx project",他的功能和自由度大幅超過了 EMU 官方驅動程式的能力,使得 Live! 也可以當作一個入門的錄音卡。


    --Live! 辦不到的--
    因為畢竟 Live! 的硬體架構本來就不是針對錄音的功能,我先列出 EMU 辦得到 Live! 卻辦不到的:

    1. 24bit/192kHz 的輸出輸入
    EMU10kx (EMU10k1 和 EMU10k2 的統稱) 晶片可以處理 24bit 資料,但是無法處理超過 48kHz 的取樣率,同樣的當 EMU 在 96kHz 以上工作時,其實靠的也不是 EMU10k2 晶片,所以 DSP 插件也無法工作。

    2. AES/EBU 數位輸出
    kx project 的驅動程式只能 SPDIF I/O,而且不能指定 clock 來源。
    3. 44.1kHz I/O
    前面提過 EMU10kx 本身是在 48khz下工作的,EMU 則是靠另外的晶片處理 44.1kHz 的動作,所以 Live! 如果要做 44.1kHz 的媒體播放或錄製時,就會遭遇 SRC 的音質衰減問題。
    4. bit-to-bit
    錄音卡應該要做到數位 I/O bit-to-bit 的能力,就是說當資料透過 SPDIF 或是其他數位管道傳送到另一個錄音卡或錄音設備時,錄下來的內容應該和原始內容完全一樣,但是 EMU10k1 (Live! 系列) 不知道是 bug 還是其他原因,即使是 48kHz 的 I/O 也會被 scaling,音量會小大約 1dB 左右。
    5. 高 S/N
    EMU 用的 A/D、D/A 晶片官方只有公布 24bit 的 S/N 比,而且還是經過 A 加權的,實測 16bit 的雜訊大約 -89dBFS,就是以 16bit 的動態範圍在 +32767 ~ -32768 之間來講,EMU 雜訊的 peak 值在 +1 ~ -1之間。不過 Live! 雖然是用 AC97 處理類比輸出,但是品質也比一般音效卡好的多,實測 16bit 雜訊大約在 -86 ~ -88dBFS 之間,peak 在 +5 ~ -5 以內,這樣說可能還不夠容易瞭解,舉個對照組來說:我的 Dell 桌上型電腦 onboard 音效卡的平均雜訊 -72dBFS,peak 在 0 ~ -42 之間,也就是說雜訊不但大了四五倍,而且還有嚴重的直流偏移。
    6. 短 ASIO delay
    EMU 的官方驅動程式最短可以把 AISO 設到 2ms,kx project 只能設到 5ms
    這六點是 Live! 硬體架構上的天限,但是以一個入門者來說,我認為,So What? 發燒友很喜歡討論音樂在不同儲存媒體或器材上播放的微小差別,喜歡說國語流行歌曲的錄音如何糟糕,但是我想很多興沖沖買了所謂 "錄音卡" 或是 "錄音座" 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即使是發燒友口中 "糟糕" 的國語流行歌曲錄音,背後也不知道有多少的台下十年功,從一無所知到能錄出 "堪聽" 的 demo 之前,有太多太多的地方要下功夫,而這些其他因素,絕對遠遠超出 1000 塊的音效卡和數十萬錄音設備的差別。

    所以我覺得對想要玩錄音的入門者來說,-89dB 和 -86dB 的差別,2ms 和 5ms 的差別,SRC 的差別,都不是影響成品品質的因素。我在家裡書房玩錄音時,即使半夜兩點,當麥克風前級增益到理想音量時,環境噪音大約在 -60 ~ -65dBFS 左右,錄音卡用得再好,有什麼差別呢? 就我來說,我認為我是一個很認真的 "玩票者",雖然再用過七八種錄音設備後又回到一張音效卡,但是我想接下來好幾年我可能都會抱著 Live! 不放,因為在我敢說 "用這張卡糟蹋了我的作品" 之前,我恐怕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努力:)



    P.S.
    這段寫完之後我又發現另一件事,並不是每張 Live! 都能達到 85dB 以上的 S/N,因為 Live! 每一批用的 AC97 晶片不一定相同,再加上 AC97 本來就是民用版本的晶片,精度公差範圍較大,以 Live! 所使用的幾款 AC97 規格書裡面承諾的 S/N 是 75 ~ 85dB 之間。實際測試上,我裝在家裡的兩張 Live! 經過直流偏移校正後可以達到 85dB 以上,若再加上仿平衡輸入可以超過 88dB,但是公司裝的那片訊噪比大約 81dB,因為沒有 DC-offset 所以也無法利用直流偏移校正的方法提升 S/N,若加上仿平衡輸入可以再將 S/N 提升到 83dB 左右。

    ** "直流偏移校正" 和 "仿平衡輸入" 是提升 Live! S/N 的小技巧,後兩段會有說明

    --接下段--
     
    Last edited: 2006-11-27
  3. Neo5277

    Neo5277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1-02
    文章:
    1,347
    讚:
    0
    精華吧 m(_ _)m 有見地

    不過閣下的爸爸 我欣賞啊 男人到老 會幾項樂器 是不錯的

    希望能繼續有新的分享啊 也許有 BLOG 也可以貼一下
     
  4.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先感謝 Neo5277 的捧場啦~

    以前本來有試著寫 Blog,不過有自己的 Blog 就會想花力氣弄得圖文並茂漂漂亮亮的,搞得很累,所以後來就放棄,有時間有力氣時就到討論區寫寫東西,這樣比較輕鬆點:D


    --為什麼是 CT4830--
    先前已經說到 Live! 和 Audigy 都可以掛 kx project 的驅動程式,那為什麼我特別喜歡 CT4830呢?

    1. 超便宜
    先就 Audigy 和 Live! 比較,Live! 已經買不到新的了,Audigy 新品大概都 $2400 以上,二手的大概也有 $1500 以上的行情,相較於 Live! 二手大概都在 $500 以下,而且對 48kHz-16bit錄音來說,差別實在不大。而 Live! 從最早的四聲道 4620 到 4670、4760、4830,然後進入五聲道的SB0060、SB0100、SB02xx 等等,SB02xx有相容性問題不適用,其他的五聲道產品只是多了兩聲道類比輸出,對入門的小型錄音環境來說,四聲道已經可以提供監聽、主輸出兩組類比管道,再多一組實在也沒什麼用,而且 5.1 的對一般娛樂應用來說比較搶手,所以二手價格也較高。
    2. DSP晶片較新
    再縮小範圍在四聲道的 Live! 中比較,4830 是第一次 EMU10k1 從 .35 改變到 .25 製程,bug 修正幅度較大,相同的 DSP 之後也用在 Live! 5.1 上。
    3. 外接功能完整軌數可擴充
    4830 有一組 SPDIF 輸出,可以送到其他外部數位設備例如 AV 擴大機,此外 4830 有保留板上 AUD_EXT 擴充接頭 (本來是設計連接 Live! Drive 擴充面版用的),裡面包含多組 SPDIF I/O 可以利用 SPDIF 把多張 Live! 串接,每多一張 Live! 就多兩軌類比輸入,而且透過 SPDIF 串接的 delay 只有大約 0.35ms 左右根本無法察覺,這樣可以用很低的代價增加軌數,當然缺點是每擴充兩軌要佔掉一個 PCI 槽。
    因為 CT4830 便宜、好用、還可以串接,我自己到目前為止已經買過八張 4830,手邊就留了六張,其中家裡的電腦就一台裝了兩張,每張取得價錢大約在 250~350 之間,兩張 Live! 的 DSP 合起來的計算能力就跟 Audigy 或是 EMU 的錄音卡一樣強,但是輸出入軌道數卻加倍。


    --4830 + kx 能做些什麼 (I)--
    4830 在硬體架構上提供了:

    1. 兩軌類比輸入
    這個功能靠 AC97 codec 提供,因為同樣是 CT4830 不同時期產出的搭配的 AC97 codec 有時也會換,實際上並不是每一片都能達到 S/N 85dB 以上。
    2. 四軌 SPDIF 數位輸入(2 + 2)

    3. 四軌類比輸出 (其中兩軌可以推耳機)
    前二軌是 AC97 codec 輸出再經過耳擴 IC 放大,後二軌是經過 I2S 管道由獨立 D/A 解碼,後二軌的音質較好但是接耳機推力不足,比較適合拿來接喇叭監聽。
    4. 至少四軌SPDIF數位輸出 (2 + 2)
    其中一組在背版上可以拉線輸出到 AV 擴大機或其他設備,其餘的在板上可用作多卡串連。
    5. 四組邏輯串流輸出設備
    一般的音效卡驅動程式只開放一組串流輸出,講淺顯一點就是 wave 輸出,但是 kx 把提供多軌輸出的虛擬串流輸出也全部開放出來,等於電腦裡有四組各自獨立的 wave 輸出單元。
    6. MIDI(UART)模式

    7. Gameport
    本來 gameport 跟錄音或是做音樂是沒什麼關係的,這邊順便一提是因為有一種軟體可以把便宜的類比式搖桿模擬成 MIDI control,用來控制卡上的 DSP 或是再透過 MIDI 介面輸出控制其他的 MIDI 樂器。
    而在 kx 加持下提供的虛擬 I/O 包括:

    1. 16 軌 ASIO IN/OUT
    延遲時間可從 5ms∼數百ms,當然如果要同時做到多 ASIO 軌數且低延遲是有困難的,ASIO port 開放的越少,延遲時間就可以設得越短而不發聲斷音,當然電腦效能也是有影響的。
    2. GSIF
    這個我沒用過無法介紹

    以上是 4830 可以提供的所有實體和虛擬 I/O port,綜觀市面上 5k 以內的產品,能提供的也頂多就是這樣了,差別只在於前面提到過的,訊噪比、取樣率、位元數及 SRC 問題,前面我也提過了在初學者或是玩票性質來講,這些並不是成品好不好的關鍵所在。

    --接下段--
     
    Last edited: 2006-11-27
  5. MIdreamer

    MIdreamer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8-17
    文章:
    323
    讚:
    0
    在當代一片沉倫裡

    這真的是難得的好文阿~~~

    精華區+1
     
  6.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再繼續之前,先謝謝Midreamer的鼓勵,我會盡量努力寫下去:)

    --4830 + kx 能做什麼 (II)--
    其實寫到現在都一直還沒有碰到真正精彩的部分,說實在的,Live! + kx 雖然是難以置信的便宜而且強大,但是他並不適合全然的入門者,或者應該說,如果不會使用的話,他和一張普通的音效卡也沒什麼太大差別。怎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

    [​IMG]

    這是 kx 的標準 DSP 方塊圖,左邊的 FXBus 就是所有的虛擬串流輸出單元,他負責所有媒體播放、電玩音效、軟體 MIDI 音源、多聲道播放等等輸出。prolog 就是之前提到的所有實體輸入單元,eplog 是所有的實體輸出單元,Surrounder 是將多聲道來源 mixdown 到 2.1,4,4.1 或5.1 等等的選擇器,而 xrouting 負責定義所有輸出和輸入之間如何傳遞,以及控制各部分的音量等等。當 Live! 在這樣的設定條件下,他跟Creative 官方驅動的功能差不多,只是多了 ASIO 少了 EAX3 而已,光是多了 ASIO 並不足以說明他的強大,不過再請看下兩張圖:

    [​IMG]

    [​IMG]

    第一張是某人 (不是我) 自己設計的 DSP 路徑,他可以把 line-in,和兩組VSTi 送進一個虛擬混音器,調整每一軌的音量、並且用 send/rtn 迴路加入 Reverb 效果,最後送往監聽系統和 ASIO 做 mixdown。第二張圖是另一個某人,他用了四組 VSTi 的 soft synth 各別經過 EQ、Flanger、compress 混音,再加上 Reverb 後,送往監聽系統及 ASIO 做錄音。

    以我自己目前的設定,因為我主要只錄 Vocal (說好聽是錄 Vocal 說難聽就是唱卡拉啦∼),我的設定就是 line-in,經過直流偏壓調整、仿平衡輸入後,送往 compressor,然後經過四段參數式 EQ,和兩組 ASIO 及一組標準 Wave 混音,並加入 Reverb 及 Delay的 Send/Rtn 迴路,最後送往監聽輸出、標準錄音輸出,及 ASIO 輸出。

    這幾個炯然不同的功能設定,都只是 kx 無限種可能的滄海一粟而已,kx 內建了許多音樂愛好者免費提供的效果器及路徑導向單元,如 Reverb、Delay、Dist.、Flanger、Chorus、各種類型的 EQ、compressor、mixer、pan pot 等等等等非常得多,雖然不敢跟跟商用軟體像 lexicon reverb 或是 sony oxford EQ 這種東西做比較,但是絕對每一個功能都是有確實的效果,並且可以讓使用者充分瞭解各項參數如何影響聲音。就像玩樂高積木一樣,他不但提供你豐富的零件,而且還可以讓你任意組合,只要發揮巧思,一樣的零件可以拼成房子,也可以拼成車子,當然也可以拼成斑馬或無尾熊,更讚的是,如果沒有你想要的零件,kx 甚至可以讓你自己發明零件。

    市面上可以模組化自行設定 routing 的 DSP 產品並不稀奇,不過可以讓你自己寫 DSP code 的應該就不多了,kx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讓你自己寫 DSP code,當然,如果說要自己寫一套 reverb 是不容易,除了要有寫程式的能力以外,對演算法也要花力氣去研究,但是要寫一些的小工具例如可以用 MIDI 控制的 Loop Switch 之類的,其實也滿容易的,大概只需要國中數學以及計算機概論教的簡單程式撰寫。

    例如我自己的 preset 裡面用到的 "直流偏壓調整" 和 "仿平衡輸入" 就是自己寫的,直流偏壓調整是因為 Live! 的 A/D 只是所謂 "民用" 等級的,精度沒那麼高,無輸入訊號時他可能轉成數位時的中心點不在 "0",這會造成動態範圍的損失及噪音位準提高。這時只要透過 Audition (cooledit) 之類的軟體把直流偏移算出來,然後寫一個簡單的 DSP code 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總共也不過四行算式,其中還有兩行是變數宣告,
    但這樣的小工具就讓我的類比輸入 S/N 比提高了 5 個 dB。

    而仿平衡輸入就是用計算模仿平衡輸入的去噪音功能,真正的平衡輸入是在 A/D 之前做差動放大,去除正負訊號源中的共模雜訊,但是因為改音效卡的電路太麻煩,所以我利用 line-in 是立體聲的輸入,在左右聲道各輸入正負訊號,A/D 之後再做共模互斥的計算 (其實就是左邊減右邊之後再除以二而已),也不過是 5 行的 code,卻可以把 S/N 比再提高 2 ~ 3 個 dB,就這麼簡單的兩個小工具就可以把我的 4830 訊噪比提升到 88dB ~ 89dB,這幾乎已經是入門級錄音卡的水準。

    但是就像我在這一段一開始說的,kx 雖然強大,但的確不適合全然的入門者,如果沒有一點背景知識的話,也發揮不出他的威力。但是話說回來,我覺得演奏和錄音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不只技能不一樣,心態上也是不同的,做音樂需要的是感性,而錄音師到了某個程度後應該也脫離了技術的層面,進入所謂 state of art 的修養境界,但是在那之前,在學習養成的過程中,還是比較像是工程師的角色。不過現實的狀況是,當你是一個業餘樂手時,通常要自己搞定錄音的問題,而如果你夠認真在演奏跟創作上面,那你就很難還有心力花在在錄音知識及技巧的研習,而業餘的樂手樂團雖多,但是業餘的錄音工程卻似乎不好找,因為除了玩音樂的人以外,很少人會對錄音有興趣,而且錄音工程在一個樂團裡面並不是一個常態需要的角色,所以....也沒什麼所以吧,現實的狀況就是這樣∼

    --接下段--
     
    Last edited: 2006-12-20
  7. Trevor翼

    Trevor翼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11-15
    文章:
    368
    讚:
    0
    好....認真 莫名的感動
     
  8. wizardma

    wizardma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3-20
    文章:
    5,899
    讚:
    13
    手上正好有一張SB LIVE。來試試看~
     
  9.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那您要先看看板上右上角的編號是不是SB022X,
    就是比較晚期的SB live! 5.1,
    因為這批的AC97晶片架構不同,
    和kx有相容性問題,幾乎是不太能用喔∼
     
  10.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 一些額外資訊 --

    我一直覺得如果只是抱著 "玩玩看" 的心態在玩錄音時,數位設備是能省則省,但是類比設備該花的還是要花,例如說你可以暫時不買 M-audio,用 Live! 撐著玩,但是你不能不買麥克風前級而想要用音效卡內建的 Mic-in 撐。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在接觸 kx 的過程中我開始懷疑,音效卡的 MIC-in 其實只有 0dB 和 20dB 兩段電子增益,其他完全是靠數位放大的,而一般動圈 mic 差不多要 50 ~ 55dB 的增益才能到達理想的音量 (Vocal),而這 30 多 dB 完全靠數位放大,無怪乎一般音效卡的 Mic-in 都有嚴重的直流偏移及雜音,所以音效卡上的 Mic-in 是完全不能用的,要用 live! 達到 8xdB 的訊噪比必須有外接麥克風前級。當然麥克風前級並不是說要一軌就要五千一萬以上的才行,這樣就違反了 "窮人錄音" 的宗旨,只要隨便一款 semi-pro 的混音器就可以提供合理品質的麥克風前級。其實我也幫朋友做過一個 DIY 的平衡輸入麥克風前級,裡面只用了一顆 OP 和幾顆小電容、小電阻,全部的電子零件加起來還沒有拿來調整增益的那顆 ALPS VR 貴,雖然噪音底層不能跟市售混音器的前級電路比,但是只要配合靈敏度較高的平衡式 mic (-5xdBV/Pa 等級),在一般家庭的環境下使用的話,也不會是噪音底層的瓶頸所在,一般在家裡錄音的噪音主要還是來自環境噪音,如空調、電腦、室外傳進來的聲音等等等;而這樣一個DIY前級的成本比一桶肯德基便宜 ∼

    除了麥克風前級以外,麥克風和監聽設備也是省不得的,一般大家常常會以 Shure 的 SM58 和 SM57 作為人聲錄音和樂器錄音的標準,其實也不是說這兩支 Mic 有多好,一方面的原因當然是這兩支 Mic 有基本的水準,而且 Shure 這個品牌長期以來在產品性能的穩定度和耐用度上也讓大家信任,另一方面也由於這兩支 Mic 應用非常的普遍,性能大家也清楚,所以走到哪都碰得到;如果你平常就用這兩支 Mic,清楚這兩支 Mic 的使用,今天你到了別的現場、別的出租公司、練團室通常毫無意外也會看到這兩支 Mic,這樣你就可以很容易的上手。但是如果預算比較有限的話,我自己用過台灣品牌 superlux 的東西,他的品牌是以 "超越 Shure 的品質,低於 Shure 的價格" 為目標,做到幾成這個我無法判斷,但是以同樣入門級的產品來講,superlux 的 PRO-248, 258 大約只要 Shure SM58, 57 一半的價錢,品質上也絕對對得起他的價錢。在再監聽設備上,監聽耳機絕對是比同級的監聽喇叭便宜,我也是用 superlux 的產品 HD-660,感覺也還不錯。

    原本我以為麥克風和監聽耳機的錢也可以省下來,但是後來發現幾百塊的麥克風無論 EQ 怎麼調,也不可能調出 "相對昂貴" 的麥克風的細節,而且是差得非常多。而監聽耳機我原本以為我就算不用監聽耳機,只要把聲音調整到自己錄下來的聲音,近似在同一支耳機聽 CD 的感覺就可以了,但是後來發現這樣錄下來的聲音只要換一支耳機、或是換到其他音響系統去聽,就會發現 CD 還是 CD,但是自己錄的聲音卻完全走樣了,直到改用了監聽耳機才改善這個問題。所以麥克風和監聽設備是不能省的,但是獨立耳擴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各位和我一樣還在入門打滾的朋友,相信目前的作品是不需要 audiophile 等級的耳擴就能聽出缺點在哪^^" 這個錢拿去買 Mic、買混音器、甚至買錄音卡都比買耳擴有意義。


    --硬體 DSP 的優勢--

    其實現在市面上隨便一款音效卡要達到 5ms 以下的 ASIO 延遲都不難,但是 5ms 的延遲是否能夠接受呢? 以電吉他或鍵盤來說,音箱距離演奏者兩三公尺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三公尺的距離產生的延遲大約 9ms,如果平常能夠能夠接受這樣的延遲,ASIO 的延遲比這還短,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Vocal 呢?

    老實說鍵盤或是吉他的樂器,因為是有 "格子" 的樂器,原則上不太有 "音準" 的問題,但是對 Vocal 來說,人對 Vocal 的音高控制是根據人聽到自己發出聲音來調整的,如果您帶著密閉式監聽耳機,聽到的是自己 5ms 之前發出的聲音,這樣能夠正確的控制音高嗎? 我自己做過這樣的測試,我用錄音卡把類比輸入 ASIO 到錄音程式,再 ASIO 送出到類比輸出然後用耳機監聽,ASIO delay 設定在 2ms,實際測定也確實是 4ms (ASIO in/out 各花 2ms);但是我發現即使是 4ms 的 delay,也會造成相當的干擾,如果是唱一些類似 R&B 有快速連續的轉音時,4ms 的 delay 就能夠讓你完全抓不到音準。

    可能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後來 ASIO 2.0 新增了 Direct monitor 的功能,也就是零延遲直接監聽的功能,但是 Direct monitor 只能直接監聽輸入的聲音,無法聽到 post-effect 的聲音。而如果有硬體 DSP 的話,效果不需要經過 ASIO 到 VST HOST,而是直接在硬體裡面完成,所以完全沒有 delay 的問題,也不耗費 CPU 的資源。話說回來,其實在比較嚴肅的錄音條件下,好像並不會讓演唱者監聽 post-effect 的 Vocal,不過也有一些前級本身就已經包含了 EQ、compressor、De-esser 的功能,這也算是 post-effect,而且我覺得如果讓演唱者聽到 post-EQ 的 Vocal,在咬字發音位置上或許也能做更適當的控制。

    --接下段--
     
    Last edited: 2006-11-27
  11.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jasonh77tw寫的真好..真客觀..
    不管窮人或富人都應該有這樣正確的認知.....

    推精華區+1.......
     
  12.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感謝Mr72的鼓勵啦:D

    我花力氣寫這麼多字,
    是希望一些剛開始想要玩錄音的朋友,
    不要急著把錢投資在昂貴的錄音卡上,
    因為很多在討論區會給新手建議的網兄,
    都是已經在這方面有相當的經驗,
    甚至是已經有職業上的需求考慮,
    和抱著"嘗試"心態的朋友層次不同、眼界不同,
    預算的考慮上當然也大大的不同,
    因為"職人"買的設備是拿來生財用的,
    而"嘗試者"甚至連花大錢買的設備能不能帶來"樂趣"都不一定,
    更要小心的投資。

    而Live!或是Audigy算是相當普遍的音效卡,
    對音樂或音效稍有要求的朋友來說,
    擁有一張Live!或Audigy的機率很高,
    就算沒有,買一張二手Live!的代價也只要幾百塊而已,
    這麼低廉的代價就可以一窺究竟,何樂而不為呢?

    下一篇我會寫一些比較"實用"的相關資料,
    包括哪些卡適用kx、驅動程式可以到哪裡找,
    也包括哪裡有額外的好用DSP可以下載,
    迫不及待想要試試看的朋友可以先到kx的官方網站看看

    http://kxproject.lugosoft.com/

    不然只好再耐心等待一下,因為太晚了我也該睡了:)
     
  13.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工欲善其事--

    下一句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了,先講一下哪些 Live! 或是 Audigy 適合跑 kx,下面有 kx 官方網站提供的一份完整清單:

    http://kb.kxproject.lugosoft.com/list.html

    我大概說明一下,原則上只有 PCI 形式的 Live! 或是 Audigy 才支援,USB 完全不支援,PCMCIA 部分支援,但這個 "部分" 落差就很大了,所以第一要件是起碼取得 PCI 版本的 Live!。

    第二,包括 Live! 24-bit,或是 Audigy Value、Audigy LS/SE,這些卡上並沒有 EMU10kx 晶片,也就是說不是真的 Live!/Audigy,是完全不支援 kx 的。

    第三,Xi-Fi、E-MU DAS系列不支援,Xi-Fi 是使用 EMU"2"0k1,而E-MU DAS 是專門錄音卡的線路架構,kx 也都無法支援。

    第四,Live! 有一批幫 DELL 代工的特別版無法支援,還有後期的 Live! 5.1 (編號 SB022x,在板子右上角可以看到),SB022x 因為 AC97 的架構和其他都不一樣,相容性很差幾乎是不能用。

    如果您手頭上已經有 Live! 或是 Audigy,請檢查看看是不是在上面不適用的清單裡面,如果您還沒有 Live! 想要買一張的話,台灣常見的型號包括:CT4620、CT4670、CT4760、CT4830、SB0060、SB0100、SB0220 等,SB0220 前面已經提過了不要考慮這張,另外 CT4670 這個版本因為拿掉了 AUD_EXT 的擴充接頭,串接卡片的彈性會比較差。而 CT4830 之前的版本因為在二手市場上傳聞 "音質較好",而 CT4830 之後的版本因為開始支援 5.1,所以行情都比 4830 高,各位同好可以自己斟酌型號。或是萬一我寫完這篇以後 Live! 變得搶手起來,那也別太挑了,看到趕快買下來:p 原則上是 CT4830 之後的 DSP bug 比較少,所以我會建議如果可能的話,以 4830 及 5.1 聲道系列是比較好的選擇。4830 在 Y 拍的行情大約是 $250 ~ $350 (不含運費),5.1 系列可能略高過 $500。


    --驅動程式--
    目前我個人比較建議的版本是3538k,下面有官方的下載連結:

    http://download.kxproject.lugosoft.com/downloads/kxdrv3538k-full.exe

    kx 的版本不斷在演進當中,通常新的板本會提供較多的功能,較高的效率,較少的 bug,目前最新的板本其實是3538L,但是 kx 在 3534 ~ 3538 的演變過程中,作者不知道改到了什麼使得 3538 的 ASIO 效率比不上 3534 版,而 3538L 是針對這個問題發行一個測試版本,雖然 ASIO 效率有可能比 3538k 好,但是完成度以及外掛 DSP 的支援度都不如 3538k,所以我會建議現階段還是以 3538k 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安裝驅動程式前請先把原來 Live! 或是 Audigy! 的 Creative 官方驅動程式移除乾淨後重新開機,或是如果您的 Live! 是用 Windows 內建的驅動程式,也請在裝置管理員將裝置移除 (但不用重新開機,不然 Windows 可能又會自動幫你掛上內建驅動程式)。移除裝置時記得將音效卡主驅動程式及 Gameport 的驅動程式一併移除。在安裝 3538k 時大至上是一直按 "下一步" 或是 "OK"、"確定" 就可以了,過程中可能會跳出 kx 沒有通過 WHQL 認證的警告畫面,不用理他同意繼續安裝就好。

    安裝完畢後重新開機,開機過程中應該桌面中央會出現 kx 的 Logo,開機完成後右下角也會出現 kx 的小圖示,這就表示驅動程式安裝成功。忘了跟各位提醒,kx 對 EAX 2.0 以上不支援,所以在打電動上面必須有些犧牲。另外如果你裝完 kx 以後發現喇叭不出聲了,那是因為 kx 預設把前置喇叭和後喇叭輸出交換 (這是由於 Live! 負責後方聲道輸出的 D/A 晶片音質比負責前方聲道的 AC97 晶片好),只要把原來插在 "綠" 色端子上的訊號線,改插在 "黑" 色端子上就好了,這時您可以試試看一般的多媒體應用軟體,應該會正常的發出聲音才對。


    --更多的外掛--

    在這裡先推薦一個網站:

    http://www.geocities.com/russell_garber/plug.html

    裡面有一些外掛 DSP 可以下載,注意下載時要選和 kx 同樣版本的,例如 kx 如果是 3538k 的,外掛也要選 3538k 的。特別推薦 Ufx 39 這套外掛,裡面包含的 Reverb R,我覺得效果比目前 3538k 內建的幾種 Reverb 都好,而且佔用 DSP 資源也少,可以拿來當作主要的 Reverb 效果器。


    --硬體搭配--

    如果你要錄的東西是 Line-level 的,例如鍵盤、電子鼓,或是像 GT-8、GNX這一類有 Line-level 甚至 SPDIF 輸出的設備,只要準備轉接線就可以了。如果是必須用麥克風收音的場合,就得要搭配麥克風和前級擴大。即使是像 Live! 這樣便宜的卡片 (其實想當初全新 Live! 一點也不便宜),用 $500 的麥克風、$3000 的麥克風甚至 $10000 的麥克風,錄出來都還是聽得出分別的,但是基於投資平衡的原則,我覺得頂多用到幾千塊的麥克風就差不多了,而且好一點的 MIC 在現場演出時也用得到不至於浪費。至於麥克風前級我認為 behringer UB/XENYX 802 之類的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原因之一是:你幾乎買不到比這更便宜的麥克風前級了;原因之二:即使將來錄音設備有所變動,這樣一台八軌的小混音器還是很好用的工具;原因三,類似 802 這樣的混音器有兩軌 MIC-pre,可以一左一右送進 Live! 做 mono + mono 的兩軌錄音,也可以利用混音器上的 ctrl-room 迴路做監聽控制,畢竟用手控制耳機音量比用滑鼠方便很多。

    至於有沒有必要用更好的 Mic-pre 呢? 我自己是用 Studio Projects 的 VTB-1,不過當初買這台並不是誰推薦介紹的,只是剛好有人二手出清價錢非常漂亮,我上網查了一下國外評價也不錯,所以就買了。至於音質如何呢? 如果開到真空管段,那效果算滿明顯的,跟一般 solid state 的音質明顯不一樣。以我而言,調整發音位置可以控制聲音的 "亮" 度,但是一味追求 "亮" 度的發音聽起來太衝太尖銳,有壓力而且缺乏層次感,但是如果要讓聲音不衝卻又平穩,那就好像要飛機飛得慢又不失速,得要用更大的動力去控制他 (也就是丹田要更用力啦∼)。但是如果把前級轉到真空管段,即使不用那麼努力唱,也會有那種層次感的 "味道",也就是說聲音被 "加料" 進去了,這是不是好事呢? 恐怕見仁見智。但如果把我的 VTB-1 轉到 solid state 的模式,如果不刻意的比較,和 802 內建的麥克風前級並沒有明顯的差別;其實我也並沒有刻意比較過,因為我覺得真正 "有效" 的東西,應該即使不做 AB test,只要一換上去馬上就知道不一樣,就像我把麥克風從 MM-707 換成 PRO-238C 的時候,不用 AB test 我也馬上知道效果不同。所以結論是,如果你想把真空管 pre 當成一個效果器的話,是可以買,因為好像這方面的數位模擬不容易做得好,但是如果只是更高級的 solid state,我覺得差別不大,錢還是花在別的地方好。

    如果還要更省,其實 Mic-pre 和 Hi-Z input 都可以自己 DIY,材料費要不了兩三百塊,有機會我再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電路,耳機直接用音效卡推就好。

    --接下段--
     
    Last edited: 2006-11-27
  14. charmingguy

    charmingguy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5
    文章:
    415
    讚:
    0
    我在买mia之前用很一段时间APS driver 也用了KX,live錄樂器還行內地有幾張DIY縯奏專機都是live錄製得.

    樓主,寫的詳細,讚
     
  15.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終於要寫到最終章了,在繼續之前,先謝謝版主鼓勵啦∼

    大部分的朋友再買錄音設備前,多多少少都會試著用電腦音效卡錄過,當然通常結果是很不理想,其實問題大部分不是出在音效卡而是出在沒有足夠的錄音知識,但是很多碰了釘子的朋友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 "是不是我的設備不夠好?",於是就開始東問西問 "什麼錄音卡音質比較好?",這時當然就不乏很多有經驗的玩家開始建議昂貴的設備。而等東西買回來,發現錄起來仍然不理想,但是已經花了萬把塊,排除了 "設備不好" 的因素,這時才想到是不是錄音技巧有問題,才開始學習錄音,而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人又發現錄音不是那麼好 "玩" 的,於是沒幾個月後萬把塊的設備就到了二手交換區流浪。

    寫這樣的文章,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一些朋友,但是我也知道到頭來,可能還是自己寫爽的。因為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也還是有朋友在版上問 "什麼錄音卡音質比較好?" ,而看得下也看得懂這篇文章的,恐怕大半是已經對錄音有所認知的朋友,恩....好像也沒啥辦法 :)

    --DSP 應用與資源的分配--
    最後要講的是 DSP 應用資源的分配,這也是玩 kx 最有意思的地方,要如何 "訂做" 適合自己使用的錄音卡呢?
    1. 拉出所有要用到的 Input 元件
    首先先把需要用到的輸入元件拉出來,輸入元件有四大類,類比輸入、SPDIF輸入、串流輸入、ASIO 輸入。如果沒有買額外的 Live Drive 的話,Live! 唯一能用的類比輸入就是 AC97 Line-in,其他如 SPDIF 可以接收來自具有數位輸出的樂器或前級,也可以用來串接 Live! (從 A 卡 SPDIF OUT 到 B 卡)。FXBus 是標準串流訊號源,一般各種媒體播放程式播出來的聲音就是透過 FxBus 輸入,或是也可以用 ASIO 訊號源。沒有用到的 Input 就不要加進去,可以節省資源。
    2. 拉出所有要用到的 Output 元件
    輸出元件大概有四類,類比輸出、數位輸出、錄音輸出、ASIO輸出。類比輸入依不同卡型號軌數不同,4 聲道卡就是 4 軌,5.1 聲道卡是六軌,其中前兩軌是可以推動耳機的,其他軌輸出電流較小只適合送訊號到擴大機、多媒體喇叭,或其他的錄音設備等等。SPDIF 可輸出到外部數位設備,如 AV 環繞擴大機,也可以用來串接 Live!。標準錄音輸出可以把訊號送到一般性的錄音軟體或者 skype、Yahoo 聊天室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專業錄音程式用的 ASIO 輸出。
    3. 拉出主要效果器
    首先決定是否需要 Reverb,因為 Reverb 是最資源的的效果器類型,通常掛上一個 Reverb 就要吃掉 Live! 一大半的 DSP 資源,所以要先決定是否掛,掛哪一種。Reverb 後再來安排其他需要的效果器,例如說人聲可能需要 Compressor、EQ,GT 可能需要 Distortion、Phaser、EQ 等等,因為 DSP 資源是寶貴的,所以切記只放上需要用到的效果器。
    4. 拉混音器或路徑決定元件
    現實生活中,如果是從樂器、效果器、一路連到音箱,是不需要混音器的,但是如果你要用同樣的監聽設備 (例如耳機) 聽即時演奏的聲音,以及重播錄音下來的聲音,你就會需要混音器把直接來自樂器和來自錄音重播設備 (例如電腦錄音卡、錄音座) 的訊號混音。更不用說如果你要把類比輸入、電腦內放、VSTi、ASIO 等等訊號源整合在一個系統裡時,幾乎都少不了混音器。kx 有內建多種混音器,有簡單有複雜的,最簡單的只有一個參數,可以將兩個 mono 軌依設定比例混成一個軌,而複雜的混音器有的具有 Send/Rtn 迴路、類似 ALT 3/4 的功能,或是每軌都有 Pan pot、獨立表頭等等,越豪華越功能越多的混音器佔的資源越多,所以挑選時也是找夠用的就好。
    5. 拉線及額外的功能
    在 DSP 的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也是一樣的,所有效果器、混音器、輸出輸入設備擺開來以後,就是要拉線把各元件串起來。如果還有剩餘的 DSP 資源,可以在一些效果器的插入點之後,或是混音點之後加上 VU meter (在 kx 裡叫做 peak ),檢查路徑當中各階段有沒有發生 CLIP,在數位錄音中避免發生 CLIP 恐怕是第一件要學習而且永遠擺在心上的事情。

    --DSP 資源不夠時怎麼辦 (如何節省資源)--

    1. 不用的功能不要放
    例如 kx 裡面標準的輸入輸出是單一元件包含所有的輸出輸入,但實際上會用到的輸出入功能只佔一小部分,所以可以改用單一功能的輸出入元件,可以省下不少資源。
    2. 利用多重設定檔
    現實生活中你可能把七八顆效果器一字排開全部串起來,再把不用的效果 bypass 掉,在 DSP 裡面也可以這樣做,但是對 DSP 來說 bypass 是處於一種隨時可以啟用的狀態,仍然需要佔用資源。有一個折衷的方法就是把不同的 DSP 組合存成不同的設定檔,例如說 A 設定檔就是經過 Flanger、Chorus、EQ,B 設定檔是 Distortion、Delay、EQ,這樣只要載入不同的設定檔就可以切換不同組合。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雖然切換時間只要半秒∼一秒,但是在這之間因為 DSP 整個重新分配資源,會有大約半秒的斷音。
    3. 自己寫 DSP
    要寫個 Reverb、Compressor 需要 K 不少數學,但是寫個簡單的 mixer 很簡單,只是兩個訊號源乘以不同的百分比加起來而已,但在實務上卻很方便,有時你需要的某種小小的混音功能現有的插件都沒有,或是有這個功能的插件都太大,這時就可以自己寫個簡單的小 DSP code 解決這個問題。
    4. 把部分效果器移到 VST host 裡面掛
    通常最適合移到 VST host 掛的效果器就是以 Send/Rtn 方式併聯的 Delay、Reverb 系效果器,因為 VST Host 的效果器是經由 ASIO 傳送,而 ASIO 一定會有延遲時間,但是 Delay 效果器在使用時通常都是 100ms 以上的延遲時間,相對於 ASIO 產生的數十 ms 延遲,可以忽略,或是把 ASIO 延遲也一併考慮進去。而 Reverb 若經過 ASIO delay 後,就變成 Always Pre-delay 的 Reverb,而這了不起數十 ms 的 pre-delay 也還不至於對 Reverb 有太明顯的影響。當然缺點是要多跑一個 VST host,當然是吃電腦 CPU 資源的,桌面也會比較亂。
    5. 最後不得以的手段
    那就是多加一張 Live! 了,前面有提過多一張 Live!,DSP 資源馬上倍增,假如說你有一串很大串的效果器,只要擺出來,其他的輸出入單元、混音器等等就塞不下了,這時可以把類比輸入單元和這一大串效果器放在第一張卡,處理完之後再用 SPDIF 送到第二張卡和其他 ASIO 來源做混音、Send/Rtn 效果等等。如果真的還是不夠用,如果你真的需要那麼大量硬體加速的效果插件,那還是花大錢去買專業級產品吧:)

    --尾聲--

    寫到這理,想講的也講得差不多了,除了介紹大家一個便宜又有趣的玩法,也順便分享一些心得,當然也希望能夠增加一些玩 kx 的同好啦。如果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歡迎來信或發言討論,如果有朋友想要玩玩看 kx 卻不知道如何著手規劃 DSP 的,我也可以提供協助,就寫到這理啦∼


    --完--
     
    Last edited: 2006-11-29
  16. moonfire

    moonfire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4-25
    文章:
    1,873
    讚:
    12
    我想請問一下jasonh77tw桑
    我以前在Creative網站上看的Live!的規格介紹和Audigy的介紹
    都只有Audigy的規格裡有寫ASIO數位延遲,Live!的規格裡都沒寫
    現在去看也還是一樣,Live!版真的有附加ASIO是嗎?@@
     
  17.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要掛 kx 的驅動程式才有 :)
    Creative 官方版的沒有∼
     
  18. gideonsu

    gideonsu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0-25
    文章:
    479
    讚:
    0
    我又流淚了... 大推...
    感人情操....
     
  19. moonfire

    moonfire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4-25
    文章:
    1,873
    讚:
    12
    再請問一下,我有去看了一下PCDVD討論區
    他們則是推CT4760,原因是只有這款是鍍金頭
    類比音質比其他的好很多,這款跟CT4830又差在哪呢?
     
  20. jasonh77tw

    jasonh77t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11-21
    文章:
    473
    讚:
    0
    說實在的 ^^" 我對 PCDVD 或是 MyAV 很多討論串對於音效卡相關產品 "音質" 的討論串有時候不是很認同;鍍金接頭質感好、不容易氧化,這是很明顯的優點,而且成本也比較高,這也是 4760 比較貴的原因之一,但老實說,我不認為鍍金接頭對音質會有什麼明顯的改善。

    一般說法 4760 音質比較好的原因主要是他用的 AC97 比後來的版本好,主要是指 D/A 的品質比較好。但是當把音效卡拿來錄音的時候,A/D 性能遠比 D/A 性能重要,而一般網站或討論對於音效卡的比較通常只針對輸出部分,幾乎沒有人對音效卡的錄音功能 (A/D) 去做探討。

    當然我並不是要說 4760 的 A/D 不比 4830 好,實際上,一般來講比較好的 AC97 晶片應該在 A/D D/A 兩方面都會比較好,不過我的重點是,這點細微的差異其實對音樂創作的過程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例如說:很多朋友用音效卡錄音時用的的是 mic in 端子,卻不知道 mic in 的噪音比 line-in 要高出十幾 dB,當按下 "+20dB" 的按鈕,噪音就跟著再提高 20dB,但是在這種訊噪比甚至不到 50dB 的惡劣錄音條件,還是很多朋友錄得很開心,而且不但開心成品還獲得讚賞。這是因為 "播放" 跟 "錄音" 有很大的差別,播放品質幾乎完全決定在器材 (空間是器材的延伸,搭配也是器材在搭配);但是錄音時,演奏內容和錄音技巧遠比器材重要,當前面這兩個都有一定的程度時,去追求設備才會有意義。

    所以回到原來的問題,CT4760 和 CT4830,差異真的算很小,而且如果 Live! 搭配 kx 使用時,可以把主輸出設在後環繞軌道輸出,因為 Live! 的後環繞輸出不是由 AC97 晶片負責,而負責後環繞的 D/A 不但比各版本的 AC97 都好,而且各版本的 Live! 這顆 IC 都是一樣的。另一方面,4830 是第一個改 .25 製程的 EMU10k1,Bug 比較少 (寫 DSP code 時發現的),所以我不會覺得 4830 比 4760 差。

    從另外一個觀點來講,因為一般電腦 AV 愛好者認為 4760 比較好聲,如果以 "發燒友" 的觀點來說,如果只是兩百塊就能獲得音質的提升的確是很划算的。但是以我的觀點來說,4760 加個 100 塊就幾乎可以買兩張 4830,換到的卻是兩倍的 DSP 能力和多一倍的類比輸入,對我來說這個比較有價值。所以,我想講的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再來就看您自己的想法囉,因為話又說回來,反正性能差別不大,價錢也都算便宜,不管用哪一個,應該都不用太介意啦~~
     
    Last edited: 2006-12-01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