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你吃過什麼藥嗎?

本文由 tOnY2002-12-14 發表於 "閒談當代精華" 討論區

  1.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國家網路藥典 這個搜尋引擎不錯,喜歡吃藥的,可以上來查查看自己吃的是什麼藥!

    最近醫療糾紛事件太多,還是學會保護自己比較好 :)
     
  2. 馬提

    馬提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431
    讚:
    0
    其實藥物真的是能不吃最好不要吃,常常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安全
    醫學雜誌曾有篇報導說,只有15%的藥物使用有紮實的科學證實支持
    我有幾個親戚是大醫院的醫生,自己不論生什麼病從來都不吃藥

    例如三苯氧胺 ,這是現在治乳癌的藥物
    這種藥的副作用除了熱潮紅、陰道出血、頭痛、白內障外,有相關資 訊顯示還有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這藥在給野鼠實驗時,甚至產生了肝癌,白老鼠服用產生性腺腫瘤
    但這些證據因為關係到利益而被刻意漠視,很多醫生還是會開這種藥給病患婦女,或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會有何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可能知道還是照開
    每四個病患就有一個人被藥物嚴重的後遺症困擾,這不是開玩笑的

    還有醫生開藥時,根據的並不是只有專業的醫藥判斷,雖然我們大部份人都認為應該是如此。常常還包括藥廠的推薦,很多幹過藥廠sales應都知道
    不變的定理是,藥廠永遠都希望醫生開多些藥物。醫生是醫療界生產業的行銷利器
    像氣喘、關結炎和憂鬱症這類病患常被建議需要長時間10年、20年服用的病,誤診比例很高。
    某些特種哮喘也當氣喘診治,或者憂鬱症,這個以前比例極低的疾病,全世界過去抗憂鬱症的藥物銷售金額一年不超過25億美元(對環球製藥公司來說,這金額小到只有零頭)。但是今天,憂鬱症成為全世界 成長速度最快的疾病,而憂鬱症的遽增,剛好和最新最昂貴的化學藥品發展完全吻合。
    現在似乎隨便身邊朋友好像就有人患憂鬱症,。據我聽到一些醫生說,不是因為這症狀越來越普遍,而是因為醫生越來越喜歡做這樣的診斷,很多其實都只是輕微或暫時的症狀而已。
    最佳方法是,最少徵詢3位醫師的意見,不過應沒有人看病是像買東西那樣費工夫
    可以請版上幾位醫生發表高見
     
  3. EricHiLL^_^

    EricHiLL^_^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10
    文章:
    356
    讚:
    2
    其實在我的想法裡, 醫療服務業, 跟一般的服務業沒啥兩樣, 只是性質不同罷了. 而談到了服務業的本質, 則又回歸到"如何讓你的顧客滿意"這個課題上.

    我認為tOnY兄所提供的"網路藥典", 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 以往醫療體系是一個很封閉並且也十分獨立的體系, 對病人的互動關係, 大多也是單方向的, 換句話說, 由於醫療知識的斷層, 導致病人往往只能從單方面地去接受醫生所開立的處方診斷或建議, 甚至也不曉得自己到底在吃些啥藥, 還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但是由於民智的開化, 以及消費意識的抬頭(前提是, 我也認同醫療行為是一種形式的消費行為), 消費者本身, 對醫療消費行為的闡釋, 便有了更多的期許和要求, 也希望自己能進而參與或進而了解, 一起去改善自身的健康生活, 像是自己的病是怎樣來的, 要如何去預防, 以及所服用的這些藥是要用來治療哪些病症的, 這也是預防醫學和基礎醫學之所以會興盛的原因.

    關於馬提朋友所提出的一些現象, 其實也衍生出一些問題...
    藥物的副作用, 往往是和藥物並存的, 端看你要從哪一個角度去取捨, 利多或利少, 當我們在服用一個藥物時, 除了達到我們所想要的藥理作用以外, 同時也會產生許多我們所不想要的副作用, 這與我們身體上有許多相似的生理感受體有關. 所以若有哪一個醫生向你宣導他所使用的藥物是"絕對沒有副作用"的時候, 這一點是需要受到相當的質疑的.

    至於在藥物的使用領域裡, 抗癌症藥品, 由於其本身本來就是用來殺癌細胞的藥, 若缺乏選擇性或專一性, 相對來說, 對細胞的毒害也很大, 使用安全劑量亦很狹窄, 也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後遺症, 目前的癌症療法, 除了以藥物作化學性治療外, 並且也伴隨著嚴格的放射線療法, 相輔相成下, 治癒率才高, 單方面的使用上, 都是極為危險的. 事實上來說, 現在癌症以不全然是個"絕症", 而是治癒率挺高的, 基本上只要有"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的觀念, 千萬別拖, 要有六七成以上的康復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像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卡列拉斯, 也曾和癌症病魔纏鬥過, 但接受過嚴格地化學療法以後已經完全康復, 現在仍是好漢一條!!! 另外, 除了目前的化學及放射性療法以外, 漸漸已經偏向基因取代療法, 不僅是專一性較佳, 治療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或許若有板上朋友有興趣的, 我可以再提供一些相關資訊作為參考. 實際上, 小弟我也認為, 目前的醫學科學和技術, 以短短的200年以來來說, 雖然對於疾病的了解和改善上有許多驚人的進展, 但之於理想上還是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像是, 身體哪邊壞了就換哪邊, 哪裡少了就補哪裡, 不痛不養, 毫無副作用, 像一個全新的身體一樣...世界上, 由於對疾病的通盤了解, 都能獲得最完美的改善...這樣的理想進展歷程, 零缺點的醫學科技, 不知哪一天能夠達到?

    P.S. 基本上, 我認為相關的用藥諮詢應該是做給醫藥專業人員去參考的, 因為一般未受過正統醫學教育的民眾, 對於"適應症", "副作用", 往往作過度曲化的闡釋, 並且也無法正確了解到這些資訊背後所要提供的訊息是什麼, 反而影響到服藥的順應性或配合性, 甚可能也會影響到醫療品質的結果. 譬如許多的藥物適應症, 其用藥的適應症是和其劑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像是Aspirin, 在高劑量是解熱鎮痛劑, 在低劑量100mg時則是用來抗血小板凝集的藥, 可用來預防中風. 之前曾經有病人跑來質疑, "為何我要預防中風的藥, 卻開給我退燒藥(Aspirin)?!" 並且那位病人也深信不疑, 絕對是醫生開錯藥了...講不聽...真是令人有點哭笑不得...

    另外, 有許多治療青光眼的藥物, 是屬於抗膽鹼素藥物, 也可以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 有些老榮民先生, 往往不知去哪裡道聽塗說, 或是查到了許多藥物的相關適應症, 在適應症中, 也看到了"帕金森氏症"字樣, 嚇得以為醫生隱瞞了他什麼病情, 或是開了什麼怪藥給他吃...

    同理而言, 許多藥物的副作用產生, 是與其療效指數, 劑量範圍, 及其服用時間, 誘發期, 使用禁忌症, 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過敏性, 食物交互作用, 基因多型, 年齡, 和生理個別差異有密切相關的, 而不是像一般所認定的, 只要我吃了這個藥, 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就一定會全部產生的那樣. 另外, 藥物所做的動物體外實驗, 也是屬於醫療第一級文獻中所提供給醫療研究人員參考的數據理論, 相較於臨床使用上較為廣泛的第二, 三級文獻, 都是比較不具臨床意義的.

    最後, 我想要強調的是, 由於醫療資訊是門很專門, 也很獨立的一門學問, 其背後所涵蘊的知識和複雜因子也不是能用一般的"常理"便可以作個別推論的, 往往受到一些不明就理的質疑也是很常見的事, 但是, 我也認為, 病患本身也有了解或知的權利, 以免一些認知上的差異所造成的過度恐慌, 或認為醫療的生殺大權, 總是掌握在醫療人員的手裡, 自己卻沒辦法干涉或參與. 就許多的方面來說, 我認為醫療行為的成功與否和醫療結果的滿意度好壞, 在醫療人員與病患本身的共識達成是很重要的, 卻也是最難去經營的一部分.
     
  4. EricHiLL^_^

    EricHiLL^_^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10
    文章:
    356
    讚:
    2
    事實上, 現在最現代化的大型醫院裡, 買藥, 進藥, 有專業的審核系統, 必須經過專業客觀並具公正效力的藥事委員會作藥物進出量的篩選和建議, 而不是由醫師單方面來決定.

    實際上, 在藥物方面, 專業藥師才可以說是真正的藥物專家, 從藥物等效價, 品質評鑑, 不同藥廠規格, 劑型, 價格, 政策性考量等多方面的評鑑, 才能做到最符合經濟和效益, 以及品質兼顧的藥物篩選, 全民健保制度實施以來, 醫院的藥物品質, 成本支出和收入平衡, 變成了醫院生存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醫療行為, 嚴格來說, 是一整個醫療團隊的責任, 並且再次特別強調, 醫療行為是一個"團隊", 不是單屬於任何個體的功勞或責任, 所以"醫生是醫療界生產業的行銷利器 "這句話, 在目前應該是被淘汰, 並且也是不甚確切的觀念.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