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滾石忠實的聽眾,幾句話想說: 1.不要輕言倒閉,還有人在支持妳! 2.不要懷憂喪志,堅持買本土正版的大有人在. 3.不要喪權辱國,別把大好江山送給國際公司,賤賣家產. 4.不要迴避問題,唱片公司都是慘淡經營,只是滾石這次被點名. 也許我買的滾石CD最後銷售只有賣幾干張,但是我買到我要的驚喜,而心存感激. 害怕滾石從此關閉小眾音樂的大門,於是我站出來鼓勵她! 滾石加油!
恩... 我只是想說 作唱片的人應該也知道大家心理在想什麼吧 或是那封公開信的內容他應該也清楚吧 大家所抱怨的台灣唱片業 到底問題在哪裡阿?? 我覺得也不是都沒有什麼好音樂 有時候會聽到專輯中突然出現條好歌 是因為台灣檯面上沒有出現一個很合大家胃口的大師媽? ? ?? ???
我也認為只考慮音樂創作的完美理念當做是成功經營商業化音樂的最高甚至是唯一指標,是蠻不切實際的 商業經營就一定要考慮市場性,這是沒辦法的事 我想到台灣的很多發明家 台灣有一堆手上握有一堆專利的發明家,但連維持三餐都有問題 他們堅持理念,認為自己發明的東西一定可以被人發現其價值 但是真的只要發明就成功了嗎? 聯電手上的專利比台積還多,但贏了嗎? 一些創作者常喜歡自我幻想和欺騙,以為堅持必定能成功 實際上根本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F4、SHE哪裡不好?! 我覺得他們真是屌翻了,多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因此找到生命的春天。如同我多麼感謝Debbie Gibson給了我成長的動力 劉德華音樂不好?!你知道劉德華的聲音是多少人在失落、沮喪時的特效藥嗎 音樂的價值在社會上不只只有音樂本身而已 我敢說,五月天如果做英文歌就不可能紅成這樣 因為台灣的母語不是英文,英文在台灣就是比較難跟人溝通 各位,聽五月天就像我們聽beatles、聽helloween一樣,那是一種彷彿有人懂你、在乎你,反射你心情的感覺 美國有個hollywood,當然電影工業會贏過台灣 美國有各種文化的融合,音樂比起台灣更多元當然很正常 美國人口比起台灣龐大,當然可以接受、支持和養活更多不同的音樂型態 商業需要廣大的人口,越多的人就能養活更多的人 這道理如同刺青師傅只能在多元的都市生存,卻可能無法在單一的農村社會存活 商業的活絡靠的是一個綿密的網 例如hollywood這個生態網,甚至已經延伸到整型業、玩具業 台灣市場就小,環境就是這樣不然怎麼辦, 農村社會裡的刺青師傅就算將刺青工夫練的更強,還是會餓死在農村裡 多元的刺青文化更不可能在農村被大力推廣成功 台灣,應該說華人的音樂市場未來,我認為要靠大陸經濟的發展。音樂生態仍是數大便是美,台灣太小了 你看日本搞音樂怎麼搞,週邊已經連到漫畫業不說,kiss還可以搬到日本叫視覺系;美國有fender、gibson,日本有有銷售更好的ibanez、ESP,連MI都被日本人買走 音樂產業除了唱片本身外,延伸到製造業、學校、工藝、玩具、漫畫、連續劇、服飾、剪髮... 日本的音樂業就像森林裡錯綜複雜、互相支援又競爭的生態,綿密的網使他們的生存和發展相對容易許多 但台灣,就算將音樂素質做到一流,生存仍會非常辛苦,一顆松柏種在你家庭院要變一堆神木太困難了吧?!
馬提哥,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Debbie Gibson給了我成長的動力 </font>[/QUOTE]U 2? Me 2...^皿^ 還有Tiffany啊! 我也是覺得沒有什麼音樂是"爛"音樂: 也許從純藝術的某些派別當出發點的話的確是如此, 但是就"大眾音樂"來說, 我想只有"無法獲得共鳴"的音樂, 沒有"爛"音樂; 只有喜不喜歡, 沒有好壞; 作怪做的受歡迎, 叫創新; copy做的大家喜愛, 就是"經典"... 以某些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慾望的本身是支持生命的最大力量. 當少男少女/阿公阿婆愛上某一個偶像時, 不管她是唱芭樂歌或演AV, 他們的價值和意義都是很重大的吧? 因為喜愛她的觀眾相對的藉由"喜愛"這件事便能享受人生多一些. 所以音樂人其實幹的是"服務業"吧?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音樂人".....算那一流,,,自己分吧,,, 影評罵唱片﹦戲子笑吹手??.....乾脆找等級較高的二流"娼"來評公道算了............ </font>[/QUOTE]咦?Mr72 兄何出此言? 小弟以那位影評仁兄說話刻薄了些,有些論調也很不對頭。但若因此以影評不能說唱片業如何似乎說不過去- 他講的每一句我們都可以不贊成,但只是針對其言論,而非對其身份的發表執疑。再說古代因職業來分貴賤是時代和民智的問題,於今有多少價值能拿來比方是應深思的。 另外馬提講的很有道理!
中國人的傳統職業階級分,,,上.中.下...三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七商,八客,九庄田 中九流:一流舉人,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街,九賣糖,,,,, "音樂人".....算那一流,,,自己分吧,,, 影評罵唱片﹦戲子笑吹手??.....乾脆找等級較高的二流"娼"來評公道算了............
回掌門, 我的意思是,,,, 作音樂或演電影也未必要硬抱持著有多崇高的志向或情操.........就像幹廚師的未必是"飯店主廚"就比"麵攤老板"高尚.......作麵包的說賣麵的不好,,,,還不如找 花錢的消費者作裁判 ,,,,,,,, 影評也只是一票罷了....... 由盜板,非法下載的嚴重來看台灣的唱片,,,因職業來分貴賤依然是時代和民智的問題,,,,,下九流的比方,只是講來吐嘲自己啦!!..... 用心努力於"娛樂業"的人,,,也許會作出一門"學問" or "功夫"...... 拿作學問的態度去執行自己的工作是"敬業".... 拿作學問的精神去質疑別人的工作,,, 有時會顯得"外行".........每個"專業"都應有如此的認知,, 個人以為翁先生的專業身份意見,..並沒有讓問題更清楚,,,台灣的電影都掛了,,,是不是翁先生應該努力那邊啊??....滾石再不好,,,沒向政府伸手要輔導金耶?!.... 我沒別的意思,,,我也贊成馬提..... 我也喜歡F4 & S.H.E,,,,因為他們和古典音樂一樣提供許多就業機會......不過我倒不是太喜歡拿納稅人的錢贊助拍的電影!!,,,,,,
To:Mr72 瞭解了!我和你的認知差別是這樣的- 基本上我也贊成你說的,只是所謂的外行、內行我比較不看重。那翁某的確沒讓問題更清楚,然那位做 15 年 (?) 唱片的內行專業經理人的回應公開信,我也不覺得真的就比較內行。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因此評估其言是否有重點就好,如此而已。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不過我倒不是太喜歡拿納稅人的錢贊助拍的電影!! </font>[/QUOTE]這個問題以前也有朋友聊過,有點兩可。我是不太清楚狀況,拿納稅人的錢贊助拍電影也無法讓電影工業起死回生,又顯得沒啥骨氣;但又換個角度想,歐洲國家也有不少贊助 artists 的制度。這不知如何說起? Any idea?
關於國家贊助電影的問題,其實在於制度和觀念,法國和韓國這幾年電影很強盛,足以對抗好萊塢,原因其實也是政府的支持,但他們有很好的完整制度和對電影的理想,台灣的政府從國民黨時代,就是只 負責給錢,其他不管,更有許多片商只是想從中A錢才去爭取輔導金。 不知各位有沒有看過韓國電影,已經超越日本和香港許多了,他們對外片是有管制的,而民族性也是一大原因,我一個朋友到韓國去,發現他們的戲院,比較大的廳都是演他們的國片,反而一個小廳演哈力 波特,還沒什麼人看 韓國的唱片業也是一樣,不管哪一個環節都做得很好,甚至連一向看不起韓國人的日本人,也開始迷一些韓星 記得南韓人口也只比台灣多兩倍,但他們為什麼可以做得那麼好。我想有沒有心和團不團結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音樂的市場就像一個糖果食品屋 有各種新奇好吃口味不同的東西 但是當各種新奇好吃的東西 都變成只剩一種 那如何讓吸引消費者來購買呢?? 那就是不斷的包裝產品 這很明顯的對台灣的音樂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在台灣做唱片的幾十年來 人口的結構加上消費的族群以及音樂的品嘗 造成了唱片公司只能打口味相同的音樂以作為安全牌 質的嚴重缺乏 但量並沒有相對的變少 所以能做的就是過度的包裝 例如以外表長相作為最大賣點以及以 附贈的小贈品為號招 加上單曲市場的未形成 造成往往一張平均十首歌左右的專輯 大部分是時間的填充物 加上科技的進步以及盜版的猖獗 就變成了很多所謂<大精選>之類的盜版cd 這些不成熟的東西充斥在市面上 而前仆後繼的歌手以及短暫流行的歌曲 再過個幾年後要回顧 可就不像唱片公司可以出一整套回顧cd 因為大家家中有品質良好的盜版精選cd 所以當不流行了之後 反正也只是小錢 不會計較 唱片公司的不用心以及歌迷的道德觀念偏差 都是使整個音樂市場越來越敗壞的原因 不過直得慶幸的是 亂世中還是有一股清流 還是有一些令人驚豔或是不流於世俗的佳作 很重要的一點是台灣的唱片公司 不要只顧眼前的小利 要有未來長久的眼光 用心作音樂 音樂沒有好壞 聽眾也要多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才可以使整個大環境的生態慢慢的轉型進而更復甦 我也是一個七年級生 不過我也搞不清楚現在的七年級在搞什麼 我聽我喜歡的音樂 看喜歡的書.電影 去我覺得使我心情愉快的地方休息 我會買台語老歌(像雪中紅.雙人枕頭)等CD 不過身邊的朋友到是沒有幾個同好 更有一個聽不懂的台語的客家朋友說我俗 (得罪了眾客家朋友..不好意思...請見諒) 不過我覺得我知道我想要獲得的是什麼 我欣賞台語歌詞的意境(相信懂的人應該不難體會我說的) 也喜歡搖滾樂這種熱情奔放 我也會聽一些流行歌曲 還有像什麼被人說浪費錢的心靈音樂我也會去攝取 我一個月只有六千塊零用錢 不過我最大的興趣就是買CD..應該說是聽音樂 錢也砸在CD和音樂雜誌上 我不打工..並不是因為我懶或是什麼 因為現在以我一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小鬼 要找到什麼工作實在是令人質疑 只是我也沒有什麼特殊專長(當家教之類的) 找的到不過是加油站或超市店員 對我來說..這些工作的投資報酬率太低 與其花這些時間賺一個小時80塊或150 我寧願拿來把書唸好 多聽一些音樂..多看一些喜歡的電影或書籍 雖然在月初都把錢投資光光 在月底每天只能吃白吐司 不過我依然快樂..因為聽聽音樂就讓我忘掉煩惱 但是我對泡網咖PUB的同年紀朋友來說 我覺得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好 只要不傷害人..作自己喜歡的事就行了 不過有一些好朋友也喜歡聽音樂的 齊聚一堂放放音樂一邊討論倒也是不錯 說到這裡好像離題甚遠 不過..大家都能把音樂視作一種自我調劑的東西 是挺不錯的..總覺得這輩子沒白走這一遭
本來智慧財產權就是用來維護資本家的利益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 統治者自然會與資本家相勾結 政客也多以資本家的利益為立足點來立法 在資本家眼中 利潤當然為第一優先 別指望多數資本家會為了作所謂好音樂而犧牲利潤 主流唱片公司 他是利潤擺第一的 為求利潤 將音樂視為周邊商品 炒作偶像流行風氣 賣偶像送音樂的策略 你或許無法茍同 可是再他們眼中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 且音樂的好壞 多有主觀認定的成份 但因認為主流唱片的東西爛 而認同盜版 說會被盜版是其咎由自取 這種心態卻也十分矛盾 既然爛 又何必去以各種手段來重製取得 對吧 況且 假設是一個真的很棒的樂團後來大受歡迎 他一定也難逃被盜版的命運 每個用心作音樂的人 不論有再高的理想 總也還是要吃飯 我們難道希望他們為了生活 而去找別的工作 減少他們作音樂的時間 而使他們無法完全投入嗎 其實追跟究柢 因為科技進步快速 使得重製技術的取得和操作越來越容易 雖然科技的進步 它本身是無罪的 但人本性就是愛佔便宜 很自然加入各種所謂盜版或侵權的行為行列的人越來越多 (試問一個同樣東西你能以更低廉或甚至無償的方式來取得 難道你會不要) 而今日的的科技成就了這種驅勢 批露出來真正該注意並解決的問題 跟本不是盜版侵害人家的權益多可惡或是為保護資本家的利益而妨礙資訊流通的行為多可憎 當然這兩個矛盾點我們也是要解決的 但當務之急 吾以為 科技革命帶來的新潮流 告訴我們 資料不再是那麼容易為資本家所攏斷 不需花錢 即能取的附在載體(如光碟或紙)以以商品形式出售的資訊 這種觀念 已日驅普及 我們該如何之新思維來面對才是首要課題 若資本家 一直以商品綁資訊的思維 和統治者配合祭出各種罰則時 其實是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的 何況認為人類所有的智慧結晶為全人類所共有的人亦是日漸增多 試想 你在作任何創作時 難道沒有吸收他人的東西進來 以作音樂來說最明顯 你今天作曲所用的音階 是前人所研究制定的 當然有使用到前人的智慧 以及作音樂時 融入各種元素(不管是國樂 洋古典 金屬 爵士等) 也都是從他人身上的來的啊 人家說天下文章一大抄 試想 若是沒有這樣抄來抄去 人類智慧怎會有如此高度累積出來的博大精深 但是最後作出各種作品的作者 仍有其創意貢獻的地位 我們當然是要予與尊重 畢竟他雖然運用各種元素 但仍是其苦心將之架構成其作品的主體 (就好像工匠蓋房子 雖然房子是瓦石所組成 但將瓦石成就為房子的是工匠) 我們要尊重創作者 但重製的行為卻遷扯到利益 而今日的利益衝突 並非單方面誰對誰錯的問題 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是高度資本主義結構社會必然面對的問題 不斷翻新的科技 必定會產生各種社會性的問題 這些問題是有待解決的 而且今日的經濟結構和現今潮流 對創作者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今日 我們在享用各種資訊時 創作者的飯碗和尊嚴 我們當然要保住 否則創作者無法生存 能再創作嗎(死人是不會寫歌的) 而資本家的利益 除非我們推翻資本主義 打倒這些資本家 否則我們也該想出一條新的出路 不然 他們勢必會一直找麻煩的 如何在資訊流通及資本利益中取得平衡 或是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就有勞各位集思廣義 共通找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案吧
說到盜版.......我的朋友在唱片公司當助理...他玩編曲的軟體和音源就是用盜版.....軟體哪裡來的?他們公司的同事給他的...他pc系統也是盜版window..整台電腦除了硬體全都是盜版... 他的製作人頭頭還要他每週固定聽歐美和日韓類似告示牌排行榜的前20名音樂...當作功課並且了解市場取向.......那要聽的這些歌曲怎麼來呢…你猜到了嗎…沒錯…下載mp3…還記得前一陣子kuzo下載平台敗訴嗎..我那朋友跟我說真是大快人心…我反問他你自己用的軟體不也是盜版嗎…..他用了一個把嘴巴用拉鍊拉起來的表情符號回應我……..我想說的是在這圈子裡的人都這樣子了..憑什麼怪消費者不買唱片…………大家摸著良心想想…這輩子沒買過盜版東西用過盜版東西…當代網站上分享的一些日本或外國吉他手的影片你看過嗎..那算不算盜版….玩樂團copy別人的曲子算不算盜版…..難道只有下載mp3算盜版嗎
每個人都有犯的錯 並不代表他就是對的,樓上 就好像情色光碟在台灣是違法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剛拆了的那裡有賣 盜版跟看a光大家都會做 為啥?天性 (開玩笑不勞而獲誰不愛) 但是必須有這不是正途的認知 而不是一直幫自己找藉口脫罪 ps.贊同馬堤兄的話 深入了解流行樂你必會發現它可取的地方 試著放開一點,其實每種音樂都很好聽 不好意思扯遠了...
看完上述討論,還是搞不懂大家在爭什麼。 不過想舉出一些現象。 第一,古典樂的音樂市場,似乎在mp3的衝擊下,是不是相對受影響較少?是不是古典樂本來就是小眾市場,且樂迷比較要求音樂品質的原因? 第二,影印機問市後,似乎沒聽說書本的銷售量受盜版影響,只有如天價的外文教科書受影響,是不是因為平價書籍能夠反映合理價格? 第三,以往錄音帶時期,就可以拷貝,但是國語專輯還是能賣個幾十萬張,為何進入cd市場後,盜版就會影響這麼大,是不是也和價格有關? 這些問題,光靠爭論,可能沒有答案,或許要更多數據來研究才能證實。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現在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已經徹底改變了,唱片業者把問題歸咎給盜版,但消滅盜版,就能讓年輕人都買你的產品嗎? 不能否認,現在科技進步的很快,網路上任意下載,被影響最多的,其實就是盜版業者,是的,現在還有人會去買盜版cd嗎,只怕想買也買不到。 現在所稱的盜版,再也不光指是那種夜市可買到的東西,廣義的來說,任何形式複製在路中散布,都被唱片業者視為盜版,誰能預測,下一波打擊唱片業者的,又是那一種形式的盜版呢? 唱片業者,你是要在後面追趕,還是能有創新作為,創造潮流? 坦白說,台灣沒有五百,沒有周杰倫,沒有張惠妹,我一點都不會覺得有損失,就算沒有新的西洋音樂也一樣。 那些有點年代的老搖滾、藍調、古典、爵士,就夠聽了,算算約自1995至今,我每年買當年新發行的專輯,平均還不超過一張,而1995,算算還正是可燒錄光碟方興未艾的年代啊。
有件事的確很吊詭 明明光碟的成本比磁帶低很多 為何同一張專輯光碟要比磁帶貴很多 以前一張磁帶一兩百大家還可接受 現在光碟要三百五到四百 磁帶的兩倍價格 但一般大眾的所得薪資卻沒有成為兩倍 這的確很詭異 而古典樂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賣那種大全套(號稱正版) 報紙常登的什麼他們會吐血而死的那種 平均一片才一二十元(雖然常有不良片 但多可換) 又何必花精神去抓mp3 那些交響樂團 難道你相信他們是靠賣唱片賺錢 他們多半都有人養(如企業或政府) 收入主要也常來自表演 或許有幾大交響樂團唱片也賣不少 但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多 自古以來 音樂人的收入大多來自表演和教學 只是現在的速食文化 肯花錢去聆賞音樂看表演的人正在減少 隨便聽聽的人越來越多 既然隨便聽聽 與其買張唱片不如上網抓歌 音質差一點也沒關係 唱片的發明 主要用途是可以保存記載聲音 雖然對於音樂人也是多一項收入 但不該太過完全依賴唱片才是 唱片公司若只是想到用唱片賺錢 總有一天會不敵重製科技的進步而倒閉 唱片可輕易被完全複製 但真人的表演目前不行 且出唱片不應是音樂人的目的 而是手段的一種選擇罷了 想想作音樂除了賣唱片 還有什麼可以發表的出路 為何現在的人寧可把錢花在玩網路游戲 也不願去小酒館聽現場音樂喝個小酒享受一下 比較出這兩者的差異 不難發現現代人的娛樂方式已經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正面交流 其實這都是相當複雜的交錯關係 很難以一個因素來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