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esel 2019 solo大賽專屬討論串暨影片分享區 (我的影片在80樓)

本文由 聰明的木頭2019-08-16 發表於 "吉他" 討論區

  1.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樂曲分析:
    先貼個原曲以利講解:


    我常講起承轉合,這次的樂曲很親切地幫各位分好了四個段落 (嚴格來說是三個),
    "起"不用說就是開頭、"承"是0:18進鼓開始、"轉"是約0:35處、"合"...基本上要自己收尾,所以我才說嚴格來看是三個段落。

    我主要觀察的重點是"轉"這段,很明顯可以聽到節奏吉他在聽感上變得比較鬆散,
    原曲似乎是要 (演奏者) 在這部分營造出一個不同的感覺、甚至要放緩步調,但這次參賽者非常多人反而在這段開始加速...
    這種表現方式不能說錯、畢竟旋律是自由的,但放大到整體來看這邊加速會顯得有些突兀。
    像這位日本大師整段都非常棒,唯獨在"轉"這段用了Funk刷和弦有些問題,
    乍聽之下很帥氣、不過仔細去聽會發現它跟背景沒有很咬合。


    又例如這位點閱數不知道為什麼噴到所有影片最高--九萬次的日本人在"轉"這塊雖然沒有加速卻也沒有抓到精隨:


    有抓到精隨的人臨時找到大概就這兩部,都是巴西人:




    ...其實我也有抓到喔...偷貼一下賺個點閱數~(笑)


    各位去聽就會發現有抓到"轉"精隨的影片聽起來就是比沒有抓到的有起伏。

    -----------------------------------------------------------------------------------------------------------

    第二個想講的重點是"起"。
    我還是要先說、如何編排旋律屬於個人巧思,我的見解僅但代表我個人的觀察。
    非常多人在這邊用長音或較柔和的旋律,但背景雖然只有吉他、給人的感覺卻是有著強烈的期待感,
    我的看法會覺得在這邊使用較緊湊的旋律、或者強烈的高音會更符合樂曲的感覺,
    上面4+1部影片除了九萬日本人以外都屬這個做法,但九萬日本人的演奏方式也讓人具有期待感,這是他成功的地方。

    後面的"承"因為上接緊湊的"起"、下接變奏的"轉",所以這邊其實就必須要做出一個小型但完整的起承轉合來解決,
    不然後面進到"轉"會很難讓人有強烈的對比感。

    看過一千多部影片,這邊要說、巴西人對樂曲的敏感度平均來看應該是最頂尖的,但他們的器材卻不是每個人都拿高價琴。
    音樂不是只有爬格子跟買器材...

    -----------------------------------------------------------------------------------------------------------

    這次比賽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是幾乎沒有人使用有個性的或民族性的音階、甚至連古典樂手法都沒看到有人使用,
    就我上傳的參賽影片來看、其實背景樂曲給演奏者的空間很大,連日本音階都能夠無縫接軌,
    沒有太多人大膽嘗試不一樣的東西讓我覺得非常可惜...
    唯一一個比較有記憶點的就是這位利比亞人用了中東音階,而且他有抓到起承轉合的精隨喔:


    =============================================================

    關於參賽者的見解我留到下一篇再說了~
     
    Last edited: 2019-10-04
  2.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參賽者分析屬個人觀點、可能會帶有戲謔或情緒用語
    歡迎各位"針對主題"提出不同見解。

    地區分布:
    這次約1600部影片裡大部分的影片來自印尼與巴西,平均水準次高與最高也是這兩國,
    印尼在比賽後期水準有稍微降低,巴西則是相對穩定。
    比較特別要點出的是印尼參賽者中有不少都曾經參加過其他比賽,如Ibanez Flying Fingers。

    亞洲除印尼外,依數量來排序的話大概是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印度,澳洲參賽者少到一隻手可以數完。
    南美是阿根廷居次。
    歐洲我較有印象的是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而德國參賽者跟澳洲一樣少。
    北美加總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大致上來說亞洲跟南美的參賽者占大部分。

    ------------------------------------------------------------------------------------------

    使用器材:
    吉他的部分無庸置疑Ibanez占了至少一半以上,再來是MusicMan及其副廠。
    高價品牌中Suhr則是與MusicMan分庭抗禮,這兩個品牌的參賽者平均水準也最高。
    PRS雖然拿的人也不少、但很奇怪水準沒有那麼理想。
    Gibson用戶少到可憐也讓我很意外。

    Ibanez占多數、且就算使用者有其他品牌仍優先使用Ibanez的原因,
    我推測是25.5"的Neck + 24 frets、以及Ibanez本身較沒有特色的音色使然:
    • 25.5"讓低音弦不會那麼混濁,比賽中很清楚可以聽見24.75" + Mahogany body的音色在低音側及連音時的表現並不理想。
    • 24格配置讓前段拾音器位置偏後、音色也因此較硬較清楚。
    • Ibanez在論壇上一向讓人詬病的沒個性在比賽中反而成為利器,不慍不火的音色更能讓聽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旋律上。
    音箱與效果器大多以軟體為主,軟體最多人用的應該是Neural DSP、再來是Bias,我一直以為應該有不少用戶的S-Gear這次好像沒看到...
    硬體效果器較常看到Fractal的產品,Helix居次,Boss則多是ME-80之類的入門產品。

    -------------------------------------------------------------------------------------------

    日本、韓國這兩個地區的參賽者所使用的器材平均單價最高,樂手平均技術也是名列前茅,但"我認為"這兩區的影片讓人驚豔的太少。
    要歸咎於填鴨教育或儒家思想好像太偏題,不過我覺得他們確實太偏重技術與器材等物質面、而忽略音樂本質的精神層面...
    這種話由我這個影片點閱率現在不到一千、彈的又不是很好的人講來或許不夠資格...
    但跟印尼與巴西這兩個地區雖然普遍器材都不好、可是他們的旋律卻總是能讓我大聲叫好來相比,技術與器材真的不是好音樂最重要的要素。
    不過也不是說技術不重要、技術影響的是表現能力,當然、用Midi作曲的話就不用管那麼多了~

    *追加:
    日韓跟巴西人我認為他們的差異在前者是用技巧去堆砌旋律、後者則是根據旋律置入技巧。
     
    Last edited: 2019-10-03
  3.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跟Kiesel吉他有關的討論請移駕隔壁樓,這串主要是討論比賽: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carvin-kiesel吉他討論串.222101
    不過我這邊先回你關稅的問題,
    如果Kiesel沒有改變他們報關方式的話,他們報關的基準是該型號的"基本價格",你能了解這句話涵意的話我就不再贅述。
    是說現在運費是54美元嗎?
    他們常常都在變呢...

    至於訂琴要考量的事情...
    1. 基本上訂製Kiesel就要有不轉賣的打算。
    • 你訂製的規格通常只有你自己想要,別人不見得看得上眼。
    • Kiesel沒有品牌價值。
      我覺得Kiesel給人的感覺就是工具,規格再豪華也很難讓人有尊榮感。
      就我個人而言、即使含關稅花了快七萬臺幣,我家的CS6S也沒有讓我有一絲高級琴的感覺,
      這邊不是指作工不到位,而是很自然地就不覺得這把琴高貴…
      隨便買把四五萬的Gibson都會很有尊榮感,但Kiesel無論再貴都沒有那種氣息…
      可是我很喜歡它,它沒有什麼令人詬病的缺點,是很稱職的工具。
    2. 訂琴最好配一些市面上少見的組合。
    以我做為一位Kiesel琴主來說,
    Kiesel因為外漆、電路及Neck內的碳纖補強條等先天體質因素基本上不會有噴上天的絕世好音色,但算是水準以上,
    所以反正怎麼配都不會超級厲害,不如配一些市面上不常見的組合。
    我滿遺憾當初沒有狠下心配Koa top,Maple實在太普通了…
    現在因為版型沒有喜歡的、也不會想再訂第二把Kiesel了,Koa top就這麼成了我胸口永遠的痛,永遠的痛~

    而且很大的機會你可能會跟我一樣不會再訂第二把,所以建議一次把預算充足做一把特別的琴~

    我個人的建議是最好避開Gloss finish跟Oil finish。

    剩下就到隔壁樓再繼續討論吧。
     
    Last edited: 2019-10-13
  4.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不知不覺Top 30跟Top 10、甚至Top 5都出來了,完全不曉得甚麼時候更新...官網沒有公布呢...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7Z3uYpdxyhhXrKe4JFi3B8RgAzZ4hh
    (*...原來10/02名單就已經出來了...天呀、評審效率這麼好!?)

    名單上的華人"應該"有三位 (? 有一位不曉得是不是...但看留言好像是...真麻煩) 進Top 30,日本人有五位,印尼神童進了Top 5。
    Top 30大部分的風格都很接近呀...就我個人的立場來說聽起來都差不多,至少有超過一半的人進名單讓我很意外--日本人全部都包含在內...
    我覺得很有特色的日本職業樂手跟巴西Gibson大師居然沒有進Top 30...我的音樂鑑賞能力有這麼糟糕嗎...
    那位日本職業樂手原來2017也有參加,很有感覺的演奏,但一樣沒有進Top 30...我開始相信Kiesel的評審不喜歡這種很有旋律感的東西...

    他2019影片底下的留言有一篇我很認同:
    We need more guitarists like you in this world. The solos I have seen so far is full of fancy shitty tapping. However, yours have the feeling. Very well done sir. Thanks for sharing.
     
    Last edited: 2019-10-22
  5.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第一名莫名其妙地出來了,不是很懂他拿第一名的理由,
    我不喜歡這種加了背景伴奏以彌補主奏旋律的作法,所以這部影片我沒有給推薦但卻拿了第一名...
    算了、我就只是個路人,我的看法不重要~
    我只想說、同樣是日本人,AssH沒有加任何背景卻能夠支配並改變樂曲風格的旋律要高明多了。


    第二名是印尼神童,這我想有年齡加成,但他夠資格進前三:


    第三名不清楚...

    ====================================================================

    最後的最後,看過超過一千部影片,我必須老實說我覺得評審選取Top 30跟前三名的標準單純就是他們喜不喜歡而已...
    (前五名好像是粉絲團互相票選)
    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我還是希望多少考量一下旋律構成與技巧的占比。
    前面也有說過Top 30至少有一半的名單無論在旋律構成或技巧上我都不覺得有進Top 30的水準,
    但可以發現他們都有的共通點就是旋律或構成上有相當程度的相似,這代表他們演奏的風格符合評審口味--這就是關鍵。
    論技巧、一半以上的人恐怕沒有巴西Gibson大師Gustavo Guerra的實力、論旋律與情感、也沒有日本AssH那麼有煽動力,結果這兩人落選。

    最令我驚愕的是巴西神人Brunno Henrique居然沒有拿到第一名...!?
    技巧與構成這麼厲害的傢伙會連續幾屆都拿不到第一名實在令人費解,評審討厭南美人嗎?
    對了、巴西神人的影片簡介有提供TAB下載,有興趣的人去抓來練練吧~

    總之、未來想要進Top 30的人就參考這次的名單去揣摩評審的喜好吧,口味對了至少中選的機率會有一半。
     
    Last edited: 2019-12-02
    已獲得Grian按 "讚"!
  6.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推一下舊文,因為這兩天遇到自稱是Marty Friedman日本合作同事的大師跑去我的影片留言踩地盤開嘲諷,
    雖然我不太理解都已經是能夠跟Marty Friedman合作的大師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
    但我覺得我還是花點篇幅講解一下我的身體現況、為何要拍影片、使用音階以及樂曲構成,
    免得未來又遇到搞不清狀況的人時還要再解釋一次...

    =================================================

    首先、我的左手在2012年疑似罹患"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Focal dystonia"開始變得不靈活,
    加上遇到搞不清楚狀況的骨科醫生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拇指、食指、中指併發嚴重的肌腱炎與板機指,
    因此我的左手實際上從2012年就壞掉,且因為盡量避免使用左手的關係反而讓左手的肌肉不斷萎縮,使得左手的狀況雪上加霜。

    拍這次比賽影片之前我已經完全休息好幾年,所以我是在手沒有繭又沒有肌肉的狀態下用一個禮拜完成構思 / 練習 / 錄音。
    拍攝當天、手因為肌腱炎復發已經痛到無法再拖下去,加上臨時發現錄音器材有狀況、只能硬著頭皮用不熟悉的軟體音箱錄音,
    實際上錄音與音色調整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不到。

    如果有人覺得影片彈得這麼爛、音色調這麼爛,建議先把上面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我也不是天生就彈那麼毀滅,手壞掉之前雖然稱不上絕世高手、但也還過得去,之前的Live影片我有貼在隔壁樓:

    ----------------------------------------------------------------------------------

    其次、既然我手都壞掉了為什麼還要拍影片自取其辱?

    我在當代開串討論Kiesel也好幾年,且在2017年轉貼過當年比賽的影片,
    在當代討論Kiesel不遺餘力的我若不參賽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基於拋磚引玉的心理還是決定拍個影片去玩玩。

    我拍影片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也不是為了炫技,
    只是想表達像我這樣一個手廢掉的人都能拍影片,希望大家不要想太多、不要在意別人眼光放寬心去玩--就像國外許多參賽者那樣。

    ----------------------------------------------------------------------------------

    關於演奏所使用的音階。

    在2017年我就決定如果我要參賽會選用日本音階,因為我很想實驗無論是哪種風格的背景是否都能用日本音階代入。

    在正式寫曲之前我列了大概五六個不同Key的陰旋法試彈,後來覺得D Key開始的排列效果最符合我的需求。
    音階:D Eb G A C (上行)、D Eb G A Bb (下行)。
    基本上我嚴格遵守上下行的規律,唯一的例外就是中間轉貝多芬的"給愛麗絲"那裡無法更動旋律構成不得不打破。
    不過該段開頭的Eb其實根本就不是"給愛麗絲"的音,但因為聽起來不突兀就沒特別修改。

    如果有人覺得我的旋律很醜陋沒有美感,
    我會希望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可以用相同的D Key陰旋法做出優美的旋律。

    ----------------------------------------------------------------------------------

    樂曲的起承轉合。
    • "起"--我用了較緊湊的連音來符合原曲的期待/催促感,
    • "承"--我做出了連接前後段落的小型起承轉合,
    • "轉"--我轉到了貝多芬的給愛麗絲,得到了配合節奏的較鬆散旋律線,
    • "合"--這是最大的敗筆,0:45後的結尾沒有處理好,使得情緒沒有得到舒展進而讓整體變得平淡,
      但我現在沒有辦法彈出符合我想法的演奏,我左手16分音符連BPM 80都上不去...
    不諱言、這段旋律應該就是標準的尾巴沒處理好拖累整體的最好範例。

    =================================================

    我不介意有心人士來踩地盤開嘲諷,手壞掉彈得爛是事實、選用不常見的音階屬個人喜好,笑笑酸酸無妨,
    但我希望你在嘲諷的同時能拍個影片秀一下肌肉好讓我見識何謂高端有美感的旋律。
    最好是能配合我的狀況:用陰旋法、運指簡單且左手不超過16分音符的條件來說明如何做出有美感的旋律就再好不過。
    對於音樂的見解用音樂來交流是最快的。
     
    Last edited: 2019-12-26
    已獲得Grian, martyrucci, 吉他苦手另外 1 人按 "讚"!
  7.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97
    讚:
    3,042
    抱歉推一下舊文,這兩天在看Kiesel Solo Contest 2020的無冕王俄羅斯天才少年的影片時發現他2019的影片也是很誇張...
    奇怪我當初怎麼沒有轉貼??
    雖然45萬的點閱數大概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但我還是貼一下來作為2019這串的結尾。

    沒有進入卅人名單的原因八成是旋律沒有跟背景整合、而且那甚至說不上是旋律,但背景卻完全被Solo本身吞掉~
    就像我在2020年轉貼的那篇文章所講的、這麼"玩"吉他的人我只認識Steve Vai...
    他中間突然停下來那段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笑了出來,就像看到貓或鳥等突然停下望著你那般,真的很有趣。


    對了他2019 / 2020的影片簡介現在都有附TAB,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下載看看,
    不過這種極度個人化的東西就算看了譜大概也沒甚麼用吧...
     
    Last edited: 2020-09-25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