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價位錄音介面的不負責任推薦排行--2019年版

本文由 聰明的木頭2019-09-24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往年都是10/01貼文,剛好現在有時間就提前一周。

    這篇文章主要是根據價位與規格來評比,我個人並沒有實際聽過所有錄音介面的表現,
    然後排序時多少會有點個人觀點...
    評比的價位分成入門=300美金以下、低中階=300~600美金、中階=600~1000美金。
    超過1000美金以上就比較偏向音色來選擇,
    這部分比較主觀、且會買到這個價位大概都對音色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就不在本文討論。

    300美金以下前五名 (Windows/Mac共通):
    1. Native Instruments "Komplete Audio 6 Mk2"
      放進NI這台的理由是6 in / 6 out規格中這台最便宜 = 239美元,而且有雙耳機輸出、Midi I/O與SPDI/F I/O。

    2. Motu "M2"
      基本上算是2i2的進階版,只比2i2貴10美元、但麥克風前級有力多了:0 ~ +60 dB,
      加上附了對獨立作編曲玩家很友善的Digital Performer Lite跟Ableton Live 10 Lite,整體規格都很適合入門者。

    3. Audient "iD4"
      2017年擺在第一位的iD4因為看到很多人抱怨I/O太少所以丟掉了第一名寶座。
      台灣有代理商,價格也非常合理,有送軟體--雖然要註冊。
      只支援到96kHz、I/O太少及Line in只有8k ohm,在運用上會比較受限,但仍無損它是這個價位裡的規格王者地位。
      無論在動態範圍、THD+N、耳機輸出、A類麥克風前級皆為這價位中最高階的水準。
      它的大哥iD22在國外廣受好評,這系列的驅動似乎也沒有太多抱怨
      從官方有意無意地暗示它的規格比照RME Babyface Pro就可以看出其等級之高。

    4. Steinberg "UR22C"
      目前唯一一台32bit的入門機,然後只賣190美元,不推對不起自己。

    5. Focusrite "Scarlett 2i2 (3nd Generation)"
      2i2台灣的價格很有競爭力...但問題是Mic pre輸出功率過弱無法順利推動SM57 / 58之類的動圈麥克風,
      所以使用這類麥克風時需要加掛提高出力的道具,結果反而增加了建構費用。
      I/O的動態範圍、THD+N都在水準以上,+10dBu的耳機出力也不算太差,
      比較可惜的是輸出只有2個Line out,不過這個價位應該很少人會用到監聽以外的輸出...
    ===========================================================

    300~600美金前五名 (Windows/Mac共通):
    1. TASCAM "Series 208i"
      今年橫空出世的Tascam 208i憑著豐富的I/O以及臺灣地區異常合理的價格擠下了iD22奪下了冠軍。
      有雙耳機輸出 + Midi I/O,以及中低階機應該很少人會用使用的Word clock。
      除此之外還有Buffer size可以開到4 samples的神奇技術~
      缺點是Mic pre輸出功率只有58 dB,要推SM57 / 58之類的動圈麥克風會很吃力,所以使用這類麥克風時需要加掛提高出力的道具。
      還有就是耳機輸出功率沒有很大,但應該還算堪用...

    2. Audient "iD22"
      優異的動態範圍、強力的耳機輸出、A類麥克風前級、還有國外用戶的一致好評,
      再加上台灣有代理商,價格也非常合理、有送軟體--雖然要註冊,但I/O較少所以輸給了208i~
      雖然只支援到96kHz,但拿600美金的機器錄192kHz實在不是件值得推薦的事,96kHz夠用了~
      唯一的缺點是Line input只有2個。

    3. 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 MKII SOLO"
      國外降價到599美元,所以2017推薦的Arrow就這樣被自家擠掉了。
      雖然DSP只有一顆,但基本功能並沒有差異,需留意它只支援Thunderbolt 2。

    4. PreSonus "Quantum"
      這台排入名單的原因不是規格優異、而是它號稱外接介面中延遲最低:1ms以下,
      對追求速度的人來說這台應該是救世主:http://www.dtmstation.com/archives/52002524.html
      裡面的測試Buffer=16 samples/ 192 kHz的延遲為0.41ms,不過電腦不夠快會斷音,
      32 samples是保險的做法,即使如此延遲仍有0.57ms,比同作者過去所測最快之ZOOM UAC-2/UAC-8的1.23ms還快上許多。
      要是再搭上自家最近新增"降低延遲"技術的DAW就更如虎添翼。
      優點除了低延遲外還有雙獨立耳機輸出,而且輸出功率有iD22等級:175 mW/channel (56Ω load),
      並送Studio One Artist、支援iOS、Android。
      不過缺點是為了追求最快所以沒有內建DSP、也沒有硬體監聽,耳機只支援16Ω to 300Ω,
      而且有Thunderbolt的Windows電腦太少。

    5. Steinberg "UR-RT2"
      湊數用的...
    ===========================================================

    600~1000美金前五名 (Windows/Mac共通):
    1. 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 X Duo" or "MKII DUO / USB"
      如果你的PC有Thunderbolt那就看需求選X或MKII的DUO,不然就買規格較差的USB。
      較多的I/O、強悍的耳機輸出、Universal Audio的Plugin支援,MKII的規格亮眼,泛用性極佳。
      台灣的價格也不錯。
      X支援Thunderbolt 3,MKII則是Thunderbolt 2。

    2. RME "Babyface Pro" or "Babyface Pro FS"
      規格上打同廠牌的中高階UCX、802、UFX,特別是超精準的Steady Clock III令我印象深刻。
      若沒有用到太多I/O的話這台應該是RME目前最超值的一台。
      唯Line In的阻抗最多只到5.2k,若要連結10k就只能用到Hi-Z,排擠到其它需要用Hi-Z的訊號。
      對我來說最大的致命傷是以這個價位而言過於虛弱的耳機輸出,不然其實我沒甚麼好挑剔的...
      詳細評測請見:http://chichengjuanhe.blogspot.tw/2016/04/rme-ufx-vs-babyface-pro-adda.html

      2019年底改版FS,看起來好像變很厲害,不過還是USB 2.0 Bus-powerd實在對音質能有多少提升感到存疑...

    3. SPL "Crimson 3"
      雖然它的動態範圍與SNR不太理想、THD+N也偏高,
      但由於SPL長年在類比設備的鑽研,所以它的音質很不錯、特別是強悍的耳機輸出在"2000美金"以內幾乎沒有對手!!
      可當作Monitor Controller,所有的I/O控制/調整可以在機器上完成、無須依賴電腦。
      而且這一代內建它們家很貴的耳機擴大機Phonitor與Phonitor mini才有的喇叭模擬功能,
      並追加了Talkback Mic,大幅擴展使用範圍。
      不過延遲不算很快,且驅動很少更新、令人擔憂軟體支援年限,是它排名遜於RME的主因。
      要注意耳機出力太大,不留神的話容易造成聽力損傷。

    4. Apogee "Element 46
      Mac only,湊數用的...

    5. PreSonus "Quantum"
      這台排入名單的原因不是規格優異、而是它號稱外接介面中延遲最低:1ms以下,
      對追求速度的人來說這台應該是救世主:http://www.dtmstation.com/archives/52002524.html
      裡面的測試雖然是1、但1跟2應該只差在I/O數量。
      Buffer=16 samples/ 192 kHz的延遲為0.41ms,不過電腦不夠快會斷音,
      32 samples是保險的做法,即使如此延遲仍有0.57ms,比同作者過去所測最快之ZOOM UAC-2/UAC-8的1.23ms還快上許多。
      要是再搭上自家最近新增"降低延遲"技術的DAW就更如虎添翼。
      優點除了低延遲外還有雙獨立耳機輸出,而且輸出功率有iD22等級:175 mW/channel (56Ω load),
      並送Studio One Artist、支援iOS、Android。
      不過缺點是為了追求最快所以沒有內建DSP、也沒有硬體監聽,耳機只支援16Ω to 300Ω,
      而且有Thunderbolt的Windows電腦太少。
    ==============================================================

    這篇討論1000美金以下主要是針對小規模家用,
    這類用戶不依賴混錄音維生,購入高價器材的效益不大,1000美金左右是較適合的選擇。
    事實上就像我在600~1000美金那段所說的,
    RME Babyface Pro除I/O以外的規格上打同門中高階UCX、802、UFX,對幾乎沒有多軌錄音需求的家用來說非常足夠了。

    照例是我個人認為最適合小規模家用的前五名:
    1. Universal Audio "Twin X Duo" or "MKII SOLO / DUO / USB"--Universal Audio的Plugin支援~
    2. SPL "Crimson 3"--可與2000美元等級媲美的高音質,最適合喜歡簡單操作的人。
    3. RME "Babyface Pro"--驅動/韌體支援期長!!
    4. Audient "iD22"--除了Line input只有2個以外,沒有死角。
    5. TASCAM "Series 208i"--價格取勝
    寫在最後 ...
    我常常看到一些非商業使用的用戶在問超過一千美金以上的介面,
    當然、預算非常充足的話一次攻頂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不過我還是認為對家庭用戶而言這麼做的實質效益很低,也不會對你製作樂曲有明顯的幫助,
    尤其是我看到一位拿到超過100張白金/金唱片、且有45首以上歌曲拿過排行榜第一名的世界級製作人/創作者在自己私人工作室只用apollo twin後,
    深感像自己這樣的業餘玩家實在沒有必要用到太高階的器材。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轉譯-年僅35歲作品就賣到世界各國去的流行樂詞曲家her0ism的音樂路.225491/
    器材真正該花的錢是喇叭或耳機這類聆聽工具,但很多人好像給喇叭的預算都很低...
     
    Last edited: 2020-01-03
    已獲得duriamon按 "讚"!
  2.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Last edited: 2019-10-01
  3. TimoSan

    TimoSan Member

    註冊日期:
    2018-02-11
    文章:
    142
    讚:
    18
    超過24BITS/96KHz 聽得出差異嗎
    對電腦的負擔會很吃力
     
  4.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簡單來說Bit數越大解析度跟動態都越高,不過據說人耳對於動態超過120 dB就無法分辨,
    但Bit間巨大的解析度與動態差異卻能給予很大的空間來減少後製所產生的失真,
    而且Bit數越高雜訊會相對不明顯,算是另類的雜訊對策。
    以音樂製作的角度來說Bit大一點還是比較保險,但不是絕對必要。

    不過現在DAW除了Steinberg以外好像也沒幾家支援32Bit整數運算?
    非初學者、已習慣Steinberg系統以外DAW的話似乎暫時沒有必要特別購入。
     
    Last edited: 2019-10-03
  5.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有個日本錄音師在UR22C出來後寫了一篇分析32 Bit Integer (整數運算) 的文章,我大略節錄一下。
    https://nk-productions.net/daw/32-bit-integer/

    這位錄音師早期是廣告製作裡CM聲音的工程師,製作過超過12000支廣告,這個量在當年應該是年度世界冠軍沒錯。
    現在是自由錄音師兼自由講師。

    ------------------------------------------------------------------------------------

    32 bit對音色音質沒有幫助,32 bit最大的意義在於動態範圍,這邊指的動態範圍是訊號雜訊比 (S/N比)。
    • 24-bit (Integer) … 144dB
    • 32-bit Integer … 192dB
    • 32-bit Float … 1680dB (換算整數約為150dB)
    但人耳能感受的動態只有120 dB左右,聽音樂超過24 bit並沒有意義,但像測量之類的工作就會需要192 dB的動態。

    不過以物理來說、輸入換算雜訊的理論值是-131 dBu,無法再小,
    以此為基準、我們平常使用電壓基本為+4 dBu、當Line訊號時就成了+20 dBu,最大大概是+26 dBu,
    換言之、動態範圍最小與最大的電壓比在150 dBu應該是極限。
    當把這個值帶入假定使用5V的ADC / DAC,把+16 dBu作為5V 0dB的基準,S/N比也一樣是約150 dBu。

    現在的機器即使動態能達到192 dB,但實際約有1/3是雜訊。
    (24 bit整數的雜訊約為20 dB,差不多是動態的1/6)
    事實上現在擁有世界約七成市佔率的AKM所製作的32 bit ADC / DAC晶片幾乎都離理論值很遠--差了60 dB。
    (24 bit則是相當接近理論值)

    去看UR816C的規格就會發現這台的數值離192 dB非常遠,根本沒有使用32bit 晶片的意義,
    但實際上Steinberg這招在產品戰略上非常好,取得了世界唯一同時擁有32 bit整數運算DAW跟錄音介面的市場先機。

    32 bit整數的優點:
    • 站到技術最前線。
    • 布局萬一數年後業界會轉換到32 bit整數remastering。
    • 192 dB擁有4,294,967,296階,在數位領域很難發生Clip。

    不確定要素:
    • 理論上S/N比可能會變好。
    • 目前32 bit整數的介面音色好壞的問題。
    • 由32 bit轉16 bit時音色有可能提升。
    • 特定Plugin是跑32 bit Float浮點運算,32 bit整數變得沒有意義。
    • 理論上可以受到64 bit Float最大的恩惠,非指音色、而是指準確度等浮動小數點運算的工作。
    • 在DAW上底躁有可能更低。
    • 跟Hi-Res一樣,沒有能對應高Sample rate、高S/N比的機器。
    • 我希望它能得到比"在24 bit整數此一限制下"的運算有更好的結果。

    32 bit整數的缺點:
    • 現階段DAW除了Steinberg外沒有別的選擇。
    • 現階段32 bit整數錄音除了Steinberg外沒有別的選擇。
    • 現階段沒有足夠龐大的32 bit整數串流基礎設施與市場。
    • 現階段32 bit整數錄音沒有商用/職業用的器材。
    • 現階段能受惠於32 bit整數錄音的產品還不構成熟。
    • 單純就是增加檔案容量。
    • 電腦運算會變遲鈍。
    世界第一個用32-bit Integer / 768kHz完成的作品


    ================================================

    題外話、這位作者有篇文章是五位玩家加他一位錄音師評測七台錄音介面:
    https://nk-productions.net/interface/compare-interface/
    • RME ADI-2 Pro FS
    • Lynx Hilo
    • Antelope Audio AMÁRI
    • Antelope Audio Orion Studio Silver Panel
    • Antelope Audio Discrete 8 Synergy Core
    • Antelope Audio Orion Studio Synergy Core
    • Universal Audio Apollo x6
    文章還沒看仔細,快速瞄了一下,所有人對Antelope Audio AMÁRI的評價非常非常高,
    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他的錄音撥放品質是異次元等級,狠甩RME跟Hilo。
    錄音師說AMÁRI的音色音質等級應該是要跟一萬美元左右的商用機器比,賣三千美元等於在這個價位沒有對手。

    另外就是Antelope Audio Discrete 8 Synergy Core水準直逼兩倍價格的Antelope Audio Orion Studio Synergy Core!!
    DA甚至根本聽不出差異,超高C/P值~
    ...今年600~1000美元的推薦名單第一名還是放Antelope Audio Discrete 4 Synergy Core看來沒放錯~

    然後Apollo X6被打爆--特別是AD,但當改由Antelope來送Word Clock時音色變好了。

    過兩天看看內容值不值得翻譯,有趣的話會再貼上來。
     
    Last edited: 2019-10-07
    已獲得duriamon按 "讚"!
  6.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又要改名單了...可是跟上一代差異小到可以忽略...?
    ThunderBolt 3算好的升級嗎?
    美國公司超會小改款來騙錢...


    • 10-in/6-out Thunderbolt 3 audio interface for Mac or PC, with onboard UAD-2 DUO Core processing
    • Upgraded elite-class AD/DA conversion supplies an ultra-pristine signal path with 127dB dynamic range
    • 2 Unison preamps allow you to track through models of the industry's most legendary hardware
    • Integrated talkback for easy communication and slating takes
    • Ultra-fast Thunderbolt 3 connectivity provides less than 2ms of latency and ample expandability
    • Realtime Analog Classics Plus UAD plug-in bundle included featuring 16 amazing plug-in emulations
    • Track and monitor through plug-ins with no latency
    • Backward-compatible with Thunderbolt 1 and 2 Macs (does not support Thunderbolt 1 or 2 on Windows — adapter sold separately)
    同時還有推1399美元的Twin X QUAD以及1799美元的Apollo X4,因為不在本討論串的價格範圍內故跳過。
     
    Last edited: 2019-10-23
    已獲得duriamon按 "讚"!
  7. duriamon

    duriamon Member

    註冊日期:
    2015-01-25
    文章:
    78
    讚:
    20
    感謝木頭大的細心解說跟分析:D
     
  8. kellytsai

    kellytsai Member

    註冊日期:
    2007-01-04
    文章:
    195
    讚:
    9
    早上看了甜水對UA這兩款小改版的Apollo x 短評, 再很快查看一下官網的需求和規格, 這感覺就是把Apollo Twin MKii 多加兩個inputs/outputs, 然後參考arrow 的 ID/ME (長相), 把顯示屏移到機器右邊。
    雖說是標榜Thunderbolt 3, 但是官網還是要求要接TB3 to TB 的轉接頭, 以及Apple的TB cable, 這就跟現在的Apollo Twin MKII Thunderbolt的接法一樣, 並沒有說機器昇級到TB3就可以省掉那顆轉接頭。
    以我經驗, 若要用在Windows 10上, 可以直接update到1903版本, 但我不會更新audio driver, 舊有的driver 若沒有問題, 就不要下載更新了。
    那顆轉接頭很貴的, 折合台幣一千五百多元, 台灣還買不到, 光華商場也是一整條店面沒有人知道這顆頭~~
     
  9.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前面五樓後半段有提到一篇五位玩家加他一位錄音師評測七台錄音介面的文章,這邊稍微翻譯一下內容。
    ...打字打到2/3才覺得逐字翻譯很蠢,本想不貼了但既然都快翻完、就還是有始有終貼上來吧。

    基本上五位玩家我看了一下履歷都是音樂人,是不是全部都是職業或半職業無法肯定,但可以確定不是滿腦玄學的音響玩家。
    五位玩家所使用的器材在"参加者の所有機材"可以看到,都算是中/高階器材。
    這邊先照順序逐字翻譯各個玩家對自己器材的看法:
    • つくね:
      Universal Audio – Apollo x6

      我認為高頻可以聽得很仔細清楚,很喜歡它扎實且感覺Range很寬廣的聲音。
    • 6st:
      Universal Audio – Apollo x6
      作為一台能從錄音到Mix都能全包的器材非常優秀。
      Antelope Audio – Orion Studio Synergy Core
      AD/DA的水準即使和Apollo相比也是物超所值,因為DSP有六顆,未來的擴張性非常值得期待。
      然後外觀很帥氣。(男性的話、外觀的水準應該是某種程度上可以認同我的看法吧?)
    • 小管:
      Lynx – Hilo
      分離感很高卻不會讓人感覺低俗、有種高雅的活力感,喜歡它恰到好處、不會給人太強分析感的聲音。
    • わろてっり:
      Apogee – Symphony I/O mk2
      Master clock是讓Tascam CG1000負責。
      它的DA高低分明、讓人感受到它的寬闊,它也擅長營造縱深感。
      很有幹勁的聲音、所以會讓人情緒高漲。
      但要說它的音色精準就有點微妙。
      AD的部分我試過Lynx、Prism、RME、UA、Pure2、HD I/O、Red 4pre,唯獨這台的Stereo image (原文是音像,不知道是否該翻Sound image?) 特別大且自然。
      Mastering時比起轉成2Mix、它描繪Center樂器的能力是最強的。
      能利用觸控面板來銜接各種功能讓人有種近未來感。
    • マモル:
      RME – ADI-2 Pro FS
      體積小便於攜帶,但聲音卻讓人感受到蘊含豐富情報量。
      作為耳機擴大機非常有魅力,小型且驅動穩定,在旅居或出差處用這台混/錄音似乎也不錯。
      Antelope Audio – Orion Studio Silver Panel

      中高頻很有特色、充滿活力的聲音。
      與現代的新型AD/DA相比大概就只是音色方向性與特質的差異,我覺得它仍然可以在第一線使用。
    • NK (職業錄音室長工):
      MacBookPro內建
      用2000日幣的耳機插MacBookPro的耳機孔。
      在家裡通常是用AMÁRI。
      外出錄/混音大概就是用MacBookPro的耳機孔或錄音室的器材,我不會帶自己的器材出門。

    ----------------------------------------------------------------------------------------------------------------

    第一場 - Universal Audio Apollo x6 vs Antelope Audio Orion Studio Synergy Core
    留意前提是Antelope的價格高出Apollo很多,在日本當地也是差8萬3日幣。
    • 6st:
      Antelope壓倒性勝利,中頻的解析度太厲害了。
      Range感很大、縱深感與寬廣度等空間表現的水準以不成比例的程度壓倒Apollo x6。
      雖然x6音色也感覺不錯,但遇到樂曲短促急促時、聲音就會黏糊成一團。
      這次雖然沒有比較AD / Pre amp,但Antelope的AD也很厲害,吉他錄起來的厚度x6完全不能比、高下立判。
      x6只能當成UAD-2專用機,專職Reverb / Amp Sim,作為Satellite來發揮。
      決定性的差異在AD,「唉、x6...不行。」
      x6除了想要某些非得使用Unison功能才可以得到的音色外找不到用途。
    • つくね:
      與Apollo舊機種相比x6的音色感覺非常出色。
      高低都很有活力、深受作/編曲家的喜愛,和UAD-2 Plugin打包的組合極受歡迎不難理解。
      猛一聽x6就是熟悉的音色、我非常喜歡這個扎實的聲音,我想它相當努力地奮鬥了。
      我也再度確認Apollo是要跟UAD-2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價值的器材。
      我想對作編曲類型的人來說應該跟x6較合的也比較多。
      如果把Antelope的Clock送到x6、聽起來變得更好。
      想要一台Clock,我好像要掉進另一個坑了。
      建議Apollo用戶認真考慮買台Antelope的Clock。
      不過...老實說、我找不到x6特別突出的優點...就是以功能性為前提的綜合機型吧?
      (註:x6應該是他的...所以才會一直替x6找理由)
    • マモル:
      x6要是有台Clock來帶的話就完全不一樣,只要有台Clock來帶、我想x6作為戰力綽綽有餘,音量感也會改變。
      對作曲者來說是不是聽起來比較容易帶起情緒的音色會比較好呢?
      我不是很有印象。
    • NK:
      考量到Apollo包含DSP與附贈的Plugin、實際上作為錄音介面的價格大概只有2/3,我覺得不要過分期待它的音色。
      我常講不要期待錄音介面上Chip-based的Mic pre,那完全不是使用Discrete Pre的Antelope的對手,設計就完全不同了。
      買東西就是"該在哪裡妥協",所以選你喜歡的就好。
      就我個人來說的話除了Antelope沒有其他選擇,能夠高度Routing的控制台在工作上非常便利且必須。
      (註:這人跟Antelope有一腿、啊不、是有合作關係...)
    • 小管:
      雖然聲音感覺失真失真、但我想這就是Apollo的特色。
      可以看作這是器材本身的藝術性質,它的音色讓人感覺很有活力,我覺得這很好。
      宅錄或做Demo時要是有更好的音質的話、反倒有可能會讓人在製作上猶豫不決,所以我想Apollo可以不用想那麼多、輕鬆使用。
      我認為它是音色最有藝術感的器材。
    • わろてっり:
      這個價位的Apollo、RME都還是一般消費級,以此為界再上去像Apogee、Antelope、HD I/O系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Apollo是V型EQ,對作/編曲家而言:很好用、也有UAD-2能用、大家都有買,算是一種安心感吧。
    • 6st:
      Apollo感覺上是以Preset為前提的器材。
      例如Unison,把用Apollo錄的鼓或貝斯等選個UAD的Preset套用就搞定,這種簡便的手法應該就是它的特色吧~
      而Antelope是音色要從0開始建構,若有問題要是不用Antelope重作就得不到好聲音。
      Antelope是讓人有「你不能把我的性能完全發揮嗎?」的器材,而Apollo不管怎麼樣都能給你穩定的音色。
      就如同前面朋友所說的、正是因為有UAD Plugin才有Apollo這個錄音介面,
      而Antelope卻是台會問你「你想作的音樂是甚麼?」的機器,本身要是不夠努力就只會從Antelope上聽到爛聲音。
      光是接上Hi-Z彈一下吉他就能感覺聲音的真實度,
      要是不認真處理聲音的話這台不會讓你聽到好音色,是台非常充滿挑戰性的器材。
    • NK:
      Apollo雖然是V型EQ、可是這就是美式風格,我們不能否定它在聲音的設計思維上就是如此。
      Apollo不是當成AD/DA來買、而是要與UAD Plugin合在一起使用的產品,
      目標客層是又要錄音介面又要Plugin這種比較重視C/P值的人。
      以錄音師來看、Apollo幾乎沒有Routing功能較實用的機型可選擇。
    • 小管:
      Antelope基本上在聲音的分離度與表現力就有壓倒性的差距,我覺得這是新世代的聲音。
      它良好平衡性與完成度之高從價格與功能來看是不是該說是第一名呢?
    • わろてっり:
      Low - Mid的豐富度、Mid的解析度、Kick drum的感覺都非常符合我的喜好。
    • マモル:
      我認為它非常適合吉他手,Antelope這台給人守備範圍很廣的印象。
    • NK:
      就是因為Antelope的功能太多、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買的話會吃到苦頭。
      這台真的是非常依賴使用者技術的器材,所以我不會輕易推薦。
      對獨立數位音樂工作者 (原文DTMer) 來說,若是追求便利性與立刻就能上手使用的話就選擇Apollo。
      Antelope有出LiveClock這種小型的Clock,若要用Apollo的話可以考慮買台外接的Clock說不定也不錯。

    ==========================================================================================

    無償逐字翻譯這種對談式的文章很蠢...後面的四場比較我就只再翻兩篇Anetelope與其他廠牌的文章,Antelope內戰我就不翻了。

    上面的對談有幾個重點,但留意前提是Antelope的價格高出Apollo很多
    • Apollo內建的Clock不太好。
    • Apollo"單獨"作為錄音介面的品質與價格對不太上。
    • Apollo本身沒有特別突出的優點。
    • 對作/編曲家而言買Apollo的理由:很好用、也有UAD-2能用、大家都有買
    • Antelope很厲害,但用的人也要很厲害...
    ...每次人家問我買哪一台好,我都會推UA / RME的理由就是上面的"大家都有買"...(笑)
     
    Last edited: 2019-10-24
  10.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我翻譯那篇日本錄音室長工的文章有提到,
    根據某調查、在日本與Discrete 8 Synergy Core差不多價位、大概1400美元上下的市占率推估超過五成都是RME
    而Antelope在全部價位的總市占率大概是3%。
    "大家都有買"此一從眾心理的力量遠超出想像...
    這也就是為什麼RME每次有新產品都會派大頭去日本宣傳的原因~
     
  11.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在日本不只業餘玩家、也很多日本資深錄音師與音樂工作者會使用RME,例如:
    RME的優點是相對穩定以及優秀的Routing功能,
    所以在日本比較知名的用戶大多是古典 / 爵士錄音師、以及電視放送系統:如NHK出身的錄音師,
    因為他們通常都是在有時間限制的租借場地錄音、且都是需一氣呵成演奏完的樂曲,所以需要穩定且相對高音質的器材,
    最重要的是這些作品不太後製,所以成品幾乎就等於錄製時的音色
    不過確實、大量後製的流行作品裡是相對比較少看到RME用戶...至少RME日本Artist查不太到、除了上面提到的Goh Hotoda。

    RME有它的特色與賣點,為了省事我也常推薦RME,但不至於去吹捧它的音色,
    不過在日本的"消費級"市占率超過五成我是覺得從眾心理有點太超過了...
     
    Last edited: 2019-10-27
  12.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前面五樓後半段"評測七台錄音介面"的文章翻譯第二篇。

    第四場--Hilo vs AMÁRI
    • NK:
      各位覺得AMÁRI如何?
    • 五人異口同聲:
      異次元。
    • つくね:
      Hilo音色的一體感很好,我喜歡。
      音色圓潤、但有時也會覺得不夠分明,不過混音這樣應該倒是剛剛好,這台似乎是居家使用錄音介面的最好選擇。
      另外、觸控面板很帥~
    • 6st
      我很意外我還滿喜歡Hilo,耳機跟Monitor輸出的音色相近看起來應該很好用。
      雖然與最新機型相比高低不是很清楚,但正中間的整合感非常棒、感覺很清爽。
      不過如果要鍛鍊自己的耳朵還是選解析度更好的介面比較好吧?
    • 小管:
      (Hilo)跟我平常使用的感覺一樣,只是家裡聽的時候沒有現在這麼黏糊,我想等下拿回家再確認看看差多少。
    • わろてっり
      這台應該是Lynx最舊的機型吧?
      Range部分雖然比較遜色、但不刺耳,我想用在音樂鑑賞上。
      但作為輸出給Outboard用的DA是最好的選擇,想拿來接NEVE、MANLEY看看。
    • マモル:
      Hilo雖然有一體感,但不太容易讓人有深刻的印象...
    • NK:
      Hilo的一體感好到讓我覺得當迷惘時就買這台。
      雖然前面有人提到它的Ultra hi-end / Ultra low-end聽不到,但混音時只要正中間清楚就好了。
      然後就是觸控面板很好操作。
    -------------------------------------------------------------------------------------

    關於AMÁRI的議論:
    • つくね:
      總之它的Low-end真的是異次元,太令我震撼了。
      可以清楚看見低頻,特別是在低頻中居然還能再讓我感覺出其中的高/中/低頻。
      空間感很接近我第一次聽到TAGO耳機的感覺,聲音像在腦袋深處擴散。
      神秘的Negative impedance很厲害,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但耳機的聲音會變成喇叭的聲音。
      我一直主張錢跟音質要越多越好,因為當你的東西等級越高、不就越容易降級嗎。
      譬如線材或卡帶隨身聽能降級聆聽、但反過來說要把規格或等級拉高卻非常困難。
      所以我現在的目標是買AMÁRI。
    • わろてっり:
      Over spec,聲音好過頭了。
      大概比Avid的MTRX的音色更好吧。
      從高到低都很亮眼,我很想試試把這台DA給Master Recorder。
      各種音樂類型都很適合,但這台太厲害了買不下手,因為它聲音好到讓我不敢買,無法駕馭。
    • マモル:
      雖然我認為音色精準非常重要,但這台的聲音應該說是色彩豐富還是拳拳到肉嗎...音樂聽起來非常鮮活。
      打個比方、RME音色給人的印象是精緻、無機感,而AMÁRI就感覺像是有血有肉的聲音,非常具有音樂性的聲音、非常有魅力。
      因為所有該有的功能它都具備、所以我覺得很夠用,這台是非常適合Mastering engineer的產品。
    • 小管:
      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音色。
      我一直以為新世代的音色應該是像RME ADI-2 Pro FS這類,但AMÁRI是完全不同領域。
      如果不擺在家裡聽看看我無法肯定,我非常在意它寬闊空間感在我的樂曲上會如何表現,明顯可以感覺縱深感跟左右感非常廣。
      無法評價...這台太厲害了。
    • 6st:
      對這台的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但我必須說這台的等級高到根本不應該出現在這次評測。
      這類別不太對吧,感覺這次評測不是它該亮相的場合。
      我認為AMÁRI很難駕馭,只是它跟Orion Studio Synergy Core差不多價位...讓我非常煩惱。
    • NK:
      AMÁRI的對手是100萬日幣等級的商用AD/DA。
      要是今天的評測有它無法取得壓倒性勝利的器材的話那才是問題,
      不過也可以反過來說:"哇、居然還有能跟AMÁRI對打的器材耶~"
      總之這台在Ultra hi-end / Ultra low-end的延展有壓倒性的差異。
      另外、價格設定很奇怪,它應該是定70~80萬日幣然後在100萬日幣級競爭才對,
      很明顯它不是30萬日幣等級的音質。
      (註:再次提醒這人跟Antelope有一腿、啊不、是有合作關係...)
    • つくね:
      耳機的聲音聽起來感覺不是L/R 180°而是360°,彷彿在腦海深處迴盪。
      明明用Sony CDR-900ST聽起來卻不是900ST的聲音。
    • 6st:
      900ST的聲音聽起來像喇叭出來的聲音。
      900ST就像變成完全不同的開放式耳機,那根本不是900ST的聲音。
      AMÁRI會把耳機變成相異的其他器材...
    • 廢話跳過不翻...
    ========================================================

    本篇重點:
    • Hilo用於混音 / 聆聽還有一定實力。
    • AMÁRI在這個價位找不到對手。
    • AMÁRI業配文~(笑)
     
    Last edited: 2019-10-25
  13.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QUOTE="聰明的木頭, .....至少RME日本Artist查不太到、除了上面提到的Goh Hotoda ...[/QUOTE]

    我不知道你從哪看到這樣的錯誤訊息
    我從2000年前後就認識 Goh 桑 ..
    一直持續是有連繫的朋友

    他在日本的studio 裡沒有RME 的產品
    也不是用Sequoia 作mastering..

    Goh 桑現在用 Antelope Ecplise 384 ad/da
    用wavelab 作mastering

    多數雜誌很多內容都是亂扯蛋
    不用太當一回事

    以上
     
  14.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RME日本代理商的文章,不是雜誌訪談,因為文章太多太長我就不翻譯了,如果您需要翻譯的話請告知章節與段落:
    如果您覺得日本代理商的文章不符事實,可以請GOH HOTODA向日本代理商提出修正。
    雖然說日本人做假資料也不是甚麼新聞,但畢竟是代理商官方發布的文章,所以我前面在貼文時就沒有再多加查證,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這幾篇文章不代表2019現在,至少從RME日本代理商的角度來說、GOH HOTODA曾經是他們的Artist--實際如何我不清楚。
     
    Last edited: 2019-10-25
  15.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第一
    文中的地點 跟本就不是Goh Hotoda 的studio
    Goh 桑大概就是被廠商邀請去試用作採訪罷了

    如果對Goh Hotoda 有興趣
    可以到這裡參考
    http://www.hotoda.com/

    此外
    Goh 桑的作品也報過 得過 金曲獎(28屆)
    不過他有錄有混
    但Mastering 是Bob Ludwig 作的

    以上
     
    已獲得hw005按 "讚"!
  16.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我了解廠商跟Artist的關係有時不一定真的有實際使用產品,但是既然官方說他是Artist,那我想這部分應該也得到當事人的默許,
    至少對外他就是、或曾是RME的Artist / User。
    如果與實際情況不符造成誤導、這部分要看RME日本代理商願不願意將舊文章刪除或加註解釋。
    我只是遺憾當連官方資料都不正確的話那就沒有幾個文章可以引用了。

    話說我突然想到類似的案件,
    Joe Satriani曾經當過Peavey的Artist,還出了一台JSX Head,不過他本人似乎從來沒有在Live上使用過...
    我在前面發文介紹他是RME user時有去他的網站確認他的作品裡有沒有松任谷由實的精選輯,不過很可惜他官網似乎沒有更新到這一張專輯。
     
    Last edited: 2019-10-27
  17.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18.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用來作 “耳機擴大器" 對我來說
    跟作Mastering 輸入輸出檔案用的 AD/DA
    是不ㄧ樣的事

    以上
     
    已獲得hw005按 "讚"!
  19.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Last edited: 2019-11-20
  20.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Motu M2 & M4
    M2 = 169.95 usd、M4 = 219.95,都在300美金以下,特色是...附Ableton Live 10 Lite...啥?
    雖然還是有附Digital Performer Lite,但自家的錄音介面還多附別家的DAW實在很奇怪呀...畢竟DP現在在DAW市占已經越來越少了...
    但價格還不錯,整體看起來像是2I2的進階版,而且麥克風前級有力多了~


     
    Last edited: 2019-11-14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