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 有無攝影同好?

本文由 掌門人2003-01-05 發表於 "網友影片、Youtube 轉貼" 討論區

  1.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由於消費機上個月摔壞,索性升級數位單眼。剛好我已有幾個 Nikon 鏡頭,故鎖定Nikon D70。

    前天剛拿回來,正在熟悉中,整體感覺不惡。
    解像力比高階消費機稍微好一點,但操作上方便許多。

    只是比較朋友用傳統 Hasselblad X-pan 拍風景的細緻畫質後,只能感嘆數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看看在路邊試拍花店的金毛菊。由於黃色渲染得很嚴重,用Photoshop 稍微調了一下。四周亮度調暗,最後再 sharpen:

    http://myweb.hinet.net/home7/upton/10'.jpg

    Lens:Nikkor AF50/1.8
    F22, 1/10

    這裡有調整monitor 的程式
     
  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雖然有點想拍,這半年來幾乎沒有拿起相機。只有前幾天到行天宮順便拍,但太久沒摸效果不是挺好。昨天剛好伴聽一場表演,能拍個幾張貼上來。

    以下這位小姐的歌唱天份相當高,或許以後出片會常看到。

    [​IMG]

    [​IMG]

    [​IMG]

    [​IMG]

    還在玩拍照的 monk 等有無新作?
     
  3. 大鬍子

    大鬍子 鼓版版工

    註冊日期:
    2002-10-24
    文章:
    5,122
    讚:
    0
    從裝潢看樣子是在河岸的表演。
    吉他手一個是夏令營的講師黃中岳兄。
    以這個場地推算,另一個吉他手只看到琴頭,猜想是阿邦。
    bass手用殺鬥司機的四弦琴,猜想是JEG的陳任佑。
    主唱似曾相識,不知是否是錄過一張原唱demo合輯,
    唱"無情的情書"那位小姐?
    掌門介紹一下吧。
     
  4. 星仔

    星仔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4-01-30
    文章:
    299
    讚:
    0
    Shawn 和老婆真是俊男美女啊~~
    看了真令人羨慕.....

    張掌門也是用D70~前鎮子玩了一下同事的D70
    差點就給他敗下去了....
    另外張掌門也快要回去了吧
    還沒約出來喝茶ㄋㄟ...
     
  5.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To:鬍子兄
    兄台眼力還真好,居然連什麼琴都猜得出。那左邊的 guitarist 是小弟高中同學 randy。

    To:星仔
    我用的可不是 D70 這麼好的相機,只是 Nikon 約兩年前的 CoolPix 4300 (4500? 我不太記得)。碰到暗的場所其實不太行,往往 noise 一堆。另外相機反應有點慢也常常錯過好鏡頭。不過我不打算短時內換相機,因這種東西永遠買不完,所以隨便用用即可。

    我再不到 3 星期又要雲游而去,可以再找一天來聊聊,看大家時間如何好否?上回去吃個日本料理還碰到你,也真是有緣。

    上次鬍子兄的 5000 CC 卷過期否?
     
  6.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上次去時帶了一部消費機Sanyo J1,按了幾張就放棄了。
    暗的場所什麼相機來拍都有noise,河岸的燈光用傳統底片push 後,顆粒也會很大。只是銀鹽感覺比較美。

    最近都拍女兒,外拍機會不多。這部D70 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已出借給朋友玩玩。

    這部除了連拍與白平衡有點不夠用,感覺很好。但這些要求已是另一個level配備了。
     
  7. 大鬍子

    大鬍子 鼓版版工

    註冊日期:
    2002-10-24
    文章:
    5,122
    讚:
    0
    星仔∼一個羨慕一個,羨慕不完啦。
    我看你帶去河岸的妹妹也都是美女,我也很羨慕,哈哈哈哈。

    掌門∼雖然我是鼓手,但我也算是琴狂。
    這次練團室與器材弄好後,以後有閒錢就要收集吉他跟bass了。
    希望將來能跟員外一較高下,嘿...

    那個印地安招待卷到八月十日截止,除了5000 cc生啤酒還有兩道菜。
    我們找一天把他用掉吧,不然浪費就可惜了。
     
  8. 阿隆

    阿隆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1-19
    文章:
    40
    讚:
    0
    喔~~原來吉它手是RANDY~
    曾經在河岸看過他一場擔任LISA演出的樂手~
    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那段空心吉它~令人屏息~

    嗯~~看了好多大家PO的照片,很精彩~~下回有機會希望能PO一些自己拍的照片~
     
  9. Jeff

    Jeff 吉他版主

    註冊日期:
    2001-09-01
    文章:
    1,024
    讚:
    0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
    --------

    Photographer Cartier-Bresson dies [BBC]

    Henri Cartier-Bresso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photographers, died at the age of 95 on Monday, news agencies reported on Wednesday. Friends said the photographer, who became known for his ground-breaking street photography, died in the southern town of l'Isle-sur-la-Sorgue. He was buried in a private ceremony in the town, reports said. The publicity-shy photographer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Magnum picture agency in 1947.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ioneers of photojournalism, his pictures now hang in art galleries around the world.

    Friend and fellow photographer, Lord Snowdon, paid tribute to him on Wednesday. "He was brilliant, I will miss him very much," he told BBC News 24. "I don't think he'd like his work to be called art, he would like to be remembered as an anonymous figure. His books record moments that can't be captured again."

    Born in 1908 in Chanteloup, near Paris, Cartier-Bresson initially studied art before taking to photography in the 1930s. He helped transform what had been regarded as little more than a
    gentlemanly hobby into a bona fide profession. He also coined the phrase "decisive moment" in photography, referring to the split second of timing that helped transform a picture into an iconic image. He called it "the simultaneous recognition, in a fraction of a secon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n event as well as the precise organisation of forms which give that event its proper expression"

    He was a student of Surrealist art befo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In 1931 he moved to Africa, where he lived as a hunter for a year. On his return to Paris he revolutionised street photography with his images taken with the Leica rangefinder, the first 35mm camera. He worked across Europe, but in 1940 was imprisoned by the Germans after the occupation of France. He escaped three years later and witnessed the liberation of Paris.
     
  10. Jeff

    Jeff 吉他版主

    註冊日期:
    2001-09-01
    文章:
    1,024
    讚:
    0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11/life/article-2.htm
    ------

    布列松的遺產 /張世倫

      被外界封為當代攝影大師的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已於月初逝世,享年九十五歲。布列松早年親歷二次大戰等世界大事,並與其他攝影記者共同創立馬格南攝影通訊社,其精準、考究的黑白攝影構圖,為他贏得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 椓飽F訃文中,不少國外媒體都稱他為「新聞攝影」之父。

     布列松最為攝影愛好者所稱道處,是其街頭快照及捕捉瞬間的能力。他最有名的文章〈決定性的瞬間〉中,開宗明義的提到「There is nothing in this world without a decisive moment」。而攝影者的職責及美學宗旨,就是去捕捉這「決定性的瞬間」,無疑地,學過繪畫的他,正是箇中好手。

     布列松的攝影傳奇,除了歸功於他的才能與視野,很大部分也倚賴於傳播科技的發展。他崛起的時代,正好遇上了輕便且易於攜帶的135規格相機發明,布列松等勤奮的攝影家,因此可帶著相機,遨遊四 ,隨機採訪。這段新聞攝影的黃金時期,一直到了一九五七年左右,電視開始大量普及後,才告結束。而一九六六年,布列松便已經退出馬格南通訊社,逐漸遠離攝影,醉心於童年的最愛:繪畫。

     回頭去看布列松著名的〈決定性的瞬間〉 一文,不難發現有著繪畫背景的布列松,最關心的還是構圖、美學、色彩、線條等形式上的技術,及如何在瞬間達到這些要素在畫面上的平衡。在這種美學觀影響下,「真實」的本質彷彿就會在這靈光乍現 的片刻,以「瞬間」的形式被呈現出來。

     但是,任何對「真實」的展示,其實都不過是一種對「真實」的「再現」(representation)罷了,何以這種瞬間的凍結,就能較具有宣稱「真實」的正當性?畢竟單純、孤離的「片刻」本身,並不會讓 我們對照片背後的社會與政治脈絡,有更多理解。再者,過度著迷於追求「決定性的瞬間」,也很容易讓攝影者淪為追求花稍的技匠。

     另外,布列松形象式的攝影者,其實非常類似哲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fleanur)概念,行路天涯,有著他自己的節奏與步伐,並且「……以為自己可以一眼看穿人潮中的路人的外表,洞察他的內心深處的每一縐褶,將他定型歸類」。然而,這種試 炷榆說u決定性瞬間」的「漫遊者」,也很容易變成自命閒適、浮光掠影,走馬看花的旁觀者,既不勤勉,也不深入,更無觀點,淪為一個相機器材玩家。喜歡拿布列松傳奇當廣告的德國萊卡 (Leica)相機,價格極度昂貴,便非常偏愛在廣告中營造這種「理想攝影者」的形象,當作宣傳手段。

     這些,或許都不是布列松的問題,但隨著他的遺產(legacy)與典範傳遍全球,變成攝影的一門顯學,也就讓人不得不去反思:攝影,是否還有別的可能。不過,或許在外拍美女及沙龍攝影盛行的台灣, 這樣的典範都尚屬特殊,我們也就還沒能走出布列松的影響之下,另窺途徑。

     不過我更好奇的是,在傳播科技不斷演進的今天,135底片相機也將成為昨日黃花,數位相機顯然將成為未來主流。數位攝影講求連拍、不喜歡就刪、可用軟體修正且不需底片的特色,在未來又將產生什 羆邞瑭芘梬P影像風格?什麼樣的創作者,在未來這種傳播科技與時代的脈絡下,還能被世人認定為所謂的影像大師?
     
  11. hua

    hu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28
    文章:
    857
    讚:
    1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但是,任何對「真實」的展示,其實都不過是一種對「真實」的「再現」(representation)罷了,何以這種瞬間的凍結,就能較具有宣稱「真實」的正當性?畢竟單純、孤離的「片刻」本身,並不會讓我 們對照片背後的社會與政治脈絡,有更多理解。再者,過度著迷於追求「決定性的瞬間」,也很容易讓攝影者淪為追求花稍的技匠。 </font>[/QUOTE]但是構成一個真實及跟它背後的脈絡產生意義, 也是詮釋出來的吧, 攝影者透過鏡頭, 在捕捉時的一瞬間, 腦裡早運作了他要詮釋的這個東西, 鏡頭跟影像也只是他想要詮釋的"「再現」(representation)", 當然照片不能讓我們窺出背後脈絡的全貌, 但從中觀察也是有跡可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有什麼藝術是可以讓人窺得全面呢?以音樂來說, 它算比攝影更抽象, 因為它只有聲音沒有明確的形體影像, 要從中聽出背後的脈絡, 可能要跟個人的經驗及進行聯想, 才能聽出什麼, 影像呈現的東西, 應該是比音樂較容易被呈現及詮釋...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不過我更好奇的是,在傳播科技不斷演進的今天,135底片相機也將成為昨日黃花,數位相機顯然將成為未來主流。數位攝影講求連拍、不喜歡就刪、可用軟體修正且不需底片的特色,在未來又將產生什?羆 邞瑭芘梬P影像風格?什麼樣的創作者,在未來這種傳播科技與時代的脈絡下,還能被世人認定為所謂的影像大師? </font>[/QUOTE]我猜能被稱為大師的, 一定是他"本質"上跟別人有所不同, 雖然科技衝擊人類文化各層面, 工具與人類的感性交互影響, 但最終的發展好像回歸人本人性才容易有共鳴, 重要也是看個人怎樣看待科技這樣的技術?工具??or......
     
  12. julian

    julia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26
    文章:
    1,124
    讚:
    0
    就連新聞也無法避免主觀意識的成分,更遑論藝術。

    良好的取材再加上巧妙的包裝,
    有人sell他的媚俗獲取金錢,
    有人sell他的意念獲取名聲或自我肯定,
    在這過程當中,「真實」究竟還會剩下多少考量的比重?

    所以我覺得太在意是否完全真實,是一種偏執 的想法。
     
  13.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以前看過公視布列松的電視專輯(最近有重播),印象中他在後期對相機這種工具並不是很滿意。換言之,“決定的瞬間”不足以表達他藝術上的企圖。連續的影像是更適當的工具,後來便轉戰電影的製作 。

    攝影本來就是斷章取義。在有動機後,經適當等待,按下快門。只是可流傳後世的傑作通常不這樣簡單。除了要有適當的時空與熟捻的拍攝技巧,人文、藝術素養更是重要。我們充其量只是做紀錄的工作, 或者是玩相機。

    為了得到好作品,有人等光線、有人等色溫、有人等適當的表情....。我覺得皆符合“決定的瞬間”。數位連拍或邊拍邊刪,對於攝影來說,並不是新意,因為傳統上早就這樣做了。不同的是,傳統是拍了 幾十卷底片再過濾。現在數位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對於用心的人,還是會專注於每一格的拍攝。

    女兒她娘,一個禮拜可以拍滿一片CD。我已開始擔心以後轉換格式的問題。
     
  14. hua

    hu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28
    文章:
    857
    讚:
    1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為了得到好作品,有人等光線、有人等色溫、有人等適當的表情....。我覺得皆符合“決定的瞬間”。 </font>[/QUOTE]是喔, 這麼長的時間也算"決定的瞬間", 印象中以前有個"等待的"作品, 曾產生了倫理道德的爭議性...http://www.fotografya.gen.tr/issue-12/fotoetik/etikdata/pulitzer.JPG

    不過連續性的影像, 涉及的層面又更廣, 對於詮釋又佔更大的部分, 我到覺得決定的瞬間雖然不夠完整, 但短時間的激發, 是較直接的情感....
     
  15. weiss

    wei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02
    文章:
    278
    讚:
    0
    我覺得所謂決定性的瞬間主觀意識會比連續性的拍攝強, 不管是哪種, 在真實中取景時都已涉入個人對這個景物的個人詮釋解讀, 尤其是close up鏡頭, 更是主觀, 像侯孝賢式的取鏡方式就比較客觀些, 因為他是拉個大景, 呈現出時地空間, 讓裡面流動的人事物自己去詮釋事件. 為什麼同樣是決定性瞬間, 有人拍出來就被稱為是大師? 原因在於他所切入的角度是否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鳴? 畫面能呈現出他想要的故事

    記得很久以前跟一位業界朋友討論錄音是不是藝術, 在他的觀念裡, 錄音根本談不上是藝術, 剪接才是藝術....跟這個問題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16.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Hua 妹貼的那張等待的作者,聽說已受不了良心譴責而自殺了。畫面寫實又殘忍....

    貼兩張這位大師的作品。
    他習慣選好景、架好相機,等待適當的時機按快門。決定瞬間大概是這意思。

    [​IMG]

    [​IMG]

    關於布列松的構圖,有人拿來闡述3:2 之於 35mm 膠捲的取景法,文章不長,有興趣可看看。

    http://fotogenetic.dearingfilm.com/golden_rectangle.html

    "當代導演" 岩石99 兄應該出來給大家上上課吧?
     
  17. weiss

    wei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02
    文章:
    278
    讚:
    0
    看到那張照想起兩件事
    1. 八掌溪事件
    有句話說新聞是嗜血的, 哪裡有血腥味, 新聞記者就往哪裡去. 當初電視一直播那幾個人被大水沖走的畫面, 責罵救援單位來的太慢時, 我心裡想著的是: 你們這些SNG怎不把車上的BNC纜線丟下去救人, 少說那cable也有幾十米吧! 圍觀的人怎不趕快幫幫忙, 就只會看熱鬧

    2. 學生時代時曾參加個原住民夏令營, 當時是抱著學習 記錄文化的心情去的, 就隨身拎著我的相機. 最後一天他們要殺豬慶祝, 一早我看著一隻可愛的豬被綁在柱子旁, 愛好動物的我開始緊張了起來, 真想偷放它走, 後來時間到了, 原住民磨刀霍霍向小豬, 最怕血的我居然拿起相機跑到旁邊去拍$%@*?聽著小豬的哀嚎, 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但就是一種記錄的責任讓我拿著相機拍拍拍, 當時真是體會了"新聞是嗜血的"這句話, 從此不敢往這方面發展,怕自己也變成一個超然卻無血無淚的旁觀者.....
     
  18. 大鬍子

    大鬍子 鼓版版工

    註冊日期:
    2002-10-24
    文章:
    5,122
    讚:
    0
    hua轉貼的那張照片讓我感到一種很可怕又無奈的感覺...恐懼的總和。
     
  19.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Canon 新武器20D,10D 的升級版。

    連拍5fps,8 MB解析度。用Raw+large JPG 每個檔達 10MB。用1G CF card 只能拍100 張。

    click here
     
  20. Paul_Yan

    Paul_Ya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8-16
    文章:
    95
    讚:
    0
    I'm flattered, Shawn.
    Thanks for the compliment!
    I believe you'll take even better pictures than mine with a little practice. Photography is just like guitar playing...the more you do it, the better you're at it.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同樣的價錢買別款好像還能搭配很多其他東西? 而且, 鏡頭是fixed的? </font>[/QUOTE]Good point!
    As much as I love analog Leica cameras (I have a Leica Minilux and have been drooling over an R-8), and that their lenses are like super-fine guitar pickups that capture rich sonic colours and details, I honestly don't encourage spending that much on a didgital camera. Like you said, the same money can get you a good one including a few interchangeable lenses and accessories.

    Or better yet, get a good Canon or Nikon for almost half the price and save the money for another guitar!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