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做的MIDI很"MIDI" ???

本文由 [] JEM.ZAX []2003-02-16 發表於 "MIDI、編曲精華" 討論區

  1. [] JEM.ZAX []

    [] JEM.ZAX []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2-03
    文章:
    2,063
    讚:
    1
    請問各位編曲時,如何讓歌曲較"人性化"??

    我想試著做編曲..但錄成Wav後還是很機械,很死...

    是不是絕對不要用Quantize呢???

    如果各位不介意聽聽,我再把網址放上..

    謝謝你..
     
  2. CrazyJazz

    CrazyJazz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7-31
    文章:
    452
    讚:
    0
    一言難盡啦
    總之,少用quantize多練琴
    多研究其他樂器的手法.
    想要編曲不一定要能play很多樂器,但一定要"懂"很多樂器.
     
  3. hua

    hu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28
    文章:
    857
    讚:
    1
    有點像一分錢一分貨.....

    你的功力可以從你做過多少作品中聽出來,
    想辦法繼續試吧!作久了就ok....不必擔心。

    不過彈奏訓練很重要,也省得極度仰賴quantize...
     
    已獲得yyt.tommo按 "讚"!
  4. EricHiLL^_^

    EricHiLL^_^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10
    文章:
    356
    讚:
    2
    基本上, 我認為是否使用量化去矯正節拍並不是造成音樂太過於機械化的原因呢...而實際上, 小弟我也常用量化, 甚至, 幾乎我在每一首曲子裡大約都有九成以上都有使用到量化來矯正節拍哩!(但我也並不否認, 原本我的節拍已經可以說是彈得很精準囉! 不才小弟我苦練20多年的鋼琴琴技起碼勉強在技巧上的掌控能力上還說得過去...@_@a)

    量化, 其實也有很多不同層面上的要求, 從1/4~1/32, 1/3~1/24...不同的精細度裡頭的要求層度自然是不能夠一概而論的. 若您彈奏出要求精細度為1/32的音符, 但卻用1/4的格式去量化...那可想而知, 整個樂曲不是面目全非了嗎? 那豈不毀了?! 若要比較不小心彈跑拍所造成的"技術性不精確", 和"技巧性控制上"想要彈在很細微的切分音符上所造成的聽覺錯覺美感, 在認知的層度和深度上應該是有一段差距的. 但其實也不乏許多人往往偏向把音樂的"人性化"歸類於前者所造就的一些特質, 這樣的說法雖然並不能說是錯誤的, 但是若要討論其所立基的論點大前提上(技巧性控制上的自主性要求), 分析起來便不能夠說是完全正確或是甚為謹慎的.

    若聆聽許多使用MIDI所編出來很好的作品, 其實也使用許多量化的節拍矯正. 有些古典鋼琴演奏曲甚至在節拍上幾乎是完全精準的, 那這又要如何去解釋呢? 難道精準是降低音樂性的罪魁禍首? 事實上, 跑拍也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也不見得能夠增加多少音樂性. 許多的樂曲演奏其實都一樣是很要求節拍的精準的(就算是現場的演奏會也是一樣地強調節拍穩定的重要). 重點是在於彈奏上的力度張力變化, 以及拍子及節奏的"輕重音"落點和"正反拍"自由表現的掌控. 而這些東西都是音樂"歌唱性"上很重要的一些構成因素.

    當然編曲上或彈奏時的技巧也有包括類似漸強或漸弱, 或者是節奏上的靈巧或機動性的一些東西在裡頭. 音和音之間所呈現出來的些微音量變化和落差, 對於音樂的歌唱性上, 會產生出數種不同的質感以及聽覺上的張力變化, 也是有很微妙的作用和效果的, 其重要性不可小覷喔! 然而, 若是一板一眼, 硬梆梆的彈奏或缺乏彈性的彈奏音色, 會造成聽覺上的張力度起伏變化不大, 或者是彈奏時的技巧生澀生硬, 使得質感不夠細膩也會使得音樂的歌唱性上大打折扣...這樣所編出來的樂曲, 自然是好聽不到那兒去. 然而, 全然歸咎於量化上的使用,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點難免有點過於偏頗了.

    除此以外, 要編出好的MIDI作品, 也必須盡量去熟稔並且分析各種樂器的演奏個性, 以及其在聲部上的對位及使用. 基本上, 像是鍵盤樂器, Brass, Strings, 或是像Bass這些樂器演奏的特性, 我個人認為都是很重要也必須去了解的.

    想要使MIDI更"人性化", 那麼, 仔細地去分析各個樂器的演奏特性, 是更需要多多地去揣摩和學習的.

    P.S. 許多的樂曲演奏其實都是很要求節拍的精準的, 或許, 某些演奏風格可能會故意"強調"一些個人的色彩而在落拍上造成一些"不精準"的表現. 不過, 這可能在流行音樂上的應用並不是那樣地深刻吧! 至於在節拍上, 諸如交響樂上的編曲常利用節拍的快慢起伏來控制樂曲張力的手法, 則是更需要多多地揣摩和學習的一門學問了.
     
    已獲得Ray-Huang按 "讚"!
  5. CrazyJazz

    CrazyJazz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7-31
    文章:
    452
    讚:
    0
    EricHill兄分析得很精闢呀,都是我想說的.哈哈!!
     
  6. EricHiLL^_^

    EricHiLL^_^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9-10
    文章:
    356
    讚:
    2
    To CrazyJazz:
    哪裡, 前輩您過獎了, 尚有闕漏或錯誤, 應該還是有許多可以補充的吧...

    又P.S. 在此忍不住想要分享一個例子. 若撇去音高所造成的旋律性以及歌唱性問題, 其實也有一些纯節奏性和力度上的控制, 其所造成的音樂表現特性也是很值得去討論分析的. 就像是---鼓

    幾年前我在練Omar哈金的"Express YourSelf"那本鼓Solo教材時, 深深地感受到Hakim的拍子律動在自然起伏中卻又十分地精準無比.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 儘管是在十分複雜的多連音和切分音符中, Hakim仍然是保持著自然順暢而又十分"精準的呼吸". 若各位鼓手先進們熟悉Hakim的話, 或許應該不難體會我何以會用"精準的呼吸"這幾個字來形容這種感覺. 為了分析這些"呼吸"的方式, 一開始我抱著嘗試的心態用Roland的PMA-5把書中譜例的Solo grooves和CD中所抓到的音符, 一個一個音符用光筆Key進去. 最後, 我赫然發現, 其"呼吸自然感"的來源並不是在於節奏的快慢轉變或不精確(如同先前所提到的, 其複雜的拍子轉換處理是極為精準無比的) 其中, 大鼓有大鼓的輕重音呼吸; 而小鼓的呼吸更是靈魂的主幹; hi-hat也有它自己的呼吸; China, crash, ride也都各自有著自己的呼吸!

    我把這些呼吸分別以八種力度(因為Roland的PMA-5只有八種力度解析)呈現出一些不同的質感變化. 其中最難的是小鼓技巧中輪鼓碎音的使用. 我發現從最細微的音量到最強的音量變化, 僅僅是相連而緻密的幾個音, 竟然可以把同樣的音色產生如此巨大的表情變化(從一般聽覺上所認定的綿密輪鼓, 到連續的機關槍掃射...碰碰磅磅噠噠...). 而大鼓也因輕重音的使用而表現出更為跳躍性的聽覺感受! 請注意了, 節拍是完全精準的並且一毫也不差的咧! 從七連音, 六連音, 五連音, 四連音的倍數去格式化地分析它, 絕對是精準的(因為我是用key in的)! 況且, 這些節奏上的節拍愈是精準區隔, 可以說愈是好聽; 但若是節拍特性區隔不出來, 或是因為節拍不準而沒有精細的區別, 整個節奏的流動和律動感也就跟著就消失或大打折扣了!!!

    後來, 我把編好的這些東西拿去給一些朋友聽, 他們幾乎都嚇了一跳, 甚至也不敢相信這是Key in下所編出來的產物(however, to see is to believe!!!) 甚至, 我們也認為, 相較之下, 這樣的分析下的產物也已經可以傳達出原本示範曲錄音中的八, 九成水準(或自然度), 著實也是令人料想不到的吧...況且若叫我用打的, 不僅很吃力, 而且有些地方也還真的是沒辦法打到區隔那麼精準的連音和切音程度哩!

    經過那一次的分析, 讓我更加深刻地去思考節奏樂器上所呈現出的一些力度質感, 和一些張力特質的表現手法. 分析其力度的解析方法也間接提升了我在編節奏樂器上的表現空間和張力. 說實在, 從高中學鼓開始也打了快十年了, 許多老師都是在講技巧和節奏要怎麼打, 卻很少有提到改變音色張力表情的元素到底在哪裡, 若說Omar才是我真正的啟蒙導師, 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而且在聆聽許多音樂作品之後, 我也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鼓的節奏不穩定(技巧經驗上不足的), 以及音色力度在質感呈現使用上不夠細膩和豐富的東西, 還真的是好聽不起來的. 而且, 有時候人為打的東西, 真的是比機器還要更機械化咧!(若不考慮節拍打不準的話)
     
    已獲得Ray-Huang按 "讚"!
  7. HowardTay

    HowardTa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1-30
    文章:
    376
    讚:
    1
    上篇說的真是太精采了...完全同意!!!

    我是Engineer,也做一些DEMO編曲,提供一些意見!

    各種樂器的音頻分佈,樂器之間的表情,樂器的Balance...等,均會影響到曲子的!
    站在Engineer的角度,原發表人的問題,如果在原始音色的音質尚可的狀況下,將原樂器編制分軌,細調個樂器間的頻率分配,再推一下表情,應該是還有補救的可能性的!!!
     
  8. yyt.tommo

    yyt.tommo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9-10-03
    文章:
    5
    讚:
    0
    其實真的就是多練琴跟多感受而已 感受音樂的整個groove and flow自然而然就會有感覺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