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 個 唱 片 人 的 省 思 ............

本文由 miumiu2002-05-05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 討論區

  1. miumiu

    miumiu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1-28
    文章:
    1
    讚:
    0
    一 個 唱 片 人 的 省 思 ............

    我從事唱片業已近二十年, 看盡台灣唱片市場百態. 從林慧萍看到孫燕芝, 從投機者樂團看到新好男孩合唱團, 從12"LP看到5"CD, 從五大國際廠牌的代理制之前看到現在以分公司型式經營台灣市場, 也從唱片行老板專業,純真的經營態度看到現在紅配綠的市場亂象., 更從中廣,美軍電台看到現在多如牛毛,不擇手段拼死求生的媒體生態 ! 我待過本土大唱片公司, 國際代理商, 國際分公司, 甚至獨立廠牌中小型唱片公司, 看透每一種唱片公司的文化,制度與經營方式.

    是的! 我認為盜版該遭討伐 (即令二十幾年前我的副業是幫B版業者錄製盤式工作母帶), 我也不認為消費者以購買盜版作為抵制正版的理由是對的., 而在控訴盜版的同時, 身為唱片人的一份子, 我寧可先反省自己, 到底我們作錯了什麼? 導致今天這般進退失據的荒唐局面 ?

    我記得數年前, 在製作西洋流行精選輯時, 最痛恨的就是三番兩次的炒冷飯, 同一首曲子竟能重複出現在數張不同的精選輯內! 而不是花心思為樂迷挖掘旋律優美的曲子, 只要改個標題,換套包裝, 餵消費者什麼, 他們就得吃什麼 !? 這種作法背後支撐的理由是 "它是xx汽車廣告曲","沒有名氣的歌怕消費者不買",........ 等等似是而非的商業考量., 久而久之, 消費者聽的,永遠是那幾首歌 !
    就如消費者詬病國語唱片頻換包裝, 一曲數版的惡習, 這幾年發行西洋專輯何嘗不是如此 ? 只要好賣, 什麼"贈品版","簽名版","銘謝版","終結版"...... 隨便加首曲子,換個包裝, 一古腦往市場塞!
    而本土歌手資質優秀,一炮而紅的, 兩三個月出一張專輯, 配合動輒千萬的宣導預算,強力的媒體炒作, 逐月提高的業績政策, 迫使製作人硬塞爛歌濫竽充數, 終致在很短時間內把歌手作死作爛 !

    為何會如此? 很簡單! 唱片公司開銷越來越龐大, 唱片人領慣了高薪, 歌手認為事業生命期不長, 能撈就快撈,........... , 大部份唱片人已忘了當初進入這行業是懷抱了何等熾烈的興趣與理想, 我們面對消費者的責難, 只覺不平與委屈, 答辯 "身不由己","環境使然"., 卻忘了自己竟是始作俑者 !!!

    的確 ! 現在的唱片人經營得很辛苦, 公司裁員,減薪, 甚至關門大吉., 歌手們向歌迷吶喊 :"再不支持我們, 我們就將餓死! 你們再無好歌可聽 !", 老板面對"不花穩死, 花了不一定活"的高額廣告費, 和抵死不願調降版稅共體時艱的藝人,經紀人., 還有亂得毫無章法可循的經銷體系,........ , 唱片業者的辛酸無奈實非他人可體認. 我們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整船人, 認為業者與歌手都是爛人, 市場上充斥的都是爛歌., 這麼多年來, 唱片人貢獻給樂迷們的好歌並不算少, 我們的汗水也曾撫慰了萬千孤寂落漠的心靈 !!!!

    老實說, 此刻的我不禁懷念起二,三十年前的唱片市場, 那時候的唱片發行沒多少宣傳預算, 頂多印些海報貼唱片行, 消費者能得到的音樂資訊不是來自電台播歌, 就是窩在唱片行翻翻弄弄, 專注的,是歌, 而非人., 那時候, 好歌永不寂寞, 樂迷們經由此養成實事求是,判別歌曲的能力.
    這些樂迷, 有一部份人,正是現今站在管理階層的唱片人 ! 但, 他們遺忘了前輩是如何激發他們的音樂觸覺, 而他們又該如何提攜後輩?! 如今, 他們見到的, 只是更優的報酬, 更高的業績(很多是被國外總公司逼的), 這麼多年下來, 在他們有意無意的炒作下, 年輕一輩的消費者只知感官性地隨著電子媒體起舞, 早已喪失判別音樂優劣的能力, 這不只發生在音樂產品上, 也反映在所有消費性商品上 !

    我們常感嘆Deep Purple的音樂在韓國,菲律賓等地仍熱賣, Santana的演唱會在日本賣到一票難求., 但這些音樂在台灣猶如市場毒藥 ! (除非他們的歌被最佳女主角相中, 或被第七感生死戀拿去當主題曲)..... , 我們早已警覺到 ! -------- 台灣的音樂市場出現嚴重的斷層 !

    但, 我們可曾想過, 我們該負大部份的責任 ? 我們可願腳踏實地,力圖改善 ?

    --------------------------------------------------------------------------

    或許有人會說 " 時代,潮流今非昔比", "都快活不下去了, 還扯這些空泛論調 !", "醒醒吧! 這是一個商業的e世代 !" ................. , 或許吧 ! 或許我落伍了 ! 我錯了 !

    但我非常確定 -------- 不改, 我們是死定了 !!!!!! ----------------- bruce.
     
  2. 威威

    威威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8
    文章:
    203
    讚:
    0
    我有點想哭~~~~~很感人!
     
  3. eMerson

    eMerso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21
    文章:
    252
    讚:
    0
    我也來貼一下這個王明輝說過的

    ^^^^^^^^^^^^^^^^^^^^^^^^^^^^^^^^^^^

    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

    從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結構談MP3的正當性

    節選自演講:「光明路上的搖滾」1999/12/30 世新社發所
    謄稿:王雅莉
    整理:陳信行


    音樂創作是一回事,但是音樂要被變成唱片的時候,你就必須要涉及到
    量化的問題,涉及到量化的問題,其實大概就躲不掉商品化的過程。台灣
    唱片界這幾年是變本加厲,他們從商品化已經進步到贈品化,賣一張CD可
    以送好多東西。商品過程或許是我們必須忍痛忍痛接受的,可是,其實我
    們真正面對的是什麼呢,我們真正面對的是,從創造、複製、到流通這個
    三環節的過程裡面,被壟斷、被扭曲的一些狀態。
    去年TVBS要作一個禁歌專題,禁歌專題就是被禁調的歌的專題,問我說
    :解嚴之後,國民黨政府官方的唱片的審查制度已經取消了,像你們這一
    類的這個創作者是不是比較輕鬆一點?我說,沒有啊。我說,我從來不覺
    得有啊,因為審查制度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啊。將來恐怕也不會消失啊。我
    的解釋是這樣:以前的審查單位是官方的,他們的審查尺度是政治的、道
    德的。而在審查的時候通常是自由心證,漫無標準。審查小組的音樂素養
    ,文學品質都不夠好。所以我們這些創作人稍微動一點手腳,他們糊塗了
    ,就蒙混過關了。
    可是現在的審查單位是誰呢?現在的審查單位是資本家的代理人,現在
    的審查尺度是什麼呢?是銷售數字跟金錢!這些資本家的代理人每一個都
    是菁英份子,學有所成,有證有據,你很難蒙混過關。像我們這一類的創
    作者,會失去更大的創作自由。

    那資本家的代理人是誰呢?我想至少有三個吧。

    第一個就是MBA,那些搞企管,我不是說企管怎麼樣,但是唱片業的MBA
    就是這回事。90年到96年在唱片界有一個很大的現象,就是MBA出現了。
    怎麼說呢?十年以前的台灣,是音樂人在做唱片,沒有幾個MBA。很多唱
    片公司都是傳統型的經營者。在這樣一個狀態底下,音樂創作者跟經營者
    之間的對立在哪裡?其實只是在音樂風格上的認知差異而已,是主流和非
    主流音樂如此而已。
    可是,到1990年以後呢,國際五大全體到齊,做唱片的人不再是音樂人
    ,是MBA。MBA出身的人是用電腦在做唱片,可是他們不搞電子音樂。MBA
    們根據他們的行銷部門以及市場報告在擬定製片政策跟企畫。所以音樂人
    在唱片出版上其實已經失去了主導權,任何大公司的唱片製作部門,都只
    是變成生產線上的監工而已,就是不談創造,不談創作的。國際五大靠著
    財力雄厚,運用所謂的跨區域連鎖經營的策略,來霸佔市場。跨區域連鎖
    經營,不只是台北台中、美國台灣,是日本、歐洲、亞洲、美洲,這樣的
    一個個區塊的跨區經營的策略,這跟後來西方不斷在提的全球化,我覺得
    是有關係的。在這樣的狀態下,音樂創作者跟經營者之間的對立面,就已
    經不是音樂上的認知差異問題了。創作者面對的是什麼呢?是資本主義結
    構性的強大體制。
    第二個資本家的代理人是KTV,年輕人很喜歡的。以前的KTV是傳統經營
    的,就是分散經營的,可是在1990年到1996年當中,KTV這個行業經過大
    轉折,以往的傳統經營,單打獨鬥的KTV經過整合以後,只留下了幾家大
    型連鎖店,而這些大型連鎖店的KTV也納入了唱片工業的產銷結構之中。
    這個結構一確立KTV居然可以成為唱片公司用來測試市場跟引導市場品味
    的工具,然後反過來指導音樂創作者,這也難怪我們後來在台灣聽到的音
    樂中是,那種屬於耳朵的音樂越來越少。在唱片公司裡面開製作會議的時
    候,在挑選歌的時候,常常不是企畫就是老闆會提出說:這個歌KTV能唱
    嗎?不能唱的歌是不會被選進去的,所以,屬於耳朵的歌是不會被選進去
    的。

    資本家的代理人的第三號代理人是什麼?是電子媒體。

    我們以前常常在說三台囉哩囉唆的,解開國營的限制之後,民營的電視
    台就很多了。可是問題就是電子傳媒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財團化出現了
    。他們也納入了唱片工業的產銷結構之中。變成了一個製造虛構世界的第
    一高手。它可以壟斷市場,可以炒作音樂的品味。請問小燕家族加飛碟電
    台加TVBS可以影響到哪裡?很清楚嘛。

    這就是台灣流行音樂產銷結構的狀況,那在這樣的產銷結構下,你做了
    什麼?

    你花了三百塊錢去買一張CD,其中有百分之三十,大約一百塊,是替唱
    片公司代付給電子媒體的。其中的另外百分之三十,是替唱片公司付掉它
    的管銷成本,這一百塊裡面,有二十五塊到三十塊是用來養那些不斷在設
    計你的MBA跟他的同夥人。你知道現在頂尖唱片公司的MBA月薪多少?三十
    萬起薪,最高大概可以到五十,一個月五十萬。然後,有轎車,有司機。
    然後,這樣下來被分配掉以後,真正被分配在音樂上的只有百分之十五到
    二十。

    而他們所謂的分配到音樂上的這些錢,所分配給的要做的音樂是什麼音
    樂呢?是他們所指導的,通過他們審查的。

    在這樣的整個大的剝削架構之下,我們的對策到底是什麼?我個人也搞
    不清楚,我沒有答案。因為我不知道大時代的齒輪壓過我們之後會留下什
    麼痕跡。那我想我們能做的呢,大概就是要盡量保持清醒,要非常清醒的
    置外於這個環狀的剝削結構,盡量不要變成共犯,因為,我覺得在二十一
    世紀,人的最大的課題是你可能沒有辦法不成為共犯。

    MP3已經出現了,他們對不對。我是非常高興的。我不覺得非法下載是
    不道德的。

    非法的概念是他們提的,法是他們立的,我們今天講所謂的著作權、智
    慧財產權這個概念從哪裡來的?它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利益延伸與擴張,它
    的基礎倒底是不是我們可以完全認同的?西方超強國不是一向說地球上所
    有的東西都應該大家分享嗎?這個人間的好東西不是大家都可以共用嗎?
    那你憑什麼就要大一點,就要收大錢?我不是鼓勵大補帖啦,但是大補帖
    也有造福人群的一面。

    其實對抗資本主義最好的態度就是不合作。不跟他合作,就這樣子。你
    搞什麼出來我就搞你一下啊。而且盜版其實蠻有用的,像我們這個年紀我
    們都經歷過那種唱片盜版時期。我如果現在認為自己還很懂音樂,還涉獵
    過很多音樂,其實是盜版時期給我很大的幫忙。因為那個時候的唱片多便
    宜啊,連那種最冷門的東西都可以出版,所以不怕買不到。現在不是啊,
    我以前在唱片公司工作的時候我是做代理版的,賣label的。我那個時候
    一邊做一邊感慨,把唱片代理化以後,一張唱片突然變成三百塊,你要這
    些年輕人拿什麼去買啊?怎麼去找那些營養啊?如果那些東西裡面有部份
    是有營養的話。
    我有一些朋友做了一件很好的事,就香港的黑鳥樂團。他們的唱片總會
    有一句話是,歡迎你轉copy,如果你買不起的話。
     
  4. David

    David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27
    文章:
    22
    讚:
    0
    嗯.....真是很感人肺府,真是一點也不錯.
    我們真當想想這個問題.......
     
  5. TSquare

    TSquare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6
    文章:
    71
    讚:
    0
    可不可以請問miumiu,那篇文章裡說的唱片人是誰呢?
    的確值得大家想想!
     
  6. 39

    39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6-06
    文章:
    142
    讚:
    0
    台灣的唱片我幾乎不聽~~
    像我的cd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國外的~~
    現在國內有那些人出唱片我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這麼做是太偏激!太崇洋了~~
    但事實就是這樣ㄚ
     
  7. Shiya-小亞

    Shiya-小亞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1-01
    文章:
    2,147
    讚:
    32
    反正.......
    東西不好聽.我就不掏錢!
    如果從網站上抓到好歌.
    我也會視自己ㄉ經濟情況而考慮買正版.
    不過國語ㄉCD在我家是越來越少ㄌ.
    我家人是一般ㄉ消費者.
    他們已經整整兩年沒買國語CDㄌ
    大家都知道原因吧!
     
  8. 小強

    小強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8
    文章:
    188
    讚:
    0
    其實音樂本來就不應該與金錢劃上等號,好音樂不一定要高前期制作費,不一定要高後期宣傳費,音樂本是人類(或其他有生命ㄉ物種)ㄉ天性,好音樂不用刻意ㄉ宣傳手法,自然會在世上流傳,其他ㄉ音樂,不優 w是事實,唱片公司卻一再ㄉ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歌手才能.抹滅真正有心想作好音樂ㄉ音樂人ㄉ夢想,把所有ㄉ錯推到盜版業頭上,卻不願意去反省自身ㄉ問題,到頭來,到底是誰該去背負這論誰也無力背 tㄉ罪名ㄋ!?
     
  9. mickey

    micke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21
    文章:
    536
    讚:
    9
    先聲明我是百分百的愛樂人
    但在觀察了許多國內外的MTV後,發覺唱片工業已經不單單祇是賣唱片而已了
    它們賣夢想,賣情緒,賣故事,賣明星.....
    當然也有賣音樂啦

    以劉德華最近在打的MTV來說,那首歌可能大家都覺得很芭樂,但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創作人只想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而已

    而這也是音樂的一種目的吧
    重技巧及重感情的表達或深度,這是不一樣的東西

    而回到話題,現在的唱片工業要養活太多人了,社會的進化就是如此,電影工業現在還不是要養一大堆動畫特效工程師?好劇本重要,好包裝也重要

    如同工科與商科的差別
    工科會製造產品,但產品不一定討喜,不一定會引其消費者的購買慾
    而商科並不會製造商品,但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

    所以要討論誰的功勞大,好像蠻沒有意義的

    大家在購買樂器或是音樂產品,甚至是一般商品時,難道完全沒有受到廠商包裝或廣告的影響嗎?

    Nike 一定比較好?
    Fender 一定比較好?
    Roland 一定比較好?.............

    那唱片呢?


    如果大家能多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也許很多的爭吵及糾紛都變的不是那麼的重要!!
     
  10. JZ

    JZ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6-01
    文章:
    64
    讚:
    0
    嗯 其實音樂沒有絕對的 我可以用一百個句話來誇獎他 也可以用一百句話來罵他!
     
  11. yrandy

    yrandy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3
    文章:
    101
    讚:
    0
    我想站在音樂人的角度 發表一點小小的淺見
    看完各位貼的文章 令人惋惜的當然是華語唱片市場的凋零與萎縮 不過目前的唱片生態我想是無法改變的 尤其對一些既得利益者而言 由mba來管理唱片事業的問題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事業原本就是一個business business由mba來管理就如同音樂由各位來創作一樣 都是專業取向 動機並無不可 而另一方面當然就是企業金主想當然爾的認為藝術家就是數字白痴的觀念所致 至於以ktv為指標的現象
    我想這就像商業行為的盈虧需是以股票指數作為指標一樣 沒有尺規如何丈量長度?沒有ktv為尺規業者也同樣難以明白一張唱片實際的市場反應度如何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 他都是已經存在了 而且 還是個不錯的方法 或許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樣並不反對唱片的商業化 只是不喜歡過度的商業行為傷害了音樂純真的本質 但我想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 高度競爭的結果 勢必導致事物本身的扭曲與變質 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不管對象是不是音樂結果都是一樣 而音樂人在這種環境之下如何於夾縫中求得生存 第一條路當然是想辦法讓自己往上爬 成為商業行為的受益者 不過我想當自己成為既得利益者的時候 一樣也會大刀闊斧的保護自己既得利益的環境 畢竟自己也好不容易才卡到這個位置 好 那如果是對音樂尚有崇高理想的窮苦的我們 就應該另謀出路 亂世出英雄 當唱片銷售問題越明顯的時候 就是我們越不需依賴這支大怪獸的時候 如果5大全面撤出台灣 那唱片市場必將重新洗牌 屆時誰能提出一個新的銷售或音樂創作型式 大家必然會向海中浮木一般緊緊抓著不放 問題是音樂人在感嘆唏噓之於是否真的朝著積極的創作(不論內容或形式)去認真的花上時間? 20年前的音樂人有她們對當時大環境的感嘆 20年後的音樂人也會像我們羨慕著以往一樣羨慕著現在的環境 這也是不變的定律------不愛今人愛古人 危機也是轉機 就讓愚蠢的唱片公司去砸錢研發cd防盜copy技術與抓mp3 download上吧 他們越讓市場萎靡 獨立工作者的機會就越大 等到有一天個人音樂工作室的cd賣贏哪個倒楣唱片公司新人的時候 就意味著另一個時代來臨了 在此除了唱片公司正努力加速讓自己的腐化為這個時代盡自己的一份力以外 我們應該比唱片公司的眼光更遠 我們有internet 有越來越便宜的數位錄音器材及更具可能性的腦袋 這個留言板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第一個賣贏倒楣新人的勝利者 這期間或許五年或許十年 亦或許不用這麼久 我想這就看我們夠不夠優秀了
    一點小小意見 還望不吝指教
     
  12. shredder

    shredde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1-12
    文章:
    542
    讚:
    1
    yrandy兄每次的發言都讓小弟佩服萬分!!!也都每次
    講出小弟的心聲!!!
     
  13. mickey

    micke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21
    文章:
    536
    讚:
    9
    說實話,我也蠻認同的!!!!!!!!!

    其實自己做唱片這個想法已經在不少的音樂人的心中成型了,真的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奮鬥 自由 救台灣唱片業............ =_= 凸
     
  14. 激米花

    激米花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3-20
    文章:
    483
    讚:
    0
    有同感∼
    您說的、有被感動到。
    我們音樂創作者應該要有些沸騰的血液在胸中鼓動
    讓這樣的熱情轉變成作出好作品的自覺!!
     
  15. mimisufu

    mimisufu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3-25
    文章:
    194
    讚:
    0
    提外話......跟這篇沒關係 別誤會XD
    只是小抱怨一下

    很多人都說市場都不給地下樂團機會
    但台灣地下樂團比市場好聽的有多少
    有時覺得當玩樂團的我們在抱怨市場時
    是不是在做音樂的我們也要負起一半的責任
    如果真的好聽 終有可能變成市場的一批黑馬
    另外
    以周董為例 他出現的前後市場改變了多少 我覺得 很多
    RAP已經開始蔓延 詞的意境也開始多元 不再是愛來愛去的芭樂
    甚至有些歌還有教育功能
    "不要打我媽媽"如果真的唱到當事人的心坎裡 一定會買
    上次看到國小老師在教小朋友唱 "聽媽媽的話"這首歌時
    覺得音樂除了好聽 創意也是重要
    可以從青年 蔓延到老一輩的"千里之外" 到小學生"聽媽媽的話"
    這只是例子 雖然我沒有很喜歡他 但覺得他的很厲害
    沒有多少地下樂團有這樣創意

    重點是台灣地下樂團要能夠覺醒
    黑馬改變市場的機會還是有的
    但我聽到的地下樂團很多都在挑戰聽眾的耳朵
    大多我也都是聽了2.3次就擺在一旁不會想再去聽
    市場糜爛 地下也不爭氣
    漸漸的 連玩音樂的都不聽自己人的音樂了
     
  16. elilinn66

    elilinn66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0-23
    文章:
    109
    讚:
    0
    其實我以前也是很偏激的
    覺得流行音樂都是大便
    直到最近慢慢有在創作
    目標是能讓大家想再聽一次
    和可以朗朗上口
    音樂是給大家欣賞的
    只有爽給自己聽我覺得沒有太大的意義
    除非你是專攻小眾市場
    不過台灣的市場是真的落後別人很多
    音樂種類太少了
    大家的接受度也太低
     
  17. death

    death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8-02
    文章:
    660
    讚:
    0
    這種 鷄生蛋,蛋生 鷄 的問題不斷被討論,我是覺得台灣這種淺層文化的社會,市場太小,你不必對他抱任何希望,你也很難怪罪歌手抱著能賺便賺的心理,不只音樂,戲劇綜藝皆然,小島形的國家就是如此,除非你有懷抱大陸的胸懷..但老是覺得國外環境比較好,也不盡然..環境比較好相對競爭更激烈
    ...若各位以國外音樂環境來比較國內..那現在線上的歌手大概有9/10都該被換掉了,以程度上來講根本不及格..
    以陶喆為例,他是美國人,為何不在美國發唱片..要跑回來賺 因為以他的程度,..在白人世界裡是一點機會也沒有..R&B強的太多了根本輪不到他
    ..所以回到自己相近的華人世界來..
    其他一些我們覺得不錯的都是一樣,出了台灣一定掛點...

    所以我覺得做音樂是由小而大,台灣的地下樂團倒是應該多想想,如何做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東方味.與老外音樂有所區隔..就像有一陣舞曲流行印度風一樣的道理,跟老外拼技術是一定沒拼,就像你拍電影跟好萊塢拼特效一樣沒機會...
    但是拼創意可就不一定...像大陸歌手謝天笑還上過滾石雜誌封面,大陸能,我們為何不能,台灣有哪個歌手上過滾石雜誌封面?周董賺的很多,但他行嗎?到後來他真正是在做音樂嗎?
    像閃靈我還蠻佩服,能走出自己的路..很不容易
    至於唱片下滑..主要是MP3導致市場行銷模式改變,讓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這是誰都無法挽救..全世界皆然,那也沒辦法,只有去適應他..

    唱片市場反應年輕人的市場..台灣年輕人喜歡唱 KTV ,你要台灣年輕人聽搖滾或 JAZZ 或樂團型態式的音樂... 除非KTV文化消失或衰退 ...音樂或許會比較正軌化..否則呵呵..慢慢等吧...

    至於有人感嘆 "我們常感嘆Deep Purple的音樂在韓國,菲律賓等地仍熱賣, Santana的演唱會在日本賣到一票難求 "
    我是覺得;有聆聽嘻哈文化,嘻哈唱片才會長賣,有聆聽搖滾文化,搖滾唱片才會長賣;有聆聽JAZZ文化, JAZZ才會長賣,

    很可惜,本島只有唱KTV大悲歌文化..
     
    Last edited: 2006-12-21
  18. midicake

    midicake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7-10
    文章:
    2,498
    讚:
    15
    這幾年的確是唱片業的寒冬。
    唱片業消退有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網路分享軟體的關係。
    透過網路,MP3垂手可得,
    願意掏腰包買唱片的所剩無幾!
    不過透過唱片業者間彼此的合作關係,
    還是可以很有POWER來與提供網路經營授權或是經營伴唱系統的公司談判。
    問題是國內的唱片業者以前好賺太久了,
    各自為政。
    台灣這麼小,聯合授權機制都搞不定
    有心使用合法授權的公司,需要授權,
    還得一一去跟各家唱片業者談。
    且授權金額沒有一定的價碼,亂七八糟。
    這也是另一種奇觀。
    反而是沒有得到授權的公司噱翻了。
    當唱片業者在感嘆市場不佳的情況,
    似乎也要想想自身,
    關於共同利益的探討,以及單一窗口化的授權機制。
    從有限的市場去獲取最佳利益。
    未來演唱活動及表演還有網路授權,
    以及肖像代言...等,
    恐怕是最大的獲利來源,而不是銷售CD。
     
  19. ali

    ali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3
    文章:
    582
    讚:
    51
    陳昇幾年前說過----現在發專輯跟發名片沒啥兩樣.
     
  20. sombreirides

    sombreirides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5-21
    文章:
    111
    讚:
    0
    突然想問...

    A片怎麼沒有在抓盜版呀?

    人家也是流血流汗搏命演出耶...
    (不要打我...我很嚴肅....逃!!)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