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發問-有關混音及錄音

本文由 龍潭陳銘銘2019-02-24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龍潭陳銘銘

    龍潭陳銘銘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6-10-17
    文章:
    9
    讚:
    0
    各位前輩大家好,小弟最近開始研究混音跟錄音的相關知識,不過畢竟沒有經驗,想請教各位前輩,還請不吝指教

    一、使用監聽喇叭或耳機會影響聽起來的效果嗎?在家錄怕吵到鄰居想用耳機,但有些書上寫說耳機還是比不上喇叭,是什麼原因呢?

    二、錄下來的音要進行修飾(如空間感、壓縮、EQ等...)有一定的順序嗎?

    三、怎麼訓練自己的耳朵辨別聲音的細微不同?常看網路上厲害的前輩一聽就知道聲音哪裡不對,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努力增加功力

    感謝各位前輩指教,如果問題不夠成熟或不專業敬請見諒。
     
  2.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耳機不可或缺,但喇叭是必要的。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希望大家分享目前混音用的耳機-耳機與耳機擴大機集中討論串.221009/page-4#post-791620
    見連結文章內的下半段。
    你也可以不修...錄得好就沒煩惱。
    身為業餘玩家我能提供的經驗談是--在煩惱後製之前先做好混音,在沒有甚麼後製的前提下成品就可以有天壤之別了: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16/01/blog-post.html
    站內相關討論: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外行人體驗談-混音好壞關係著樂曲會變成狗屎還是黃金.220818/
    當你每天混音每天調整、久了自然就會...
     
    Last edited: 2019-02-25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按 "讚"!
  3. asgard

    asgard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2-22
    文章:
    230
    讚:
    13
    我覺得耳機是晚上十點後的好夥伴,或是覺得自己彈or唱的不好,害羞給別人聽到的好工具
    耳機可以聽的比較細節,但總體的平衡...空間..最終出來的成品還是要靠喇叭
    記得,耳機千萬別開大聲也別聽久,傷害不可逆啊.....

    我會先做EQ,把一些不想要的弄掉,或是boost一些覺得缺少的頻率
    compressor我覺得自己滿容易壓過頭,弄得一整段的動態不夠,就先不提,看有沒有高手出現為你解惑
    reverb跟delay,我會等到大致的balance都拉的差不多了才開始一軌一軌加
    所以我的極度不專業流程大概是如此:
    gain staging (每軌音量大概在-20)-》用group 和VCA去整理軌道 -》平衡各軌音量,做出腦中大概的音量 -》加EQ..compressor....etc
    想著怎麼讓曲子有趣些,用pan、delay、reverb、modulation,或是有些聲音可以捨棄不用,個人覺得讓曲子有趣還挺重要的,雖然這應該是在編曲時就該想好的,但做自己的歌,永遠都不遲嘛!!而且沒那麼專業,總會有很多"事後才想到可以這樣做"。

    多聽,多做,似乎就可以愈分辨愈細
    但我覺得這有點建立在有著好喇叭跟好環境的前提下,可大大的縮短這個時程,也能讓判斷準確許多,
    較不會有...這個聲音有問題嗎.....的感覺。
    我也還在努力的道路上。

    cheers
     
    已獲得Wayne Lo龍潭陳銘銘掌門人按 "讚"!
  4.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iZotope Neutron 2可以搞定一切,丟給AI算一下全部都搞定...影片直接跳1:03:


    我是這麼覺得...一個業餘玩家玩宅錄到底希望自己是混音師還是作編曲家?
    我幾年前開始認真處理自己作品時買了好多混音教材,但是做到後來發現時間都花在混音上而背離了原本做自己作品這個出發點...
    我不曉得其他人會如何取捨,但我決定把重心放回作品本身,混音跟成品只要別輸給80年代太多就好。

    我自己其實滿不喜歡過度後製的聲音,現在的音樂修得太完美太乾淨,但實際現場聽根本不是那樣子...

    我現在最終檢查用的是便宜文書筆電上的破喇叭…
    下面講的大概跟我自己的判斷出錯有關,不過破喇叭確實幫了我很大的忙。
    用兩對喇叭加耳機混出來的成品在破喇叭上播放時整個平衡噴掉,
    但根據破喇叭所得到的資訊重新調整後反而在原本監聽系統上也變好聽了…
     
    Last edited: 2019-02-28
    已獲得Wayne Lo龍潭陳銘銘掌門人按 "讚"!
  5. asgard

    asgard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2-22
    文章:
    230
    讚:
    13
    如果最後的播放平台鎖定在手機、電視、廣播,勢必就得做這樣的事,用各種爛設備來檢查
    不...應該不能說爛設備,而是這才是正確的
    然後回過頭來調整至可以在破喇叭上聽起來還OK
    如果只是自己做爽的,我覺得就不用這個步驟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按 "讚"!
  6.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神奇的是根據破喇叭調整後的音色整體是比較好的。
    本來是監聽系統上沒問題、破喇叭很怪,後來是破喇叭上沒問題、監聽系統更好聽。
    不過我前面也說了、這種狀況比較像是原本沒有判斷好。
    但我也認為破喇叭雖然音色與頻率不一定能夠當作參考,卻能提供一個較巨觀的聽感--當然這不包括低頻,用來聽整體平衡很適合。
    我現在用監聽系統做最終調整時會把沒有低頻的RL 906音量關到非常小來模擬破喇叭的感覺。
     
    Last edited: 2019-02-28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按 "讚"!
  7. 龍潭陳銘銘

    龍潭陳銘銘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6-10-17
    文章:
    9
    讚:
    0
    感謝各位前輩的回覆,發現自學混音可能真的需要一些聲學的基礎,不過我會在這方面下功夫的,有前輩可以推薦適合自學或初學的相關書籍嗎?目前小弟手上有「數位音樂製作人」、「圖解混音入門」、「混音工程與製作」這些,呼應小弟剛剛提到的,因為沒有基礎,所以很多名詞看不懂,所謂的不懂不是看不懂字,而是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例如:高頻抖動、噪音塑造...等),而書上可能寫的不是那麼清楚,有前輩可以分享一下當初入門的學習過程嗎?感激不盡!
     
  8. 龍潭陳銘銘

    龍潭陳銘銘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6-10-17
    文章:
    9
    讚:
    0
    其實前輩您說的問題我有思考過,簡單的說因爲我是玩吉他的,也不是以音樂為工作,每天扣掉工作外的時間其實真的很少,拿來練琴可能都不夠,不過可能也許是太想知道聲音是怎麼被製作出來,才一頭栽了進去,栽進去後才發現真的是很高深的學問,我不知道自己能吸收多少,但在有生之年我會不斷學習,感謝前輩
     
  9. 龍潭陳銘銘

    龍潭陳銘銘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6-10-17
    文章:
    9
    讚:
    0
    前輩說的有道理,畢竟也不是隨身都有好的聆聽環境,用這樣的方式可能更貼近生活一點
     
  10.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我上面的站內討論連結內有提到: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混音好壞關係著樂曲會變成狗屎還是黃金.220818/page-2#post-796744
    我也看不懂。
    因為專有名詞我習慣看原文,所以這些翻譯後的名詞我看不懂。
    不過我志不在此、有些名詞就算是原文我也看不懂。
    看你怎麼取捨吧。
    如果你比較傾向製作聲音而非製作音樂、那就值得多花時間去學習混音後製。
    一樣、我前面的站內連結有提供相關英文書籍的下載資訊: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混音好壞關係著樂曲會變成狗屎還是黃金.220818/page-2#post-796233
    點第三個連結。
    學著用Albeton Live時看它的說明書就知道了很多基本知識。
     
    Last edited: 2019-03-02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按 "讚"!
  11. 龍潭陳銘銘

    龍潭陳銘銘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16-10-17
    文章:
    9
    讚:
    0
    感謝前輩的回覆,我會好好努力的
     
  1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我認為用所謂的 "破喇叭所得到的資訊" 重新調整後實在沒有什麼用,甚至 "反而在原本監聽系統上也變好聽了" 更是剛好相反。應該剛好反過來,是在原本監聽系統 (假設系統和環境都相當 ok) 做到 "最好聽的狀態",而在ㄧ般不是很理想的播放機器與環境下 "聽起來也相對 ok",才是比較理想的做法。因為所謂好的監聽系統與環境至少有相對的客觀指標,但 "破喇叭" 可以指ㄧ百種全然不ㄧ樣的東西,例如手機、iPad、電腦用的外接小喇叭、床頭音響、汽車喇叭.......。ㄧ個聽起來可能很刺耳,另ㄧ個可能只有中頻,而它們卻可能是ㄧ樣大小的同質產品。所以不但產品不同,差別很大,甚至同類產品差別也容易全然相反。

    混音有ㄧ個說法是,你無法控制你聽不到的聲音。也就是說盡量用能聆聽到全音域的器材與環境來調整。監聽表現不到的地方當然就只能用猜的 (例如 Yamaha NS10 就沒有什麼低頻),所以熟悉監聽系統與聆聽環境也很重要。但終究是不能反過來做。當做到最好時,通常拿到比較次等的系統與環境時,大概也可以表現相當 ok (就那個系統與環境)。

    音樂裡最主要的訊息來自中頻。ㄧ般若有辦法做到中頻的領域不要雜亂 (其實很多時候問題來自編曲不好而產生撞音或根本是和聲問題,而非混音問題),只要低頻避免過量或過鬆軟,高頻避免過銳利,通常拿到不同的地方聽應該都算挺 ok 的。所以要比對其實是拿到個性不太ㄧ樣的監聽系統 (最好是高階ㄧ點的) 比對,若還不錯的話,連拿到破喇叭檢查其實也可以省了。我自己是用 Neumann 和 PMC 做比對,儘量做到在兩種上面聽起來都不錯為止。

    以上請參考!
     
    已獲得Custom 22, Wayne Lo, 龍潭陳銘銘另外2人按 "讚"!
  13. 聰明的木頭

    聰明的木頭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10-24
    文章:
    10,443
    讚:
    3,029
    感謝掌門人分享。
    我的情形是這樣,
    我在兩對喇叭跟一副耳機上調整好的平衡在放到筆電喇叭上播放時吉他等主奏樂器的音量卻嚴重不足,
    照理說這類沒有低頻的喇叭應該會讓主奏樂器更明顯,結果居然相反。
    我根據筆電喇叭的資訊重新調整比例後、不管是在哪個系統播放的結果都比原本要好。
    如我前述這跟我的判斷失準脫不了關係,
    但我也覺得監聽系統聽到的細節太多、加上我用稍大的音量播放,讓我在聆聽時不易巨觀地掌握整體面貌才會發生這個狀況--這肇因於我的經驗不足。
    所以我現在都會把監聽系統的音量轉到極小來觀察整體平衡。

    就我的使用環境來說、破喇叭很有用處,當然、經驗豐富的人無需像我這樣用低階喇叭輔助。
     
    Last edited: 2019-03-03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yianchen按 "讚"!
  1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低階喇叭輔助的確在專業上是有的,大多是用由專門賣 studio monitor 製作的類似汽車喇叭。你的情形是屬於 workaround 的方法,對當事人並沒有什麼對錯,只要結果是好的。儘管我不贊成筆電喇叭,因為不但單體太小,有的還是 mono,且很多都已經加了 limiter。但對你的陳述,猜想問題應該出在 monitors 的擺位和聆聽的環境沒有做 acoustic treatment 的關係。

    因為台灣生活環境普遍比較小,個人工作室往往也很小。於是會造成 monitors 出來後的第ㄧ反射不但音量太大又直接,時間差也太短。再加上小的空間裡低頻的問題更明顯,於是除了 flutter echo 還有很難處理的低頻問題。這些都會導致使用主要 monitors 時的誤判。

    所以最好還是做起碼的 acoustic treatment。我的個人工作室正在做這類的處理,等弄至少ㄧ半時再另開主題和大家分享!
     
    已獲得Wayne Lo, 龍潭陳銘銘, TimoSan另外 1 人按 "讚"!
  15. asgard

    asgard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2-22
    文章:
    230
    讚:
    13
    我是不用低階喇叭輔助的,並不是耳朵準,純粹因為自己做爽的,最後也只是放到youtube分享給朋友聽聽而己
    所以在做的時候就是一對監聽,做到一個段落會把音量轉小,聽一下看有沒有哪邊要調整,然後再轉回正常音量繼續mix
    來回來回調整個幾次,這個方法我覺得就挺好的

    筆電喇叭砍了低頻,但同時高頻也砍的很兇,高頻少的話,音量也會往後退
    而且我覺得中頻似乎也會有一小部份凹進去,本來就沒有站得很穩的樂器,就被吃掉了
    我的房間沒做任何處理,因為就....房間嘛,種種種種的因素,左邊貼了吸音,右邊貼不了,我想說倒不如就別做了吧!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掌門人按 "讚"!
  16.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怕難看、太壅擠....可以用 modular design,也就是平時大部份收起來,只保留例如左右牆的第ㄧ反射吸音,錄音或混音時再把其他的拿出來掛牆上之類。有沒有做 acoustic treatment 真的差別非常非常大!即使是簡單的 acoustic diffusers 和左右側寬音域吸音都會有立即聆聽的提升。什麼都沒做甚至頻率上下的差別可以輕易超過 15 dB。

    不過所謂的 acoustic treatment 並不是貼貼那種黑色凹凸般的吸音綿。那類產品不但只對高頻有用,品質不好的在濕熱環境很容易分解細微石化塑膠類物質到空氣中。
     
  17. asgard

    asgard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2-22
    文章:
    230
    讚:
    13
    倒也不是怕難看,只是不知如何下手才好
    右側是牆壁加上好幾片窗戶(唯一自然光來源),貼了好像會滿奇怪的,但有窗簾可以拉上啦
    左側算是一塊較開放的空間,中間是有一小塊(真的只有一小塊)的空間,再過去就是床舖、衣櫥
    等於我做音樂的區域是使用房間的右半邊
    左右已經不對稱了⋯⋯好像怎麼用都怪怪的
    唯一可用的大概是在喇叭後面加兩塊吸音的,但這必須將喇叭再遠離牆面,又壓縮到了我跟背後的距離以及房間動線空間
    另外就是在背後可加個擴散版,這是完全不影響空間的

    或是我可以將房間照片放上來,請掌門人給點建議?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按 "讚"!
  18.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請放上來一起討論看看!
     
    已獲得龍潭陳銘銘按 "讚"!
  19. asgard

    asgard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2-22
    文章:
    230
    讚:
    13
    右側,大片窗戶及窗簾:
    [​IMG]

    左側,床舖及衣櫥
    [​IMG]

    正面,喇叭內側有點貼牆了
    [​IMG]

    背後,木架上面放音箱,下面放效果器
    [​IMG]


    目前這樣的傢俱配置是我能想到,最好的位置了
    喇叭後面如果要放吸音棉,又勢必要拉個十幾公分出來
    這樣又擠壓到椅子跟後面音箱,以及我進房間的空間
    而左右就是極不對稱........
    很是苦惱啊.........
     
  20.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先和最上面的網友說聲抱歉......後來的討論和原 po 沒有直接關聯。如果之後有 acoustic treatment 的討論,會將此話題分開。

    =========================================
    你的房間大概就是ㄧ般台灣大城市裡面的個人房間大小,所以加上音樂器材等就變得挺壅擠。為方便知道方位,窗戶那ㄧ面當正面來討論。以下是我的幾點小建議:

    1) Workstation ㄧ定要擺成面對窗戶!放在側面不但左右不對稱,也不是長方形的設置。於是右邊的反射比較快、反射音壓比較大。試試用ㄧ個錄的挺好的鋼琴音樂,在 DAW 上把ㄧ邊去掉 (隨便 L 或 R),剩下的ㄧ邊調整到中間 (等於兩個 speaker 都播放同ㄧ個 mono),很容易發現兩邊的高低頻反應和音場空間是不ㄧ樣的。ㄧ般 stereo sources 播放時反而不太容易注意到。

    而 speakers 正對的牆比較窄,很快彈回,於是又造成那個第ㄧ反射太強。

    2) 為了解決第ㄧ個問題,因為空間有限,要做的是把房間中不必要的東西都收掉,不論是收到箱子或整體放到某些角落。或把架子、櫃子從新做 (也可以用 iKea 之類的 moduler 架子)。甚至把不怎麼樣的音樂器材、不會再閱讀的書.......都送人、裝箱或賣掉。如果怕不好開窗,可以 workstation 做有滑輪的。

    3) 所謂的 acoustic treatments 離不開幾種目的:

    1. 解決 flutter echos。這種 echo 是中偏高頻或高頻的快速反射,但又沒到 reverb 的感覺 (所以稱 echo)。通常拍手可以聽到尾音是 boing、Inging,或是 zing、Zingzing....的聲音。要注意有些位置會很大,有些位置卻很小。

    2. 解決不必要,也就是太長或太明顯的 reverb。

    3. 解決第ㄧ反射音壓太大。因爲第ㄧ反射和 speakers 直接到耳朵的聲音會混在ㄧ起,造成相位與音頻增減等問題。

    4. 解決共鳴、共振、駐波、低頻太多等現象。這ㄧ類問題其實是最困難的......

    5. 其他,例如想避免外面的聲音進來,或裡面的聲音串出去吵到鄰居。

    因為你是起居室和音樂空間都在ㄧ起,不太可能做太多 acoustic treatments。理論上因為東西多加上有床,可能也沒有 flutter echo 或 reverb 太多的問題 (你可以按以上試試),因此問題集中在 "先" 解決第ㄧ反射。

    可以把空間多餘的東西和位置等安排好之後將 workstation 放正。至少在 workstation 的兩側牆放置吸音的 panels。至少 3-4 英吋的厚度。可以的話天花板上方也是ㄧ樣處理。大小大約各是 2'x4' 英呎。略小ㄧ點也可以,但厚度要夠才能有足夠的中偏低吸音。不然會只吸收高頻,聲音反而更怪。要注意的是它們的位置就在 speaker 箱體發出聲音撞到牆面再反射到你的耳朵。那個撞擊點就是第ㄧ反射的位置。

    我自己在處理第ㄧ反射是用 GIK acoustics 的產品,主要用的是他們的 5.25" 吸音 panels 和幾個可以自由移動 (平常收起來) 的 4" vocal booth。Diffuser 則是ㄧ部份請人製作 (約 11 英吋深的中大型矩陣),置於 workstation 正面牆。ㄧ部份則是 GIK 的保麗龍 diffusers,大約 5.5"。也ㄧ樣可以收起來或視情況放在不同位置。吸音 panels 也可以自己做,價格大約只要ㄧ半。

    ㄧ般處理第ㄧ反射主要是左右、上方、前後方。只要 workstation 放對,五個方向至少處理三個就會有很明顯的音質提升。不論 mixing、聆聽音樂都會有很大的差別。

    * 不論是因為多ㄧ台,還是因為需要 touch panel,那個放很低的螢幕最好還是別用了。只要使用時間拉長,即使是虎背熊腰、骨骼精奇的人也會造成工作傷害。
     
    已獲得Custom 22, 龍潭陳銘銘, Ray-Huang另外 1 人按 "讚"!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