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各位高手,由於是剛接觸調式音階的東西,我目前所了解的是Ionian(大調)、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Aeolian(小調)、Locrian共七種調式。 那我想請問即興的時候,假使和弦進行為C Am F G,那要如何使用調式音階的東西去即興呢?這是我所困惑的,麻煩有意見的都可以花一點點時間一起討論一下可以嗎?
你這問題牽涉很廣 C Am F G是C大調進行 沒意外就是使用C Ionian去Jam 你也可以在Am時用小調類的調式A Dorian或A Phrygian解決 F G再分別用對應調的調式去解決依此推類 也就是一直轉換 但是光是有想用調式Jam的念頭不代表可以彈的豐富 每個調式的強調音 如Mixolydian的4-3、7-6-1...Dorian的6等等.... 都要讓彈出來的東西像該有的味道 否則就白搭了
這樣的進行明顯是 IMA VImi IVMA VMA 順階三和弦大調進行模式 可以使用的調式限制較少 你可先初步使用 I級C Ionian of CMajor ,VI級A Aeolian of Aminor ,IV F Lydian of FMajor V G mixolydian of GMajor來解決這四個和弦 其他和弦音階選用亦是如此 如欲更深的了解我們在來詳細討論 希望能幫助到你 有錯誤也請各位指教 謝謝
第一位朋友的和上面兩位的觀念是有誤的。簡短地說: 1) Ionian 和大調音階是兩回事;同樣的 Aeolian和小調音階/小調也是兩回事。它們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概念,只是剛好單就音階、音程的排列是一樣的。 這個觀念比較難理解。在此篇幅有限,我沒能說明原因。 2) 上面說到的那個大調的和弦進行式並不能用調式音階的概念,將某些調式音階想成用到個別的和弦去。因為音樂是流動的,而非一格、一格的。 那一套的說法的確很多人說 (很多人如此說並不表示就是對的),最早應該是來自 Berklee 的 chord scale 的課程/教材。他們將每個和弦想成一個單獨的調式,於是用適當的調式音階配合,當成可以用的音階。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和幾個 Berklee 的老師也提過,其中有些人也知道,但無奈表示學校的教材是如此規範。 事實上 chord scale 的觀念並不完全錯 (只是人們誤用),它的真正用處在於,例如於一個調裡面,若出現比較特殊的和弦,樂手可以用 chord scale 的觀念去找到在那裡可以用什麼樣的音階來彈奏。但是若將一個很簡單的和弦進行式,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單一和弦於調式音階,那是行不通的。因為大調就是大調,只要用大調音階即可,其他的則只是變化半音而已。當然,為了增加色彩,同樣的和弦進行式也可以用不同於大調音階的音階,例如五聲、藍調等,但這和上述將音樂割成一格一格,音階分成一個又一個,是全然不同的 (其實搞了半天只不過是大調音階,根本沒有什麼 Ionian --> Aeolian --> Lydian --> Mixolydian 這種東西)。 你也會發現,若你真的將它割成一格一格,想成那麼多個調式音階,其實是很難彈奏的。即興的時候並非越多選擇就一定最好。太多的選擇、太多的指型很多時候反而無法流暢運作,因為腦筋要一直轉。 "學音樂不用大腦很難學得通;彈奏時若還要用大腦則一定彈不好。" 希望這樣說有助於釐清。 PS:還是建議學音樂最好找個真正的好老師。在網路上、一般樂器行音樂教室...等,常常同樣誤導的東西被一直傳,久了也就變真的了。當然,如同上面說到,即使是 Berklee 這樣的學校,也不保證教的東西觀念就一定對........
大推掌門人的講述! 坊間這個用C大調音階的[排序起始與終止]的設定來說明調式(mode)的講法, 原則上只是起了個方便記憶與推算(換算)的功能, 能做的事大概比"五度圈概念"還要少... 如果對調式音階的運用有興趣! 小弟熱衷地提供各位幾個主題/方向來著手,如下: 1.對各調式音階在聽覺色彩上的記憶與辨識 上下行音階就好,無須特定旋律,也無需特定和聲背景,那樣反而比較麻 煩,可以限定用C當主音,彈奏所有調式(Ionian(大調)、Dorian、Phrygian、...) 因為主音相同,對音程排列造成的音階聽覺色彩差異會較明顯. 看的懂原理(排序邏輯)之外,更要聽的出差異,才可能有搞頭嘛~ 講難聽一點,聽不出來,還搞屁阿~~~ 2.針對吉他指板 同樣的,在同一個主音位置彈奏各調式,進而擴展到其他把位,而不是以 單一把位的主音位置 遞增/遞減 的方式來 彈奏/理解 調式,因為除非你 早有"調式色彩的聽覺印象",否則只會被複雜的指板邏輯打敗. 3.引申問題 接下來可以來思考一些有趣的問題,或許能夠幫助你展開調式音階的使用契機. [1]未告知調性的前提下,單聽一段旋律可否判別該旋律為何調式? [2]需不需要爲調市音階建立一個[順階和聲表]?乃至調式音階專用的 和聲連結原則? [3]一段旋律之所以有調式色彩,是聆聽者對旋律本身的"直覺",還是需 要特意安排的背景和聲輔助. [4]有無特定的和聲安排對特定調式音階的施展極為"登對"? 怎麼彈都有調式感? [5]我們是帶著[以大調(或是小調)的聽覺印象]來看(聽)其他調式的嗎? 有沒有人不是?比如一些鮮少接觸歐陸古典音樂的中東國家,或是吉 普賽等以自身音樂文化(少數民族音樂)為聆聽主體的的族群而言, 他們是經歷了怎樣的聽覺歷程? 上述的問題請不要問小弟下文... 我也還在想...rz...
其實撇開聆聽的問題, 光就文字對調式的誤解, 可能也肇因於"音程/音名/唱名/調性..."的理解上不夠嚴謹, 才導致了用"排序/排列/組成內容..."這樣的便利解說, 當成了調式(mode)音階的實質解說. 小弟建議可以報名掌門人編撰的線上課程, 相信能讓你對樂理的理解,有更深刻而內化的體認.
"調性中心"才是重點 我想主要是要有 "調性中心"(Key Center)的觀念 C Am F G 均為C調中的和絃, 故僅需將 C Am F G 概括在 C調中以C Ionian(大調)、來彈... ...稱之為 " Tonic Chords Generalization" 若針對每一個和絃來彈(稱之為"Chord Specifics"),如以上所說的 " chord scale "... 並無此必要,而且徒增麻煩...因為 C Am F G 均在同一個 "調性中心"中 ----------------------- 若要針對每一個和絃 來彈, 請看以下舉例: 何謂調式(Mode)? 或許您對 基本的 "何謂調式(Mode)?"就不請楚, 先說明如下: 一群音的組成 , 形成一個 調性中心(key center)的音階,稱之, 我們現在的歌曲,幾乎不是大調(主音為 Do),就是小調(主音為 La),那是演化的結果, 其實幾世紀前,就有 調式歌曲 的出現,其源自於大調音階的重組... Do Re Mi Fa So La Ti Do(主音為 Do 稱為 "調一"[Inion],就是我們 說的大調) Re Mi Fa So La Ti Do Re(主音為 Re 稱為 "調二"[Dorian]) Mi ..............................Mi (主音為Mi 稱為 "調三"[Phirign]) ....餘類推 至於 各調式 給人的感覺,我想一般都知道: 大調 明亮快樂 , 小調 感性哀傷 其他 像 調五的歌曲 如台灣民謠 丟丟銅 有點 輕鬆的感覺吧 調三的歌曲 如 西班牙 佛朗明哥 跟民族音樂特色 有關吧! **我將之稱為 傳統的 調式歌曲, 不管其為哪一種調式,通常一個調式到底! **不管其為哪一種調式,跟大調小調一樣,由音階音堆疊三度形成 "調性和弦" (有稱 "順階和弦" Diatonic Chords)! 並由其 動靜音 歸納出"終止式"(Cadence). ------------------------------------------------------------------------------------------------------- 何謂調式爵士(Modal Jazz)? 了解 調式歌曲 的音階及其和弦後,在此可以介紹一種屬於較新的爵士音樂型態了 ---- ------- "調式爵士"(modal jazz),調式爵士約在1960年代為兩位爵士名家Miles Davis及 John Coltrane 所開創領導的一種新的音樂觀念,介紹其旋律及其和弦特徵如下: 調式爵士的特徵------- A.作曲或即興演奏時,旋律以 調式音階 (modal scales)為主要依據(一般以和弦為依據). B.為了降低垂直和聲效應的束縛(指旋律),因此減少和弦的變換頻率(一個和弦往往跨數個小節). C.如以上B項,少了垂直和聲的束縛,水平的主題旋律得以較自由地獲得良好的動機模進發展. D.捨棄傳統的功能和弦連接,和弦與和弦間並不一定有特定關傒,甚至不在同一調性中, 因此旋律亦隨之不斷轉換調性中心(shifting tonality or key center). E.在長串同一和弦情況下,bass手彈奏持續貝士(pedal point), 節奏樂組(如吉他手,鋼琴手)伴奏時未免單調,往往使用大量鄰接和弦, 以鋼琴手來說,既以右手作切分鄰接來表現,而左手間歇地點出單一貝士. F.為增加旋律或伴奏的變化性,主奏者或伴奏者常會在中途使用不合於原調性的, 甚至衝突的旋律音 或鄰接和弦,稱之為 “playing outside”----- 其中最常見的技巧 既 旋律進出於原調性中心(move in and out of key center), 稱之為 "planing"或 "sideslipping". G.如以上 D項 ,但傳統的功能和弦也可以並用(例如:主歌用功能和弦,副歌用調式和弦.或反之). 總括之,調式爵士曲約可歸類如下: 一首曲子中: 1.僅用一種調式且僅在一個調性中. 2.僅用一個調式但轉換不同的調性中心. 3.不僅用一個調式 4.調式和弦與功能和弦並用的爵士曲 自從 產生了"調式爵士"的音樂觀念後,爵士音樂家不再為爵士曲複雜的不同調性和弦變換而傷透腦筋, 因為: 調式爵士曲的 和弦 變換頻率 少了許多(常見一個和弦 拉長四小節) 演奏者得以將注意力放在 "主旋律的水平發展 "及 "節奏變化" (在加些Play Outside)上, 另外 因和弦太長 為求變化 , 運用 大量的 鄰接和弦(所謂的 Prolongation in a chord). ------------------------------------------------------------------------------------------------------------------ 如調式爵士名曲 " Cantaloupe Island" 全曲只用了三個和弦 (Fm,Db7,Dm) 如果您聽過名家 Herbie Hancock 與 Pat Metheny 合作演奏此曲,會發現 音樂一點也不會因 和弦的簡化 而遜色!! 而 曲風 也因 加強 節奏的變化, 而帶有 Funk 及 Fusion 味 ---------------------------------------------------------------------------------------- 爵士 調式歌曲 與 傳統的 調式歌曲 的不同 在於.... 爵士調式 的和弦 常轉換 不同的 調性中心(如上所說的,傳統的反之) ...且不太管傳統的 "和弦功能"(Chord Function),如 終止式.. ,但卻不因此而顯得太複雜/太難....因為 和弦 小節數 拉長許多... *** 像 Cantaloupe Island 中的三個和弦: Fm, Db7 , Dm 每個和弦都拉長至四小節... Fm 為 F--調六(關傒大調為 Ab) , Db7 則可彈 Db--調四降七(看成關傒大調為Ab ,(再降七)) 或可彈 Db--調五(關傒大調為Gb) Dm 則選擇 D--調三 為佳 (關傒大調為Bb) *** 而歌曲的旋律也因此做調性的變換, 調式的曲子 也就因此而 不俗起來了!! ----------原發表於 我部落格 音樂專題發表 調式爵士(Modal Jazz)一文中 http://tw.myblog.yahoo.com/jazz-jazz "你也可以彈爵士與藍調"一書作者(麥書文化)
Jarret 的意見都很好!以下是一點個人意見。 這點應該是有誤的。那的確是調式的用法,是主音在五聲音階的第五音,但是和坊間所謂的 "調五" (我一直覺得用調幾來稱呼並不是很好.....很容易混淆) 或是 Mixolydian 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另外小弟還是再提一次:Ionian 和大調音階是兩回事;同樣的 Aeolian和小調音階/小調也是兩回事。它們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概念,只是剛好單就音階、音程的排列是一樣的。
小弟覺得原po大大 想要練習Modes的話 先研究順階和弦的觀念比較好 每個調式會有一些解決離開順階時的用法 例如Dorian的順階 1m7 2m7 3bMaj7 47 5m7 6m7-5 7bMaj7 還原了他的六度 改變一個音 會改變四個順階和弦 因為他是小調屬性(因為3b 如果這邊不懂的話 就得在花時間在去研究了 ) 可以比較小調順階 1m7 2m7-5 3bmaj7 4m7 5m7 6bmaj7 77 發現2m7 47 6m7-5 7bmaj7是它變動的和弦 也可以是他的特性和弦 舉首A調的歌曲例子 Am | D7 D7 出現了還原6 (4#) 在D7的情況下 就可以始用A dorian F#m7-5 也很常見.. 研究每個調式 除了研究Scales 之外 還得研究它的順階 之後設計和弦行進 然後試著解決。 除了調式之外 還有次屬和弦的觀念 我覺得那也很重要 建議原po大大 基本的東西還是要先顧好 離開順階之後的東西會學的比較好~ 很多東西自己研究之後 會發現很多好玩的地方 像調1調6 和 調2調4 調3調5 互為關係大小調等.. 很多地方可以幫助自己記憶音階和和弦的特性... 希望對你有幫助~ PS: 我好想知道為什麼Ionian 跟 Aeorian不是大調跟小調啊....
掌門人說 Ionian 和大調音階是兩回事;同樣的 Aeolian和小調音階/小調也是兩回事。它們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概念,只是剛好單就音階、音程的排列是一樣的。 我想應該是大調和小調算是自然音階的範疇 而調式音階自主音開始都有自己的音程排列 起頭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吧 我想我可以理解小調音階不等於Aeo 但大調為什麼不等於Ion我就想不透了 難道是半音也考慮進去?
但是調式音階的由來不就是自然音階的音程推算得到的嗎.. 那既然已1級當根音 套進全全半全全全半的攻式 邏輯跟理論上不是都跟大調是一樣的嗎... 如果說是剛好一樣的話 那調式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誰來說明一下...
音程、音階、和弦、調式…一切的一切都是 「音頻比」! 只是,我們用很多方法把「乘除」的問題轉化成「加減」。 有朋友提到了純律, 嗯… 我們現在都是用十二平均律, 確實,這在學習樂理時,在聽覺上的實踐上是有差的。 (雖然誤差很小,但已經足以被人耳這個不太精密的儀器偵測到了的。) 學習調式,我通常建議去彈彈「葛雷果聖歌」, 最好,再把主音調成一致。 或許有人會以為,這不是和怎樣怎樣…的用法一樣嗎? 但,請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起音」和「結音」上。 如果要再更強化調式感, 可以一致地配上一級、五級的單音做和聲。 (phygain和locrian是一、六…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試試,把小蜜蜂這首世界名曲改成… 殘廢小蜜蜂、低能小蜜蜂、詭異小蜜蜂…呵 如果你會彈出各種不同品種的小蜜蜂,你就知道調式在搞什麼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