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Audacity 了,以現在的標準他也不算強大,不過常常看到一些只是想要很簡單的錄音的朋友,卻苦於找不到中文版的軟體,剛好我在當代搜尋了一下幾乎完全沒有關於 Audicaty 的討論,所以稍微介紹一下他的優點: 1. 功能完整 - 不像 Windows 內建錄音程式有限制時間 2. 完全免費 - 完全免費又功能完整的錄音軟體不很多,不用費心搜尋或破解 3. 支援中文繁體 - 功能完整、免費、又支援中文,幾乎只剩這個軟體了 其他功能上有什麼長處,跟上面這三點比起來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到搜尋網站上找 Audacity 的關鍵字中文相關資訊也滿多的,所以在這裡暫時也不多介紹了 這裡有下載連結,有需要的可以抓回去試試看: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files.php?group_id=6235&package_id=6294&release_id=464065 進入網頁以後,點選那個 .exe 的檔案下載就行了,這次就簡單介紹到這裡囉∼
我提一下好了 畢竟這東西我用幾年了 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軟體 上課時就把這個軟體打開 然後開始上網找資料(各種資料,那時候在衝一些國科會的計劃) 等到中間休息,就把它save起來或是轉成mp3再save (要轉換成mp3第一次使用需指定一個檔案,以後就不用再指定) 其實豆芽菜舖對這個軟體的介紹相當詳盡(免費的東西,一定會推薦) 有空可以去查查
介紹了 Audacity 這個 "唯一" 繁體中文而且免費的多軌錄音軟體,順便再介紹一個應該也是 "唯一" 有支援 ASIO 的免費多軌錄音軟體 Kristal Audio Engine. http://www.kreatives.org/kristal/index.php?section=download 他以下幾個主要特色: 1. 支援最多 16 軌錄音 2. 內部 32bit 浮點計算 3. 支援 44.1kHz~192kHz 等多種取樣頻率 4. 支援 16/24/32 bit 檔案格式 5. 每軌提供 3-band 參數式 EQ 6. 每軌提供兩組 VST 效果器 insert (可外掛 VST rack 擴充) 7. Master 提供三組 VST 效果器 8. 支援 ASIO (這是最重要的) 缺點: 1. 兩軌編輯能力不是很強 2. 沒有支援中文 介紹完這兩款幾乎都是 "唯一" 的軟體,不過很可惜這兩款軟體都沒什麼前景可以期待,因為: 1. Kristal 最後一次更新是 2004 年的事情了,下一個版本為商業版本,也就是不會再有更強大的 "免費" 版本了。 2. Audacity 是遵循 GPL 協定發行的軟體,但是 Steinburg 對於使用 ASIO SDK 的要求條件是不得公開 source code,這違反 GPL 協定,如果 Audacity 支援 ASIO 就得要封閉 source code,到時候就沒辦法有從世界各地義務協助的熱心 programmer 得到支援,而一個軟體如果要由一小群人來開發維護,就會走上和 Kristal 一樣的路 - 商業化。 所以,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繁體中文、免費、支援 ASIO 的好用軟體,嗚呼哀哉.... -- 補充 -- 剛剛找到另一個 ASIO 多軌錄音軟體,REAPER,雖然在 "法律上" 他不是免費軟體,但是試用期滿後也不會限制功能,所以在 "技術上" 是可以免費使用也不用花力氣去破解,詳細情形目前正深入瞭解中....
恩∼不是很瞭解您的問題,所謂如何自彈自唱,如果您想要一次就錄好自彈自唱,軟體就比較其次了,比較需要的是混音器和兩支 mic (一支錄 vocal 一支錄吉他),如果您目前只有一支 mic 的話,就可能要先錄吉他,再放出吉他的時候跟著錄 vocal,如果是用 Audacity 的話錄完還要做音軌對齊。 您問的問題太大了,得要縮小範圍一下才有辦法幫您喔 例如您現在有些什麼設備,您希望錄些什麼東西~
既然介紹了這款軟體,就順便寫寫簡單的入門介紹吧,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用 Audacity 的經驗總共也不超過 30 分鐘,所以有什麼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Audacity 入門 Part I] 任何功能比較完善的錄音軟體,第一個要面對的大概就是設定的問題,好在 Audacity 並不支援 ASIO,簡單了許多,不過一開使我覺得還是講一下這個部分。 ※設定頁在 [編輯] -> [偏好設定] [音訊 I/O] 1. 如果是一般音效卡的話,播放和錄製裝置選在 "Microsoft 音效對應表" 就可以了 2. 如果是用音效卡內建 mic-in 錄音的話,或是透過前級、單顆效果器從音效卡 line-in 錄音的話,聲道選 "1(單聲道)" 3. 如果是用有立體聲輸出的綜合效果器,可以從音效卡 line-in 錄音,聲道選 "2(立體聲)" 4. 勾選 "在錄製新軌時播放其他音軌",這樣才能讓你一邊聽著之前錄好的音軌跟著錄新的音軌 (例如跟著之前錄好的音樂錄 Vocal) 5. 不要勾選 "軟體播放",因為重播的時差會影響你的錄音 [品質] 1. 如果是一般音效卡,內部工作都是 48000Hz 的,所以預設取樣頻率同樣設 48000Hz 可以避免經過 SRC,確保品質和效率。 2. 預設取樣格式我建議初學者選擇 16-bit 就可以了 如果在這個地方把取樣頻率和格式設定得比硬體能力高的話,本身並不會提升音質,所以我建議保持和硬體能力相同的設定,可以有最好的執行效率。但是進階的使用者,可以考慮將取樣格式設定成 24-bit 或更高,這樣可以獲得的 Headroom 以降低數位後製對細節的破壞。 [檔案格式] 如果前項設定預設格式為 16-bit,檔案格式選 "WAV (Microsoft 16bit PCM)" 就可以,如果前項預設格式為 24-bit 以上,就要選 "WAV (Microsoft 32bit float)" 其餘選項按照預設值就可以了,就算有更改,也只是影響到操作介面而已,偏好設定部分就簡單介紹到這,下一篇會介紹音效卡的搭配設定。
[Audacity 入門 Part II] 第二篇我想要介紹的是 Windows 混音器的設定,Windows 混音器的路徑在: [開始] -> [程式集] -> [附屬應用程式] -> [娛樂] -> [音量控制] 大部分的電腦只要用滑鼠連擊兩下螢幕右下角的小喇叭圖案,也可以叫出這個畫面。 原則上這個畫面掌管的是音效卡輸出的混音比例,也就是我們所 "聽到" 的混音比例,和錄音並沒有直接關連,也就是說你聽到的音量和錄下來的東西沒有關連。而影響錄音的設定則是在 "錄音控制" 的部分,路徑在: [選項] -> [內容] -> [錄音] 和 "音量控制" 不同的是,音量控制當中的每一個來源都可以一起發出聲音,但是 "錄音控制" 只能從其中選一個出來錄音,由於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如何用 Audacity 做多軌錄音,所以原則上我們應該只會用到 "麥克風 (mic-in)" 和 "線路輸入 (line-in)" 兩種,其他暫不討論。不過到底什麼時候應該用 mic-in,什麼時候應該用 line-in,line-in 和 mic-in 又有什麼差別呢?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 line-in 和 mic-in 的差別: 1. line-in 是立體聲的,mic-in 是單聲道的 2. mic-in 的基本增益大約比 line-in 大十倍 (+20dB),而且 mic-in 通常還有一個 "MIC boost" 選項可以提供額外十倍的增益,也就是說 mic-in 的增益最多可以比 line-in 大一百倍 (+40dB) 3. mic-in 的輸入阻抗比較小,line-in 比較大,確實的阻抗值我找了半天找不到什麼資料,我也沒有適當的儀器可以量測,不過 mic-in 的輸入阻抗應該在 10kΩ 以內,line-in 應該在數十 kΩ 到 100kΩ 之間 4. mic-in 有提供 5V 偏壓可以驅動電腦多媒體用的小型電容麥克風,line-in 則沒有 ※重點※ 根據以上的差異,各種不同的設備也有各自適合的連接位置,我大概整理如下: 1. 電子鼓、keyboard、音源 module、甚至 CD player 這些屬於 line-level 並且是立體聲的設備,應該使用 line-in 2. 電腦多媒體用的小型電容麥克風,由於需要 +5V 偏壓驅動,只能插在 mic-in 3. 手持動圈式麥克風,如一般家用卡拉 ok 麥克風或是 SM-58 之類的,因為靈敏度較低,必須插在 mic-in 上才獲得足夠的增益 4. 任何設備 (單顆、麥克風、等等等....) 經過混音器 (mixer) 或前級 (preamp) 的輸出是屬於 line-level,應該使用 line-in 5. 電吉他/貝司的綜合效果器輸出是屬於 line-level,應該使用 line-in 6. 單顆效果器的輸出阻抗較適合使用 line-in,但輸出位準有可能達不到 line-in 的水準,應先嘗試用 line-in 錄音以求較佳的音質,如果 line-in 音量已經調到最大音量還是嚴重不足,再退而求其次用 mic-in 錄音 7. 幻象供電的電容麥克風無法直接插在音效卡上,需要透過麥克風前級放大後插在 line-in 上 8. 無源的電吉他或電貝司因為輸出阻抗太高,無法直接插在音效卡上,需要透過效果器或吉他前級放大後插在 line-in 上 以上大概已經涵蓋了大部分朋友的錄音需求,只要您先弄清楚自己有些什麼設備,應該就可以對應出應該用 line-in 或是 mic-in 錄音,剩下的只是一些轉接頭的選擇,這裡就不贅述了。 在這一篇最後,我想解釋一下 Windows 混音器裡面音量推桿 (fader) 所代表不同的意義。在 "音量控制" 裡面的 "音量控制 (推桿)" 或是 "Wave"、"SW 合成",當推桿拉到底的時候就是 0% 的音量,相當於靜音,拉到頂就是 100%,而這當中都是線性對應的,比如說拉到 1/3 就是 33%,拉到一半就是 50%,但是 "麥克風" 或是 "線路輸入" 的推桿所代表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麥克風" 或是 "線路輸入" 拉到底也是靜音,但是只要比底線高一點點,就是 100% 的音量 (0dB),之後每上升一固定高度,就多 1~2dB 的增益 (視音效卡設計不同),拉到頂的話大概可以獲得 20~24dB 的增益。如果對照之前用百分比來表示的話,底線的音量是 0%,但是只要比底線高一點點就是 100% 的音量,拉到 1/3 時大約是 250%,拉到一半大約是 400% 的音量,拉到頂大約是 1600% 的音量 (沒寫錯),整個特性是呈對數曲線而不是線性曲線的。之前我也在很多地方都提過,音效卡上的放大線路相對來講是比較差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把音效卡的增益調整到最小,完全靠外部的前級放大來達到適合錄音的位準。 ※重點※ 所以最理想的錄音音量就如下圖 "線路輸入" 的部分,只比底線高一個像素,這樣可以得到最佳的 SNR 表現。如果前級、或是混音器、效果器已經到達極限了才考慮把 "線路輸入" 的增益往上調,如果連 "線路輸入" 調到最高還沒辦法得到足夠的位準而必須要用到 mic-in 輸入的話,那就已經是下下策了。
[Audacity 入門 Part III] 接下來要講的是增益 (講淺顯一點就是 "音量",雖然不完全正確) 的調整,不管使用任何錄音設備或是軟體,增益的調整都是很重要的,因為現實生活中聲音的 "大" 跟 "小",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錄音系統能夠記錄的範圍、解析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還有雜音的問題,所以不是只要錄下來然後再放大音量就可以的,必須盡量在進入錄音系統前就提升到適當的音量,舉個例子來說。 假如我們的錄音系統能夠記錄的音量是從 0 ~ 100%,並且有固定的雜音而這個雜音的平均音量是 1%,假設一段音樂的平均音量要達到 60% (*註) 以上,我們才會覺得他 "夠大聲"。如果我們的訊號來源在進入錄音系統時就已經能夠達到 60% 以上的平均音量,這時除了我們會覺得 "夠大聲" 以外,音樂的音量 (60%) 和雜音的音量 (%1) 也有相當的差距,所以我們就比較不會察覺到雜音的存在。但如果今天我們的訊源音量非常小,錄下來只有 5% 的音量,我們可以用後製放大把音量放大到我們希望的 60%,但問題是這時系統的雜音也會跟著一起被放大,也就是說當我們的音樂從 5% 放大到 60% 時,雜音也從 1% 被放大到 12%,這時雜音的問題就可能顯得相當惱人。 增益不足會造成雜音的問題,反過來常常碰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增益過多造成爆音,可能我們錄了一段音感覺整體而言 "夠大聲",但是不時就會出現爆音,這是因為整體平均音量可能理想,但是小部分的音量已經超出了 100% 使得錄音系統無法記錄,這就造成了爆音,比較正確的講法叫做 "削峰 (clip)",意思就是訊號超出記錄範圍的部分被 "削" 掉了。 而一個爆音或是雜音過大的音軌基本上是不堪用的,雖然可以做某個程度的修整,但是最根本的處理還是在於設定適當的增益,一個訊源從發出來到轉換為數位訊號之間可能經過很多次放大,而每一個設備都有自己的增益限制和雜音,而每一個設備的雜音都會被下一個設備放大,所以原則上,在越前端就達到足夠的音量時,雜音就會越小。以下舉幾個例子: 1. 麥克風直接插在音效卡上錄音 路徑為: 人聲 -> 麥克風收音 -> 音效卡增益 在這個應用中,麥克風的增益是固定的,所以如果要在前端獲得足夠的的音量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唱大聲一點、麥克風拿近一點,但是人力總有窮時,所以免不了還是要靠音效卡增益才能達到足夠的音量。 2. 麥克風經過前級放大器 (或混音器) 插在音效卡上錄音 路徑為: 人聲 -> 麥克風收音 -> 前級一次放大 -> 前級二次放大 -> 音效卡增益 麥克風和人聲的限制和前面提到的一樣,但是在音效卡之前多了前級,一般來說前級會有 Gain (或 trim) 及 Volume 兩次放大,Volume 主要是拿來微調用的,主要還是靠 Gain,因為相對來說前級的放大品質遠超過一般音效卡,所以我們要盡量在前級就放大到足夠的音量,盡量不要用到音效卡的增益。 至於純粹電吉他 + 單顆效果器就會比較類似前面第一種狀況,可能必須要動用到音效卡增益,但若是綜合效果器,或甚至有加 preamp 的話,就會比較接近第二種狀況,可以在進音效卡之前就得到足夠的增益。 ※重點※ 回到 Audacity,我們要如何在 Audacity 中設定增益呢,請看下面這張圖: 1. 選取訊號來源,看你的設備是插在 mic-in 還是 line-in 上面 2. 增益歸零 3. 點一下滑鼠左鍵開啟 "監聽輸入" 功能 這時拿 mic 起來喊一喊、或是刷刷扣,應該要可以看到 "3" 處的紅線在跳,接下來就是要進行增益設定的動作,增益設定就是要把實際上 "可能" 發生的最大音量對應到錄音範圍的極限,所以如果是要錄 Vocal 的話,就用唱歌時 "可能" 產生的最大音量來喊 mic (所謂 "可能" 是指合理範圍內,不需要刻意的狂吼),如果是錄吉他應該是 open 稍微用力刷個扣就差不多是最大聲了,在喊 mic 或刷扣的同時,注意紅線的位置。 原則上要讓紅線盡量接近右邊的極限,但是不要碰到破音的界限,如果音效卡之前有經過前級的話,就調整前級的輸出來控制紅線位置,如果已經到達了前級的極限,或是沒有前級的話,就只好調整 "2" 處的音量了。如果嫌 UV meter 太小看不清楚,可以點 [檢視] -> [浮動儀表工具列],這樣 UV meter 就會獨立出來可以拉得更大: 當然,雖然理論上增益越接近界限,訊噪比就會越好,但另一方面來說意外發生削峰的機率也相對得變大了,所以在調整時不見得要逼到像上圖這麼險,在 -6dB~-3dB 之間就可以有不錯的表現了∼另一方面,從這個 UV meter 也可以看出你目前系統的噪音表現,這個表的最小刻度到 -60dBFS,假如您有經過前級放大,環境又不太吵,當沒有演奏或唱歌時,電子雜訊+環境噪音應該會在 -60dBFS 以下,也就是說應該是完全看不到紅線的,但如果沒有前級完全靠音效卡的 mic-in 放大的話,即使沒有用 mic 雜訊的 peak 值很可能也會到達 -4x dBFS,這兩者的差距是很大的∼
想問一下高手.我想用AUDACITY的STEREO MIX 的功能.然後再用winamp撥放我做的midi開啟STEREO MIX 錄我的midi.再來就用麥克風唱我的歌.用這方法想把MIDI.和我的聲音.給錄進去.但不知我的麥克風.聲音很小.想請教高手.是我那裡方法用錯.還是我在設定方面我該注意.哪裡.使得我無法錄音.那如果加上吉他呢?設定又是如何?.謝謝
如果用 Stereo mix 錄 Mic 的話,麥克風的音量是由 "音量控制" 裡頭的 Mic 音量控制的,而不是由 "錄音控制" 的部分決定,如果在 "音量控制" 裡頭 Mic 音量已經是最大還不夠的話,打開那個 [進階] 按鈕看看 Mic boost 有沒有開。基本上如果你用的是電腦用的小型電容 mic 的話,只要沒故障、沒插錯洞,應該很容易得到足夠的音量,不過如果是用手持動圈 mic 的話就要看 mic 的靈敏度夠不夠了∼ 另外,如果用 stereo mix 錄音的話,正確方式應該是把 stereo mix 拉得很低很低,而 WAVE 和 MIC 都拉高,您參考看看
想再請問一下..AUDACITY這款軟體可以像CUBASE"邊放邊錄"嗎? 剛剛嘗試用普通的電腦mic先錄第一軌木吉他..然後再錄第二軌的人聲.. 可是發現在錄第二軌的時候第一軌沒有聲音.. 畫面上看到明明是兩軌一起跑阿.. 是我軟體設定上有問題還是本身電腦的原因? 先感謝回答囉~~
ㄟ∼效果器數值這種東西∼得要自己慢慢試了,因為效果怎麼加、加多少、 出來的感覺如何,也是作品的一部份,不像增益設定有很明確的規範。 倒是人聲的部分純粹用 Echo 的應該已經不多了,大多都會用 reverb (殘響), reverb 可以模仿出比較自然真實的空間迴音, Audacity 也有 reverb 叫做 "GVerb",裡面的參數包括: Roomsize: 模擬空間的大小 Reverb times: 殘響的長度 Damping: 殘響的衰減速度,數值越大越快 Input bandwitdh: 輸入頻寬 (我猜應該是低通濾波吧) Dry signal level: 直接音音量 Early reflection level: 早期反射音量 Tail level: 殘響音量 正常一般用法直接音都會超過 70%,也就是大概在 -3dB 以上 早期反射音量一定比直接音小,模擬的空間越大,早期反射就應該越小 , 殘響音量也一定比直接音小。 (以上是指 "自然" 的效果,當然也可以調出詭異的迴音) 至於所謂的小是要小多少,就要配合喜好、曲風,自己慢慢去摸索, 不過 GVerb 的單位是以 dB 來標示的,0 dB 表示 100% 的音量, 每差 6dB 就差一倍,差 20dB 就差十倍,40 dB 就差一百倍, 所以直接音、早期反射、殘響,這三個成分當中, 如果有其中一種比另一種小 40dB 以上時, 就幾乎有加跟沒加都差不多了。 以上是純就字面上的瞭解啦 因為 GVerb 我也沒用過, 寫文章的同時在公司也沒有喇叭可以試聽,不過我想八九不離十啦,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摸索的過程∼ 還有一點要注意,因為經過 reverb 後尾音會拉長, 所以在處理時要在音軌尾端加上幾秒鐘的空白音軌, 否則尾音就會突然斷在最後一秒,不會自然的消散∼
I am not an expert of GuitarPro, either Audacity, but I can help u on this. In the Guitar Pro, make sure the RSE(to have more realistic tone) is on, and then choose "export" and file type "wave". Make sure "line in" volume is ok in windows, then click on "play" botton in GuitarPro. After it stops, the background music is ready to go. I learned this by reading GuitarPro help file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