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ender.com/en-TW/products/americanvintage 今年fender出了新的vintage系列 這表示之前的vintage版本都停產嗎...?? 比如說'57 '62 stratocaster
感謝資訊分享~ 照這樣看來57/62/70應該確定是要停產了, 反正也賣了那麼多年,是時候換換口味。 先來看看大洗牌的Stratocaster: '57拆成'56 (Ash/Alder) 跟'59 (Alder),Neck Shape也分成Soft V ('56)跟D ('59)。 '62變成'65;大頭70's自動消滅 (這搞不好會增值 XD)。 最特別的是PU從原本的57/62共用變成了'56、'59、'65,獨立的三個型號。 Wow~這招搶錢技巧還真高明 XD Tele則是保留'52,用'58跟'64替代'62。 PU跟Stratocaster一樣改成獨立系列。 不過'52跟'58除了Neck Shape (U & D)、以及PU不同之外, 我還真看不出哪裡不一樣? 而雙J系列:Jaguar & Jazzmaster全部都年輕三歲,從'62→'65。 Vintage系列的塗裝面一律改成New Fender Flash Coat Lacquer 至於有哪裡不一樣...? 官網的Demo影片沒啥參考價值...所以就不貼上來了~
70在vintage系列裡似乎沒有57/62這麼紅說= = 看了一下56也是有ash/alder的body可以選,59指版也有rosewood or maple,這樣70好像只剩下ash+rosewood指版能和他們拼了似乎存在感瞬間大幅下降會不會在官方眼裡降成0%XD
當然也有可能70's在一般人眼中已經不能算Vintage了, 又或者大頭Fender+三點固定不討喜,間接影響銷售量~ 雖然我不喜歡上面兩個特色,但我認為這兩點才真的讓它存在感滿點 XD 我想應該還是銷售量的問題吧~
vintage strat: '56: ash/alder body maple指板 Thick Soft "V" Shape '56拾音器 '59: alder body 比較厚的Slab Rosewood指板或Maple指板 "D" Shape '59拾音器 '65: alder body Round Laminated Rosewood指板 Mid '60s "C" Shape '65拾音器 ------------------------------- 規格分這麼細... 真想每種規格都試試看 光是玫瑰木指板'59跟'65的又不一樣!
'59 Slab Board與'65 Laminated Board玫瑰木指板差異的由來是這樣的: Fender在1959年時正式推出Rosewood指版的Stratocaster ('59年同時也是two-tone sunburst轉到three-tone sunburst的開始,而'50年代起的soft V profile也在這一年開始轉到C或稱為Slim D profile;另外護板pickguard也從單層8孔轉到三層10孔,到了'62年後期再改成三層11孔)。當時的工法是先將未加工rosewood指版貼到maple琴頸後再磨出指版的弧度。此結果為rosewood的指板兩側薄而中間厚,當時人稱為"slab board"。此工法由1959年延續至1964年。 由於slab board工法rosewood的木料多,因此rosewood的木頭特性對音色與吉他結構有相當的影響。音色上相較於one-piece maple neck溫暖。但是結構上卻不如one-piece maple neck穩定。由於rosewood本身來自熱帶,木頭特性相較於maple容易受溫濕度變化的影響;加上maple部分有塗裝而rosewood是無法塗裝,maple neck rosewood指版的結構明顯容易有neck彎曲的現象(正常的彎曲居多,可調整truss rod恢復)。 Leo Fender為了改善此問題,於1964年開始著手設計新的結構與工法,並於1964/1965年推出所謂的"laminated rosewood fingerboard"結構。與slab board工法最大的不同點在於maple琴頸先磨出上凸的弧度,然後再將rosewood指版磨出對應上凸琴頸的下凹弧度後將指板與琴頸貼合。然後再將指板磨出弧度後呈現rosewood指板每一點的厚度相等(對應於slab board的指板中間厚兩邊薄),如此laminated board的rosewood木料相較於slab board便少很多,因此琴頸較不受溫溼度變化產生明顯的影響。在音色上,相較於slab board的溫暖,laminated board更趨近於maple指板的清亮。 以vintage市場而言,slab board的價值是高於laminated board。 題外話,Fender於1962年開始與CBS洽談併購事宜,一直到1965年正式確定。而1964到1965正是所有權轉換的階段,而產品的設計也有所變更。此一階段稱為”Transitional Period”,Fender的logo也從細字的”spaghetti logo”換為粗字的商標。而Leo Fender本人也在所有權/經營權轉換後擔任Fender的設計開發工程師直到1968年(正確年份我不是很確定)。 提供給各位參考。
感謝Stevie版友的解說~ 我追加補充一下: '59導入Rosewood Fingerboard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簡略生產工程。 因為1 Piece Maple Neck為了要安裝Truss Rod必須要先在後面挖槽, 安裝後再於Head Stock與Neck背面補上Walnut。 若是改成Rosewood的話,只要在Neck正面放入Truss Rod後, 再把Rosewood蓋上去即可。 這樣一來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剛導入Rosewood時,它與Maple的結合面是兩者皆為平面, 這當然是為了生產效率的考量。這就是Slab (又稱Flat Slab)。 但Rosewood與Maple兩者的收縮率差異過大,導致在黏合靜置的期間容易產生誤差, 因此在'62年中期將Rosewood的接合面加工成與指板相同的弧度,此為Round。 然後接著在'63更嘗試將Rosewood削薄,這就是一般俗稱的Laminated。 ============================================== ...Leo Fender自始至終都是工程師性格, 他所作的一切變革都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簡化工作流程。 從Stratocaster一開始就採用Bolt On...等Part概念去製琴即可明瞭。 再來因為Stratocaster的琴身造型需要較多道加工手續, 而偏偏Ash又屬於加工不易的木材,且當年Ash有越來越貴的趨勢, 因此Stratocaster在'56年中期導入易加工、價格低廉且音色相近的Alder Body。 所以我們一般對Vintage Stratocaster音色的印象應該都是指Alder的Tone... 畢竟Ash只活不到3年~ 感覺上Leo Fender對琴似乎沒有特別的個人喜好...
S-----hit !!!! 這是變相漲價!!!!!! 新的Vintage系列美金報價為:2299 (Stratocaster;而Jaguar=2399,Tele仍不明) 不僅大幅超越舊款的Vintage系列 (1599),更遠高於原本大家公認品質最佳的Eric Johnson (1799)!! 新的Vintage成為僅次於Select系列、量產琴中第二高價的產品線。 原本同級的Deluxe已經看不到新款Vintage的車尾燈, 更遑論如John Mayer、Eric Clapton...等本來只便宜一點的Artist系列。 (SRV、YJM、Dave Murray原本就略高於舊版Vintage) ...Vintage系列這麼難彈的琴要我花2299,我還真要"好好地"想一下才行... Sweetwater的報價: http://www.sweetwater.com/store/search.php?s=Fender+American+Vintage+Strat&sb=high2low
為什麼一次漲那麼多?(30%?) Jaguar 也貴得離譜。Fender 這樣搞大概會讓小廠很開心,他們也有理由開高價。現在也很詭異,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許多 vintage items 都變便宜許多 (還是很貴....),卻因為原物缺乏與料炒作等原因,新的東西又變貴,也難怪 Fender 也像 Gibson 這樣漲。 PS: 70' 大頭 Fender 中,其實 69-71 大頭的 neck 接合是四個點,而非後來問題多的三個點。沒試過後來 vintage 系列的 70,但我猜應該是四個點。
1.改成三點固定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降低成本。 (特別是Setting時所產生的時間損耗) 2.當時的三點固定對音色最大的影響是因為導入了Micro tilt。 借用一下網路的圖: <img src=http://www.fretnotguitarrepair.com/images/neck/3-bolt-micro-tilt.jpg> http://www.fretnotguitarrepair.com/images/neck/3-bolt-micro-tilt.jpg 這個機構原始的用意是用來微調Neck的角度。 但因為技術不純熟與Body的螺絲孔等問題,導致Neck與Body因Micro Tilt而無法確實密合。 除了對音色產生很大的影響之外,也因此讓Neck容易上下左右鬆動 (是否與三點固定不夠牢固有關則不明), 造成Neck與Body的中心線偏移,進而削弱琴的壽命。 附帶一提,停產的Vintage 70's仍舊採用三點固定,但有沒有包含Micro Tilt則不明。
根據小的手邊Fender 2011年的官方產品型錄 '70s reissue是3根螺絲接合 並且有micro-tilt設計 還是要抱怨一下 這個價格真的很不漂亮 還把62 custom tele移出生產線了...
說不定實際上彈到了,品質有值這個價也不一定. 我一直很喜歡soft V的neck. 粗又不會太寬. 先前vintage系列的neck都薄薄的.一點興趣也沒有. 現在有soft V的neck,我其實還蠻有興趣的.
聽起來就...還好... 個人比較偏好'59的Tone。 雖然有點會被吃掉的感覺;相較之下'65就很突出。 不過音箱也不一樣,有點不能列入參考。 但Jam的內容很精彩~ '52的Tone一點鐵味都沒有... ============================================== <iframe width="640" height="360"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nOfLlP067o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640" height="360"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3SiSaCKPWYQ"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640" height="360"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pumHbplMQYU"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